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刘怀玉 《学海》2014,(2):201-205
<正>众所周知,"语言哲学转向"是20世纪以降世界哲学的一大基本发展趋势。说到这里,很多人都不会忘记美国当代哲学巨擎里查德·罗蒂的一段名言:"所谓语言哲学,我意指这样一种观点,它认为哲学问题是这样一些问题:它们要么可以通过改善语言而得到解决,抑或不解决,要么可以通过更好地理解我们现在使用的语言而得到解决,抑或不解决。这种观点被支持者中的许多人看作是我们这一时期,甚至确实是这一时代最重  相似文献   

2.
意识问题一直是个古老的哲学和心理学问题.20世纪以来随着科学和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神经科学和技术的发展,意识研究已受到国际学术界的广泛关注.现已有大量意识产生的假说提出,艾克尔斯、克里克、艾德尔曼等都提出了自己的理论.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克里克的"视觉意识".但是除了实验科学方法之外,意识的研究还需要依赖哲学思维方法的帮助,如此的"二元论"将对于意识的研究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3.
意识问题一直是个古老的哲学和心理学问题。20世纪以来随着科学和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神经科学和技术的发展,意识研究已受到国际学术界的广泛关注。现已有大量意识产生的假说提出,艾克尔斯、克里克、艾德尔曼等都提出了自己的理论。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克里克的“视觉意识”。但是除了实验科学方法之外,意识的研究还需要依赖哲学思维方法的帮助,如此的“二元论”将对于意识的研究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4.
在当代西方哲学面临从意识哲学向后意识的身体哲学的理论转型之际,其也为我们重新认识中国传统哲学的理论范式提供了契机。一种对中西传统哲学的深入比较将使我们发现,与传统西方哲学不同,中国传统哲学与其说是坚持一种“反思”的取向,不如说是坚持一种“反身”的取向;与其说是具有一种“祛性”的特征,不如说是具有一种“尊性”的特征;与其说是以“还原论”为其原则,不如说是以“系谱学”为其原则。凡此种种,都使中国传统哲学在其理论范式上,更多地体现为一种身体性哲学而非意识性哲学。故我们看到,在中国传统哲学中,古人不仅坚持“即身而道在”把身体提升到“道”的高度,而且还使该“身道”一以贯之地贯彻在诸如宇宙论、伦理学以及宗教观等中国古代的理论之中,使之成为通向中国传统哲学文化精神的真正的不二法门。  相似文献   

5.
在本中,我首先阐述和解释理解中国语言的基本语义特征和中国哲学的五项原则。这五项原则如下:1.关于开放性句法和语法的原则;2.关于历史参照(历史性)和生活世界的原则;3.关于整体性与终极起源的原则;4.关于历史创造性的原则;5.关于内在  相似文献   

6.
当今众多以“实践哲学”为名号的研究其实只是家族相似。该文是对笔者的实践哲学方案的说明,目的在于跟其他方案区别开来。该方案的学科名称为“元实践学”,是对实践问题的形上学探讨,学说名称为“异质性理论”,是奠基于“异质性”概念的元实践学。  相似文献   

7.
如果说在70年前葛兰西把马克思哲学称为“实践哲学”,多少是为了逃避狱中法西斯主义严酷的书报检查,那么在今天,“马克思哲学是实践哲学”已经成了人们竞相称引的命题,实践哲学的口号已经失去了轰动效应。但是,一些论者无论对实践哲学的理解还是对马克思哲学之为实践哲学的根据的理解中都存在着严重的问题。这些问题不解决,马克思实践哲学研究就不可能得以深入。  相似文献   

8.
丁立群 《哲学研究》2012,(1):78-84,97,128
理论哲学与实践哲学涵括了哲学的全部领域。然而,一部西方哲学史实际上只是理论哲学即形而上学的历史,实践哲学则被隐于形而上学的阴影之下,为形而上学所遮蔽。其实,实践哲学作为一个重要的哲学领域,应当是贯穿于西方哲学史的、异于形而上学的一个十分重要而广阔的哲学领域。该  相似文献   

9.
廖钦彬 《世界哲学》2016,(4):95-104,161
井筒俊彦在《意识与本质:寻求精神式的东方》中以伊斯兰神秘主义的深层意识作用及其存有论(本质论)为基础,建构了自身的意识哲学体系,并试图以该哲学让东西方哲学思想中各种有关意识与本质(存有)之论述进行对话。本文在介绍了井筒的学术与思想背景后,概观了井筒意识哲学脉络中的意识与本质这两个结构性的概念及其主张;接着,分别探讨了他在建构自身意识哲学的过程中,如何消化禅思想与伊斯兰神秘主义哲学。最后本文评价了井筒意识哲学的后现代意义,并指出该哲学无法解决当代知识生产与伦理实践的问题点。  相似文献   

10.
哲学进步与现代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素 《现代哲学》2001,(2):41-47
现代化的社会需要有现代化的哲学。造就现代化的哲学,就需要哲学本身具备现代意识,突出现代意识特征。这对促进哲学进步甚为重要。哲学现代意识,从现代性的角度上讲,其完整意义主要表现在两大方面:一是对传统哲学意识的时代性突破、批判、扬弃和超越,在哲学的质态中包容、传承和改造传统理性的形式和内容,使其在新的时代背景和理性意蕴下创造新意境、开辟新天地,展现新形态;二是从相对单一的、迷信的、宿命的、教条的盲从或凝固化、模式化甚至是曲  相似文献   

11.
完美的哲学文本是无字的(бессловестный),而完美的语言是无声的,文本的“无字”和语言的“无声”创造了一个使“复古(архе)”与先锋(авангард)连接起来的考察问题的范围.存在,不是在场,不是和时间或者地点有关的东西,而是在流逝的状态中存在着的东西.对于生活来说,拥有感性的语言才算足够,而对于真理来说,只要有思维的语言就足够了,但是,思维的语言并不适用于生活,在真理缺位的时候,这种语言会形成一个自我封闭的、虚假的文化空间.虚假化和时间性的、假设性的东西具有根本的同一性,而可以对抗时间性的东西只有前语言(дословное).  相似文献   

12.
李涛 《道德与文明》2023,(6):106-118
在广义上,实践哲学是一门包含伦理学、家政学、政治学、法学、经济学等诸多学科在内的学问;在狭义上,实践哲学因追求至善或幸福而与我们今天所说的伦理学无异。施特劳斯认为实践哲学的基础是自然正义,其直接表现是最佳政体;海德格尔认为实践哲学的基础是实践理性或明智,明智与智慧的二分深入到理性层面为实践哲学提供了基础。两种观点从不同角度论证了实践哲学的基础,但施特劳斯讨论的自然正义没有明智的支撑,海德格尔讨论的明智没有与伦理美德结合。自然正义为实践哲学划定了领域,明智为实践哲学奠定了科学基础,除了自然正义与实践理性,还需要将两者合起来构成实践美德,达至伦理至善即为实践幸福,最终为实践哲学奠定了充分基础,实践哲学才成为一门自足的科学。  相似文献   

13.
In order to deepen the studies on the philosophy of practice, it is essential to explore the political significance of Marx's philosophy of practice. Marx's philosophy of practice is rooted in the problem of modernity and the separation between “individual subjectivity” and “societal community” in the modern context is the basic background of Marx's practical philosophy. It is the basic interest of Marx's philosophy of practice to find a way to end this separation via critique of civil society. Therefore, Marx's philosophy of practice has a clear significance, which manifests in the following aspects: one is “liberation politics,” and the other, “the regulatory mode of the socio-political institution.” Translated by Zhang Lin from Zhexue Yanjiu 哲学研究 (Philosophical Research), 2007, (1): 3–10  相似文献   

14.
卞敏 《学海》2014,(2):197-200
<正>西方哲学的发展可以概括为三个阶段:古代的本体论阶段、近代的认识论阶段和现代的语言哲学阶段。维特根斯坦作为语言哲学代表人物之一,认为哲学的本质只能在语言中寻找。他消解传统形而上学的唯一本质,为哲学寻找新的发展方向。二十世纪西方哲学的"语言学转向",被许多人看作现代西方哲学中的一场"哥白尼式的革命"。哲学从认识论转向语言哲学,标志着哲学主题的转换与思维方式的革命,即从近代哲学"可以认识什么"的问题,转换为语言哲学"可以  相似文献   

15.
罗骞 《哲学研究》2022,(6):22-31
哲学性质意义上的实践哲学概念是在与西方传统认识论哲学路向相对照的意义上得以确立的。它标志着后形而上学时代即后黑格尔哲学时代的到来。从认识论路向转向实践哲学路向,是当代哲学的基本趋势。历史唯物主义是当代实践哲学路向的开启者和典型代表,它具有多重不同于认识论哲学路向的基本规定。从认识论哲学路向到实践哲学路向的转变并不只是人类思想内部的自我变革,而且是时代变迁和时代精神的哲学表征。从与当今时代精神内在关联的角度看,实践哲学体现了当今时代的世俗性、包容性、创造性、可能性、主体性等五个方面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6.
刘宇 《道德与文明》2024,(1):96-111
亚里士多德将幸福界定为灵魂合乎德性的实现活动,但在伦理学中并未阐述实现活动是如何展开的,是如何实现幸福的。由于运气的存在,德性本身并不能保证幸福。这个任务是通过《诗学》中对悲剧的系统论述来完成的。悲剧主人公具有较好的习俗德性,但因缺乏实践智慧而尚未形成完满的德性。当其信守习俗德性并执着地进行合乎德性的行动时,便可能遭遇德性的单一性所不能容纳的实践复杂性,进而产生事与愿违的后果。通过编制一个完整的悲剧情节,实践的整个过程得以被统观,从而使人们能够理解习俗德性的局限性。这种理解培育着悲剧智慧。将悲剧智慧把握到的实践整体意义结合到当下情境的实践之中,便孕育着实践智慧。实践智慧把握住每一个具体实现活动的善及其与整体善的关联,由此便可能超越实践中的运气带来的不幸,走向幸福。就此而言,亚里士多德的《诗学》是实践哲学的内在组成部分。如果说伦理学论述的是幸福的可能性,那么诗学则论述了幸福的现实性。  相似文献   

17.
伽达默尔真正实现了诠释学与实践哲学的统一,并从存在论意义上将实践理解 为伦理学实践。不同于一般的关于行为规范的伦理学,伽达默尔的“哲学伦理学”从存在论 的高度处理实践哲学与价值伦理的内在联结,并把价值存在论问题当作伦理学核心,通过实 践理性反思,回溯前科学的人与对象的原始关系即人的现实存在的明见性来思考和确立人 的普遍价值意识与“共同的伦理”。同时,伽达默尔指出了当前伦理学发展的困境和新突破 的可能:既继承和吸收康德的先验主义道德哲学的严格主义和形式主义的纯粹性和无条件性 ,又高度重视和肯定亚里士多德伦理学的人之具体存在伦理经验的有条件性、可疑性、境况 性,并以此为基础阐明了“作为一门哲学的伦理学如何可能”。伽达默尔的伦理学思考触及 了伦理学本身的存在论分析,是当代伦理学发展不应忽视也无法绕开的重要思想理论。  相似文献   

18.
中国现代哲学中的方法论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注重哲学方法论的研究是中国现代哲学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哲学现代化的核 心内容之一就是哲学方法论的现代化。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中国现代哲学家如胡适、贺麟、冯友 兰、金岳霖等人都很重视对哲学方法论的研究。胡适可以说是首先在国内介绍实验主义方法论的 学者,贺麟则提出了将直觉方法和辩证法相结合的方法论系统。在中国现代哲学中讨论哲学方法 论最多的是冯友兰,他提出了关于“正的方法”和“负的方法”相结合的哲学方法论系统。在中国现 代哲学界中真正对于现代逻辑有了解,并把它首先介绍到中国的是金岳霖,他对逻辑分析方法有 着独到深入的了解,是逻辑分析方法的积极提倡者。通过上述哲学家的努力,中国现代哲学已经 有了系统的哲学方法论。  相似文献   

19.
黄前程 《现代哲学》2020,(4):145-150
汉语哲学是中国哲学追求本真自我的一个面向,其工作是基于哲学与语言的文化通约性、语言的世界观内涵与哲学功能,通过"让哲学说汉语",来建构中国哲学"自己讲自己"的哲学范型。汉语哲学登场的方位、景观与状貌需要从中国哲学的当代转进来辨识。哲学话语构造和语言哲学分析是对汉语哲学展开研究的两种基本进路。汉语哲学有望为中国当代哲学创建树立一个良好典范。为此,它还应进一步强化自己的主体意识、问题意识和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20.
倪梁康 《世界哲学》2007,(4):61-65,101
巴别塔之前与之后的人类语言状态的关系,可以称作单数的语言与各个具体的民族语言关系。如果语言与世界观之间存在一种内在的联系,甚至语言就是世界观,那么意识形态之差异的问题,最终可以归结为语言差异的问题,那么各个民族语言就应是决定一个民族的世界观,即民族的心智和文化特性的东西,而人类共同的语法结构就应体现出人类的共同世界观,即人类本性,它是决定人之为人的东西。但“世界观”在这里并不一定是指关于世界的思考内容,而首先并且主要是指关于世界的思考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