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 毫秒
1.
在叙事医学和医学人文的情感转向这两大理念基础上,提出将医学叙事文本按照创作方式分为虚构疾病叙事和非虚构疾病叙事两大类型,按照作者身份分为文学疾病叙事、自我病情书写和医生病理书写(平行病历故事)等,并提出将元病历叙事作为医学院校叙事医学能力培养的重要阅读材料,在此基础上,增加阅读与某种具体疾病相关的叙事作品,如神经叙事,癌症叙事等。同时探讨如何将叙事学基本知识融入疾病叙事阅读中,切实引导医学生提高医学叙事能力,达到医患视域融合和医患沟通效果最佳化。  相似文献   

2.
3.
基于整合循证医学与叙事医学的假定目标提出三点思考,其一是重视研究循证医学与叙事医学的不可通约性,将前者定义为视觉(证据)优势的医学,后者定义为听觉(共情)优势的医学,并予以价值分野的阐释;其二是从思想史的角度考察循证医学与叙事医学的精神发育,从中捕捉两种医学认知路径的类型意义;其三建议将肿瘤这一涉及身心灵不同境遇的临床领域作为整合循证医学与叙事医学思维路径的试验田。  相似文献   

4.

围生期死亡并未引起医护人员和社会的重视与关注,往往导致失胎或失婴家庭成员陷入严重的创伤叙事闭锁。以生命健康叙事理念为框架,从创伤叙事闭锁之后的两种不同哀伤应对方式,即工具性舒缓和叙事性调节作为出发点,阐述由围生期胎儿死亡造成的哀伤剥夺给失胎和失婴家庭成员带来的巨大痛苦,进而倡导全社会积极创设关于失胎和失婴主题的良好叙事生态,旨在通过妇产科医护人员的叙事照护,引导“天使父母”分享自己的故事,再现痛苦历程,并藉由叙事赋能,得到关注、找到归属、重构身份,走出创伤叙事闭锁,开始全新的生命旅程。

  相似文献   

5.
循证医学在临床中的推广应用虽已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其仅关注于疾病诊疗的技术层面的局限性也逐渐突显。叙事医学是近年来新发展起来的,在心理和社会层面给予患者更多人文关怀的新医学模式。叙事循证医学是叙事医学和循证医学两种理念和方法的相互渗透与有机融合,是有别于前两者的一体化了的新体系。叙事循证医学的实践需要遵循“叙事的循证化和循证的叙事化”两个原则。在此原则指导下的癌症治疗旨在针对癌症患者的“病痛”,利用多学科团队、新诊疗途径和疗愈判定指数,使患者在生理、心理、社会诸多层面均得到疗愈。  相似文献   

6.

介绍老年医学科叙事医学理论学习和实践案例。应用关注、再现、反思、归属等叙事医学实践,关注老年患者主体性,发现疾病背后的故事,弥合医患视域差异,帮助老年患者及家属正视死亡教育。间接反思提升老年医学科医患沟通品质。直接反思助力医务人员发现工作中的短板,完善工作范式,提升工作品质。老年医学科叙事医学实践帮助医务人员从老年患者生命病痛的角度出发、理解和善待生命,帮助医护人员化解医患沟通困境,优化医患关系生态,全方位维护老年患者的生理、心理、情感、精神健康。

  相似文献   

7.

首先,以叙事学、人类学、叙事医学三个学科领域的界定与分析来厘清叙事概念。其次,在此基础上指出叙事医学发展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包括医学教育与临床实践适应性不同、平行病历工具的运用不宜脱离临床情境、对反思性写作进行反思、对叙事走进医学的质疑与反思等。最后,提出中国叙事医学高质量发展的可能路径:叙事病历研究构成临床实践落地的重要起点、构建中国主体的叙事医学教育框架、跨学科多向度的综合实践意义重大等。

  相似文献   

8.
9.

叙事医学可以作为大学教学医院进行医学人文教育的重要手段。医学院可以进行细读训练,进入临床后,通过阅读和书写平行病历培养医学生的叙事能力。临床带教教师在医学人文教育中具有关键的示范作用,通过叙事性问诊、用叙事的方法与患者和家属建立关联,用叙事方法协助患者和家属做出临床决策,以及提供案例、点评升华其中的价值元素等叙事性带教方法,实现医学人文教育的言传身教, 这也是医学人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0.
医院转变医学模式的十点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医院转变医学模式的十点建议河南职工医学院(郑州450003)王国富河南新乡医学院(453000)梁振洲河南省卫生厅(郑州450000)袁东河指导当前医院管理应把医院的心身医学建设作为医院内涵建设的核心来抓,从整体上扭转现代医院的模式。我们建议可从十个...  相似文献   

11.

基于对生物医学的批判,疾病叙事转向抓住第一人称的痛苦体验,是为病人赋权的主体性回归过程,成为一种批判性与补充性研究方法。叙事医学促使医务人员达成共情,深入理解病人的生理与社会苦痛,创造医患对话空间。然而,这些叙事局限于医患之间普适性单向互动表达。微型民族志作为叙事医学新范式,是资料收集、赋权、共情、治疗为一体的研究范式,将阿尔茨海默病老人的主体性互动研究作为微型民族志的典型案例,为完善中国叙事医学理论与方法带来更多启示。

  相似文献   

12.
通过在海南医学院开展一项试点性的短期叙事医学课程,探究此类叙事医学课程对于医学生叙事能力的影响以及课程本身的有效性。探究结果显示,该课程项目对于医学生叙事能力无显著影响。通过统计学、心理学、教育学等多个角度,对结果进行了讨论和分析,归纳出课程本身存在的样本量、课程时间、量表等多种局限性;同时,也对课程的教学设计进行了反思,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希望为未来叙事医学课程设计和研究提供参考经验。  相似文献   

13.

叙事医学为人文社会学科介入医学范畴提供了建构性方案,使技术至上的医疗实践逐渐转向重视患者个体的生活价值、痛苦关怀的人文实践,对于医患主体间的鸿沟消弭、理解改善具有独到之处。然而,在中国式现代化的路径视角下,依然需要对西方语境中的叙事医学方法论进行审慎反思,尤其是要考虑国别体制下的文化差异与社会现实,避免造成简单化搬运与应用。在扎根中国本土情境的基础上,探索适应我国的医疗卫生实践、构建和谐医患环境的叙事医学模式。

  相似文献   

14.

通过阐述叙事医学模式在社区糖尿病患者管理中的应用,探讨了叙事医学应用于社区糖尿病患者管理的模式及意义,并分析了该模式现有的不足,如患者缺乏认可度、药师叙事能力不足、患者随访困难等。认为药师在患者管理中引入叙事医学模式,有助于发现患者潜在用药风险,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用药服务,提高其生存质量,同时提高药师人文素养,实现自我价值。以此模式作为社区药学人文建设的切入点,拓展叙事医学的临床领域。

  相似文献   

15.

人类通过叙事展现自我,建构历史,叙事寓于时间之中,人的存在也与时间休戚相关。时间、叙事和医学,三者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时间性是医学的五大叙事特征之一。在叙事和诊疗的过程中,叙事者和医生都需要厘清特定事件的逻辑,在时间序列中解释因果关系,寻求解决方案,文学和医学由此有了极强的共通性。叙事医学提醒医务人员关注时间性,并提供了许多具体的方法和案例,来提升医务人员对诊疗时机的把握能力,学会理解患者在医院时空中时间之流的体验,据此培养他们的共情能力,提高诊疗水平,并在积极的反思中,完成自我的成长和救赎。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北京大学医学部的文学与医学导论课程的教学探索。课程主要以文学作品为依托,通过文学作品中的涉医话题,如医学生的教育和成长、生死教育、医生形象、疾病叙事等,培养医学生的共情能力、伦理决策能力、临床想象力、语言和非语言沟通技巧、反思能力、疾病体验能力等。经过逐步调整和完善,形成了模块化教学、研讨班形式、反思性写作、全球竞争力提升和教学促科研等特色,并反思了遇到的挑战,展望了未来发展空间,以期为更多的文学与医学教学实践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