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正我一个朋友,有一个保持了多年的习惯,不管多忙,每个月一定要跟两个最好的朋友吃顿饭。菜品怎么简单都好,哪怕只是一碗炸酱面。其实,要在北京这样的大城市约着见一面,吃顿饭,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我自己就有过这样的经历,跟几个朋友约吃饭,每次微信上都说,什么时候约着一起去啊。对方回,好啊好啊。可"什么时候"真的就成了一个未知数。有那么一天,订好了桌子,信誓旦旦地要去赴约了,碰巧领导临时让你加班,说好的聚餐就  相似文献   

2.
究竟什么时候可以开始谈恋爱呢?一条简单的原则是当你有了结婚的打算,同时也具备了相当的结婚条件时,你便可以开始谈恋爱了。否则,最好不要那么着急,因为那并不是儿戏的事情。或者有人问:“照你这样说来,暂时不打算结婚,或者还没有结婚可能的人,便不可以结交异性朋友了吗?”话也不是那么说,相反地,青年人应该多交几个朋友。因为,经验告诉我们,学校里面所交的朋友时常是最真切的朋友,其友情也最能持久。同时,因为多交几个朋友,便可多接触几个性格、兴趣、思想不同的人,这样,你便能够在多方面充实自己,适应不同的人性,而避免把自己造成孤僻的人物。我所以说不要那么着急,意思只是劝告青年的朋友  相似文献   

3.
正我开了家鲜花店,父亲在闲暇之余会过来帮忙。由于地理位置不是很好,加上又没有特别醒目的标识,我的鲜花店生意惨淡,为了招徕生意,我决心将一些鲜花从店里搬出来,这样,门口就被打扮得花团锦簇,远远望去,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一天,我打开门时,却突然发现自己门前摆着的几盆鲜花不见了,仔细一看,却摆在右邻家门口,本来生意不好,这不是明摆着欺负人吗?我气不打一处来,便要出去与他们理论。父亲拦住了我说,他们  相似文献   

4.
我是一个"经常性"的,永远在写稿的作者,所以我习惯记下一些发生在我周遭的小小事情,并且从小小的事情中反刍一些意义。最近,我到一位厨师朋友的餐厅吃饭。当晚,餐厅的人不多,厨师朋友做完菜后,出来和我聊天。"唉,真不知道生意该怎么做?最近,我们这条街开了好多家餐厅,竞争者愈来愈多,把这里的生意搞得愈来愈难做。"他说。  相似文献   

5.
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我和几个朋友去参观了一个同学的花圃,那个花圃的规模不大,档次也不算高,但在这个小城里却尚属首家,因而格外显眼,生意也很好。在欣赏赞叹之余,我有点嫉妒地说:“这件事我早在四年前就想到了。”没想到同去的一位老者却冷冷地说:“既然想到了...  相似文献   

6.
祈祷     
有两位女商人,笃信佛门,吃斋念经,每年结伴到名山古刹,上香拜佛。第一年,甲在拜佛时,悄悄念道:保佑我年年发财,永远幸福;第二:保佑我全家平安,朋友生意兴隆;第三年:保佑天下太平,世人富裕……而乙在每年上香时,都在观音面前三叩九拜,虔诚祈祷道:菩萨啊!保佑我财源滚滚,幸福快乐。几年过去了,甲在生意场上红红火火,左右逢源。乙却平平庸庸,收获甚微。为此,乙百思不得其解。一日,两人谈经论道,乙问甲:这些年,我们一起上香拜佛时,你除了第一年为保佑自己外,以后几年,不是为亲人朋友请愿,就是为社会世人祈祷,但你的生意、生活一年比一年好。而我…  相似文献   

7.
正几年前,乔治在英国考文垂开了一家酒吧。由于缺少特色,酒吧的生意一直不温不火。乔治想了很多种办法,比如增加啤酒的种类,办理会员卡定期举行会员活动等,可即便如此,酒吧的生意依旧毫无起色,甚至一度到了关门歇业的边缘。看着为了酒吧的生意越发憔悴的丈夫,乔治的妻子希尔心疼极了。一天,她对乔治说:"亲爱的,马上就是我们结婚周年纪念日了,不如我们去旅游,说不定就能想到令酒吧起死回生的点子了呢。"夫妻俩决定去巴黎近郊的埃  相似文献   

8.
逻辑轶事     
在我的词汇库里,对最欣赏、最赞许的事物,常常会用两个词来表达:好玩、有趣.逻辑就是这么一种充满了好玩与有趣的东西.几年前,安徽水灾.有位朋友开了一家餐厅,为了表达对灾区人民的一片心意,他宣称:要把一天的营业收入捐给灾区.令人意外的是:那天餐厅的生意出奇的差,营业收入自然也出奇地低.这位认真的朋友就很不好意思了.于是当晚,他把我们一批朋友邀集过去.由他请客共进夜宵.酒酣耳热之际,大家频频举杯动情地说:“为灾区人民,再多吃一点,多喝一点.”  相似文献   

9.
正念大学的时候,我常跟朋友去游泳,其实我并不怎么爱游泳,是硬被拉去的。更妙的是那个朋友也不喜欢游泳,只为听说游泳是减肥最好的方法才去的。为了减肥,那朋友一趟又一趟地游,存心消耗热量,而且刚游完就去称体重,兴奋地说效果立竿见影,果然轻了不少,接着请我去庆祝——大吃一顿。我说:"你不是要减肥吗?"他说:"怕什么?不是减了吗?游了两个小时,当然有资格好好吃一顿。"结果一个月游下来,他非但没瘦,  相似文献   

10.
正一日听朋友说,她近来崇尚极简生活。朋友爱读书爱书法,我就对她说,那你每日的看书写字亦成多事矣。既是朋友,就该坦诚,我直言对所谓极简生活的不以为然。不是对"简",是对那个"极"。我也是喜欢简单生活的,吃得简单一点,住得简单一点,消遣简单一点,心思简单一点,这样的人生,其实很洒脱很舒服的。但若是简单到极端,则生活中就一  相似文献   

11.
正马希庆是山东省胶州市渔民,今年54岁,16岁时就开始出海打渔卖鱼。半年前,生意越来越不好做了,老马的生意也进入瓶颈期。他很焦急,便问女儿怎么办。女儿说现在已经是互联网时代了,便建议他开个网店试试。女儿帮助老马开了网店,他又学会了用微信在网店卖货下订单。但是店铺生意并不是很好,他便又求助女儿。女儿告诉他:"我有个朋  相似文献   

12.
变脸     
范宇婷 《天风》2022,(9):46-46
朋友说:"南京的春天啊!真是像我女儿的脸,说变就变!昨天还艳阳高照,今天就大雨倾盆!"我说:"阴雨缠绵和不敞亮的太阳,才是江南的特色!不过,你女儿经常变脸啊?"朋友笑了笑:"女孩儿嘛!娇气点也正常."小女孩可以因为绑不好头发而心焦皱眉,也可以因为老师的一句夸奖而沾沾自喜.回想以前自己的脾气,何尝不是"春天的脸,说变就变"呢?  相似文献   

13.
心里难过     
正深夜里电话铃响。是朋友的电话。他说:"忍不住要给你打个电话,我突然心里难过。非常非常难过。就是这样,没别的。"说完就挂断了电话。我从困倦中醒来,忽然非常感动。我也曾有这样的情况。静夜里,忽然有一种异常的情绪涌上心头,那情绪确可以称之为难过。并非有什么亲友故去,也不是自己遭到什么特别的不幸。恰恰相反:也许刚刚经历一桩好事快事,却又无端地心里难过。不是愤世嫉俗,不是愧悔羞赧,不是耿耿于怀,不是悲悲戚  相似文献   

14.
曾想在刊物上开个专栏:我的101个穷朋友。最终未能如愿, 有人批评说,这个年代,标榜贫穷,没出息。实际上,我已有一批很好的穷朋友,其中一个是忘年交,50多岁了。他曾阔过,也做过大老板, 后来在生意场上跌了一大跤,至今已穷了近6年,就在这期间,我认识了他。  相似文献   

15.
买纸     
买纸?稀罕啊,不是办公无纸化了吗,你岂不是反其道而行之!昨天我去城隍庙买纸,在省博物馆门口,遇到一位名字常常前缀"著名"二字的朋友,他表现出来的惊诧,也让我惊诧。这几年,买布的人少了,据说市场上服装的存量,足够中国人穿50年的,  相似文献   

16.
养蚕     
黑压压的小蚕,象种子发芽似的,纷纷从蚕种里钻了出来。我干脆就将桑叶直接放在蚕种纸上,让它们出来了就直接爬到上面去吃。那时候一片桑叶上就有好几十条蚕,几十条蚕也只能在桑叶上吃一些洞洞点点,撇一把桑叶在上面,就可管一天。去年一个朋友,说他孩子养的蚕太多,就带了几十条来,说给我的女儿养。女儿连摸都不敢摸,更不要说养了。特别是采桑叶,那是要跑到效区的河边田边上去寻的,这就更不是她能胜任的了。养蚕的任务也就完全落到我的身上。不过几十条蚕,吃的并不多,但它们结茧了,变成的蚕蛾子,生下的蚕种却特别多。随着这些小蚕的一天天长大…  相似文献   

17.
岭南近代基督教堂建筑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岭南是近代中国基督宗教传入最先、传布最广的地区,亦是基督教堂兴建最早、数量最多的地区。岭南近代教堂建筑因受特定时期政治、经济、文化背景的影响,经历了哥特式样、哥特复兴式样、文艺复兴式样、巴洛克式样、中西合璧式样、混合式样等艺术样式,并逐渐形成一种中西建筑理念与元素互补的"东方特色"。本文便试图对这些颇具特色的教堂建筑风格予以阐析。  相似文献   

18.
正1近期跟一位创业中的朋友聊天,我问他近况如何,他的回答是,"早知道现在这么艰难,当初就不冲动辞职创业了。"现在在职场中,很多90后的孩子都有一股子"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冲劲儿,一份工作干得不满意了,甩甩袖子就离职。如果几个朋友聚到一起,谈起了情怀,谈起了梦想,一拍即合就准  相似文献   

19.
正有一阵子我有个理想,想把儿子的言行集结出版,如同孔子的门徒记下来的《论语》,书名就叫做《子曰》,差不多也可以给大人做教材。这个想法萌发是因为一件小事。一个朋友问我儿子今年几岁,他答五岁。朋友逗他,那你爸爸今年几岁?他答也是五岁。朋友问这是为什么?他说:"他是我爸爸啊。"当时我就愣在那里。那时他的表达能力还欠缺,其实他想表达的是我当爸爸五年,自然和他同岁。  相似文献   

20.
每年九月,在中山公园都要举行一年一度的报刊发行宣传,今年是我们杂志社第三次参加,根据前两年的经验,这次我不是很有信心.没想到,我刚摆好杂志,一些溜早的老先生、老太太们就凑上来了,这个问:"哟!这杂志什么时候办的呀,怎么早没看见呢?"那个说:"今年出到第几期了?我去年就来了."还有好多的人对杂志的创办表示肯定,说现在这样的杂志太少了,这方面的宣传也太少了,希望杂志越办越好.有一些老先生看到这个杂志后,想把以前的几期也买到,以后连续订.还有想多要几本的,要给亲戚、朋友带回去.有一对中年夫妇来到摊位前,拿起一本杂志后翻看了一下,男同志很感兴趣,想每一期都要一本,但是被他太太拦住了,因为手里有许多书报、杂志,拿不动了,于是只拿一本就走了.谁知等到下午,他们两个人又回来了.男同志说:"这杂志太好了,我多要几期,累点儿也值了!"很是让人感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