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转型期我国城乡关系出现了一系列新的矛盾和问题,突出表现在: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仍然存在,城乡环境也呈现出“城市环境好转,农村环境恶化”的二元趋势.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建立在唯物史观基础上的经济正义思想,功利主义以“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为目标和尺度的经济正义观,以及罗尔斯以“作为公平的正义”为基本理念和原则的正义体系,为考察当前我国城乡经济正义问题提供了理论资源.城乡环境正义则主要体现为三个方面:城乡环保制度安排和环境资源分配问题中的程序正义;城乡环境补偿机制中的地理正义;城乡居民承受环境风险的实质正义.  相似文献   

2.
杨洁 《伦理学研究》2022,(1):135-140
孔子的“均、和、安”思想内含着丰富的中国传统公平正义意蕴。孔子以“均”为基,以“和”为贵,以“安”为重,将分配正义与仁义道德、民本经济统一起来,形成从“各得其分”的等级分配正义层面,到“崇仁尚中”的内生道德正义层面,再到“藏富于民”的民本经济正义层面的理论逻辑,建构出一套有机联系的传统公平正义思想体系。以“义”为内在根据的等级分配正义约束逐利欲望膨胀以缩小贫富差距,保持财富均衡;以“仁”为本源的内生道德正义缓解社会等级固化以保障民之平等,维护社会和谐;以“利”为发展动力的民本经济正义增进民之福祉以实现富国裕民,保障国泰民安。  相似文献   

3.
论正义的环境——兼论代际正义的环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问题的提出休谟曾经说过,正义是一种人为的德性。这就是说,正义不是一种自然而然的情感,也不是自然而然地出现的。正义是“应付人类的环境和需要所采取的人为措施或设计”(休谟,1991年,第517页),是处于特定环境中的人们用来指导各种社会安排、以便使人们的不同利益诉求得到满足的互利合作条款。正义是特定社会和自然环境的产物:只有在这种特定环境中,正义的出现才是可能的和必要的。这就是当代正义理论中所谓“正义之环境的学说”(doctrineofthecircumstanceofjustice)。它涉及正义的理论预设、逻辑基础、本质属性和证明方法。关于“正…  相似文献   

4.
环境正义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正义”理论与实践研究是当前环境伦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国内外“环境正义”研究主要基于各自的环境状况与发展实践围绕着“环境正义”的含义、“环境正义”的向度、“环境正义”的原则、“环境正义”何以可能等问题进行各自的话语表达与理论建构,但这些研究存在着某些不足,如内容缺乏整体性和系统性,视角缺乏人类学视野与全球性视野,对“环境正义”实现机制和实现过程等问题研究不够。所以,深化“环境正义”研究就要求我们丰富研究内容,综合研究方法,扩展研究视角,提升研究价值,确证“环境正义”在当今世界发展中的价值合理性与现实可能性。  相似文献   

5.
论环境伦理学的“代内正义”的基本意蕴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倡导“代内正义”是环境伦理学用于激发人们的“生态良知”的重要方法和手段。然而,“代内正义”究竟是谁之正义?这是环境伦理学所必须明确的问题。本文认为,任何以个体为出发点或仅仅局限于族类存亡意义上的正义观都不应当成为环境伦理学的“代内正义”的基本构成要素,而“全球性正义”或许正是环境伦理学的“代内正义”最为恰当的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6.
"以人为本"的发展观与社会正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人为本和社会正义是人类社会发展共同追求的价值理想。社会正义作为社会发展的基本价值准则,既是“以人为本”发展观的价值诉求,也是建构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观与社会正义和谐统一,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追求社会分配正义、社会交换正义、社会补偿正义和社会共同的正义价值,实现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以及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7.
自然界是一个资源宝库,但它不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宝库,因此,如何实现自然资源的公正分配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分配正义问题.在环境危机愈演愈烈的时代背景下,当代人类借助于“环境正义”这一伦理概念将其追求分配正义的道德价值观念进一步延伸到自然环境领域,并在追求代内环境正义和代际环境正义的名义下表达他们的分配正义诉求.  相似文献   

8.
在当前自由主义关于正义和人权的讨论中,“人性”(humanity)是一个往往被忽略的核心要素.然而,正义的问题总是同“人是什么样的”、“人应该是什么样的”这类问题密切相关,而且大部分理论家在思考或建构正义原则时,正是由于对“人性”的不同层面的强调导致了他们对正义社会的设想分殊各异.罗尔斯在提到密尔的理论时批评到,密尔的正义原则是建立在人性的某种“统合性”理解之上的,而对人性的这种理解不能够作为正义制度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美国著名哲学家J.范伯格先生提出的社会正义理论具有其独特性,但国内学者对其研究不多.本文从他提出的比较性正义和非比较性正义,比较性正义的原则以及分配正义等方面对范伯格的社会正义思想进行初步的探讨,指出研究范伯格先生的社会正义理论,对于解决我国目前分配失衡、贫富差距加大,具有很大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0.
环境伦理学的正义向度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环境正义”问题的凸现在环境伦理学的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它重新规定了环境伦理学的理论向度,更加重视塑造环境伦理学的实践品格。“环境正义”问题也是当今我国所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我国环境伦理学的研究也应通过对这一问题的关注逐渐形成自己的话语系统和价值立场。  相似文献   

11.
科学发展观视野中的环境正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科学发展观认为 ,环境正义是历史的、社会的、具体的。它追求的是“合理的发展”,关注的是发展的意义 ,即“为了什么发展”和“什么样的发展才是好的发展”,这一发展的核心问题。科学发展观强调 ,要实现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就要同时处理和调节多重层面的正义问题 ,那种笼统的环境主张只能带来美好而不切实际的想象 ,恰当的环境理念才是人们保护环境的现实动力和精神支柱。  相似文献   

12.
张军 《管子学刊》2011,(1):8-12
面对着日益严重的环境危机,今天的人们已经逐渐意识到问题的重要性和迫切性。然而,人们对环境问题的认识仍然存在着严重的局限考虑——自然环境。这种片面的认识是不利于环境问题的根本解决。面对今天复杂、多向的环境问题,《管子》可以提供我们一些有益的启示:以"道"为核心的有机整体主义自然观和具体的一些自然资源保护措施;包含着经济正义、法律正义等的社会环境思想;心灵和谐的人文环境思想;自然、社会、人文整体主义的"一体之治"思想等。  相似文献   

13.
柏拉图曾一再追问:什么是正义?什么是非正义?[1]尽管他并没有给出令人满意的答案,但却已指明正义是“四德”(智慧、节制、勇敢、正义)之一。因而,当代英国政治哲学家B.巴里指出,柏拉图提出的正义问题“开创了西方的社会政治哲学”[2]。在亚里士多德那里,正义就是守法的和平等的  相似文献   

14.
罗尔斯在正义战争传统的基础上探讨了开战正义和战时正义,并补充了战后正义.罗尔斯的正义战争观和其社会正义理论有密切的联系,并且深受沃尔泽正义战争思想的影响,但又与其有所不同.罗尔斯的正义战争观也存在理论上的困境,为今后的正义战争研究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和罗尔斯似乎有着十分不同的正义观。马克思主张,正义概念的功能,在意识形态上表现为以主导生产模式所要求的操行,作为具有普遍约束性的律令。罗尔斯则主张,正义是社会制度的第一美德,它的法则可能被所有这样的人所认可:他们公正、合理地商讨的问题,是如何公平划分彼此之间在社会合作中的负担和利益。尽管体现在马克思和罗尔斯立场之间的种种重要不同仍然存在,但笔者认为,这两种正义观上显然不同的立场,是能够调和的。尽管受到黑格尔和康德的不同影响,马克思和罗尔斯的观点还是能显示出一致之处。在提出明确的正义政治概念时,罗尔斯认为,可以接受的正义原则,必须是在社会体制中能够实行的。这导致他的“康德式构成主义”,向黑格尔的观点靠近,在这一点上,马克思奠定了他对普遍的、社会先验的正义原则的拒斥。笔者认为,马克思和罗尔斯两人所追问的,都可以被看作是何种社会制度能够实现作为公平的正义原则。不过,其间仍有两点重要不同。首先,马克思憧憬的,似乎是一种超越休谟和罗尔斯所谓“正义环境”的社会,而对罗尔斯(2001,P177)来说,超越正义环境的社会则是乌托邦。其次,马克思认为,作为社会基础的市场关系应该被超越,因为这些市场关系天然地包含着生产者与生产的社会过程以及社会劳动产品的异化。虽然在超越正义环境的社会里,市场的消亡也许可能,罗尔斯却宣称,在要求必须公正解决竞争的任何社会里,市场消亡均不可能。笔者认为,如果将马克思对市场的拒绝,看作是从根本上拒绝“商品拜物教”,那么马克思和罗尔斯的立场就能调和。笔者的结论是,除了马克思关于未来无阶级社会概念中含有理想成分外,在资本主义及市场的正义观上,马克思和罗尔斯的立场相当接近。  相似文献   

16.
罗尼.佩弗(Rodney G.Peffer)是美国分析的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突出的理论贡献在于重构马克思的正义论,并且利用马克思的思想资源修正了罗尔斯的正义论,提出了他后来自称为激进的罗尔斯主义的社会正义论。对于当前致力于建构社会正义理论的中国知识界来说,佩弗的社会正义  相似文献   

17.
王振钰 《管子学刊》2020,(4):107-112
当代正义论出现普遍主义进路和特殊主义进路的纷争。我国学界为防范将西化等同于现代化,彰显文化主体性,往往不自觉地青睐于以麦金泰尔为代表的特殊主义者。沿此逻辑又容易造成对中国既有“义”学思想的特殊主义进路的误读。“义”是《墨子》思想的核心和主线。墨子论义的普遍主义进路诠释及其成败得失分析,对于当代中国社会正义论建构的方法自觉具有重要理论启示。  相似文献   

18.
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正义观之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义之维在社会中的凸显,并非始于现代,古希腊著名的思想家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都创立了各具特色的正义理论.他们的正义思想不仅迥异纷呈,而且也具共同性及内在关联性.  相似文献   

19.
环境正义德性是环境正义原则、规范内化为人的内在品格,从而使个体达到自觉追求人——自然——社会的和谐,真正实现类本质而成为类存在的一种精神样态。从环境正义德性的蕴涵就可以看出,环境正义德性的价值包括两方面: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环境正义德性的自我价值是指环境正义德性本身就是一种内在价值,即类主体自身的价值。环境正义德性的社会价值是指环境正义德性的外显价值,即对人——自然——社会和谐的类结构价值。为了塑造环境正义德性,我们需要通过环境意识之真、环境正义之善、环境感受之美教育,对主体人格进行精心培育,使主体人真正形成自觉、自律、自由的类意识,使主体人树立以人为本的环境价值观,最终促成环境正义德性的养成。  相似文献   

20.
厘清马克思正义思想"普洛透斯似的脸",市民社会是一个关键的范畴。马克思认识市民社会的思想逻辑链条是:"物质利益难题"的苦恼促使马克思得出"市民社会决定国家"的结论,继而转向市民社会的政治经济学解剖,从中发现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历史规律,形成了历史唯物主义。随着对市民社会的深入思考,马克思对正义的理解不断从先验正义转向现实正义,从理性正义转向实践正义,从正义批判转向正义建构,从"什么是正义"转向"怎样才能正义",从市民社会的交换正义转向共产主义的实质正义。在市民社会的考察进程中,马克思正义观从革命的人本主义经过对正义理解的深化,最终转向了历史唯物主义,并以此为基础展开了对正义的客观分析、科学说明和实践推动,形成了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相统一的正义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