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记忆既是一个知识生产的过程,也是一种历史书写的结果,更是人类生命的自我持存。它使"集体"这个概念及其力量有据可循,并经由共享催生个体对集体的归属和认同。纵观中国历史,各大宗教都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各自贡献着教化众生、悲天悯人的宗教情怀。它们"中国化"的历史已经成为中国史的一部分;它们"中国化"的记忆也已经成为中国史记忆的一部分。在中国历史上,宗教战争从不成为中国历朝历代各种冲突的重要组成部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21世纪基督宗教两种发展可能作了分析。一是认为基督宗教将走向衰落;二是认为基督宗教将会在21世纪得到复兴。这两种看似相互矛盾的趋势正反映世界不同地区的不同情况。本文对这两种趋势的种种迹象、表现形式及其原因逐一作了分析。总之,基督宗教在新的世纪中将会面临各种挑战,作为有着悠久历史传统的基督宗教仍具有应付各种挑战的能力,并且会顺应形势朝着人们需求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3.
20世纪下半叶的经济全球化浪潮和信息化革命对人类社会生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对全球宗教的复兴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同时孕育了"网络宗教"。进入21世纪世界各类宗教不仅没有消沉、退隐,而是更加活跃、彰显。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新的宗教每日都在诞生,人工智能正在与宗教走得越来越近,"AI宗教"初露端倪,21世纪的世界宗教将以更加多元而复杂的形态展现于世人面前。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恩格斯对宗教问题的论述主要是作为其哲学特别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一部分来展开的。他们思想的发展均以宗教批判为起点,恩格斯更因少年时信仰的背景而经历了个人思想上的激烈挣扎,而他一生对于宗教问题也投入了相对马克思来说更多的关注。本文将以恩格斯为对象,简要梳理其宗教批判思想的演进轨迹。这位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第二创始人"对宗教的认知和态度完全可以作为我们当前审慎的认识和处理宗教问题的一个重要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
《科学与无神论》2021,(1):53-58,66
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提高和智能手机的普及,宗教网站、社交软件和宗教APP成为日本宗教团体在网络空间传教的工具,给宗教团体的成长带来了新的机遇。网络工具在宗教团体各方面的运营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使有的宗教团体实现了线上线下的人气增长。但网络上的宗教传播也增加了宗教犯罪的风险,存在着诸多社会问题。日本互联网传教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为我国应对宗教的网络传播、实施相关的网络监管提供了启示。  相似文献   

6.
习近平网络强国战略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网络强国战略思想,为推进互联网宗教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根本遵循。互联网宗教安全事关坚决打赢网络意识形态斗争的大局。在互联网宗教治理领域应坚持依法治理和综合治理,要构建互联网宗教治理的制度规范,依法治理互联网宗教。在互联网宗教的综合治理格局中,政府要落实监管责任,平台要承担主体责任。要完善互联网宗教内容审核把关和监督检查机制,加强互联网宗教内容建设,推动宗教信息服务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利用大数据方法和思维,打造互联网宗教大数据分析平台,建立互联网宗教重大事件预警和舆情引导机制,坚持综合治理,推动互联网宗教治理体系和治理现代化建设,是习近平网络强国战略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7.
正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互联网技术和互联网思维(平等、共享、普惠等)的基础支撑下,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IOT)、人工智能(AI)等现代科技迅猛发展,并正将人类社会由工业文明迁徙到数字文明之中。在这个迁徙中,传统宗教等也面临着如何与互联网融合的发展问题。这些问题包括,互联网是宗教复兴的必要条件吗,传统宗教理论如何解释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带给人的困惑问题(比如技术理性对精神自由的控制问题),物联网武装起来的虚拟宗教场所带给远程信众的心理体验有何"殊相",信仰者的网络宗教生活是否会被技术逻辑"异化",教职人员如何应对网络中意见领袖的挑战等等。回答好上述问题不仅  相似文献   

8.
唐名辉 《宗教学研究》2006,1(4):216-220
本文对于网络宗教兴起的社会机制进行探索。认为在网络技术范式的结构性动力和宗教本身的保守性力量的相互作用下,传统宗教经过一个改造和传播的过程,适应了网络化逻辑的要求,为人们所认知和接受后,人们会积极地参与到网络宗教事务的建构过程中来,最终会在网络空间中生成一种新的宗教范式,即网络宗教。  相似文献   

9.
《科学与无神论》2021,(4):35-43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空间衍生出的新兴宗教现象、新型宗教传播样态及引发的一系列社会问题日益突出。国外学者以宗教在网络空间的浮现与变革为研究起点,以网络宗教的内涵、自我身份的定义和重构、宗教权威的消解等为研究对象,经历了现象辨析、趋势判定、批判反思和方法论回归四个重要阶段。近年来,我国网络宗教研究文献数量逐年增多,但其研究成果还存在比较缺乏本土化研究、缺乏实证研究、缺乏更加细化的相关法律政策研究等问题,需要以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为指导,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与时俱进地去应对和解决网络宗教问题。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全面落实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国家大战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也是围绕五位一体展开的。本文从战略的角度论述了宗教参与五位一体建设大战略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指出通过引导宗教全面参与五位一体建设,凝聚宗教方面的智慧和力量,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目标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梁漱溟一生竭力复兴中国文化的合理价值,努力重构儒学体系向现代形态转变,他以一种宗教式的超越气度,带着一种救世主的姿态,思考整个人类的关怀和中国社会的危机,试图重建新的价值体系与意义世界来回应西方文化的挑战,提出了著名的"文化三路向"说,其宗教社会思想是他对中国以及整个人类未来命运思考的结果.他认为中国没有系统宗教,儒学非宗教,但她发挥了类似于宗教的作用,维系中国社会秩序稳定运转.  相似文献   

12.
"和平"既指没有发生战争或暴力行为的社会环境,也指人的适闲安静的情绪状态。几乎每一种宗教教义都表达了对各种破坏性战争与凶残暴力的否定,表达了对富足、公正、安宁、尊严和幸福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以及对如何实现和平的途径与方法的探讨。由此,宗教中包含着丰富的和平思想与和平实践。在综合各种宗教和平观的基础上创建宗教和平学,为21世纪人类社会的和平与发展提供一种文化资源,应当是今天宗教学研究中一个有待于探讨和深入研究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13.
邓汉光在宗教文化出版社2004年8月出版的《湖北宗教研究》一书中撰文《试论城市化进程中的宗教工作》。作者认为,城市化的发展为做好宗教工作提供了有利条件,一是城市化会使一部分人从宗教组织中脱离出来。二是城市化有利于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城市化导致各种社会活动由乡村向城镇聚集,原来大量在乡间进行的宗教活动在城市化进程中得到整合,信教群众被城镇里正规的宗教活动场所吸纳。但在城市化进程中宗教领域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比如在城市化进程中的社会变革导致部分社会成员心理失衡;城市化进程中宗教界经济实力得到加强从而…  相似文献   

14.
当代宗教极端主义简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宗教极端主义研究是一个重要的前沿课题。人们在不同的时空条件下,对何谓宗教极端主义会有不同的理解、认定和概括,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问题的复杂性,同时也反映了研究主体立场、观点和价值取向的差异。本文在多年潜心研究的基础上,就伊斯兰世界宗教极端主义的形态、根源、危害以及我国应当如何应对宗教极端主义等问题进行了系统的论述和分析。作者强调,宗教极端主义本质上是对宗教信仰、宗教思想文化的一种极端、片面、谬误和有害的曲解,是具有显著政治性和暴恐性的意识形态,它与宗教既有某些关联,又有本质区别。从世界范围看,反对宗教极端主义的斗争将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这不仅是因为极端主义有其社会基础,而且因为各种复杂的诱因也在不断地制造新的宗教极端势力。  相似文献   

15.
从全球化视角看全球宗教复兴运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世纪末叶全球性的宗教复兴运动,引发了社会学界及宗教学界的广泛兴趣。对它的解读尽管林林总总,但“现代性/反现代性”似乎已成为一种主导性话语模式。以“世俗(现代/神圣(反现代)”的视角阐释这场宗教复兴运动的起因,尽管有其合理性,但并不绝对真实。20世纪80年代以来日益增强的全球化趋势,对地球文明与人类社会生活产生了深刻影响,宗教运动便是这种影响的一种情境互动,或者说,它就是当代全球化体系中的一部分,是全球化尤其是文化全球化所引发的一场文化运动。  相似文献   

16.
正加强党对宗教工作的领导,是做好新时代宗教工作的根本保证。多年来,天津市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准确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做到"六个强化",夯实"六个基础",把加强党对宗教工作的领导落实到推进我国宗教中国化的具体实践中,不断巩固党同宗教界的爱国统一战线,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正能量。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末叶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可以说是一个独特的世界景观。随着世界范围内改革开放浪潮的掀起,海外的各种思想观点必然通过各种途径流入我国。其中,海外宗教对我国的影响已不可避免。值得研究的是,科学的昌明,社会的进步,不仅没有使宗教衰落,反而出现了全球性的宗教复兴。据《国际传教研究公报》统计,自1900年以来的近百年内,世界上传统的几大宗教的信徒人数,一直处于增长之中,基本上与世界人口的增长率持平。到1997年,在世界58亿人口中,宗教信仰者占81%。我国的情况有所不同。从历史上看,我国长期是儒家文化占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8.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2016年5月17日)上,首次把宗教学列为"加快完善对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具有支撑作用的11个重要学科之一"。这一重要指示,对我们深入开展宗教研究、普及宗教知识与宗教政策具有指导意义。本文着眼于全球化时代的学术视野,从国际理论界所关注的重大现实问题出发,试论"全球宗教问题"的严峻性、"世界宗教知识"的必要性,以及深刻领会全国宗教工作会议精神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9.
杨庆堃先生通过"分散性宗教"这一概念准确地分析出了中国人的宗教信仰状态和性质,并有力地回应了一部分西方学者的"中国人无宗教信仰"的错误观点.本文重点分析杨庆堃先生"分散性宗教"这一核心概念,并通过对其特性和社会作用的探讨来加深对这一概念的认知.  相似文献   

20.
宗教生态学自从20世纪60年代提出以来,学界多有关注,在宗教与生态研究方面涌现了诸多成果,但作为"宗教学"的分支学科却并有受到足够重视。宗教生态学是借鉴现代生态学的基本理论,对宗教系统的生成与变化、宗教系统与周围环境的互动状况、宗教之间互动共存、个体与宗教组织的关系以及宗教中的生态思想等进行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研究的一门交叉学科。"整体观""动态观""层次观"和"协同进化观"是宗教生态学研究遵循的基本理论和原则。宗教生态学是理论性和实践性有机统一的学科,重视和促进宗教生态学符合宗教学研究领域学科多样化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