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佛教自汉代传入中国,迄今千余年,经六朝隋唐,大乘佛理在中国独得发扬光大,此则为中立足以自豪者。然近年以来,佛教颇有衰落之势,普通人对佛教亦有误解辞,甚旦斥教徒为寄食阶级,佛理为无益社会。实则佛理并非无益社会,教徒亦不当为寄食阶级。普通人之所以有此误会者,乃由于佛理之未能通俗,社会之日趋混乱,而明了佛理之人又未能尽其分所当为,使佛理推用于社会。是故今后改革佛教应从两方面下手,第一,应注重佛理之发挥,第二,应尽量使佛理应用于社会。关于前者,须知佛教本质乃以理证为本,放理不得发扬,则教不能兴盛。理得显…  相似文献   

2.
五方五佛     
五方五佛□赵朴初●中国汉地佛教向以显密圆融为特色,在供佛、念诵、修持等方面都反映了这一特色。目前神州大地堪称佛像之最的在五个方位上也形成了五方佛的格局。依建造年代的顺序,北方有云冈大佛,中原有龙门大佛,西方有乐山大佛,南方有香港天坛大佛,东方有现在建...  相似文献   

3.
山西省浮山县龙角山庆唐观(也叫天圣宫)是唐王朝之祖祠,道教圣地。相传武德三年(公元620年),老君在羊角山显圣五次,托吉善行传言符命归唐。“吾而唐帝之祖也,告吾子孙长有天下。”高祖为了政治的需要,认老君为祖宗,建老子祠祀之,并改羊角山为龙角山,浮山县曰神山县,封吉善行为朝散大夫。道教因此发展为皇族道教、皇家道教而达到鼎盛。太宗扩建为“兴唐观”。玄宗为庆唐之中兴,改兹为庆唐观,派内臣高力士将其扩建为“天下式”老唐庙。誉其为“发祥之地”,“受命之场”,“龙角仙都”。唐帝从这里向全国推行尊老为祖、崇道抑佛,…  相似文献   

4.
菩萨顶碑文     
菩萨顶碑文弘历盖闻青鸳建刹,须弥垂兰若之规。白马驮《经》洛下,记伽蓝之始。演龙华于印度,轮转峰台。广象教于阎浮,灯传鹄苑。矧擅神皋之名胜,尤瞻佛地之崇严。五台菩萨顶者,叶斗标灵,阳结秀。王舍城之宫阙,白玉为阶。给孤独之园林,黄金布地。溯化城之初启,...  相似文献   

5.
佛言:睹人施道,助之欢喜,得福甚大。沙门问曰:此福尽乎?佛言:譬如一炬之火,数百千人,各以炬来分取。熟食除冥,此炬如故,福亦如之。  相似文献   

6.
佛言祖语     
《法音》1996,(1)
佛言祖语一、为了成就世间法而息隐住山,乃学佛人之过失。二、身为领众而只作自利之事,乃学佛人之过失。三、佛学虽博而不怯罪行,乃学佛人之过失。四、口诀虽丰富但身心却流于凡俗,乃学佛人之过失。五、持戒虽然谨严,心中贪念却极大,乃学佛人之过失。六、觉受和证悟...  相似文献   

7.
一、佛图澄生平及其在中国佛教史上之地位二、佛图澄的理论活动三、佛图澄的社会政治活动四、几点思考学界对于佛教在中国立足的适应性多从思想性角度探讨,往往忽视其政治适应性问题。本文试图通过对佛图澄的解析就此作初步思考。一、佛国澄生平及其在中国佛教史上之地位佛图澄,(232—348),西域龟兹人(今新疆库车县),出身王族,本姓帛氏’‘’,自幼在乌其国(在北印度)出家,曾两度到根宾学法。晋怀帝永嘉四年(3ic年),来到洛阳,想建寺弘法,适值匈奴刘耀攻陷洛阳,地方骚乱,只得暂时潜泽草野,以观世变。永嘉六年(312),石…  相似文献   

8.
新年献词     
《法音》1994,(1)
禅门无甲子,世上又逢春。斗转星移,时轮飞转,在刹那相续中,佛历2538年(1994)新年已届。值此连旧迎新之际,本刊同人谨向全国各民族、各寺院的长老、大德、长者、居上致以节日的祝贺!恭祝各位吉祥如意,法喜充满!过去的一年.国运昌隆,经济腾飞,改革开放凯歌高奏;佛教事业,喜事联翩,中国佛协迎来不惑之庆,召开六届代表会议;宗教政策贯彻落实,十方佛子额手称庆。因缘时节大好,人间万象更新。在佛阳光辉照耀下,在党和政府的英明领导下,我们在新的一年中,更应加倍努力,贯彻落实中国佛教协会“六代会”的精神,在加强自身建…  相似文献   

9.
<正>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学者、各位护法居士、来宾们: 今天是佛诞节,释迦牟尼佛降临人间的喜庆日子,过去有人把佛陀的诞生称为"亚洲之光",意谓亚洲东方文化的光明。从现在发展的趋势来看,佛教已经普及到全世界一百四十多个国家,包括许多文化和慈善团体。所以,释迦牟尼佛的诞生,不单是亚洲之光,也是世界之光,因为佛的诞生,我们众生才能见到光明,这在佛教来讲就是般若之光,由此岸到达彼岸的般若之光。这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 我们的国家领导人号召进行和谐社会建  相似文献   

10.
一叶扁舟,夹岸杨柳,数只白鸥在湖面上盘旋飞逐,若见天人之开云阁,观仙子之舞水湾,湖光山色,灵山佛地......这就是1932年太虚法师游览新建的武汉大学时的感受,灵山、佛地则是对这座青山的赏誉。它坐落在东湖之滨、武大校园,东西延绵,如秀美的仙子,长袖舒卷,其名取诸佛经,曰珞珈。  相似文献   

11.
李春颖 《哲学动态》2023,(3):39-48+128
心性论是宋代儒佛之辩的核心议题,本文以儒佛共用的概念“心”与“觉”为核心,从禅宗和理学两方面分析儒佛差异,重点关注以朱熹为代表的南宋儒者在辟佛时所针对的禅宗思想和儒佛之辩的根本原则。在“心”与“觉”的问题上,儒佛之辩的重点在于觉、心、性三者的关系和理路,尤其是禅宗中以知觉为佛性的思想。是否向上一提,有超越“心”与“觉”的最高本体——天理,成为理学与禅宗的根本差异。鉴于程门后学中出现轻视形上本体,强调发挥心之知觉作用的思想倾向,与禅宗单讲觉、觉悟之心有相似之处,因而南宋儒佛之辩的重点转向了儒门内部的思想清理。  相似文献   

12.
《法音》1986,(1)
本刊讯有一百多位长老、法师和居士参加的昆明圆通寺佛佛殿奠基典礼,去年十月九日上午在寺内建殿地址隆重举行。圆通寺铜佛殿,是为安放一九八二年泰国佛教界赠送的释迦牟尼佛铜像而兴建的,系钢筋混凝土仿古建筑,将融合汉族和傣族的建筑风格,主体工程预计今年可完成。  相似文献   

13.
《法音》1981,(1)
为纪念转逢和尚百年冥寿,泉州市佛教协会于1980年11月27日至12月4日在开元寺启建佛七道场,参加佛七的四众子弟前后  相似文献   

14.
五台山是世界著名的佛教圣地。佛教自印度传入中国乃至五台山以来,就开始了建寺造像。其间,虽然经过了“周武法难”、“唐武灭佛”两次大的劫难,但其建寺造像始终也未中断。若就现存的108座寺庙计算,五台山就有11个朝代的二十余万尊佛菩萨罗汉尊像;现就对外开放的45座古刹中,保存有佛菩萨像146032尊。那么,这些造像是如何来的呢?简言之,就是古印度佛教造像和中国传统造像艺术相结合的产物。  相似文献   

15.
佛言祖语     
诸菩萨见诸佛世界无量严净,发种种愿。有佛世界都无众苦,乃至无三恶之名者,菩萨见已,自发愿言:我作佛时,世界无众苦,乃至无三恶之名,亦当如是。有佛世界七宝庄严,唇一夜常有清净光明,无有日月,便发愿言:我作佛时,世界常有严净光明,亦当如是。  相似文献   

16.
佛言祖语     
《法音》1996,(9)
佛言祖语依佛典有三种三宝:一曰性体三宝,二曰圣贤三宝,三曰住持三宝。三宝者,“佛宝”、“佛法宝”、“佛法僧宝”是也。何为住持三宝?依像而见之佛,塔寺是也;依书而传之法,经藏是也;依律而住之僧,丛林是也。而此住持三宝,又依僧宝而住。僧宝清高,佛法兴盛;...  相似文献   

17.
佛言祖语     
《法音》1998,(2)
佛言祖语·1·佛言祖语尔时佛姨母昙弥比丘尼,告一切比丘尼、式叉摩尼、沙弥尼、优婆夷及一切女人,而作是言:佛法大利,一切功德,三种果报,唯有如来佛法海中乃具有之。一切众生皆悉有分,而我等一切女人如来不听,以一切女人多诸疑惑,执著难舍。以执著故,使诸结...  相似文献   

18.
学佛前后     
邹相 《佛教文化》2011,(5):61-61
如果说,十几年的学校教育给我一个成长和成熟的平台与条件,那么,学佛就是我找到真正快乐与幸福的源泉。聆听佛的教诲,研习佛的妙法,我感觉,智慧之光始终如影随形.  相似文献   

19.
禅意三题     
开悟——生命的觉醒什么叫做“开悟”呢?“开悟”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明心见性”。佛陀出现于世就是为此一大事因缘,要令一切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即开佛知见,示佛知见,入佛知见。我们学佛也是要为此一大事因缘,即根据佛所开示的佛之知见而悟佛知见,入佛知见。这是我们学佛的根本宗旨和根本出发点。因此,说“明心见性”,说“开悟”,并不是禅宗独有的,而是整个佛教的立足点。整个佛教都围绕开示悟入佛之知见而展开。“开悟”一般  相似文献   

20.
佛光之谜     
《科学与无神论》2006,(2):51-52
佛家认为,只有与佛有缘的人,才能看到佛光,因为佛光是从佛的眉宇间放射出的救世之光,吉祥之光。传说1600多年前,敦煌莫高窟建窟前曾闪现“金光”和“千佛”的奇异景象。那么,“金光”和“千佛”的出现,是“佛祖显灵”呢,还是一种自然现象?公元366年的一天傍晚,在中国西北部的甘肃省敦煌市附近的一座沙山上,“佛光”的一次偶尔出现被一个叫乐尊的和尚无意中看到了。看到“佛光”的乐尊当即跪下,并朗声发愿要把他见到“佛光”的地方变成一个令人崇敬的圣洁宝地。受这一理念的感召,经过工匠们千余年断断续续的构筑,终于成就了我们今天看到的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