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人类社会的最初阶段,有一个没有道德和不知道德为何物的时期。那么,人类最早用什么作为维护其群体关系的准则呢?在人类最初的社会生活中,是否在各方面都毫无限制,每个人都可以为所欲为呢?苏联谢苗诺夫所著的《婚姻和家庭的起源》一书,对原始人类的社会生活作了全面而具体的描绘,其中以大量的事实,论述了禁忌这个人类最早产生的社会意识。根据该书所提供的材料,可以认为,禁忌就是人类最初维护其群体关系的行为准则。那么,什么是禁忌,它是怎样产生的,有哪些表现形式,它与后来的道德相比有什么不同,无疑是有必要加以了解的。本文谨根据谢苗诺夫的《婚姻和家庭的起源》、拉法格的《思想起源论》、罗伯特·路威的《文明与野蛮》等著作中的材料,试作如下阐述。  相似文献   

2.
人类道德文明发展史,是一部人类道德关怀对象逐渐扩展的历史。动物伦理是人类道德文明发展的逻辑必然。但动物伦理存在着几个焦点问题和道德难题:人类确立道德是为了什么?即人类道德的目的是"人类中心主义"还是"非人类中心主义"?即动物是否具有自为的内在价值?动物是否拥有权利?这是当代最新颖、最富有挑战性的伦理学问题。动物是否应该得到道德关怀并受到道德对待?即动物是否应当成为"道德共同体"中的道德顾客或道德承受者?  相似文献   

3.
浅谈原始思维的若干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哲学史是整个认识的历史。原始人是如何进行思维的呢?原始人的思维方式有些什么特点呢?原始人的思维是如何向文明人的思维过渡的呢?这些问题是我们研究和把握人类思维发展规律不可缺少的重要课题,是哲学史研究中亟需探讨但至今仍未很好地加以研究的问题。为了促进和加强对这些问题的研究,我刊于去年开辟了“原始思维研究”专栏,陆续收到这方面的稿件。现在发表李根蟠、卢勋同志的《浅谈原始思维的若干特点》和乌兰察夫同志的《蒙古族早期宗教和无神论思想萌芽》,以期引起对这些问题的深入研究和讨论。 资料是研究的依据和基础。由于时代的久远、文献的不足,对考古资料也缺乏深入的研究,这为研究原始思维工作带来困难。我们可以从我国解放前仍保留着原始痕迹的一些少数民族的思维方式、风俗民情、宗教迷信等等去加以探索。解放以后,随着社会制度的改变,生产的发展,生活的提高,文化教育的普及,他们的思维方式已经改变,其原始的痕迹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消失。因此,对于这方面资料的收集、整理、翻译和研究的工作,已成为刻不容缓的事情。我们高兴地看到,有一些地区的一些同志已在这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我们希望有更多的同志来关心和从事这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4.
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的道德,是否在不断发展变化着的呢?在人类的历史上,是否存在着永恒不变的道德原则呢?这是马克思主义的道德科学同资产阶级伦理学的一大争论。马克思主义以前的伦理学。总以为在人类世界上存在着一种先验的、永恒不变的道德原则。但是,谁也没有说清楚这先验的、永恒不变的道德原则究竟是什么,于是便把道德问题涂上了神秘的色采。自从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学说以后,肯  相似文献   

5.
张琪 《美与时代》2004,(7):55-57
啊,人类,只有你才有艺术!"德国伟大的诗人席勒的诗句既是对艺术的由衷赞美,更是对拥有艺术的人类的由衷赞美. 但是,艺术是怎样在人类生活中出现的呢?今天我们所能见到的人类早期一些具有审美价值的作品,对于"创作"和拥有它们的原始人来说,其主要价值并不在其审美属性而是在其实用功利属性上.艺术原是从非艺术活动中产生的,导致艺术发生的最初基本动力乃是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尤其是为了维持自身生存和取得发展的生产劳动.  相似文献   

6.
世界上大多数宗教,就其观念形态来说,都起了道德规范的作用。由于宗教与道德都是人类文化的一部分,它们都反映了人类对更高尚、更美好的生活实质的梦想与追求。那么,在道教的教理教义中,“道”和“德”是什么关系呢?道家是如何解释“道德”两个字的? 早期道教主要经典《太平经》卷十八说:“夫道者何也?万物之元首,不可得名者。六极之中,无道不能变化。元气行道,以生万物,天地大小,无不由道而生也。”  相似文献   

7.
人类最初审美意识的产生与以后的发展变化是怎样进行的呢?我们知道,人类的劳动与动物生产根本不同的一点是它能制造和运用工具。制造劳动工具不仅把人类从动物界中彻底地分离出来,而且也最早地最明显地体现了人类有意识、有目的  相似文献   

8.
注:本文作者2002年曾深入非洲热带雨林倬格米人的生活区域,亲身经历了俾格米人的生活状况。翻开人类漫长历史长页,我们发现人类最早的文明出现在非洲尼罗河流域。当我们把目光放到人类历史的最近几页,忽然发现。现今地球上文明最不发达的地区仍旧在非洲尼罗河流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种情况呢?本文试从环境这一方面做一下分析。尼罗河河水泛滥,蕴成天然良田,造就了人类  相似文献   

9.
六关于原始意识人类诞生后,人类意识也就产生了,随着人体不断进化、社会不断发展,人类意识也不会停止在一个水平上。那末人类最原始的意识是怎样的?原始意识有些什么特点,它是怎么发展的?这些问题也是意识研究中比较引人注意和颇多争论的问题。 (一)关于意识发展的起点 1、人类意识的起点是理性意识苏联学者布纳克认为,人类意识的最初阶段已经有了形成概念的能力。其理由是:①任何一种劳动行为都是建立在对劳动对象和劳动工具进行抽象的基础上的,②劳动活动开始之前思想上就已经存在着最后应当得到的那个对象的形象,这是制造工具的前提。原始人在尚未制造最简陋的石器以前,就必须知道他用以制造这些器  相似文献   

10.
自由是人类永恒的价值目标。人类有无道德自由?道德自由是什么?这些道德形上问题一直困扰着思想家们,也关涉到现实道德生活的质量。道德自由不仅是一种意志自由,也是一种自由境界;同时还应该包括道德自由权,亦即道德自由在道德权利上的表述,它是衔接意志自由和道德自由境界的桥梁。道德自由的这三个向度相互联系,共同构成道德自由的丰富内涵。一、道德意志自由向度意志自由最先从伦理角度提出,后发展成在哲学意义上对自由与必然、决定论与非决定论的探讨。在伦理学范畴里,意志自由是“……指人在行动时对善与恶,道德与不道德的一种选择自由(…  相似文献   

11.
道德是为社会关系的一切领域服务的,但它作为一种特殊的调整力量,其作用在不同的社会水准有不同的表现。列宁称之为“数百年来人们就知道的、数千年来在一切处世格言上反复谈到的、起码的公共生活规则”(《列宁选集》第3卷,第247页),就可以被看作是道德起作用的原始的、起码的社会水准。这里的问题在于:什么是起码的公共生活规则?它们只是局限于道德规范呢,还是包括其他社会规范?对于“公共生活”通常应该怎样理解?换句话说,社会存在的哪些方面适用于“公共生活”这个概念?让我们从最后一个问题谈起。  相似文献   

12.
莫名仁  李建群 《世界哲学》2002,(4):27-41,65
康德曾经把人类的文化探索划分为三大问题 :1 我可以认识什么 ?2 我应该做什么 ?3 我能够希望什么 ?如果说第一个问题属于科学的认识问题 ,第二个问题属于伦理的道德问题的话 ,那么第三个问题则属于作为人类最高企盼的宗教信仰问题。而中西文化的差异同样也反映在宗教信仰领  相似文献   

13.
人类最初审美意识的产生与以后的发展变化是怎样进行的呢?我们知道,人类的劳动与动物生产根本不同的一点是它能制造和运用工具。制造劳动工具不仅把人类从动物界中彻底地分离出来,而且也最早地最明显地体现了人类有意识、有目的地进行自由创造活动的特性与本质。因此,劳动工具就成了人类最早的也是最重要的审美对象,成了可以观照自己本质力量的具体对象。当原始人类使用劳动工具进行狞猎活动,觉得比没有工具来得轻松些、顺利些、劳动效率高些时,这就确证  相似文献   

14.
一现代英国激进哲学兴起于1972年,主要代表人物是英国各重点大学的研究生和年轻的研究员等等。现在,这个运动正逐渐扩展。那么,激进哲学为什么发生在英国呢?激进哲学提出了一些什么问题?其方法及观点是什么?下面,我打算以激进哲学家的道德论为中心作一考察。T.斯基伦说:“道德思想,就其特征而言,是同某种个人主义(处  相似文献   

15.
徐朝旭 《哲学动态》2007,19(10):48-52
在原始社会中,原始的“科技活动”隐含在生产劳动的母腹之中。先民在生产实践中依靠社会组织发明了实用技术。那么,先民们是运用什么手段调整社会关系,维系社会组织的运行呢?禁忌是迄今人们知道的人类最早建立的行为规范,正如E.卡西尔所指出的:“禁忌体系尽管有其一切明显的缺点,但却是人迄今所发现的唯一的社会约束和义务的体系。它是整个社会秩序的基石。社会体系中没有哪个方面不是靠特殊的禁忌来调节和管理的。统治者和臣民的关系,政治生活,性生活,家庭生活,无不具有神圣的契约。”[1]在探索、改造自然过程中,禁忌同样承担着调整人与自…  相似文献   

16.
由于人类生活于自然和社会之中,人类自身的性行为不可避免地受到自然方面与社会方面的双重影响。我们把影响和制约人类性行为的各种客观环境称之为性环境。那么,性环境对性道德有什么制约和影响呢? 第一,性环境的历史性,决定了人们对于性的道德评价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差异性。 原始社会兄妹之间可以有性关系、性行为,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性关系和性行为,逐渐变成不道德和遭受禁止的。为什么对同一性行为会有截然  相似文献   

17.
《法音》1992,(8)
什么是精神文明?一提到精神文明,人们都会意识到道德品质、礼仪修养等等。不错,这些都是精神文明的重要标志。精神文明是安定团结、促进家庭、社会、国家乃至世界人类和谐、有秩序化地工作与生活的基石,也是学术、科研、劳动生产、所有人类生存、品质文明得以正常进行和发展的保证。除了这普遍的精神文明——道德之外,还有高层次的精神文明,那就是高度的智慧。古今的哲人们洞明事理的伟大思想与创见,更是世界文明,人类幸福的源泉,人类社会的生存和繁荣,能少得了这普遍的和高层次的精神文明吗? 两种文明互相依存的关系:人类生存所必需的劳动生产,创造物质文明和提高人类  相似文献   

18.
道德金规则的行为学原则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秋明 《伦理学研究》2012,(1):122-128
不同的伦理学流派对道德问题有不同的观点,但最为基础性的道德问题始终离不开行为学意义上的道德解释;行为学解释是道德解释的出发点和基石,否则对道德问题的讨论就会陷于空泛。道德金规则从人类的共同本性和需求出发,为人的行为设定了准则,从而界定了行为正当性之界限,而这一界限乃是人际法律关系之渊源。道德金规则的两个原则——"无害原则"和"同情原则"是人类"最基本和最高"的法律。人类只要遵守了这两个最基础的行为准则,人类生活就会多些和谐,少些冲突,而这正是人类最基本和最大的道德。  相似文献   

19.
集体观念是人类最初的美德。这种美德是否象某些唯心主义伦理学家讲的那样,是“人的天性”呢?不是的。而是开初在死亡、毁灭的威胁面前,迫使每一个氏族成员的行为必须符合这一规则的,是在以后才逐步形成了一种习俗观念,占据了原始人的头脑。 首先,原始人的集体观念来源于个人必须依靠集体才能生存的客观必然性。人类刚刚从动物群中脱离出来之后,“日与禽兽居,族与万物并”(《庄子·马蹄篇》),劳动工具是天然的石块、木棒,十分简陋,劳动技能十分低下,单个人的力量根本无法抵抗大自然降临的种种灾难。那时,无论狩猎、捕鱼、采集,都是集体进行的。只有依靠集体的行为,集体的力量,原始人才能经常在周围地区  相似文献   

20.
《法音》2016,(2)
正近年来,在经济快速发展、物质生活极为丰富的当下,人的精神世界是否随之安详?人的幸福感和满足感到底与什么相关呢?这个几千年来一直被人们砥砺探索的问题,同样也是当代人无法回避的。与此同时,急剧的社会变革所带来的一系列社会结构、生活方式、行为规范等的深刻变化,致使社会负面问题频出,诸如公共精神式微、家庭亲情关系淡漠、功利主义泛滥、道德滑坡、价值失范等。有调查显示,当下"信仰缺失"、"看客心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