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研究直肠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经肛肿瘤切除术后pT1b直肠癌患者再行补救性根治术后的临床病理特点、合理的治疗方案及手术指征。经乙状结肠镜或结肠镜活检诊断为41例直肠高级别上皮内瘤变,随后Park经肛直肠肿物切除术或经肛内镜显微手术后确诊为34例≥pT1b直肠癌,再行补救性根治术后最终诊断为29例pT1b直肠癌。pT1b直肠癌按浸润深度分为SM1-2组和SM3组,观察两组临床病理特点。Multivariate回归分析结果,发现淋巴脉管浸润是肿瘤浸润深度的独立预测因素(P0.05)。直肠高级别上皮内瘤变需积极行经肛肿瘤切除术确诊;当其术后浸润深度为SM3的pT1b直肠癌合并淋巴脉管浸润时,建议行积极的补救性根治术等再手术干预。  相似文献   

2.
类癌是消化道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其生长速度缓慢,恶性程度低。直肠类癌在消化道类癌中发病率逐年上升,已成为消化道类癌发病之首,常见直肠肿瘤之一,其治疗手段多样,手术方式可大可小,尚无统一规范指南。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大连市中心医院肛肠科5年间收治的22例行选择性直肠黏膜切除吻合术(TST)治疗的直肠类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该手术方式优缺点,得出该术式手术效果理想,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探讨口服碘佛醇腹部CT小肠造影在小肠间质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术后病理确诊为小肠间质瘤的患者资料,选择单纯腹部CT扫描或口服碘佛醇腹部CT小肠造影的44例小肠间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18例患者行单纯腹部CT扫描,病灶检出率为22.2%(4/18);26例患者行口服碘佛醇腹部CT小肠造影,病灶检出率为96.2%(25/26);两者病灶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口服碘佛醇腹部CT小肠造影在小肠间质瘤的诊断价值高,且有助于小肠肿瘤的及早诊断和及早治疗。  相似文献   

4.
肾上腺偶发瘤临床并非罕见,大多数〈3cm肾上腺偶发瘤是良性无功能性的肿瘤,但必须结合内分泌检查、影像学检查及同位素扫描,以排除有无内分泌功能及是否为恶性。对无内分泌功能亢进或直径〈3cm且无恶性征象的肾上腺偶发瘤患者可定期随访。后腹腔镜手术不是合理的选择。  相似文献   

5.
癌性恶液质病人营养支持治疗中的辩证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恶性肿瘤病人在疾病晚期普遍存在营养不良,这在消化道肿瘤病人身上尤为明显[1].癌性恶液质系指晚期癌肿病人的显著营养不良状况,临床表现为极度消瘦、营养摄取不足、乏力、各种代谢异常、贫血和抵抗力低下等[2].癌性恶液质是恶性肿瘤病人死亡的常见原因之一,合理而又有效的营养支持治疗可以延长癌性恶液质病人的生命,提高生存质量[3].  相似文献   

6.
膀胱平滑肌瘤十分少见,为了探讨其病因、临床表现及诊治方法,对2000年至2010年于我院诊断为膀胱平滑肌瘤的8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显示,膀胱平滑肌瘤主要发生于女性,常表现为排尿困难、尿路刺激症状、血尿及腹痛等症状,也可无明显临床表现.B超是首选筛查手段,确诊需行膀胱镜检查及病理活检.外科手术是其主要的治疗方法,可采用膀胱部分切除、膀胱肿瘤剜除或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治疗,且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7.
消化道肿瘤的过度治疗及其对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尽管当前消化道肿瘤的临床治疗发展迅速,在取得突出成绩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过度治疗的现象普遍存在.从消化道肿瘤过度治疗的主要表现、危害入手,分析它的成因并制定相应对策.总之,只有以循证医学的原则为指导,树立正确的临床辩证思维模式,坚持肿瘤治疗的个体化,加强综合管理,才能避免过度治疗,消化道肿瘤治疗才能健康发展并取得更大突破.  相似文献   

8.
牙源性角化囊性瘤原称牙源性角化囊肿,因其生长缺乏自限性,具有某些肿瘤的特征,术后有较高复发倾向,WHO将其归属为良性牙源性肿瘤,并命名为牙源性角化囊性瘤。其治疗方法主要有保守性和根治性两种,医师应严格掌握两种治疗方法的适应证和禁忌证,以更大的责任心给予牙源性角化囊肿患者最好的治疗和更多的人文关爱。  相似文献   

9.
牙源性角化囊性瘤原称牙源性角化囊肿,因其生长缺乏自限性,具有某些肿瘤的特征,术后有较高复发倾向,WHO将其归属为良性牙源性肿瘤,并命名为牙源性角化囊性瘤.其治疗方法主要有保守性和根治性两种,医师应严格掌握两种治疗方法的适应证和禁忌证,以更大的责任心给予牙源性角化囊肿患者最好的治疗和更多的人文关爱.  相似文献   

10.
人们认识肿瘤的内在本质主要是通过它的表面形式即病理生物学行为来进行的,但因客观条件的限制,对其瘤细胞的内在特性和瘤细胞与胞外基质相互影响的认识还有限。因为肿瘤细胞在浸润与转移过程中有时并非与间质的反应情况相平行。由此要求我们正确认识肿瘤浸润转移过程中的对立统一规律,揭示隐蔽在其内部联系的本质和外部表现。  相似文献   

11.
原始神经外胚叶肿瘤是一种罕见的、起源于原始神经上皮的恶性小圆形细胞肿瘤,具有多方向分化能力,可发展为神经元性的、胶质细胞性的、甚至间叶组织性质的肿瘤.根据发病部位将其分为中枢型和外周型两种,中枢型多发于脑和脊髓,外周型多见于胸壁、四肢,发生于脊柱者少见.本文就外周型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1例做病例报道,总结该类肿瘤的特点,肿瘤密度/信号不均匀,轻至中度强化,预后差,临床治疗手段主要为外科手术辅以放化疗,术前行增强CT对手术可切除性评估非常有价值.  相似文献   

12.
胆道术后胃功能性排空障碍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胆道术后胃功能性排空障碍的诊治经验。回顾性分析32例胆道术后胃功能性排空障碍病例。结果32例胃功能性排空障碍发生于术后5天~10天,经保守治疗后均痊愈。胆道术后胃功能性排空障碍是胃的功能性病变,经综合保守治疗是可以治愈的。  相似文献   

13.
探讨女性生殖道恶性黑色素瘤(MM)的临床病理特点、治疗及预后.对20例女性生殖道MM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显示女性生殖道MM占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的0.53%,20例患者平均年龄(55.2±10.5)岁,绝经者占60%;HMB45、Melen-A、S-100阳性患者分别占92.3%、76.9%、69.2%;随访时间3个月~70个月,随访率70%,随访期间死亡率为42.9%;生存≥1年者100%,生存≥2年者63.6%,生存≥5年者9.1%.故女性生殖道MM发病率低,预后差,HMB45、Melen-A、S-100有助于病理诊断,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4.
垂体腺瘤是一种常见的颅内神经内分泌肿瘤,约占颅内肿瘤的10%~15%,常伴有不同程度的肿瘤占位效应(头痛、视力受损等)、功能性腺瘤引起的激素水平过高和正常垂体受压破坏引起的垂体功能低下等症状,因此多数患者的生命质量受到影响。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理念的逐步深入,除了关注患者的内分泌紊乱、肿瘤大小以及肿瘤引起的症状外,患者的生命质量也应该受到密切关注。本文将针对国内外对垂体腺瘤患者生命质量评估的相关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探讨逆行性肾盂造影联合输尿管软镜在诊断小肾盏癌中的价值。回顾分析5例小肾盏癌临床资料,术后病理检查结果均提示尿路上皮癌I级(Ta-G1),术后定期行膀胱内灌注化疗药物,且均未出现肿瘤其他部位转移等并发症发生。对5例患者均进行随访,1年期间每3个月行尿常规及B超检查均正常,1年生存率达100%。患者出现血尿症状,虽然常规检查(尿常规、B超、IVU、CT或MRI等)诊断不明确者,都可行逆行性肾盂造影检查。一旦逆行性肾盂造影检查提示异常图像,均可提示肾盏癌,使误诊率及漏诊率降至最低程度,尽可能阻断早期肿瘤的发展。故逆行性肾孟造影联合输尿管软镜可提高早期小肾盏癌的术前诊断率。  相似文献   

16.
通过检测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及血清肿瘤相关物质(TAM)水平,探讨血浆FIB在胃癌患者中的水平及临床意义.结果显示:胃癌患者较胃良性肿瘤、健康体检者的FIB、TAM水平高(P<0.05),后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IB和TAM在胃癌中的水平与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有关,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年龄、性别、分化程度无关(P>0.05);FIB与TAM水平具有相关性(r=0.65,P<0.05).因此,血浆FIB水平有望成为胃癌患者有临床价值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17.
探讨食管鳞癌患者高血小板血症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回顾性分析340例食管鳞癌患者术前血小板计数,结果显示高血小板血症与肿瘤长度、分化程度、肿瘤分期及淋巴转移密切相关(P〈0.05),而与性别、年龄及肿瘤位置无关(P〉0.05);高血小板血症者的生存率明显低于血小板计数正常者(P〈0.001);并且高血小板血症是影响食管鳞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因此高血小板血症与食管鳞癌的进展及不良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18.
观察不同剂量丙酸睾丸酮对MCF-7荷瘤裸鼠肿瘤生长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和临床意义。构建MCF-7荷瘤裸鼠,再用不同浓度的丙酸睾丸酮(50mg/kg,400mg/kg)及化疗药物(表阿霉素)进行干预,比较各组实验鼠肿瘤的生长情况,并用微粒子发光法检测裸鼠血清睾丸酮的含量,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肿瘤中雄激素受体的表达。发现...  相似文献   

19.
探讨TSGF(tumor supplied group of factors肿瘤相关物质)检测在肿瘤诊断及疗效观察中的意义。用比色法测定恶性肿瘤患者、良性疾病患者及健康查体者血清TSGF含量,用SPSS软件包进行分析。结果是I期肿瘤患者TSGF阳性率66.67%和总阳性率75.67%之间统计学无明显差异;恶性肿瘤组阳性率(75.67%)明显高于良性疾病组(18.76%)和健康查体组(8.27%);特异性达84.57%;6种恶性肿瘤患者TSGF含量及阳性率无显著差异;恶性肿瘤治疗有效组TSGF阳性率(38.24%)明显低于治疗前(94.12%)。结论认为TSGF具有早期性、敏感性、特异性、广谱性。  相似文献   

20.
“患者受益”作为临床处置决策的基本原则在日常的医疗工作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同样也在常见类型子宫内膜异位症(EM)诊疗过程中得到很好地贯彻执行。然而,对于少见的累及泌尿系的EM,由于缺乏可靠的临床循证医学证据用以指导患者具体的临床处理,把握患者利益最大化原则就显得尤为重要。怎样掌握累及泌尿生殖系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临床处置决策中的关键要素,尽可能为患者保留生殖能力与泌尿系统的完整性,以提高日后的生活质量。除需要详细了解患者病史特别是手术史、盆腔影像学检查、肾脏功能评估结果外,选择个性化的干预手段并对预后进行综合评估,制定最为适合的治疗方案是至关重要的。本文结合临床典型病例就此问题做一剖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