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韩瑾 《心理学通讯》2019,(2):95-100
近年来,网络与数字技术在我国快速发展。利用这些新兴技术促进国民心理健康逐渐成为学术和产业界的热点。文章从四个大类,即:(1)利用网络平台进行心理科普、培训或咨询;(2)利用计算机化的心理治疗程序进行自助式或半自助式治疗;(3)利用网络或数字技术进行情绪或行为实时检测、追踪及干预;(4)聊天机器人与其它新兴网络或数字技术...  相似文献   

2.
互联网使用动机、行为与其社会-心理健康的模型构建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张锋  沈模卫  徐梅  朱海燕  周宁 《心理学报》2006,38(3):407-413
以581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技术构建了互联网使用动机、病理性互联网使用行为与其相关社会-心理健康的关系模型。其中,互联网使用动机包括信息获取性动机和人际情感性动机两种模式;病理性互联网使用行为包括上网冲动性、分离/逃避和网上优越感三个初级因素;互联网相关社会-心理健康包括孤独感、社会参与度、一般抑郁、生活幸福感和生活满意度五个初级因素,并进一步概括为社会健康和心理健康两个维度。研究结果表明,基于信息获取性动机而使用互联网有助于相关社会-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基于人际情感性动机而使用互联网更容易导致病理性互联网使用行为,并由此对使用者的社会-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大学生使用互联网的积极效应大于消极效应,且信息获取性动机对社会健康具有更大的积极效应,而人际情感性动机对对心理健康具有更大的消极效应  相似文献   

3.
周洁 《美与时代》2014,(1):37-37
新媒体相对于旧媒体而言,是一个不断变化的概念,数字媒体作为新媒体的主要代表,以数字技术为依托,其数字化、虚拟化、即时性的特征为创意设计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创意设计在数字媒体环境下展示了充分的互动性、对数字技术的依赖性、多学科的融合、文化诉求的多元化。  相似文献   

4.
向欢 《美与时代》2023,(1):27-29
综合材料绘画的出现是破界的探索,突破了以往单一的二维画面的局限性,其多样化形式极大地丰富了画面的内涵,打破了传统绘画与立体艺术之间的界限。多元媒介的介入为综合材料绘画带来了更多的趣味性,同时能够增强创作者想要传达的艺术情感,丰富作品的内涵。随着数字媒体时代的到来,新兴技术推动着各行各业更新迭代,也为综合材料绘画的发展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给艺术创作带来了更多可能性。因此,从综合材料绘画发展的角度出发,分析数字媒体时代下艺术创作在媒介材料与表现形式上的创新性变化,并分析南京艺术学院设计学院近十年来综合材料绘画案例,将其发展特点进行归纳解析,以此对数字媒体时代下综合材料绘画的发展前景进行展望与思考,探索综合绘画未来发展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5.
张简 《美与时代》2024,(1):118-120
黄河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黄河文化国际认知度较低,影响力有限。在数字媒体不断发展的今天,文化传播出现了许多新渠道,黄河文化的出海也迎来了新的局面。基于数字媒体技术与黄河文化的新时代特点,提出黄河文化国际传播的可行性传播路径,为丰富文化软实力,提升我国文化竞争力,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支撑。  相似文献   

6.
已有研究从不同理论视角考察网络社交媒体使用和老年人孤独感的内在联系,但结果不尽一致。本研究采用元分析方法对二者关系进行探讨,使用随机效应模型对检索后获得的39项研究(49个效应值)进行元分析。结果发现:网络社交媒体使用与老年人孤独感、情绪孤独感和社交孤独感存在显著负相关。网络社交媒体使用与老年人孤独感的关系受到网络社交媒体测量指标和孤独感测量工具的调节作用,但不受性别和文化背景的影响。本研究为老年人网络社交媒体使用与孤独感的关系提供了较为精确的估计,也澄清了二者相关性大小和方向不一致的分歧,对于引导老年人合理使用网络社交媒体进而缓解孤独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刘慧 《美与时代》2014,(4):52-53
以数字媒体、网络技术与文化产业相融合而产生的数字媒体产业,正在世界各地高速成长。数字媒体产业的迅猛发展,得益于数字媒体艺术与技术不断突破产生的引领和支持。数字媒体技术是融合了数字信息处理技术、计算机技术、数字通信和网络技术等的交叉学科和技术领域。  相似文献   

8.
在数字化背景下,探讨如何通过数字媒体技术在美术教育中的应用有效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是非常重要的。对美术课堂中存在的问题及数字媒体技术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进行研究,通过转变观念、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以及丰富教学方法等手段培养学生的图像识读素养,以期促进美术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学海》2014,(5):45-50
在当今媒体格局下,传统媒体特别是广电媒体的独特优势犹在,但面临的挑战很严峻。媒体融合发展乃大势所趋,融合的侧重点在于传统媒体须尽快学会与新媒体融合,而非相反;融合的关键在于传统媒体学习、汲取和践履互联网思维。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把握媒体未来发展潮流,寻得传统媒体的生存、发展和创新之道。把握媒体融合的要义,还须从媒介技术、业务和内容、资源所有权以及管理规制等入手,推进深度而真实的融合。运用互联网思维改造升级后的广电媒体,或将其转化为全媒体,或转变为现代视听传播机构。立足于此,广电媒体可重构、再造流程及产业链。  相似文献   

10.
数字媒体已经成为儿童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数字媒体对儿童执行功能的影响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基于家庭媒体生态视角,从媒体特征、家庭环境特征、个体特征探讨数字媒体对儿童执行功能的影响。其中触屏交互媒体、教育内容、高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等起到了保护作用;而快节奏、虚幻内容、背景电视等则具有破坏作用。未来研究应关注儿童个人气质在数字媒体对执行功能影响中的作用以及媒体对执行功能不同成分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12.
市民人格特征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南京市民人格特征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对南京市民进行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南京市民的人格特征较一般人群更外向,掩饰程度较高;性别、年龄、职业以及文化程度与人格特征存在一定关系;不同人格类型的市民心理健康水平不同;年龄、情绪稳定性及内外向性对心理健康有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3.
Anxiety disorders are the most common mental health conditions in children, with approximately 13% of kids struggling with excessive anxiety. The vast majority do not have access to effective treatments and there continues to be a disjunction between treatments that are empirically supported and those that are available in the community. Digital mental health interventions (DMHI) can increase efficiency, reach, and standardization as well as reduce costs of providing of mental health care. Here we review the extant research on DMHI, including web- or cloud-based programs, mobile applications (apps), virtual reality (VR), and digital assessment methods such as ecological momentary assessment (EMA) for the delivery and/or support of evidence-based care in child anxiety. Preliminary research is promising for these tools to improve access and efficiency of evidence-based practice. However, ethics and practice guidelines are needed and questions remain regarding what level and quality of therapeutic involvement is needed to maximize treatment completion and outcomes in youth and whether DMHIs are contraindicated for certain populations or whether they are similarly effective with those with comorbid conditions is unclear.  相似文献   

14.
The papers in this special series make a compelling case for the value of digital mental health services (DMHS; including technology-based interventions, assessments, and prevention programs) to help address some of the currently unmet needs in mental health care. At the same time, the papers highlight the work that needs to be accomplished for DMHS to fulfill their promise. We review the papers’ contributions in terms of (a) the imperative to increase access to evidence-informed, high-quality care, especially for underserved populations, both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globally; (b) ways to use DMHS to improve the ways that clinical care is provided to make treatment provision more effective and efficient; and (c) the current state of the research on DMHS for emotional disorders. We then consider lessons learned and recommendations to move the field forward, such as increasing (and making transparent) the research base on DMHS, adopting regulatory standards for DMHS, attending carefully to training issues for DMHS and best practices for dissemin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designing specifically for digital platforms, and being intentional about efforts to reduce disparities regarding who benefits from DMHS.  相似文献   

15.
气质性乐观与心理健康关系的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运用元分析方法分别探讨了气质性乐观与心理健康的积极指标和消极指标的关系。共有106项研究满足了元分析的标准,涉及气质性乐观与心理健康积极指标的研究有70项,包括83个独立样本(N=30627);涉及气质性乐观与心理健康消极指标的研究有75项,包括105个独立样本(N=39064)。元分析结果发现:(1)整体上气质性乐观与心理健康积极指标有显著正相关(r=0.41),与心理健康消极指标有显著负相关(r=-0.41)。(2)气质性乐观与不同心理健康指标的相关有显著差异,积极指标中,与自尊的相关最高;消极指标中,与抑郁的相关最高。(3)气质性乐观测量工具的差异对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没有显著影响。(4)不同年龄阶段群体中气质性乐观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没有显著差异。(5)文化背景差异对两者的关系有显著影响,西方文化中气质性乐观与心理健康的相关高于东方文化中的相关。  相似文献   

16.
学校组织健康与学生心理健康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探讨初中组织健康与学生心理健康的相关,结果表明,学校组织健康状况与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相关十分显著,学校组织越健康,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越高,置身于健康学校组织里和不健康学校组织里的学生,其心理健康水平差异显著;回归分析进一步表明,学校组织健康因子与学生心理健康因子有较好的回归关系,特别是校长倡导、关心体贴和校长影响力这三个组织健康因子与学生心理健康各因子回归显著。  相似文献   

17.
Identifying the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mental health services use (MHSU) is an important step in developing strategies to improve services access and delivery. The aims of the present study were to (a) identify 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 characteristics associated with MHSU intentions within the framework of the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TPB) and (b) explore complex relationships that might exist between these characteristics and determinants of MHSU intentions identified in TPB, including attitudes, subjective norms, and perceived behavioral control. Data for 244 Canadian Armed Forces recruits who completed a MHSU questionnaire following mental health training were linked to personality data collected earlier. Multivariate analyses showed tha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greeableness and MHSU intentions was mediated by instrumental attitudes and subjective norm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ardiness and MHSU intentions was mediated by subjective norms and self-efficacy. Findings suggest it may be worthwhile to consider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initiatives to improve MHSU.  相似文献   

18.
中西方关于心理健康标准问题的探讨及对我们的启示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分析了国内外学者在制定心理健康标准时所作的探讨,提出了适应与发展应是心理健康考察的基本对象,对心理健康的评估应是对心理机能的评估,我国在制定心理健康标准时应借鉴西方的有关理论和经验。  相似文献   

19.
社会认知理论指出自我效能感对心理健康具有重要意义,但两者的关系在以往的研究中尚不一致。当前研究采用元分析技术分析自我效能感对心理健康影响的主效应,并重点考察各调节变量在两者关系中的调节效应。通过文献检索和筛查,最终符合元分析纳入标准的文献有117篇。结果表明,自我效能感与心理健康积极因素呈显著正相关,而与心理健康消极因素呈显著负相关。此外自我效能感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受自我效能感层级、社会发展和性别的调节;而年龄阶段仅调节了自我效能感与心理健康积极因素的关系。以上结果说明,高自我效能感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更高,同时还要考虑年龄阶段、自我效能感层级、社会发展和性别在两者关系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关于中国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32,自引:2,他引:30  
从我国心理健康服务的基本模式、技术体系、服务主体、教育培训、管理监督等五个方面回顾了我国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的现状。近二、三十年来,我国心理健康服务体系从无到有,发展迅速,但也存在若干亟待解决的问题:服务的技术体系不完善,心理服务的从业机构和个人良莠不齐、总体水平偏低,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从业人员和机构的资质认证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等。目前我国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难以适应社会对心理健康服务的需求。需要立足国情,借鉴外国的成功经验并结合我国传统文化,以扎实的研究和细致的工作来完善我国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