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 毫秒
1.

在人口老龄化的背景下,为尽快改善终末期患者的死亡质量,探求符合东方文化诉求的安宁疗护发展道路,从历史角度对中国台湾地区安宁疗护的发展历程进行梳理。依托相关规定和制度,中国台湾地区安宁疗护取得快速发展,在不同发展阶段依次完成了解决初期困难,完善服务内容,提高服务质量的发展目标。同时,安宁疗护发展目标的实现需要基金会、安宁疗护社团与各界热心人士的精诚合作和不懈努力。中国台湾地区安宁疗护未来的发展仍然面临挑战,质量把控、服务转型、体系融合将是其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新冠疫情期间安宁疗护实践经验的总结和国内外相关文献的研究,分析和梳理新冠疫情对临终患者和家属身心健康的影响,及新冠疫情期间安宁疗护团队工作模式发生的转变和团队成员面临的身心压力,并对此背景下安宁疗护实施过程中涉及的伦理问题进行思考,总结安宁疗护团队在疫情期间采取的临床应对策略及在生理支持、心理支持、人文关怀和哀伤辅导等方面发挥的作用,强调了在我国普及安宁疗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为今后安宁疗护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准确评估临终患者的生活质量能更好地实施和评价安宁疗护。国内外相关评估工具各有特点,国外相关研究较为成熟,已有较完善且应用广泛的评估工具;而我国此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相关工具数量少且应用局限。介绍了国内外安宁疗护患者生活质量评估工具的发展过程、适用对象、测量内容、信效度以及使用方法,并对各工具的基本情况和应用现状进行比较分析,以期为临床研究选用合适的评估工具、国内学者汉化及开发相关评估工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安宁疗护试点所强调的患者“充分知情、自愿选择”是患者知情同意权的体现。患者与家属权利冲突持续存在,知情同意权行使还有医疗伦理及技术上的困难。患者知情同意具有明显人格属性,保护的是患者身体利益,属身体权。安宁疗护应遵循“告知后同意”规则。医务人员告知应以患者知情为优先,采具体病患标准说,并以“预期生存期6个月以内”为进入安宁疗护标准。当患者决定权与社会公共利益相冲突时,应以公益性为原则;法定情形下让位于近亲属决定权;患者通过预先医疗指示行使决定权的,被委任的家属依据委托规则行使代理决定权。

  相似文献   

5.

为充分利用医疗以及社会资源以适应当今日益增长的需求,对安宁疗护的分级诊疗模式的发展、实施及特点进行探讨。安宁疗护的分级诊疗实施场所包括三级综合性医院、二级医院、一级医院、社区以及居家。在具体实施中应注意加强各级机构间的联系转诊,建立健全高效的评估及转诊机制,并充分利用各机构安宁疗护的特点,整合资源并加强人员培训,以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安宁疗护分级诊疗模式的进一步发展完善,可以使终末期患者及其家属得到更高质量的照护,有助于提高患者及其家属的生活质量并减轻痛苦。

  相似文献   

6.
阐述了福利多元论、社会支持论、社会角色论和社会网络论的起源、内涵、理论研究和实践的现状,旨在为构建更加完善的社会支持系统提供理论参考依据,以进一步提高安宁疗护服务质量。四种理论对构建社会支持系统的视角不同、结论不同,对社会支持实践指导意义亦各有差别。此外,虽然不同理论各有侧重,但仍不乏共同之处。我国安宁疗护社会支持系统发展不充分、不完善,因此在借鉴不同理论的同时,既应求同存异,又要博采众长,才能构建适应我国国情和区域发展实际的安宁疗护社会支持系统。  相似文献   

7.

仪式介入逐渐在安宁疗护中得以运用。通过对有关安宁疗护的纪录片及媒体报道的研究发现,安宁疗护中的仪式活动对患者、亲属、他者主体而言都蓄藏了不同的生命蕴意。根据患者的特定生活状况和临终遗愿,医护人员和患者家属共同设计个性化的仪式活动,如生日庆祝会、临终前的婚礼、“四道”告别等,帮助患者实现自我的生命凝望,帮助亲属完成自我的哀伤疗愈,帮助他者强化自我的生命激励,可以让逝者善终、让亲者善别,也让他者善生。

  相似文献   

8.
志愿者在安宁疗护/缓和医疗中承担着重要的角色与作用,目前我国安宁疗护/缓和医疗志愿者的团队建设、志愿者培训、评价、督导工作以及对安宁疗护/缓和医疗志愿者的支持尚不成熟,安宁疗护/缓和医疗志愿者项目由各机构分散管理运作。文章汇总国内外安宁疗护/缓和医疗志愿者相关研究结果,介绍了安宁疗护/缓和医疗志愿者项目的管理经验,包括安宁疗护/缓和医疗志愿者的招募、培训、督导、考核,志愿者团队的资金及行政管理,以及安宁疗护/缓和医疗志愿者及其团队面临的困难与压力及如何应对,以资我国借鉴。  相似文献   

9.

在对临终患者的照护中,医务人员常会面对较多的伦理困惑。对安宁疗护实践的四个方面及其存在的伦理困境和对策进行了探讨,包括预立医疗照护计划、心肺复苏术的使用、营养支持治疗及尊严死。要减少伦理冲突的发生,除了政府需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及推进预立医疗照护计划外,医务人员应具有伦理敏感性,能把安宁疗护实践中的伦理问题与患者和家属进行深入的讨论。医务人员应了解和尊重患者的需要、偏好和价值观,使患者和家属深入了解生命维持治疗的利弊,同时,鼓励家属多从对患者有益的角度做出医疗决策。

  相似文献   

10.
目前,台湾每年约有11万名临终病人.如何为这些临终病人提供满意的服务,是台湾地区医疗机构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他们需要解决的一个现实问题.为了促进安宁缓和医疗的发展,尊重不可治愈末期病人之医疗意愿及保障其权益,台湾立法院于2000年5月23日通过三读,通过了<安宁缓和医疗条例>,并于2000年6月7日正式公布.这个条例的通过,为台湾临终病人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不遗余力地推动这个条例的赵可式博士(台湾大学护理系副教授),当场兴奋地落下泪来.这个条例的主要内容有如下一些:  相似文献   

11.
临终关怀与末期癌症关系密切,末期癌症患者是临终关怀的主要对象,这也是姑息医学的主要内容。作为发展中的学科,本文对临终关怀的发展、目的、内容及其在末期癌症患者中的实施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姑息治疗在提高晚期癌症患者生活质量、实施临终关怀、给予病人及其家属全面周到的照顾诸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在台湾,已为姑息治疗立法并实施了10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项法律本身及其细则、附件等配套文件使姑息治疗更加规范可行。研究规范的姑息治疗及台湾的相关法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姑息治疗的理念,帮助发展大陆同道构建有效实用的...  相似文献   

13.
慢性心衰患者往往经历呼吸困难、乏力、液体潴留、焦虑抑郁、对生活失去兴趣等身体心理症状,是实施姑息照护的主要对象。但由于其疾病轨迹的不确定性、人们对姑息照护认识不足、缺乏有效工作模式等原因,导致姑息照护使用比例很低,通过系统回顾国内外慢性心衰姑息照护实施现况,建议我国一方面可以加强姑息照护的宣传教育、积极探索慢性心衰患者姑息照护实施的最佳模式和最佳时机,并注重对整个家庭进行需求评估;另一方面,国家应该制定相关的政策和法律以推动姑息照护在慢性心衰患者中的使用。  相似文献   

14.
15.
鼻咽癌诊断的复杂性及诊断水平的限制,很多的患者确诊时已是中晚期。姑息治疗作为一种新的医疗模式,能减轻鼻咽癌患者的痛苦,提高生存质量。姑息治疗的发展将提高癌症治疗效果,为患者带来希望。  相似文献   

16.
姑息治疗及其在肿瘤学中的地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姑息治疗的历史及概念作了详细的介绍,解释了其不同阶段的内涵,作为医学学科之一,姑息治疗的内容主要包括了疾病伴随或治疗所致症状的诊断评估、预防和治疗,心理和非癌性躯体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姑息治疗的科研、教学和教育以及终末期病人的治疗和护理等,特别纠正了对“安乐死”的看法。在肿瘤学中,经过40多年,它已从治疗中的辅助角色迅速成为肿瘤综合治疗中的主角,且贯穿于始终。它倡导多学科协作,与抗癌治疗完整结合,对无法治愈的晚期癌症患者以缓解症状、改善生活质量为主要目标,在全球范围内,很大一部分晚期肿瘤病人已从姑息治疗中明显获益。它的有力实施,也是我们创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反映。  相似文献   

17.
恶性肿瘤严重威胁人类健康,肿瘤本身以及针对肿瘤的治疗不仅会对患者的生理和心理产生重要影响,同时也会对照顾患者的家人产生各种心理影响。现有医疗条件下短时间内难以提高治愈率,就应更加注重将姑息治疗贯穿于肿瘤治疗的始终,不仅要及早介入,甚至延伸至居丧期。在肿瘤治疗过程中不断对肿瘤患者进行评估和适时调整姑息治疗策略,可有效地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同时降低医疗成本,最终患者能够在不同阶段和各种治疗手段中获得最大受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