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道家去火毒法源于道教炼丹术,是去除矿物类药火毒的特殊炮制方法。《圣济总录》部分继承和发展了道家去火毒方法,使矿物类药去火毒法成为《圣济总录》的一大特色。整理归纳《圣济总录》中的矿物类药去火毒法,对书中的方法深层次剖析,进一步阐释道家去火毒法在矿物类药炮制中发挥的具体作用;同时,深入挖掘生熟辅料、药衬、炮制装置以及特殊服法对矿物类药炮制去火毒的作用。《圣济总录》继承了道家去火毒法并进行改进,其去火毒法对现代矿物类药的炮制方法具有指导与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2.
方以智处世事多变之秋,早年有"经世"的抱负,但后来人生历经坎坷,思想也为之一变。方以智仿庄子之藏身别路而逃禅,会通儒、释、道,编撰《药地炮庄》,对道家经典《庄子》进行阐释、利用和改造,形成自己的哲学特质。方以智对道家经典《庄子》展开评述,一面以儒炮《庄》,一面归《庄》于《易》,认为释、道、儒三教可以合一。  相似文献   

3.
关于《吕氏春秋》的学派归属性,向有歧义,其中“道家说”占有相当优势。本文从《吕氏春秋》成书的社会成因和其对道家学说的吸收改造两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和论证,认为不属于道家。  相似文献   

4.
《圣济总录》是宋徽宗敕撰的大型方书,在国内外流传过程中有多种版本存世,如元大德本、明抄本、清乾隆刻本、日本聚珍本、日本抄本等,钤盖的官私印章尤多,既有著名藏书家如范行准等私人印鉴,又有"京师图书馆"、"国立中央图书馆"等官方印鉴,同时还有"安乐堂"、"明善堂"等王府印鉴;除了国内藏书及印鉴外,尚有国外藏书印鉴,如"帝国博物馆图书"、"跻寿殿书籍记"等。诸多的印鉴为考察版本提供了重要线索,借助国内外官私印鉴及书目题跋进行版本流传系统的考察,对于理清版本的流传始末及传藏脉络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老子》《庄子》及《管子》稷下道家在论述人性善、恶方面,属于同一类型。《老子》《庄子》以"道""德"为人性,认为世俗的善、恶不但不是人性,而且伤性害命,因此主张性超善恶论。《管子》稷下道家一方面继承了《老子》《庄子》以"道""德"为人性的思路,另一方面又发展和完善了它们的人性论思想,认为义、礼、法由"道""德"所生,是"道""德"在人道的表现,因此它与《老子》《庄子》一样,都主张人性超越世俗的善恶,或称之人性纯善论。  相似文献   

6.
7.
道家思想影响中国文化几千年,而基督教文化也影响了中国文化。  相似文献   

8.
《彖传》是易传各篇中成书最早的一部作品,也是易学史上最早的一部哲学著作。 《易经》本是占筮之书,《周易》的哲理化而成为一部哲学著作始于《彖传》,易经卦爻象和卦爻辞之间本无必然联系,而《彖传》的作者为寻求其间的关联开始试图将六十四卦的内容予以逻辑化、体系化,这种逻辑化的企图和战国时代学术思潮的发展是密切相关的。(参见朱伯:《易学哲学史》上册,第2章,北京大学出版社版)  相似文献   

9.
道家“复归婴儿”认为发展健全的人格及保养身体应学习“婴儿”淳朴、凝聚、无欲等饱满的精神状态。此思想可以帮助分析《红楼梦》中人物的心理精神疾病的死亡原因与施治手段。通过林黛玉、王熙凤及贾瑞之死分析其不良的精神状态与心理欲望对健康的影响,结合道家所提倡的六种婴儿状态:“营魄抱一”、“涤除玄鉴”、“见素抱朴”、“绝学弃智”、“知足知止”以及“知和知常”分别对此三人的心理疾病提出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0.
宋非 《中国道教》2001,(3):55-56
《道藏辑要·壁集六》中有一部异常奇特的丹经 ,名为《天仙金丹心法》(简称《心法》) ,又称《八祖金丹心法》和《大罗金丹心法》。独创之处就是全书约有一半文字是秘文。秘文都是二十个字一行 ,组成大小不同的方形体 ;除文字外 ,还有一些符号和代字。按多种不同的规律错杂排列 ,真成为令人不可思议的“天书”了 !1 990年 8月 ,中华当局将《心法》列为《道教典籍选刊》初版问世 ,1 997年 1 0月第三次印刷。书中的秘文全部破译 ,并详注破译说明。所以《心法》的庐山真面目终于昭然若揭了。闵智亭、李养正两先生在《心法》的序中说 :“为清嘉庆…  相似文献   

11.

道家清静无欲、淡泊无为的虚静养生观为后世中医养生文化确立了最基本的准则,而道家之所以提倡此种养生观念又与中国传统的农耕文化、巫术思维以及动乱的时代背景紧密相关。首先,中国本土虚静、恬淡的农耕文化孕育了道家对生命的认识,奠定了道家虚静养生观的基础;其次,传统巫文化中斋戒以通神明的思维方式进一步深化了道家的修养论思想,促进了虚静养生观的形成;最终,春秋战国之际战乱、无序的时代背景彻底激发了道家以虚静之法教人们安养身心,以期实现天下治平,百姓皆能安居乐业、尽其终年的美好愿景。

  相似文献   

12.
《本草问答》为清末唐荣川所撰,其倡导中西医汇通,是中西医汇通学派的早期代表人之一。该书重在理论探讨,是唐荣川与学生围绕中医药理论中某一类药物或某些共性问题,以问答体裁进行讨论,其精华不在“本草”二字,而在这一问一答中尽显淋漓,包涵了传统中医药理论、西洋格致之学以及唐氏多年临床实践经验,融会贯通,颇具启发,引用传统的阴阳五行、形色气味、取类比象等学说,探导出药物之“真性能”。就书中关于中医药传统理论与现代物理学的妙解互证做出总结,以期促进中医药理论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中国先民对瘟疫的认识复杂而多元,对瘟疫发生的机制并不清晰,且有很多朴素的猜测。在长期实践中,先民们逐渐了解很多香料具有除菌避秽、香化环境的功效。在公共卫生防疫体系不发达的古代,不少医家推崇香料。各色香料成为防治瘟疫的主要物品,作用独特。香料融入中医中药,被称为香药,发展出了具有治未病功能的中医“香疗法”,丰富了中医理论。历史时期道医与佛医为防治瘟疫做出过很多努力,他们热衷于参与瘟疫治理,积极和民众举办驱逐瘟疫的仪式。宗教瘟疫防治是中国古代公共卫生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类文明史上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14.
从近视眼的进化史来看,伴随人类生活方式的改变,眼睛对近距离信息摄取的需求膨胀是近视眼形成的终因.在漫长的人类历史中,近视眼获得的每一种益处,都伴随着相应的代价.而达尔文医学关于生物进化的不完美性决定了近视眼的进化适应和代价将长期共存.因此,从治疗模式来看,应该摒弃达尔文医学固有的消极性而考虑生物的整体性和生态性.近视眼的中医和基因治疗正是避免了达尔文医学治疗模式的理论消极性,而且融入了其有关生物进化、遗传与环境统一的部分理念,可能成为近视眼治疗的候选策略.  相似文献   

15.
辩证地分析了关于中药药效成分争论的焦点问题———有限成分论和多成分论,以及产生的根源,讨论了中药药效成分研究的方法和思路,并倡导实事求是的科研精神。  相似文献   

16.
“心肾相交论”是瑶医药理论的脏腑生命观,心主要的功能是主宰其他脏腑的生理机能,对人的心理活动也进行调节;肾是气血化生之根源.如果心功能受损,那么其调节作用减弱,瑶医的整体观内涵得不到体现,人体作为一个整体的属性就不复存在,人体就会进入病理状态,甚至危及生命.对于肾,瑶医学认为人的出生、生长、发育和成熟直至衰老死亡的过程,是肾“气化”功能由盛到衰的自然过程.“心肾相交论”强调心肾功能的正常是人保存生命最基本的前提.通过探讨“心肾相交论”的学术思想,用以指导临床医疗实践,提高对瑶医药理论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藏医体质学在藏医药学文献中占有重要的比重。主要以历史为主线,分别以吐蕃时期的古籍文献《胸腔伤术论》《碧吉黄皮卷》《月王药诊》和佛教后弘时期的《二十支医学论典》,以及12世纪成书的《四部医典》等文献中所记载的不同体质学文献内容为研究对象,运用归纳法和对比法来探讨藏医体质学发展历程和不同体质分类方法,阐述了藏医学不同发展时期对体质的认知与文化结构差异等,即藏医体质学的分类法由三分法、四分法、五分法以及七分法的不同历程和独特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Carl G. Jung's fateful meeting with Richard Wilhelm in 1929 has helped to build a bridge of depth psychological understanding between the East and the West. When Jung emerged from his 'confrontation with the unconscious', he felt validated by Wilhelm in his discovery of the healing power of medieval alchemical symbolism for the European psyche. Analytical psychology however offers a scientific, psychological understanding of Chinese wisdom as contained in the I Ching and Taoist alchemy. The Taoist alchemical tradition (also known as the Inner Elixir tradition of which 'The Secret of the Golden Flower' is a sample text) is based on the premise that psychological experience of the Tao can be achieved through mental and physiological means such as breathing and meditative techniques, gymnastics, dietary regimens such as fasting, consumption of medicinal herbs and minerals, and special sexual practices. This tradition incorporates the I Ching and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the alchemical opus. Taoist alchemy assumes the primacy of the physical body in the process of self-realization. The psychological and cosmic forces of the trigrams of the I Ching are stored in the internal organs of the body and are the basic material for the experience of Tao. The internal organs are the foundation of the material and subtle bodies and through cultivation, the body becomes spiritualized as the spirits are embodied. The body as a reflection of the entire cosmos becomes the residence of the gods. The realization of a new consciousness is symbolized by the hexagram Fu, meaning rebirth. The Chinese notion of Tao coincides with Jung's postulation of the unus mundus, the unity of existence which underlies the duality of psyche and matter, the psycho-physical background of existence. In this light, in the world of inner experience, East and West follow similar paths symbolically.  相似文献   

19.

通过阐述叙事医学模式在社区糖尿病患者管理中的应用,探讨了叙事医学应用于社区糖尿病患者管理的模式及意义,并分析了该模式现有的不足,如患者缺乏认可度、药师叙事能力不足、患者随访困难等。认为药师在患者管理中引入叙事医学模式,有助于发现患者潜在用药风险,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用药服务,提高其生存质量,同时提高药师人文素养,实现自我价值。以此模式作为社区药学人文建设的切入点,拓展叙事医学的临床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