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哲学堂》2004,(1)
本文着重论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中历史发展的客观必要性和人在历史发展中的主体能动性问题,认为我们在现实的分析中只讲述客体,偏重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性,忽视了人的主体能动性。因此,本文认为只有坚持对历史客观性和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分析,才能科学、全面地说明社会历史活动的本质。  相似文献   

2.
《学海》2016,(1):170-176
在苏贾看来,社会的生产关系与空间的生产关系之间是一种同存性的辩证关系。每一种空间性都是社会性的,而每一种社会性同时也是空间性的。苏贾不仅把空间理解为社会关系的地理性定位,而且还把它理解为能够体现权力斗争关系的运动与变化、张力与冲突、政治与意识形态等的复合物,这也是这种社会空间具有解放潜能的原因。但是,他所讲的社会的生产关系其实只是指把社会当作对象而生产出来的那种关系,而不是指把资本、商品等生产出来的那种基础性的社会生产关系。  相似文献   

3.
大卫·哈维的空间正义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空间正义"研究开始成为学界的一个研究热点。作为当代新马克思主义空间理论的领军人物之一,大卫.哈维(David Harvey)开创性地将"社会正义"纳入其空间分析视阈,将"空间正义"作为"反资本主义斗争能够坚持的最好的评价地形"[1],并以此为起点对空间正义进行了辩证的多维阐释,这些阐释对于我们审视当代人类空间实践具有重要的理论借鉴意义。在本文中,笔者尝试对哈维的空间正义观进行梳理和探讨。  相似文献   

4.
《学海》2019,(6):5-9
社会空间是人类实践活动所创造、生产的,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真实和虚拟的场所。社会空间中存在着中心与边缘结构,中心与边缘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社会空间是生产力的实体要素,区域整合、生态空间的优化等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动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社会空间思想,对于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具有重大的实践价值和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5.
罗尔斯一方面恪守自由主义的中立原则,另一方面又拒斥霍布斯式的"私人社会",认为良序社会的正义原则及相应的制度是一种内在善,是公民应为之奋斗的共享的终极目的,两者形成了紧张关系。为了解释其张力,罗尔斯援引奥克肖特关于事业联合体和公民联合体的区分指出,有着共享目的的政治社会不同于严格意义上的共同体,而只是实践联合体(公民联合体),它相容于中立原则。但事实上,对于罗尔斯而言,中立原则和共享目的的和解依赖于更深层次的共享——对自由及其相关价值的共享。正是奠基于这两个层次的共享目的,政治认同得以确立,"稳定性论证"才得以完成。  相似文献   

6.
马超  王岩 《现代哲学》2020,(6):36-42
伴随城市化与全球化的纵深展开,空间正义作为社会正义的空间形塑与立体表征,成为实现人民美好生活重要的价值追求。马克思恩格斯空间正义思想,实现了批判逻辑与建构逻辑、空间产权与空间人权、实践理性与价值理性、历史进步与空间解放的内在统一,既是我们把握新时代空间正义的指导思想,也是当代中国空间正义的重要话语构成。然而,当代中国空间正义问题并不是纯粹的"资本"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从根本上扬弃资本增殖的制度优势,准确理解自由与平等、权力与权利、公平与效率等核心范畴及其辩证关系,是新时代优化整合空间资源、规范开展空间生产、妥善协调空间利益,进而推动人类社会趋向公正、和谐、美好的空间生活样态的基本前提和重要遵循。  相似文献   

7.
叶海涛  沈利华 《学海》2022,(4):80-85
国土空间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物质基础,主体功能区规划是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的基础制度。主体功能区规划本质上是一种事关战略发展全局的空间生产,具有鲜明的社会政治属性。基于国土空间的公共物品属性,政府是主体功能区规划的权力主体,其权力运行应充分保障公民个人空间权利。我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空间需求为导向,实现人口、资源、产业、环境等在国土空间格局中的合理均衡分布与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有效规避了权力与资本的共谋,有力保障了居民空间权利,彰显了国土空间开发保护中的空间生产正义、空间分配正义与空间消费正义。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晚年笔记主要包括研究世界史的四册历史学笔记[1]与研究古代社会史的五本古代社会史笔记[2],是了解马克思晚年探索的理论旨趣与哲学意蕴的一笔重要财富。  相似文献   

9.
曹典顺 《学海》2006,42(5):126-131
如何建构和谐社会,不仅需要实践的探索,而且需要哲学的论证。哲学一直从理性化的角度把握思想中的时代,并为这种孜孜不倦的追求提供了许多可供借鉴的理论学说。重新审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从哲学的发展史中吸取营养,必然认识到个人与社会分离的当代哲学旨趣。  相似文献   

10.
城市理论的兴起是20世纪70年代全面展开的空间转向的结果。卡斯特曾抱怨列斐伏尔的空间转向理论过于晦涩,从而与城市实践相隔离,而从卡斯特开始,空间的探讨自觉地转向实践,形成了都市理论界拒斥纯粹理论研究的取向。不管怎么说,列斐伏尔的空间哲学仍然是一种理论资源,并通过大卫.哈维等,进而对当代空间及城市实践发生重要影响。但本文关注的依然是理论方面而且是存在论层面的问题,这也是目前城市与空间领域研究相对不足之处。笔者认为,所谓空间转向正是从形式上终结于海  相似文献   

11.
大卫·哈维的历史一地理唯物主义思想对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有借鉴意义。本文首先从横向和纵向两个维度,阐述历史一地理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涵。接着将历史一地理唯物论与传统唯物史观进行比较,挖掘历史一地理唯物主义的新的内容。最后从实践层面上论述历史一地理唯物主义的当代价值,这一哲学思想为解决城市与当今社会发展问题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2.
郑利 《四川心理科学》2014,(18):116-116
大卫·哈维的历史-地理唯物主义思想对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有借鉴意义。本文首先从横向和纵向两个维度,阐述历史-地理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涵。接着将历史-地理唯物论与传统唯物史观进行比较,挖掘历史-地理唯物主义的新的内容。最后从实践层面上论述历史-地理唯物主义的当代价值,这一哲学思想为解决城市与当今社会发展问题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3.
主体性是辩证法的特殊维度。辩证法的发展与主体性观念的变革之间存在密切的、内在的联系。在黑格尔之前,辩证法主要在形式方法的意义上被确立,其特有的主体性演变为主观性和消极性,从而陷入了理论危机。黑格尔的“实体即主体”原则不仅未能真正解决这一问题,反而使辩证法神秘化了。主体性观念的变革构成马克思辩证法理论变革的重要根据和维度。马克思通过重新设定辩证法的“主体”,将“实体即主体”变革为“人即社会”,以实践主体的现实性和解放性指向消解了以往辩证法的主观性和消极性,实现了对辩证法的理论变革,确立起作为“社会历史前提批判”的辩证法。在此意义上,辩证法成为捍卫社会生活的丰富总体和自由个性的自觉意识,展现出彻底的批判性和革命性,以及强大的生命力和活力。  相似文献   

14.
15.
20世纪60年代以来,城市社会空间问题在哲学和社会科学研究中受到重视。相对于自然空间而言,社会空间是指人们的活动创造的生活和生产空间,这些空间与一定社会中占据主导地位的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有密切的关系。城市社会空间外延很丰富,有城市的各种生活和生产的设施和建筑,其中有公共的、也有私人的。城市社会空间问题主要包括城市社会空间中居住隔离、公共场所拥挤、城市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形成了不同社会阶层、阶级、人群之间在空间上的矛盾、对立甚至冲突。这些问  相似文献   

16.
“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世界观的一个基本假定,其主要观点是“天地人宇宙万物乃以息息相通的有机整体”。在不同的社会历史发展时期,“天人合一”表现出不同的历史形态。对这些不同的历史形态做多维解读,并在此基础上结合现代科学和技术语境对此进行创造性转化,不仅可能使我们认识中国传统智慧的时代特征,而且还可以使我们发现中国传统智慧的现代价值、确立当代社会文明进步的战略基点。  相似文献   

17.
2010年11月13日,上海市伦理学会、上海市社会学会联合主办了公平正义与社会和谐研讨会,近60位专家学者与会,围绕会议主题展开了深入讨论。一、为什么要集中关注公平正义问题上海市社会学会会长、上海大学邓伟志教授认为,公平是旗帜,公平是号角,不平则鸣。公平又是动力,公平也会  相似文献   

18.
倪志安 《哲学研究》2012,(10):30-34
<正>一、"人-自然-社会"的协调发展是人类社会的基本规律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自然-社会"协调发展的思想在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性的探讨以及关于共产主义的构想中,早已具有"人-自然-社会"协调发展的深刻思想。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曾站在费尔巴哈的人本唯物主义立场,思辨地把共产主义  相似文献   

19.
"以人为本"的发展观与社会正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人为本和社会正义是人类社会发展共同追求的价值理想。社会正义作为社会发展的基本价值准则,既是“以人为本”发展观的价值诉求,也是建构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观与社会正义和谐统一,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追求社会分配正义、社会交换正义、社会补偿正义和社会共同的正义价值,实现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以及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0.
恩格斯在研究自然辩证法过程中,依据当时自然科学提供的重要发现对空间现象做出了哲学概括,在反对唯心主义空间观念的同时,批判了空间理论的形而上学。对空间与物质运动的关系,进而与人类生命活动的关系,做出了实践唯物论的辩证分析,认为空间作为物质运动形式依循物质存在样态而变化;人类的生存空间则随着生产方式的发展不断被再生。因此宏观的宇宙空间和微观的人类生存空间,都具有绝对性和相对性、内含抽象与具体、有限与无限的辩证关系。理解和掌握恩格斯空间理念的辩证法,对于科学认识日益深入的宇宙学发现,正确掌握人类生产对社会空间日益复杂的建构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