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 毫秒
1.
左雅  李彼蔚 《孔子研究》2020,(5):104-113
《论语》作为儒家经典之作,代表着中国文化和身份定位,在西班牙亦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本文首先详细梳理了自16世纪以来《论语》在西班牙的译介历程及其影响,并分别阐述了在开端、高峰、低谷及复苏各个时期译者的翻译策略及译本的特点。其次,基于Dialnet数据库及谷歌学术,根据数据变化趋势、研究内容、研究视角,对西班牙汉学界《论语》的多向阐释进行量化分析。最后,根据数据分析结果,对传播现状进行观察并提出建议,以期通过创新翻译模式、丰富研究主题等途径,提高《论语》在西班牙的接受度和影响力,让中国文化走出去。  相似文献   

2.
从译介学视角出发,对以《中华帝国全志》为代表的《本草纲目》早期译介活动进行研究。以《中华帝国全志》最早英文全译本"凯夫版"为蓝本,探讨其"译介内容"及针对"译介受众"所采用的"译介策略",并简述"译介效果"。在译介过程中,"译介主体"为了满足译入语读者的需求,通过"译介内容"的选取及"译介策略"的应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西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本草纲目》早期译介的成功得益于各译介要素间的互动与博弈,为当代中国文化,尤其是中医文化"走出去"提供了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3.
中医时空医学是以天人相应观念为指导,关于疾病预防、诊治的中医学理论体系。《黄帝内经·灵枢·九宫八风》篇为中医九宫时空医学理论的代表。从洛书九宫与《黄帝内经》九宫时空医学的关联,九宫时空医学包含的阴阳规律与年节律、地域空间规律和中医五行与五脏规律等方面探讨,阐述中医九宫时空医学理论,阐发的以洛书九宫为理论框架下中医学时空医学所包含的时间、空间、地域、阴阳、五行、脏腑等理论内容。中医九宫时空医学也是中医阴阳对立统一互相转化、五行生克、整体与部分等哲学世界观的高度概括与应用方法论。  相似文献   

4.
1 “人与天地相参”的整体医学观“人与天地相参”(《灵枢·岁露论》)可以认为是《黄帝内经》对医学认识的根本指导思想 ,其含义可以归结为 4个方面[1] :一是人是自然界运动变化的产物。《黄帝内经》指出人生活在“气交”之中 ,和大地上的万物一样 ,都是天地形气阴阳物质即自然界有规律变化的结果。二是自然界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人类的生存环境大致可以区分为三种 :(1)无机环境 ,包括天文、气象、地形、土壤、水文 ;(2 )有机环境 ,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等 ;(3)人类社会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各种社会关系环境即社会环境。三是人体和…  相似文献   

5.
《黄帝内经》学术史研究,是对《黄帝内经》研究史以及《黄帝内经》的思想、学说以及理论与方法的“研究的研究”。历朝历代,政治经济文化状况不同,《黄帝内经》学术研究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目前,对历朝历代的《黄帝内经》研究,应该从历史的和理论的视角,按照学术史研究的内在理路进行梳理,对《黄帝内经》学术发展的内在规律进行分析,探究其在当下中医学学术发展进展中的启示与借鉴。通过跨学科的视角,与知识史、观念史、社会史等进行交叉研究,整体地而不是局部地、全面地而不是片面地呈现《黄帝内经》学术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6.
本文试图通过回顾德国汉学家卫礼贤和卫德明父子在德语和英语世界对《周易》的翻译、介绍和研究,呈现他们独特的研究视角和鲜明的问题意识。他们把人生乃至人类的基本问题纳入《周易》文本的解读之中,同时试图在《周易》中寻找对中国心灵、智慧和文化思维的理解,在西方之外寻找更具普遍性的宇宙智慧。他们以自身独特的方式在西方文化世界中"翻开"了《周易》,其要旨不在于传播有关《周易》的确切知识,而是启发人们思考和探讨《周易》所蕴藏的文化与思想/思维可能性,从而对自身在当下的生存境遇进行精神的内省。  相似文献   

7.
<黄帝内经>所呈现的气、阴阳、五行、经络的身体,体现了天人合一、形神相因的身体观特征,这一特征与<黄帝内经>产生时代的学术思潮有直接的关系,尤其是当时的"全身"的观念、形神志气的身体构成要素以及心身关系等影响深远.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使中医学对身体的认知与西医学完全不同.  相似文献   

8.

《素问•六节藏象论》提出“天度”与“气数”两种不同的时间观念。在梳理前人研究内容的基础上阐释“天度”与“气数”的基本内涵,并立足于传统文化视角,从“守位”与“变动”的相合与偏离、“刻度”与“法度”的碰撞与交织、“天文”与“人文”的趋同与归依、“科学”与“哲学”的交融与共生四个层面,对“天度”和“气数”进行深刻辨析,从而厘清“三百六十五日”与“三百六十日”的关联与差异,进而展现古人寰宇七曜、范围天地的广阔视野,探赜索隐、钩深致远的学术风范,并对现代科学视域下的相关研究进行整理和展望。

  相似文献   

9.
《黄帝内经》与先秦的道家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古代对宇宙及生命的哲学认识,首推道家.<黄帝内经>从探索生命本源出发,把先秦道家在思维方式、宇宙观的万物生成论、精气神、养生观等方面的思想成功地渗透到中医学这门基本成熟的自然科学的理论体系中,构建了富有道家思想特点的生命哲学.  相似文献   

10.
《黄帝内经》提出的“非其人勿教,非其真勿授”医学教育范式堪为医学教育的理想范式。“非其人勿教”在择人方面要求学生能够尊师、好学、明德。“非其真勿授”要求教师掌握正确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能够明道。“非其人勿教,非其真勿授”的教育范式,可以保证医学教育的正统性、纯洁性、求真性、精英性,是理想教育。现代中医教育可以采纳此医学教育范式,对有资质的学生和教师进行严格选拔和考核,以培养能够担当中医事业的精英人才。  相似文献   

11.

《黄帝内经•灵枢•经别》说:五臓相音,六腑应律,乃人体与天地合道的体现。但经典对于相关内容,论述极少,其技术失传千年。20年前,对于五脏相音的研究仅涉及五音而未涉及六律,主要是经典所述的文字内容有所缺失。通过对2021年再问世《扁鹊镜经》相关内容的研究,补充了《黄帝内经》对六腑应律的论述不足,经过对此两部经典的相互参照弥补,考证其他经史的记载与论述,并结合现代声学的研究理论与成果,较为完整地整理出五臟相音、六腑应律的理论与技术,遂使传统中医闻诊理论得以完璧。

  相似文献   

12.

鼓起源于上古时代,秦汉以前鼓作为重要的器具广泛应用在祭祀、军事、役事、金奏场合之中,凸显中华民族的文化内涵。成书于西汉中后期的《黄帝内经》集合了古代先贤生活、医疗的实践经验,虽主要内容以医理为主,然蕴含丰富的古代科学与哲学思想,汇集了中华民族的文明智慧。《黄帝内经》中出现“鼓”字43次,共涉及20个篇章。以《黄帝内经》“鼓”为切入点,系统梳理分析其内涵,包含病名、病机、表现、诊断、疗效五个部分。旨在深刻体会经文中以“鼓”为喻体,将其形、音、态、质等特性与部分医理相比拟,加深对经旨的理解与感悟。

  相似文献   

13.
一个与当前的社会热点问题——药品价格虚高问题同样重要的问题——许多安全有效的传统药物正在退出“历史舞台”的问题,应该引起社会各界的足够重视,传统药物不应被抛弃。因为人们对于传统药物的了解,无论是在药理作用上,还是在不良反应方面,都大大优于新药。  相似文献   

14.
《袖珍医便》是日本医家芦川桂洲编撰于江户初期的大众医学书籍,撷取中医经典名方,内容简单实用,是中医学在日本大众化的产物。分析该书的学术特点和传播特征,可为当今中医药国际化提供一定的借鉴。通过研究发现,该书在内容上受后世派影响显著,吸收了部分中国传统儒家医学伦理思想,淡化抽象理论突出实用方剂。在传播特色上,吸取了最新的明代医学成果,将药材生产、风土饮食、医疗需求上与本土实际情况相融合,语言表达简洁易懂,方剂选取精炼,从而促进了江户时期中医学在日本大众中的传播。  相似文献   

15.
中医深植于中国传统文化中,英译过程存在大量文化对应空缺现象,因而中医典籍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成为中医典籍外译的关键步骤和难点。提出了中医文化负载词的识别步骤和选词标准,进而提出中医典籍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在中医文化负载词的识别步骤基础上,对中医典籍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进行了总结:中医药基本名词术语的文化负载词采用直译法;中国物质文化独有词语的负载词采用音译或音译加注;古汉语独有的文化负载词采用省译或意译。目的是通过中医典籍文化负载词的界定和提出的翻译策略推动中医典籍对外传播。  相似文献   

16.

《泰山药物志》是民国时期特色鲜明、影响较大的中医药学著作。全书共8卷(主干4卷),详载泰山药物500余味,附以单方验方及与泰山药物有关的轶事传闻,对研究民国时期医病特色、泰山药物的采集与使用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结合书中所载处方及诊病记录,探析该书“治病先固本”“病理如事理”“天下物皆是药”“五海以和为贵”等医学药学思想,分析高宗岳医学思想的时代特征与思想渊源,对本书的历史价值与影响也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
王丽雅 《管子学刊》2008,(2):113-115
儒家经典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儒家经典的外译特别是英译,一直是西方国家了解中国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也为西方读者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欣赏儒家思想的空间。儒家经典英译其本质是一种跨文化传播活动。儒家经典众多的译本由于译者的背景、传播目的和目标受众的不同,也呈现出不同的风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