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通常的情况下,"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和"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国际化"是两个相互分离的研究领域.本文认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领域中,人们一般注重的是中国社会和实践的特殊性,而在中国马克思主义国际化的研究领域中,人们一般注重的则是同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普遍性.本文主张,只有把这两个研究领域综合成一个研究领域,才有可能深化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马克思主义国际化这两个主题的认识.与此同时,在当代中国社会追求现代性这一普遍性价值的实现时,也必须充分兼顾到当代中国社会和实践的特殊性,而这种特殊性尤其表现在传统的亚细亚牛产方式、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的历史错位和启蒙的缺失上.只有立足于当代中国社会和实践的特殊性,努力在特殊性和普遍性之间建立必要的张力,才能创造性地推动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的发展,并使中国的现代化事业沿着健康的轨道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问题 ,对整个中国现当代哲学的发展具有根本的制导作用 ,其研究也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果。但是 ,以往人们的研究在方法论上存在着不少局限 ,它们严重地制约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问题研究的广度、深度和创新程度。当前和今后要把这一研究引向深入 ,必须突破这些方法论上的局限。一、开阔视野 ,揭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完整内涵和深刻意义在中国思想界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是在 2 0世纪 30年代明确提出的。在 1 938年 1 0月召开的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上 ,毛泽东同志首次指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  相似文献   

3.
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和逻辑研究中的两个问题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于中国共产党人来说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整个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核心之所在。当然 ,这并不意味着要求每一门人文社会科学都要直接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研究的对象或主要内容 ,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世界观和方法论上却规定着各门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方向。如果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认识和理解出现了偏差 ,那么整个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就难免不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从历史和逻辑相统一的角度上看 ,在目前学术界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中存在着两个相互联系方面的问题尚需作进一步的探讨 :其一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若干基本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何一种传入中国的学说、主义,如果想在中国扎根、发芽,都存在中国化的问题。马克思主义亦然。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有其特有的问题域,即我们是在承认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及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指导、引导作用的前提下,来谈其中国化的。从这个问题域出发,我们就会发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问题的实质,就是马克思主义能不能成为中国文化的中流砥柱,以及怎样承担起引领中国前进步伐的使命的问题。正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出于这样的考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问题成为10多年来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界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的研讨中,…  相似文献   

5.
《哲学堂》2004,(1)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本质上和内容上是基本一致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具有现实可能性和历史必然性。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最初是以列宁主义和俄国十月革命为中介经由斯大林主义和苏联模式来完成的。迄今为止,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共有三次历史性飞跃,形成了三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毛泽东不愧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开拓者和奠基人,毛泽东哲学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杰出代表,邓小平哲学思想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则是对毛泽东哲学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当然,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并非一帆风顺,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历史表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将伴随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始终。它要求我们要按照马克思主义哲学自身发展的规律,科学地回答“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的一系列问题,正确处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传统中国哲学、现代西方哲学的关系,以及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与西方马克思主义等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流派的关系,本着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各流派的精神,以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不断根据实践的发展和时代的要求更新其内容改变其形式,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6.
2005年,方立天先生在《中国社会科学》2005年第4期上发表《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一文。文章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四方面基本内涵:宗教本质观、价值观、历史观、适应观分别进行论述,归结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十个创新性观点,指出其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方立天先生的文章在宗教学领域产生了重大影响,这些年来,围绕这一问题的理论探讨不断深入。本期刊登的陈麟书先生文章《再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是作者对在新的境遇中如何认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以及宗教的本质等问题进行的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7.
解释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的新维度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运用不同的方法、从不同的视角对它进行研究,是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人们责无旁贷的义务。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说,实际上就是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解”问题。当然,这里所说的“理解”,是哲学解释学意义上的理解,包含“解释”、“理解”和“应用”。因此,不讨论理解和解释问题,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探讨就难以从学理上得到深入。本文试图借助于哲学解释学的重要成果,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所蕴涵的理解和解释问题进行一些初步的探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相似文献   

8.
在2021年12月召开的全国宗教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高度,系统论述了新时代党的宗教工作理论和方针政策,强调“必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中国化的宝贵财富。唯物辩证法是积极探索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的重要方法。在过去的一百多年里,中国共产党在推进宗教中国化进程中取得了一系列丰硕的成果。在新时代,做好宗教工作,必须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继续以唯物辩证法为指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创新开辟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中国化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毛泽东的伟大历史贡献。毛泽东思想就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或曰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过程;而从文化发展和变革的角度来看,这个结合的过程,内在地包含了对中国文化和外来文化、传统文化和文化创新的关系问题的解决。在解决这些问题的探索中,毛泽东依据  相似文献   

10.
早在30年代,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问题就已经明确地提出来了,在今天,随着我国改革的全面深化,如何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问题紧迫地摆在人们面前,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新认识也愈益重要。尤其近几年来兴起的中西文化大讨论,有力地推动了对这个问题的深入研究。就目前公开发表的论著来看,主要涉及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背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过程中与中国传统哲学的关系,包括它和中国哲学优良传统的自觉结合和不自觉地受到传统文化、传统哲学的消极影响两个方面。现将各种主要观点摘要介绍如下: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背景 1、政治背景。本世纪初,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成为我国新潮的主流,并为广大人们所  相似文献   

11.
12.
The paper is concerned with John Searle’s famous Chinese room argument. Despite being objected to by some, Searle’s Chinese room argument appears very appealing. This is because Searle’s argument is based on an intuition about the mind that ‘we’ all seem to share. Ironically, however, Chinese philosophers don’t seem to share this same intuition. The paper begins by first analysing Searle’s Chinee room argument. It then introduces what can be seen as the (implicit) Chinese view of the mind. Lastly, it demonstrates a conceptual difference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philosophy with respect to the notion of mind. Thus, it is shown that one must carefully attend to the presuppositions underlying Chinese philosophising in interpreting Chinese philosophers. The first draft of this essay was written as a record of the thought which struck me in midst of delivering a lecture on the Chinese view of the mind. I would like to thank Jay Garfield for suggesting me to write a paper based on the record. Many thanks also go to Tim Bayne for his comments on earlier drafts of the paper which led to many improvements. I have also greatly benefited from the comments of the anonymous referees solicited for this journal.  相似文献   

13.
The centennial exploration of the Chinese road started with the founding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CPC). This road is essentially characterized by modernization and adapting Marxism to the Chinese context. The fundamental correlation between China’s modernization and Marxism lies in the fact that China must go through a thorough social revolution to lay the foundation for its modernization cause, which charted a historical course from new democracy to socialism. However, only adapting Marxism to the Chinese context can help China’s modernization, because it is this philosophy that is intrinsically related to China’s practice in revolution, construction and reform. The contemporary form of adapting Marxism to the Chinese context is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which holds great significance for both the Chinese nation and international socialism and the overall development of human society in the new historical phase. This is a kind of “significance for world history” because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lies not only in its own development into a modern power, but also in the fact that it is actively opening up the possibility of a new type of civilization besides completing the modernization mission and obtaining achievements from modern civilization.  相似文献   

14.
为修订中文版过剩适应量表(OAS-C),并检验其在中国大学生群体中的信效度,抽取589名大学生(样本1),278名大学生(样本2)和174名大学生(样本3)进行施测.效度分析结果表明,OAS-C为二因子结构,包括外部适应过剩和内部适应匮乏.该二因子模型拟合良好,且与各效标间呈显著正相关.信度分析结果显示,内部一致性系数...  相似文献   

15.
16.
王蒙 《中国道教》2007,(4):8-10
一般认为中国没有统一的宗教信仰与发达的神学讨论,但是作为中国古代哲学经典之一的《道德经》,却成就了道教。这很  相似文献   

17.
宗教世俗化是宗教发展的必然趋势.华侨华人传统宗教世俗化的主要表现是:传统宗教信仰内容的淡化;宗教崇拜形式的简单化和现代化;传统宗教的伦理化和当地化等.华侨华人传统宗教的世俗化与非世俗化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在社会的现代化进程中,传统宗教仍将继续在华侨华人宗教文化中居主流地位,继续成为海外华侨华人族群认同的重要标志和民族文化认同、传承的重要形式之一.  相似文献   

18.
菲律宾是亚洲唯一以天主教信仰为主的国家,然而近80年来,在华侨佛教和各界的支持下,通过建造寺庙,聘请著名法师当主持,开展多种多样的弘法活动,重视教育和慈善事业,菲律宾佛教呈现出兴盛景象。菲佛教界不仅传播佛教,而且宣扬中华文化。菲律宾佛教的发展,丰富了本国的文化内容,加深了中菲两国和人民的文化联系。  相似文献   

19.
黄勇 《中国道教》2004,(6):37-39
世界各民族中,只有华夏民族把汉字由简单的书写符号提升为一种艺术。在文字从书写符号上升为书法艺术的过程中,中国文化中特有的文字观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以儒家学说为主导的古代知识体系中,文字学知识向来享有崇高的地位,而道家所倡导的“道法自然”、“妙趣天成”等思想,却对文字书写向非功利的艺术化方向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一、道教文字观道教文字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文字的起源道教认为,世俗社会使用的文字是“华季之世,生造乱真,共作巧末”的产物,是“流尸浊文,淫僻之字”,“真正的文字”在阴阳初分之际就已自然…  相似文献   

20.
李西祥 《哲学动态》2006,(10):39-41
在德里达众多的著作中,《马克思的幽灵》(以下简称《幽灵》)极其重要,它对我们理解西方哲学和发展马克思主义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这一文本的翻译也就特别重要。为此,笔者试图就《幽灵》中译本的重要意义及其翻译问题做一点评,以求教于学界同仁。简单回顾一下《幽灵》一书出版前后我国学界对这本书的研究,可以使我们更深刻地理解本书的意义。在本书中译本出版之前,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界对德里达的研究并不多。本书出版之后,马上引起了许多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者的注意。2000年陈学明撰写了《为马克思辩护》[1]、《对福山福音书的有力驳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