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1 毫秒
1.
分析比较切开复位内固定和人工桡骨小头置换方法治疗桡骨小头粉碎性骨折(MasonⅢ型)的临床疗效。回顾分析2012年10月~2014年3月收治的24例桡骨小头粉碎性骨折(MasonⅢ型)的临床资料,其中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17例;桡骨小头置换7例,平均随访12个月(6个月~18个月)。根据Broberg Morrey评分系统以及术后影像进行评价比较,同时比较两组住院天数以及费用。结果评价比较显示两者疗效均佳,术后两者活动度和功能评分相近,两组住院天数相近,内固定组费用更低。桡骨小头粉碎性骨折须尽早进行解剖复住功能重建,切开复位内固定和桡骨小头置换疗效相当。  相似文献   

2.
探讨成年人使用双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髁上粉碎骨折的方法及疗效。回顾笔者所在医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成年人肱骨髁上粉碎性骨折使用双钢板治疗32例,骨折按AO/ASIF分型法分型,均为C型,其中C1型10例,C2型17例,C3型5例。均采用肘后正中切口,行双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其中尺骨鹰嘴截骨19例,经翻肱三头肌舌形瓣13例。手术顺序:先关节内骨折关节面复位,克氏针临时固定,使复杂骨折变为简单的肱骨髁上骨折,然后再行干骺端复位。内固定方式,选用肱骨远端内外侧解剖钢板相互垂直固定肱骨髁内外两柱。本组平均随访18个月,骨折愈合时间8周~16周,28例术后功能良好,2例关节间隙狭窄,2例骨化性肌炎,无尺神经损伤及骨不愈合发生,优良率87.5%。成年人C型肱骨髁上骨折,结构复杂,相互垂直双钢板内固定治疗,固定强度及效果都优于其他固定方式,利于肘关节的功能恢复及早期功能锻炼,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探讨髂骨置钉联合同侧椎弓根钉复位固定治疗骶髂关节脱位方法及效果.收治9例骶髂关节脱位患者,男6例,女3例,年龄21岁~55岁,平均36.4岁.5例为交通事故伤,4例为高处坠落伤,C1型6例,C2型2例,C3型1例.其中3例患者合并有股骨干骨折,2例合并有肺挫伤,2例合并有耻骨联合分离,7例伴耻骨支骨折.结果,术后9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6个月~30个月,平均16月,术后X线片复查示骶髂关节脱位复位满意,骶髂关节均获融合.内固定无松动断裂,骶髂关节无再脱位.应用髂骨置钉联合同侧椎弓根钉复位固定治疗技术是治疗骶髂关节脱位的一种直接而可靠的固定方法.  相似文献   

4.
探讨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时,内侧柱支撑螺钉与其疗效的相关性。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治疗的63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资料,根据肱骨近端有无内侧柱支撑螺钉,将患者分为2组:无支撑螺钉组(33例),有2枚~3枚螺钉的支撑螺钉组(30例)。比较2组患者的Constant评分、术后患侧肱骨头高度丢失变化、并发症发生率及骨折愈合时间,分析有无支撑螺钉对患者肩关节功能恢复及维持骨折复位的作用。63例患者随访12个月~24个月,平均18.2个月。Constant评分支撑螺钉组与无支撑螺钉组比较有差异;肱骨头高度丢失支撑螺钉组与无支撑螺钉组比较有差异。锁定钢板治疗伴内侧粉碎性骨折或伴内侧骨缺损的肱骨近端骨折时,选择2枚~3枚内侧支撑螺钉重建肱骨近端内侧柱支撑,可获得较满意的术后疗效。  相似文献   

5.
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固定技术近年来广泛应用于年轻人高能量粉碎性骨折及老年人骨质疏松骨折。本研究对应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联合异体骨或骨水泥治疗老年性肱骨近端不稳定骨折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分析。本组25例老年性肱骨近端骨折患者行切开复位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联合异体骨植骨或骨水泥填塞治疗。术后均随访12个月以上。所有患者无感染、内固定松动断裂、骨折不愈合及肱骨头坏死等情况,骨折愈合时间平均3.8个月(3个月~7个月)。结果提示:肱骨近端锁定钢板联合异体骨植骨或骨水泥填塞治疗老年性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效果均比较满意,使用骨水泥填塞远期功能恢复更好。  相似文献   

6.
报道应用跟腱龙(Achillon)装置微创技术治疗急性跟腱断裂的短期疗效。2009年10月~2013年4月共收治29例急性跟腱断裂患者,其中全部为运动损伤,年龄23岁~49岁,平均35.5岁。受伤至手术时间2天~5天。术前经临床查体及M RI检查确诊。术中采用跟腱断裂处3cm横行切口,使用跟腱龙装置进行跟腱缝合。术后早期功能锻炼并随访记录并发症和AOFAS评分。结果29例患者随访6个月~22个月,平均15个月,没有患者出现切口感染、跟腱再断裂、腓肠神经损伤等严重的并发症。平均AOFAS 评分94.1分。跟腱龙微创技术治疗急性跟腱断裂具有令人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探讨小切口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结合远端斜位透视锁钉技术治疗股骨干骨折临床疗效。自2010年7月~2014年7月收治应用髓内钉治疗的股骨干骨折患者96例,年龄20岁~63岁,平均40.5岁,其中男60例,女36例,按照AO分型,A型54例,B型30例,C型12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32例,A组小切口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结合远端斜位透视锁钉技术,B组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C组小切口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通过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透视次数、膝关节活动度、骨折愈合时间,进行疗效评估。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透视次数A组与B组、C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膝关节活动度、骨折愈合时间A组、B组、C组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小切口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结合远端斜位透视锁钉技术治疗股骨干骨折能大大缩短手术时间,减少了术中出血量及透视次数,避免了过多的医源性辐射,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8.
探讨双臂外固定支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开放性Schatzker型Ⅴ、Ⅵ骨折的临床疗效.2006年7月至2010年2月应用双臂外固定支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33例胫骨平台开放性Schatzker型Ⅴ、Ⅵ骨折,必要时结合有限切开复位内固定.所有患者经过5个月~21个月(平均13个月)的随访,骨折均获得愈合,平均愈合期为5个月.患肢功能恢复情况根据HSS膝关节评分标准评定,优15例,良13例,可4例,差1例,优良率为84.85%.双臂外固定支架结合有限内固定具有固定牢靠、创伤小和操作简单等优点,利于骨折愈合和肢体功能康复,是一种治疗胫骨平台开放性SchatzkerⅤ、Ⅵ型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观察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双柱铜板治疗肱骨髁间髁上骨折临床疗效。13例肱骨髁间髁上骨折患者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双柱钢板治疗,结果13例患者获9个月~14个月的随访,末次随访肱骨髁间髁上及尺骨鹰嘴骨折均获得骨性愈合;2例合并尺神经原发损伤经对症处理及神经营养治疗6个月后症状消失,1例患者出现肘关节周围骨化性肌炎,肘关节屈曲僵硬畸形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优8例,良3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达84.6%。因此,在肱骨髁间髁上骨折的手术治疗中尺骨鹰嘴截骨入路对于显露骨折断端固定方便可靠,对于促进骨折愈合,肘关节的早期功能锻炼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探讨并分析严重胫骨骨折的手术方式。2003年9月-2010年12月我院收治的86例严重胫骨骨折进行随机分组治疗,外固定架组39例,钢板组47例,分析两组并发症及骨折愈合时间。结果86例患者均进行随访,随访时间7个月~28个月,平均10.3个月,钢板组并发症多,骨折愈合时间短,外固定架组愈合时间长。严重胫骨骨折临床多见,应根据其类型选择合理的钢板或外固定架进行治疗固定,使患者获得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11.
探讨高龄患者粗隆间骨折的治疗,并观察比较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nail anti—rotation,PFNA)和Gamma钉(Gamma Nail)在高龄患者粗隆间骨折治疗中的应用和疗效。经对81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行PFNA、Gamma内固定治疗,结果经术后1个月~24个月随访,PFNA...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讨多节段后纵韧带骨化伴颈椎间盘突出的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的治疗,回顾了本院收治的4例多节段后纵韧带骨化伴颈椎间盘突出的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报道进行分析。结果显示,4例患者均早期行前后路联合手术椎管减压,3例患者行预防性气管切开,4例患者术后随访时间6个月~48个月,平均随访24个月。固定节段均获骨性融合,内固定物无松动、断裂;后路手术无再关门现象。术后神经功能评价按Frankel分级,均有1个~2个级别恢复,术前A级2例,B级2例;术后B级2例,C级1例,D级1例。提示对于多节段后纵韧带骨化伴颈椎间盘突出的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早期行前后路联合手术减压;预防性气管切开可获得良好的治疗结果。  相似文献   

13.
长柄假体置换治疗高龄粉碎性粗隆间骨折的随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长柄假体置换治疗高龄粉碎性粗隆间骨折的短期疗效,我们对31例符合要求的研究对象进行了平均22个月的随访,指标包括Charnley及Harris评分以及X-ray平片,结果最近一次X—ray观察3例出现异位骨化,无一例假体松动,Charnley分级Ⅳ级及以上90.0%,Harris评分优良率88.3%,因此长柄假体置换是治疗高龄粉碎性粗隆间骨折的理想选择之一。  相似文献   

14.
复杂胫骨平台骨折处理的临床决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复杂胫骨平台骨折处理相当困难,治疗上存在着一系列矛盾,准确的骨折分型和软组织损伤情况评估,合理的手术入路和手术时机选择,重视复位、固定方式和方法及软组织保护,双下肢同时消毒包扎为术中快速的体位转换提供了方便,一系列临床决策极大地提高了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治疗水平。  相似文献   

15.
探讨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前应用罗哌卡因切口浸润结合术中腹腔喷洒对术后疼痛的缓解效应.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四组(各20例).试验A组:应用0.5%的罗哌卡因20ml进行胆囊床喷洒;试验B组:应用0.5%的罗哌卡因10ml进行胆囊床喷洒,同时10ml进行膈下喷洒;对照A组:采用生理盐水20ml进行胆囊床注射;对照B组:采用生理盐水10ml进行胆囊床注射,同时10ml进行膈下喷洒.对术后疼痛情况进行评价.试验A、B组术后1h、4h、8h腹腔内疼痛、切口疼痛及咳嗽时疼痛VAS评分与对照A、B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B组1h、4h、8h、24h、48h肩部疼痛VAS评分与对照B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A组1h、4h、8h、24h、48 h肩部疼痛VAS评分比试验B组相比明显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前应用罗哌卡因切口浸润结合术中腹腔喷洒,可有效减轻患者疼痛,对于促进康复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6.
比较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动力髋螺钉(DHS)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FHR)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对2005年6月~2012年6月收治且获得随访的65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27例,女38例。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三组:PFNA 组21例,DHS 组22例,FHR 组22例。比较三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负重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髋关节 Harris 评分等。结果65例患者均获随访12个月~24个月(平均12.0个月±3.4个月),三种方法中,手术时间及负重时间比较,FHR 组时间最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比较,DHS 组最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髋关节功能比较,FHR 组优于PFNA 组及 DHS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引流量及术后并发症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因此,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用 FHR 手术可使患者术后早期下床,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探讨导航技术在手术治疗寰椎骨折中的应用问题及其,临床意义。使用c臂透视导航设备对22例不稳定性寰椎骨折的患者行导航下螺钉内固定术。9例骨折采用寰椎侧块螺钉固定,13例骨折采用枕颈融合。导航下共植入椎弓根螺钉70枚,侧快螺钉18枚。68枚(97.7%)椎弓根螺钉为1类螺钉,2枚(2.3%)椎弓根螺钉为2类螺钉,没有3类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