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幼儿心理理论与执行功能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丁芳  李其维 《心理科学》2005,28(3):544-549
本研究目的在于探讨幼儿的心理理论与执行功能(主要是抑制控制)之间是否存在着某种关系。给39名3~4岁的幼儿施测多种心理理论任务、抑制控制任务、非心理状态任务和智力测量。结果发现:(1)在控制相关因素后,心理理论各任务之间的相关仍然存在;(2)在控制相关因素后,抑制控制诸任务之间仍保持高相关;(3)幼儿在心理理论任务上的表现与其在抑制控制任务上的表现呈显著相关,即使控制了年龄、性别、智力(包括言语智力和操作智力)、非心理状态控制任务之后,这种相关仍旧存在。  相似文献   

2.
论儿童的心理理论与执行功能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错误 信念任务和表面 现实任务为主要测量手段的大量心理理论研究的结果表明,儿童的心理理论大约在4岁左右才能形成。儿童的心理理论为什么不能在4岁之前形成?研究者利用执行功能的缺乏来解释这种现象。研究表明,抑制控制、规则使用、工作记忆等可能均是与心理理论相关的一些执行成分,但这些观点均受到不同程度的质疑。因此,关于心理理论和执行功能的关系,还需要开展大量的后续研究。新近提出的关于\"冷\"执行功能和\"热\"执行功能的区分,也许是进一步探讨心理理论和执行功能关系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3.
采用追踪研究设计,探讨儿童3至5岁成长过程中,执行功能与心理理论发展间的预测关系。以155名3岁、4岁儿童为被试,采用经典实验任务对儿童的执行功能和心理理论进行间隔1年的追踪测查,并运用分层回归分析检验了二者间的预测关系。结果发现:儿童执行功能、心理理论在3至5岁期间均有显著的发展,且在此期间执行功能、心理理论的个体差异相对稳定;儿童在3岁、4岁时执行功能与心理理论呈显著正相关,但在5岁时二者间相关不显著;儿童3岁时的执行功能能够显著预测3至4岁期间心理理论的发展,而4岁时的执行功能不能预测4至5岁期间心理理论的发展;3至5岁期间,心理理论对执行功能发展始终不具有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4.
成年个体的心理理论与执行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说明成年个体心理理论与执行功能的发展及两者的关系,在匹配了智商和教育水平条件下,采用心理理论故事理解任务、失言理解任务和威斯康星卡片分类任务分别探察了30名62~77岁的老年人和30名19~25岁青年人的心理理论和执行功能。结果表明,老年人和青年人在2种心理理论任务上的得分与卡片分类任务的得分都不存在显著相关,老年人在失言任务上的得分显著低于青年人,在心理理论故事理解任务上和威斯康星卡片分类任务上,老年人的表现与青年人没有显著差异。结合已有的研究结果提示:心理理论与执行功能的相关模式在成年和学前阶段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5.
从心理理论的脑机制研究看心理理论与执行功能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心理理论发展与执行功能的关系以及心理理论脑机制的研究是近年来心理理论研究中的一个热点。文章首先对心理理论与执行功能关系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与概括,提出了目前研究中的问题;然后从介绍了心理理论脑机制研究现状,并以此为基础探讨了心理理论与执行功能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从心理理论与执行功能的关系看孤独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孤独症是一种病因未明的广泛性发展障碍,它的诊断主要基于患者的行为表现。针对这些行为特点,研究者们提出了心理理论缺失说和执行功能障碍说。但是,有研究表明孤独症患者并不是在所有的心理理论任务和执行功能任务上都存在障碍。所以,单纯地采用心理理论缺失说或执行功能障碍说都不能完整解释孤独症症状。一般来说,心理理论缺失的孤独症个体,同时也伴有执行功能障碍。近年来,大量的研究结果发现,心理理论与执行功能确实存在紧密联系。然而,目前对它们关系的考察主要集中在学龄前儿童的错误信念理解和抑制控制上。心理理论与执行功能都分别包含许多成分,它们彼此的关系可能会在不同年龄段发生变化。因此,研究者需要进一步探查不同年龄段,不同心理理论任务与执行功能不同成分与范式之间的关系,并将这种关系应用于临床实践,帮助诊断和培训孤独症个体。  相似文献   

7.
心理理论的发展对个体社会化具有重要意义。研究通过元分析的方法,表明执行功能能够有效预测个体心理理论的发展水平(r=0.37,p0.001),且具有跨文化和跨人群的稳定性;同时,在个体的毕生发展中,执行功能均与心理理论存在显著相关,证明了执行功能的表达说;但在不同的发展阶段(Q1=411.75,p10.001,df1=90;Q2=219.49,p20.001,df2=50),心理理论的发展会受到执行功能不同成分的影响:0~3岁时抑制控制起关键作用;3~12岁时,心理理论受到抑制控制和灵活转换的共同影响;青春期阶段,灵活转换的作用明显;而到了成年期,抑制控制与灵活转换均会对心理理论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8.
幼儿心理理论水平及其与抑制控制发展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本研究通过经典的错误信念任务首先考察了3与4岁幼儿心理理论的发展水平;然后通过抑制控制任务探讨了幼儿心理理论发展水平与抑制控制能力发展的关系。结果表明,3、4岁在完成错误信念任务时有显著的年龄差异;通过错误信念任务的幼儿在抑制冲突的得分显著地高于没有通过错误信念的幼儿;而且除了他人的错误信念,幼儿在其他错误信念上的水平与抑制冲突成绩有显著的相关。  相似文献   

9.
不同维度的执行功能与早期心理理论的关系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意外地点任务、意外内容任务和三种不同类型的执行功能任务来探究执行功能与心理理论之间的关系。共60名被试,3岁和4岁被试各30名,男女各半。区分自己心理状态和他人心理状态能力与执行功能的关系主要体现在混合成分执行功能与这一能力的密切联系上;在错误信念发展的早期,执行功能与错误信念理解能力的关系主要集中在“混合成分的执行功能与对自己错误信念理解能力,工作记忆的执行功能与对他人错误信念理解能力”这两对联系上  相似文献   

10.
研究选取122名3到5岁幼儿,同时测量了选择性信任、心理理论和执行功能,并控制了幼儿的语言能力,通过追踪研究进行交叉滞后回归分析探讨了幼儿选择性信任与心理理论和执行功能之间的关联。结果表明:幼儿的选择性信任与执行功能呈显著正相关,控制了幼儿的年龄和语言能力之后,相关仍然显著;第一年的选择性信任可以正向预测第二年的执行功能,而第一年的执行功能不能预测第二年的选择性信任;选择性信任与心理理论之间不存在纵向的相互关联。该结果为幼儿选择性信任领域的争议提供了重要的证据支持。  相似文献   

11.
根据全市三次统考平均成绩及科任教师对学生学习能力的综合评定,选择小学三年级、五年级、初中二年级、高中二年级学生为被试(各80人),共320人。每个年级的80人中,又分别包括四种类型(每种类型20人),进行抑制控制测量。结果发现:抑制控制力与学业成绩有高度的相关,即(1)双优生两种抑制控制测试成绩最好;相反双差生的两种抑制控制测试成绩最差,二者差异非常显著。(2)两种偏科的学生的两种抑制控制测试成绩处于中等,二者有些项目差异显著,有些项目差异不显著。(3)双优生与两种偏科生相比,除个别项目之外,差异也十分显著,而两种偏科生与双差生相比有差异,但表现在两种抑制控制测试中各个项目的程度不一样。  相似文献   

12.
    
Most research into peer victimisation has focussed on children aged 8 years and above and has included a study of the correlates of victimisation, including cognitive and social skills, and attachment profiles. Recent research has started to investigate aggression and victimisation in younger groups and has found that the nature of aggression differs from that in older children in terms of the types of victimisation involved and the stability of the roles.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some of the correlates of roles taken in victimisation in 104 children aged 4–6 years, using a cartoon methodology to elicit peer nominations for aggressor, victim, and defender. It examined the social cognitive abilities, executive function skills, and attachment profiles of aggressors, victims, and defenders. Victims did not exhibit poor performance on the social cognitive tasks or have insecure attachment qualities as has been found with victims during middle childhood. Aggressors did not perform highly on the social cognitive tasks in contrast to older aggressors and bullies. Defenders were found to perform above average (although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other groups) on the social cognitive tasks. These findings are related to the nature of aggression and victimisation at this age, and a developmental change hypothesis is proposed to accommodate them. Aggr. Behav. 00:1–18, 2005. © 2005 Wiley‐Liss, Inc.  相似文献   

13.
不同年级学生抑制控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小学三年级、五年级、初中二年级、高中二年级中,挑选被试各80人,进行抑制控制测量。结果发现:(1)抑制控制力的发展随着年级的增长而发展。(2)各年级学生的两项抑制控制测试成绩与语文、数学成绩有较高的正或负相关。结论:抑制控制力与学生的学业成绩关系密切,即抑制控制是有效学习的监控系统。  相似文献   

14.
    
It is argued that self‐regulation skill is necessary both for displaying constructive behaviour and for controlling negative social behaviour, and self‐regulation might affect social behaviours by increasing the ability to understand others' minds. In this research, in order to examine different aspects of self‐regulation and their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in terms of their relations with other constructs, we focused on both effortful control and executive function and investigated their concurrent associations with socially competent and aggressive behaviours and theory of mind (ToM). The participants were 212 preschool children in Turkey. We assessed executive functions with behavioural measures and effortful control with mother reports. We used six tasks for comprehensive assessment of mental state understanding. Children's social competency and aggressive behaviour were assessed with teacher reports.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ling results showed that when age and receptive language were controlled, ToM was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social competence but not aggressive behaviour. Both effortful control and executive functions were significantly related to social competency and ToM; the pathways from each self‐regulation skill were similar in strength. ToM was linked with social competence, but it did not have a mediating role in the relations of self‐regulation with social competence. The findings highlighted the importance of self‐regulation for socio‐cognitive and social development in the preschool years. Copyright © 2016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