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法音》2010,(10)
<正>上座部佛教和大乘佛教是今天世界上被广泛研究和信仰的主要佛教部派。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一些佛教学者开始强调金刚乘(Vajrayana)的重要性。但是,对于大多数佛教学者来说,金刚乘本身就是大乘佛教的一个分支。  相似文献   

2.
林欣 《法音》2002,(3):14-25
一、两种禅法系统上座部佛教,巴利语Ther-avda,又称南传佛教、巴利语系佛教,于佛陀般涅?后三百年左右的阿育王时期,由印度本土向南弘传到斯里兰卡、缅甸等地发展而成。上座部佛教的三藏经典使用巴利语(Pli),基本守持了原始佛教的传统。今天的上座部佛教主要盛行于斯里兰卡、缅甸、泰国、柬埔寨、老挝等南亚和东南亚国家,以及中国云南省的傣族、布朗族、崩龙族一带地区;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上座部佛教也传播到欧美等地,并有持续发展之势。流传于上座部佛教的禅法目前大致可以概括为两大系统,第一为正念系统,第二为止观系统…  相似文献   

3.
所有同处于生、老、死的同修们:由于演讲时间只有短短一小时,以下我就择取上座部佛教的某些殊胜特色做个重点报告。一、由于禁止对原始教法做任何废除或修改,只容许添加能令原始佛教更精确的说法,上座部佛教成了唯一成功保存古老纯正佛教教法的部派。谈到上座部佛教的第一项特色之前,我们必须先认知,不论佛教有多少宗派,各派都有从初期到后期的经典,而这些经典是由不同的经论权威因应环境渐渐添增而成。这是很明显的事实,毋需证明。至于上座部佛教,有一项值得注意的特点:那就是我们无权删除或修改佛陀在经典中所说的任何教法,虽然佛陀于将入…  相似文献   

4.
中国佛教可以说是人类历史上延续时间最久,传布范围最广,影响深远,包罗万象的思想运动和文化运动。它自公元一世纪扎根于中国,以后不断吸收西域和印度新兴学说和学派的成果并和民族传统文化结合而进行创造性的发展,形成了汉语、藏语和巴利语三大系统的佛教。如果我们把自公元前四世纪开始(佛灭后百余年)至十二世纪为止的一千五六百年的印度佛教历史平均分为三个时期,则汉语系佛教囊括了第一二两期的上座部佛教和大乘  相似文献   

5.
居住在我国云南省西南边沿地区的傣族、布朗族、崩龙族等少数民族所信奉的南传巴利语系佛教,属斯里兰卡的大寺派(楞伽宗)。其教义主张“三世实有”,应是历史上部派佛教的上座部中之一切有部。自佛陀涅槃后一百多年,在印度毗舍离城的结集会上,弟子们由于对戒律的解释不同而发生分裂。大乘佛教兴起之后,对部派佛教统称为“小  相似文献   

6.
新加坡佛教     
《法音》1991,(9)
19世纪新加坡城成为重要的贸易转口岸和商埠,大量移民进入城区定居。一些华人和斯里兰卡、缅甸、泰国的侨民在此谋生之际,同时带去了传统的佛教信仰,大乘佛教和南传上座部佛教同时并举。早期的新加坡大乘僧人主要是中国广东、福建一带的禅宗和净土宗僧侣。1989年中国僧人贤慧、会辉和转道等人在新加坡建造了第一座寺院——莲山双林禅寺。稍晚,爱尔兰和尚达磨卢迦创立了第一个佛教组织——新加坡佛教传统教会。  相似文献   

7.
云南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的边疆省份。省内25个兄弟民族都有自己的信仰。就佛教来说,世界三大语系佛教,即汉语系佛教、藏语系佛教和巴利语系佛教在云甫均有分布和弘传,故称云南为“佛之齐鲁”。巴利语系佛教即市传上座部佛教,过去被称为“小乘”佛教。云南省傣族等少数民族所信仰的佛教,属巴利语系,它和北传的“小乘”佛教老教义学说上都有不同的发展而各具特色。傣族100余万人口,布朗族有6万人口,崩龙族有l.3万人口,全民信仰上座部佛教;阿昌族有2万人口,侗族有30万人口,部份信仰上座部佛教。他们居住在云南边睡,由德宏州到…  相似文献   

8.
在1500多年的印度历史中(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10世纪佛教在印度衰亡),佛教经历了原始佛教、部派佛教、大乘佛教的演变和发展;同样地,在2000多年的中国历史中(公元1世纪至今),大乘佛教与中国哲学文化相结合,产生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八大宗派。当前,肇兴于南传上座部佛教的参与佛教(Engaged Buddhism)和起源于北传中国大乘佛教的人间佛教,已然成为当代世界佛教发展的主流。本论文试以菩萨范式及其转换为切入点,分析不同时期的佛教思想及其实践,论证菩萨道是所有不同时期佛教的一贯之法,亦是当代人间佛教实践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9.
泰国的佛教     
一泰国古称暹罗。13世纪以前,暹罗曾受到中国和印度两大文化的影响,境内流行北传大乘佛教和南传上座部佛教。13世纪中叶,素可泰王朝建立,第三代君王毗罗康恒从斯里兰卡礼请上座部大德到京都传戒,上座部佛教渐渐有了重要影响。1361年第五代国王县摩罗阇·里泰王又请斯里兰卡戒师来国内传法,里泰王亲自受戒出家,是为帝王出家之始。里泰王对佛学甚有研究,曾撰写了泰国第一部论书《三界论》,并造披沙奴鹿府大佛像一座。与此同时,泰国北部地区的孟拉王朝诸王也热心佛教事业,戈那王曾遣使至素可泰迎请高僧宏法,至逻迦王时又举行了泰国  相似文献   

10.
黄海云 《法音》2021,(8):52-58
一、汉传佛教在泰国的传播发展在泰国,民众主要信奉的是南传上座部佛教。佛教从古印度传入泰国后,即与当地的婆罗门教、印度教和祖先鬼神崇拜等原始宗教信仰交融发展,形成了具有鲜明泰国特色的佛教体系。近两百多年来,随着当地华人移民的增多,汉传佛教也开始在泰国传播,对泰国华人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所指的泰国境内的汉传佛教,特指从中国传到泰国的大乘佛教。  相似文献   

11.
上座部佛教源出印度,南弘斯里兰卡,东南亚的缅、泰、老挝、柬埔寨等地先后迎奉,随即传入中国云南傣族地区。然而,学界关于上座部佛教初传云南的时间和路线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如果充分利用历史文献、民族志、地方志资料,并借鉴南亚、东南亚佛教史相关研究成果,建立南传上座部佛教史研究的时空坐标,考辨南传上座部佛教初传云南诸说,以傣泰民族文化圈和东南亚佛教文化圈的形成为历史背景,以润派佛教形成及其传入云南西双版纳地区的时间为切入点,那么可能对南传上座部佛教初传云南这个悬而未决的问题将有所突破。  相似文献   

12.
中国南传上座部佛教的基本情况,国内外学界知之不多,尤其南传佛教抄本在中国的流存状况,由于语言文字等障碍,直到近年随着<中国贝叶经全集>(100卷)的出版发行,才逐渐引起国内外学界的关注.本文拟对中国境内南传上座部地区的佛教抄本情况作概要介绍,并以西双版纳为个案,对我国南传上座部佛教抄本的源流、形制、存量、文字、内容结构以及濒危状况等方面作一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13.
赵玲 《法音》2004,(5):38-42
南传上座部佛教是中国三大语系佛教之一。佛教自唐代传入云南西双版纳、德宏以来,经过宋元明清的发展,对傣族、基诺族、阿昌族、布朗族等的民族传统文化产生了深远而广泛的影响。尤其是佛教的伦理道德对信仰上座部佛教各民族的文化建设和道德提升,起到了积极而重要的促进作用。可以说,南传上座部佛教伦理是云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社会道德(包括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道德)建设极为宝贵的资源,是维护边疆社会稳定、民族团结的重要因素,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强有力的推动因素,它积极参与并维系着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伦理道德体系。…  相似文献   

14.
肖永明 《法音》2006,(1):33-39
三大语系佛教在中国汇归一处,传承弘阐,波澜壮阔,蔚为大观。然而,传布于彩云之南的我国南传上座部佛教,由于山重水复,时空阻隔,对于我们这些汉地佛教学人,总有一份神秘感,同时还有更多的期许和想往。因缘际会,2005年一年之中,笔者两度前往云南南传佛教地区。10月14日至21日,笔者参与中国佛教协会组织的云南上座部佛教调研。12月13日至14日,笔者又参加了在云南省思茅市景谷县举行的中国佛教协会第三次南传佛教工作会议。藉此机缘,笔者得以巡礼云南上座部佛教地区,见闻所及,感慨万千!一千里来寻,一路上,悠扬的傣族名曲“月光下的凤尾竹”旋律,…  相似文献   

15.
《法音》1992,(6)
在过去的十年中,佛教特拉旺丹部(上座部)在英国得到了飞快地发展,这些发展使佛教香火缭绕英伦三岛,给传播和弘扬佛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目前英国有两大佛寺及其两小属寺,它们都由苏默多大师主持和领导。其规模是,常居该寺的比丘、比丘尼和新近皈依的教徒超过60余人,另外还有不时来朝拜的善男信女在“八关斋戒”的熏陶下也可住在寺内。  相似文献   

16.
本期发表的《刀述仁副会长谈云南上座部佛教研究》一文,从整体的中国佛教出发,谈了研究云南上座部佛教的重要意义.本刊过去虽然刊载过有关的研究文章和消息报道,但从总体来说,我们在这方面的工作仍是一个需要认真加强的薄弱环节.  相似文献   

17.
佛教传入中国距今已有近2,000年的历史。它对中国宗教和文化的发展曾起过重要的促进作用。对朝鲜、日本等国也产生过重要影响。中国佛教把中国传统思想与印度佛教理论、仪礼融合后,形成了自己特有的佛教思想和体系。同时它又囊括了世界佛教流行的几大派别,有属于北传佛教的汉地佛教和藏传佛教,属于南传佛教的云南上座部佛教,三者又为一体,构成了完整的中国佛教体系。它们在传播过程中平行发展(有时亦有交叉融、合或冲突的现象),地位平等,缺一不可。按现今中国史学界的观点,1840年以前为中国古代时期,之后至1919年为中国近代时期,1919年至今是中国现代时期。在中国佛教史中,学术界一般把两汉称为佛教传入期。  相似文献   

18.
《法音》2017,(8)
<正>云南是我国历史上就流传有南传、汉传与藏传三大佛教体系的唯一地区,也是三大语系佛教和谐共存的缩影。云南的汉传佛教均为大乘,传承自中原汉地。南传佛教曾被贬称为小乘,但其内部则自称为上座部佛教,云南上座部佛教传承自邻国缅甸、泰国。大乘佛教从印度北传途经中亚一带来到我国云南汉族地区,南传经东南亚至我国西双版纳及德宏地区。"傣族地区的南传上座部佛教加强了傣区与印度、东南亚各国的交  相似文献   

19.
大乘菩萨道思想是佛教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一般学界咸认为大乘菩萨道是在西元前后才建构起来,但有种种迹象显示,远在原始佛教时期就可见大乘菩萨道之端倪。本文欲从形成佛教的外在条件与内部因素来分析:大乘菩萨道思想在原始佛教就已有萌芽的征兆。  相似文献   

20.
作为近代东西文明对话中反映在东亚佛教领域的知识重构,"大乘佛教"概念的形成及其演变,能够给我们提供许多有益的启示。东方佛教学者、日本东京帝国大学教授木村泰贤的"大乘佛教"观,带有强烈的日本佛教意识,其强调在家主义、批判出家主义,目的在于为日本佛教的在家主义倾向寻找"合法性"依据。西方哲学家、世界轴心文明论者雅斯贝尔斯积极吸收当时欧洲和日本的佛教研究成果,关注佛教的哲学智慧,主张"大乘佛教"是佛教的一部分,其在亚洲的传播,印证了佛教是一个宽容的宗教。雅斯贝尔斯的目的,在于建构一种试图超越西方中心主义和基督教中心主义的全新的"历史哲学"。二人的文化背景和学问取向尽管不尽相同,但透过他们的言说,可以从一个侧面对比了解佛教知识在近代东西方是如何被重构、如何回应现代性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