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土耳其与伊朗同属于伊斯兰国家,都经历过由世俗化到宗教回归的过程,且都在义务教育阶段恢复了宗教教育,但由于不同的政治、历史背景,两国宗教教育实施状况不同,土耳其的宗教是以文化传播的形式出现在中小学,伊朗则在中小学全面恢复宗教课程。  相似文献   

2.
王蕾 《中国宗教》2012,(9):16-18
8月30日,以王作安局长为团长的国家宗教事务局代表团一行10人来到在博斯普鲁斯海峡两岸屹立千年的名城伊斯坦布尔,开始了土耳其、约旦和伊朗的三国之行。这是国家宗教事务局应土耳其宗教事务局、约旦伊斯兰  相似文献   

3.
西方的宗教世俗化理论认为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宗教在社会中的影响力逐渐减弱,近一百年来,土耳其、伊朗、中亚、法国分别实践过世俗化,试图削弱伊斯兰教在社会公共生活中的影响力,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在现实操作的层面仍然面临一定的困境或难度,从而也引发了相应的问题,给人们留下了可供探讨的话题和思考空间。  相似文献   

4.
<正>土耳其共和国建立之后,土耳其政府对宗教教育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改革,为其融入了大量现代学科的内容,推动了“宗教的”与“科学的”相协调。本文将通过土耳其宗教教育发展的历史背景,梳理共和国早期宗教教育的发展与转型,对共和国早期宗教教育的相关讨论进行分析。一、土耳其宗教教育转型的历史背景奥斯曼帝国时期的教育以宗教教育为主,主要的教育机构包括以教授宗教知识为主的初级学校马克塔布(Mektep)、高级学校马德拉萨(Medrese),  相似文献   

5.
法图拉.葛兰是当代土耳其著名的伊斯兰思想家,本文通过对其著作及相关研究成果的分析,概括了葛兰伊斯兰思想的基本内涵。葛兰强调苏非主义是伊斯兰教的精髓,是一种积极主动的生活态度,是信仰的内化和精神与实践的兼修;葛兰指出土耳其引入的西方式现代化只是表面现象,真正的现代化是传统与现代的融合;葛兰坚信宽容是伊斯兰教的基础,多元主义是土耳其社会的固有特征,宗教对话是文明进步的重要条件;葛兰认为土耳其应该通过共同的族源和宗教纽带强化与中亚诸国的认同,通过与西方的结盟促进土耳其社会发展和民族进步,通过排斥伊朗伊斯兰革命的极端倾向为伊斯兰运动赢得新的空间。葛兰的伊斯兰思想是基于现实需要对伊斯兰教的时代解读,体现了当代土耳其伊斯兰复兴运动全新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6.
土耳其安卡拉大学设有一个专门培养伊斯兰教学者的“依拉黑雅特学院”。 土耳其不论是在塞尔柱克王朝时期,还是在奥斯曼帝国时代,都曾经在著名的清真寺中附设过“买德来赛”(宗教学校)。除了培养专职的宗教人士外,还培养过不少对  相似文献   

7.
作为陆海丝绸之路的枢纽,伊朗无疑是中国在中东推进“一带一路”倡议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合作伙伴。对伊朗的宗教风险进行系统研究对于更好地认识伊朗在“一带一路”倡议中的重要角色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从政教关系、宗教法治、宗教民族、宗教派别、极端主义、跨国宗教等多个维度出发,研究伊朗宗教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揭示伊朗在“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中潜在的宗教风险,以利于我国把握和规避相关风险。  相似文献   

8.
民粹主义的兴起体现了部分城市中产阶级和社会底层民众对社会变革中出现的矛盾和全球化的资本主义内在矛盾的不满,而民粹主义政党正好利用了这种不满把民粹主义当成了重要的意识形态工具和策略进行政治动员。在绝大多数民众都信奉伊斯兰教的土耳其,民粹主义的表现形式跟西方国家有很大的不同,其最具影响力的民粹主义政党正义发展党在进行政治动员时经常把民粹主义与伊斯兰主义有机结合起来。因此,土耳其的民粹主义可以被称为"伊斯兰民粹主义",这种"伊斯兰民粹主义"在正义发展党处理宗教教育事务、建立威权政治和处理外交事务时都有充分的体现。伊斯兰民粹主义的广泛运用一方面加深了土耳其的社会矛盾,另一方面也使土耳其与西方盟友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疏远。  相似文献   

9.
20年前,宗教领袖霍梅尼领导了一场革命,推翻了前巴列维王朝,建立了伊朗伊斯兰共和国。自此,一个以伊斯兰教教义为立国之本的新伊朗诞生了。在当今的伊朗,宗教领袖是国家元首,掌握着包括军队、警察在内的国家的最高权力,许多西方国家的媒体也把伊朗描绘成一个原教旨主义兴盛,宗教气氛非常浓厚,甚至还与“恐怖主义”相联系的一个神秘的国度。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伊朗是不是一个政教合一的国家,人们的一举一动是不是都处在宗教的影响之下,最近,应伊朗政府的邀请,笔者作为中国记者团的成员之一,在伊朗进行了为期两周的访问。两周…  相似文献   

10.
2011年6月24日,土耳其宗教事务局局长居尔迈茨在中国伊斯兰教协会会所接受了《中国宗教》杂志社、《中国穆斯林》杂志社专访,就土耳其宗教情况、土中两国宗教文化交流等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记者(以下简称记):请您介绍一下土耳其的宗教情况及土耳其宗教事务局的基本情况。  相似文献   

11.
一、中国穆斯林眼中的伊朗伊朗是世界文明和文化的摇篮之一,伊朗的古代文化和现代文明,均对世界产生重要的影响。在这片1648195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生活着突厥族、库尔德族、俾路支族、鲁尔族、土库曼族、阿拉伯族等民族的近7000万人口。其中98.5%左右的人口是穆斯林,绝大多数人信奉什叶派,部分穆斯林信奉逊尼派及其所属哈乃斐、沙斐尔、马立克和罕伯里等教法学派。所有各教派的信奉者在伊朗都受到尊重,并且享有完全的自由。此外,在伊朗的琐罗亚斯德教徒、亚美尼亚人、犹太人、亚述人和迦勒底人等宗教少数民族都有各自的宗教组织。在伊朗全国…  相似文献   

12.
月7日,我们一行4人应塞浦路斯基科修道院 文化中心邀请赴塞参加“宗教和文化”世界会议。中国宗教界派出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张继禹道长、中国佛教协会副秘书长学诚法师,作为宗教领袖代表与会,我作为会议代表与会,外交部的梁燕同志担任翻译。会议于3月8日至11日在塞浦路斯首都尼克西亚基科文化中心举行。除中国外,美国、英国、俄罗斯、印度、伊朗、埃及、希腊、土耳其、日本以及梵蒂冈等19个国家200多名代表应邀与会。 塞浦路斯基科修道院文化中心发起这次“宗教与文化”世界大会,一方面是应对“9·11”事件后,宗教在维护…  相似文献   

13.
6月20日至24日,应国家宗教事务局邀请,土耳其宗教事务局代表团来华进行友好访问。6月22日下午,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在中南海紫光阁会见了土耳其宗教事务局代表团,并与代表团团长、土耳其宗教事务局局长穆罕默德·居尔迈茨进行了亲切交谈。  相似文献   

14.
6月24日,土耳其宗教事务局局长居尔迈茨在中国伊斯兰教协会会所接受了《中国宗教》杂志社、《中国穆斯林》杂志社专访,就土耳其宗教情况、土中两国宗教文化交流等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相似文献   

15.
2011年6月24日,土耳其宗教事务局局长居尔迈茨在中国伊斯兰教协会会所接受了《中国宗教》杂志社、《中国穆斯林》杂志社专访,就土耳其宗教情况、土中两国宗教文化交流等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相似文献   

16.
伊朗是一个什叶派穆斯林国家,伊斯兰教影响着这个国家的各个方面.对于穆斯林妇女来说,虔诚地信仰真主,一丝不苟地履行宗教义务的重要性丝毫不亚于男子.在伊朗的城镇中,妇女们常常会举行一种宗教性的集会,即“若兹赫”(rowzeh),借此表达自己信仰的纯洁和虔诚.这种集会往往在每年伊斯兰历的1月和9月(斋月)中举行.与一般宗教活动不同的是,从集会的组织、发起者到参加者全部都是女性,除未成年的男童外,任何男性都不得参加.对于每一位能组织发起这种  相似文献   

17.
正4月16日至19日,应伊朗伊斯兰文化联络组织国际宗教对话中心的邀请,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黄信阳道长一行赴伊朗进行了为期4天的文化交流活动。4月16日,冒着蒙蒙的细雨,黄信阳副会长一行在伊朗伊斯兰文化联络组织国际宗教对话中心副主任萨布里博士的陪同下,来到位于伊朗首都德黑兰的哲学与智慧协会。该协会已成立45年,以研究为主、教学为辅,目前设有科学研究系、西方哲学系、宗教学系、艺术与智慧系、宗教艺术  相似文献   

18.
伊斯兰宗教哲学家纳斯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赛义德·侯赛因·纳斯尔(Syed HosseinNasr)是当代世界为数不多的跨越了2个世纪、学贯东西的伊斯兰宗教哲学家、思想家。1933年出生于伊朗德黑兰的一个穆斯林医生家庭,早年在伊朗接受教育,学习伊斯兰文化典籍和波斯语诗歌,在文学和宗教学方面打下了良好的基础。1945年,第二次世  相似文献   

19.
信仰与世俗化科学之间的对立统一是自启蒙运动以来许多传统宗教社会所面临的问题。在当前的宗教心理学实证研究中,宗教信仰与科学理性的关系也日渐成为科学研究感兴趣的话题。同时在学科内部,宗教和科学关系的研究由于总是单向度的进行着,阻碍了对这一话题的深入探析。本文在相关宗教与理性关系的实证研究基础上,以美国基督徒、伊朗穆斯林、印度教徒等为主要研究对象,对宗教开放性假设进行跨文化的研究和探讨。同时采用意识形态模型(Ideological Surround Model,ISM)研究范式中的对话方式对相关实证研究结果进行进一步的思考和探索,鼓励跨文化的宗教信仰与科学理性的对话以及不同意识形态之间的对话,希望在理论上能够对国内宗教心理学的研究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20.
土耳其的伊斯兰主义运动极端化色彩较弱,但也一直面临极端主义的内外挑战。土耳其在政治参与、宗教体系、学校教育、社会治理等领域构建了预防和遏制极端主义的柔性治理框架;近年来以反恐为核心的刚性去极端化措施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土耳其的反极端主义实践推动了国内伊斯兰主义主流的温和化,国内恐怖袭击得到有效遏制,在为世界各国提供有益启示的同时,其纵容极端组织发展却最终深受其害的教训也值得反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