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1 毫秒
1.
为了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危险因素,回顾性分析了我院76例SAP患者入ICU时的年龄、血糖、APACHEⅡ评分等17项指标,根据是否合并ARDS对各项指标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在年龄、呼吸频率、血糖、感染、APACHEⅡ评分、Ranson评分、CT评分、ICU住院日方面差异有显著性(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血糖、感染、APACHEⅡ、Ranson、CT评分与SAP并发ARDS有关。故得出结论,年龄、血糖、感染、APACHEⅡ、Ranson与CT评分是SAP并发ARDS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危险因素,回顾性分析了我院76例SAP患者入1CU时的年龄、血糖、APACHEⅡ评分等17项指标,根据是否合并ARDS对各项指标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在年龄、呼吸频率、血糖、感染、APAcHEⅡ评分、Ranson评分、CT评分、ICU住院日方面差异有显著性(P<0. 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血糖、感染、APACHEⅡ、Ranson、CT评分与SAP并发ARDS有关.故得出结论,年龄、血糖,感染、APACHEⅡ、Ranson与CT评分是SAP并发ARDS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辩证思维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中的运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治疗水平在近几十年已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SAP的死亡率依然居高不下,严重威胁患者生命。这类患者的病情复杂,需要运用多种治疗方法进行综合救治。从多种治疗方法中选择合适的方法并进行合理的治疗很难准确把握,需要我们用哲学的思维来看待胰腺炎的诊治,辩证地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从而提高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治疗水平。  相似文献   

4.
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是临床上常见的急腹症之一,本文试从系统生物学角度出发,探讨其在SAP营养支持治疗、抗生素的选用以及外科手术治疗中的应用。强调应用整体的、综合的、发展的观点去研究SAP的治疗,从而找到最佳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5.
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是临床上常见的急腹症之一,本文试从系统生物学角度出发,探讨其在SAP营养支持治疗、抗生素的选用以及外科手术治疗中的应用.强调应用整体的、综合的、发展的观点去研究SAP的治疗,从而找到最佳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6.
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治疗水平在近几十年已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SAP的死亡率依然居高不下,严重威胁患者生命.这类惠者的病情复杂,需要运用多种治疗方法进行综合救治.从多种治疗方法中选择合适的方法并进行合理的治疗很难准确把握,需要我们用哲学的思维来看待胰腺炎的诊治,辩证地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从而提高重症急性胰腺炙的治疗水平.  相似文献   

7.
ARDS是重症患者常见的临床问题,病死率较高.ARDS时除机械通气治疗外,非机械通气治疗手段包括液体管理、药物治疗、体外生命支持治疗等也显示出不同的临床疗效,需要临床医生加以关注.  相似文献   

8.
继发性感染是导致急性重症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高病死率最重要的因素。继发感染的微生物多为革兰阴性菌。选用抗菌药物需兼顾病原菌敏感性及抗菌药物穿透血胰屏障能力,合理选择用药方式;对于CT证实有胰腺坏死的急性重症胰腺炎,可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氟康唑可作为经验性抗真菌治疗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9.
继发性感染是导致急性重症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高病死率最重要的因素.继发感染的微生物多为革兰阴性菌.选用抗菌药物需兼顾病原菌敏感性及抗菌药物穿透血胰屏障能力,合理选择用药方式;对于CT证实有胰腺坏死的急性重症胰腺炎,可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氟康唑可作为经验性抗真菌治疗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10.
急性肺损伤(ALI)/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一种常见危重症,病死率极高,严重威胁重症患者的生命并影响其生存质量。尽管我国重症医学已有了长足发展,但对ALI/ARDS的认识和治疗状况尚不容乐观。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以循证医学证据为基础,采用国际通用的方法,经广泛征求意见  相似文献   

11.
探讨替罗非班以及不同给药途径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因子-1(sICAM-1)的影响.选择AMI直接PCI患者90例随机分成A、B、C三组:A组不给予替罗非班;B组PCI术后静脉给予替罗非班,C组PCI术中对梗死相关冠状动脉(IRA)内注射替罗非班,两组均静脉滴注36h;分别检测三组术前及术后24h血浆sICAM-1的浓度水平.结果显示,A组PCI术后24h血浆sICAM-1的浓度水平较术前高,而B、C两组较术前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但B、C两组PCI术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对于行PCI术的AMI患者应给予替罗非班,抑制术后炎症反应以及粘附反应,降低PCI术后再狭窄的发生率,但其作用效果与给药途径无关.  相似文献   

12.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前后窦性心律振荡(HRT)的变化及意义.选择伴室性早搏的AMI患者(观察组)和无器质性心脏病的室性早搏患者(对照组)各42例,PCI前伴室早的观察组患者,用节律Ⅱ导联记录室早的心电图,PCI后2周时观察组及对照组均记录24h动态心电图(AECG),计算其震荡初始(TO)和震荡斜率(TS),并行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观察组PCI后2周时和对照组LVEF分别为:(59.1&#177;7.5)%和(61.3&#177;8.4)%.观察组PCI前TO显著升高,TS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PCI后2周TO较前降低,TS较前升高,但和对照组相比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PCI后2周时和对照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相比无差异.提示AMI患者HRT减弱,PCI后2周HRT改善但和观察组相比仍有统计学意义,提示AMI患者PCI后早期仍存在心脏自主神经功能下降,HRT可作为评价AMI患者预后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13.
探讨多频稳态诱发电位在伪聋鉴别诊断中的作用。门诊就诊的外伤后主诉单耳听力损伤者41例及正常听力者20例(40耳),对两组患者分剐进行纯音听阈测试和多频稳态诱发电位测试,对测试结果进行比较。纯音听阈测试结果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多频稳态诱发电位测试结果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提示患者为伪聋。...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探讨了单类内隐联想测验(SC-IAT)测量大学生感恩的可行性,并分析内隐感恩与外显感恩的关系。方法:采用inquisit3.0.2.0编制SC-IAT感恩测量程序,测量了大学生的内隐感恩;采用青少年感恩量表(AGS)测量了大学生的外显感恩,并运用相关技术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采用SC-IAT测量大学生感恩的内隐效应显著,内隐感恩不存在性别、生源地和独生与否等人口统计学指标上的显著差异,大学生的内隐感恩与外显感恩之间相关不显著。结论:(1)大学生整体上存在着积极的内隐感恩;(2)内隐感恩与外显感恩相互分离,是两个不同的建构。  相似文献   

15.
探讨早期目标血糖管理对严重脓毒症患者HMGB1变化的影响.严重脓毒症患者随机分为血糖控制A(4.4mmol/L~6.1mmol/L)、B(6.2mmol/L~8.3mmol/L)、C(8.4mmol/L~10.0mmol/L)三组.给予早期目标血糖管理,入ICU后0d、1d、3d、5d、7d采血测TNF-α、HMGB1浓度.三组TNF-α、HMGB1浓度及APACHEⅡ评分均呈下降趋势,A组HMGB1浓度及APACHEⅡ评分在第7d较B、C组明显降低(P<0.05).A组28d病死率较B、C组降低(P&gt;0.05).严重脓毒症患者在早期目标血糖管理下,显著降低HMGB1浓度,降低病死率和改善预后,HMGB1可用来评价脓毒症的严重程度及预后.  相似文献   

16.
探讨CysC在肾移植术后诊断急性排斥反应中的价值。63例肾移植患者分为肾功能稳定组(49例)和排斥组(14例),选10例单纯感染患者为对照组,检测CysC值,并与正常对照组(60例)比较。术后监测稳定组和排斥组CysC、BUN、SCr及CCr,对排斥组排斥前后CysC浓度变化以及CysC与SCr、CCr关系进行分析。结果为排斥组排斥前与排斥时CysC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Cr在稳定组和排斥组与SCr、CysC均呈直线相关;感染组CysC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CysC可以用于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早期诊断及与单纯感染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7.
为观察达标心率对缺血型心肌病(ICM)和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预后的影响,所有入选ICM和DCM患者均给予常规抗心力衰竭药物及β受体阻滞剂(β-b)治疗,使心率维持于55次/分~60次/分,观察随访1年时的病死率、再入院率、舒张末期左室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氨基末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来评估二者的预后。结果显示,随访结束时ICM患者较DCM患者再入院率低(P=0.037),LVEDd低(P=0.034),LVEF高(P=0.028),收缩压高(P=0.029);对于ICM患者,随访结束时较出院时LVEDd低(P=0.047),LVEF高(P=0.018),收缩压高(P=0.042)。因此,心率达标对ICM患者有助于改善预后,对DCM患者改善不明显,ICM患者心率达标时获益更大。  相似文献   

18.
文章探讨高尿酸血症与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相关性.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198例,男性115例,女性83例,以前瞻性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分析高尿酸血症与急性脑梗死患者入院时、住院10天时的病情严重程度和90天预后的相关性.高尿酸血症与急性脑梗死患者入院时病情严重程度无关(P&gt;0.05),与住院10天时病情严重程度呈负相关(P=0.003),与10天时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转归分数呈正相关(P=0.002),与90天预后呈正相关(P=0.001).笔者认为高尿酸血症与急性脑梗死患者住院10天时的病情严重程度和90天预后具有独立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观察脑死亡后不同液体容量治疗对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白细胞介素-6(IL-6)等炎症介质水平改变的影响,选用巴马小型猪15只,随机分为3组各5只,即对照组(C组)、4%改良琥珀酰明胶组(MFG组)及乳酸林格氏液组(RL组)。C组不建立脑死亡模型,给与乳酸林格氏液30ml·kg^-1·d^-1~40ml·kg^-1·d^-1。MGF组和RL组为脑死亡组,采用颅内加压法建立脑死亡模型,MFG组给与4%改良琥珀酰明胶溶液30ml·kg^-1·d^-1,RL组给与乳酸林格氏液30-40ml·kg^-1·d^-1。分别于麻醉后及首次判定脑死亡后3、16、12、18和24h留取血样,检测血清中TNF-α、IL-1β、IL--6水平。结果发现MGF组较RL组血压和心率平稳;RL组TNF--α、IL-1β和IL-6水平自脑死亡后3h点开始逐渐升高;MFG组TNF--α、IL--1β和IL-6水平脑死亡后3h点开始亦升高,但升高幅度均较RL组低;三组间自脑死亡后3h点开始,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脑死亡后血清炎症介质TNF—α、IL-1β和IL--6释放增加,琥珀酰明胶可抑制脑死亡后TNF--α、IL--6、IL-1β等炎症介质的释放,减轻炎症反应,改善机体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