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史记》对于扁鹊的姓名、里籍和享年及其医学著作等记载有许多疑惑。今考,扁鹊姓秦,名少齐,其里籍渤海之卢国,在今莱州市沙河镇卢旺一带。扁鹊享年应超过百岁,被秦武王太医李醯杀害的扁鹊,并非扁鹊本人,而是扁鹊的弟子。扁鹊医活的虢太子应为过国太子。此过国国都在今招远市东曲成,它是东虢的子国。《黄帝内经》《难经》都是出自扁鹊秦少齐(越人)的医学撰著。成都天回老官山汉墓出土的医简是扁鹊医著,是《黄帝内经》的本源。这些医简说明,中医的理论体系和临床辨证体系在战国时期已经形成,其创始人是神医扁鹊秦少齐。  相似文献   

2.
浅析医经、经方中脏腑概念的差异辽宁省对外贸易总公司(大连116001)杨麦青《汉书·艺文志》所载书目中医经类有《黄帝内、外经》、《扁鹊内、外经》、《白氏内、外经》、《旁篇》等七家,经方有《汤液经法》等十一家,年湮代远,多已佚失。今所存者,医经有《灵枢...  相似文献   

3.
李凯歌 《美与时代》2013,(11):26-26
高技派特有的审美风格历久不衰,分析高技派建筑,探析高技派设计理念。  相似文献   

4.
宋代统治者高度重视医学,大量吸收有文化素养的儒生学医,"儒而知医"成为一种时尚,文人士大夫习医风气蔚然盛行,主要表现在:整理编撰方书,通晓中医之理,谙熟养生之道,记载医学史料等方面,这一现象的产生,不仅发展了中医学术理论,而且提高了医家人文境界.  相似文献   

5.
本文依据《大乘广百论释论》中《破有为相品第七》的有关内容对佛教、数论派和胜论派的因果观进行讨论、分析和比较。文章认为,胜论派把因果关系理解为要素的结合,数论派把因果关系理解为潜在事物的显现。无论胜论派还是数论派,都认为世间存在常住不变的实体。《大乘广百论释论》的作者正是抓住这一点来反驳胜论派和数论派的因果观。佛教认为,没有独立、恒常的实体,这是因果律得以成立的前提;所谓的因果联系就是一切无常变化、互相依存的有为法相互联结的条理而已。  相似文献   

6.
能否妥善解决"以药养医"问题已经成为保持社会的稳定与和谐、促进经济健康发展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之一.以探讨其经济学原因为起点,以政府和医院作为博弈方进行演化博弈分析,推论出政府与医院之间的互动演化关系,并提出完善医疗体制的融资渠道、发挥电子信息技术优势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我国南北朝时期,宗教界流传一个佛道相诤的故事。北魏昙鸾法师,往梁朝勾容山(今江苏勾容县茅山)访问道教华阳隐居陶弘景,请求长生之术,弘景赠以仙方十卷。昙鸾回到北方,路经洛阳,恰遇印度来的大翻译家三藏法师菩提流支,于是问流支佛教中有无长生不死之法,胜过东土仙经否?流支说:“此方何尝有长生之术,纵使长年,少时不死,但终久脱不了轮回三界。”乃授之以《观无量寿佛经》。昙驾顶礼接受,当时把十卷仙方用火焚烧,专心研学《观经》,到汾并各地弘扬净土教义,广集徒众,成为净土宗的创始人。  相似文献   

8.
强烈的现代意识使西方现代派美术走向自我表现,它体现了主观表达上的真实,即作品中表现出现代人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的感觉、体验,记录着他们的情感变化,它所表现出的情感是欣赏者解读它所代表的时代特征的通道。它以肯定主体的表现是美术创作中不可或缺的一个因素的独特方式,肯定了人的自由,渗透着对自然、社会、生活的深刻感受和理解。  相似文献   

9.

《艾灸图》是一幅罕见的以中医艾灸为主题的宋代人物风俗画,它用生动的笔墨、创新的技法与丰富的细节,向世人展示了画作的三重蕴意——画卷之中的“艾灸之景”、画史之间的“进谏之愿”、画面之外的“巫医之争”。生动写实的艾灸之景与迂回婉转的进谏之愿相得益彰,不仅表达了画家对病可就医、医者有法的太平景象的希冀,而且折射出他对“病不疗治,听于巫觋”的医疗窘境的批评。从医疗史的角度,对以《艾灸图》为代表的与中医药相关的古代书画作品进行鉴赏与分析,有助于更加生动与全面地了解中国古代的医疗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10.
11.
扁鹊是中国医学史上的一个重要名人。人们对扁鹊的认识多来源于《史记·扁鹊传》,篇中撰写的主人公有实有虚,即扁鹊可以指称具体的某一位医生,亦可泛称众良医。在汉画像石中,扁鹊形象奇特,人面鹊身,是一个抽象化的人物。解读两种文献材料,扁鹊应该为古代良医之公名,而非确指某个固定的人。扁鹊一名的内涵,因声求义,扁鹊与“病却”古音相似,此名当取义于“病却”,以此寓神医之德,寄托病人的心愿。把神医命名为“病却”既合人们的愿望,又合古人命名的法则。  相似文献   

12.

扁鹊,先秦时期著名医学家,中医学开宗明义的大师。关于他的历史记载和当代评述,有很多正说,也有很多误解,拨开这些历史迷雾,是正本清源、传承中医学术的需要,也是正确解读中医历史的必然过程。文章通过论证《史记》《列子》《战国策》等史书记载中有关扁鹊的史料的真实性,进一步明确了扁鹊的生活年代,从而证实扁鹊在医学中的医宗地位。在当今中医学术快速发展与中华文明伟大复兴的时刻,在建立文化自信,迎接“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过程之中,研究扁鹊学术的源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The impact of gender on productivity and satisfaction was examined among a random sample of 293 psychologists employed as faculty members in medical schools. Forty-one percent of the respondents were female. Males were older than females, had worked in a medical school longer, had higher academic ranks, held more administrative positions, were more likely to be tenured, and earned higher salaries. When years of employment as a psychologist were statistically controlled, there were no gender differences in productivity, as measured by publications, presentations, and grant awards; however, gender differences in salary remained. Females were less satisfied than males with regard to salary, promotion opportunities, and overall respect. Results are discussed within the context of the changing gender composition within psychology and the changing demands within the health care system.  相似文献   

14.
A survey of 3,894 psychologists employed within medical schools and academic health centers was conducted in 1997 by the Research Office of the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APA) in collaboration with the Association of Medical School Psychologists (AMSP). This survey, published as the 1997 Employment Characteristics and Salaries of Medical School Psychologists, included inquiries about various aspects of employment (e.g., academic rank, tenure status, employment activities, appointment characteristics, department affiliations, dem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and earnings. Employment characteristics and salary information were compared by gender. The findings indicated that men had more favorable employment circumstances and higher base salaries than their female counterparts. These differences existed across all academic ranks and were found at each level of experience.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se findings and their implications.  相似文献   

15.

医学院系是医学教育的关键实体组织和实践主体,各项教育改革任务的推进都离不开院系的底部支撑。以新医科统领的医学教育变革对医学院系治理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内在要求,医学院系治理边界呈现出整体性、系统性、开放性等价值旨向。面对当前治理实践中客观存在的组织边界路径依赖,医学院系应守正创新、主动赋能,通过多元参与、问题导向的垂直治理,多维激活、包容自反的水平治理,开放议程、价值共享的外部治理,融合创新、精准安全的数字治理,进一步优化组织建构,促进现代化治理能力提升,以组织良治的行动路向助力新医科建设。

  相似文献   

16.
目前在《自然辩证法》的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教材老化、师资力量不足,学生人文素质背景较薄弱等,为了切实使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使学生认识到该课程的重要性而学有所用,以医学院校为例,论述了如何将有关医学实例结合到《自然辩证法》的教学过程中去,以切实有效地提高这门课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7.
医学人文素质同医学科学素质一样,是医学生必备的基本素质.为了解当前在校医学生的医学人文素质现状,我们以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部分在校医学生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从医学生对国内外医疗相关问题和事件的关注,对医学人文课程和提高医学人文素养的认识,以及医学人文素质对医学重要性的认识等方面,对医学生医学人文素质相关情况进行调查,了解当前在校医学生医学人文现状,为有的放矢的培养医学生的人文素养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医务人员和在校医科生的广泛问卷调研,我们发现,医科生还普遍存在着医学伦理学基础知识不牢、过于重视医学专业知识的学习而轻视人文哲学社会科学知识的学习,以及轻视高尚人生观的追求等诸多问题。为此,我们可以采取多种综合性的措施来强化医德教育的有效性,全面提升医学生的医德认知度水平。关键词:医德认知度;医德修养;创新;  相似文献   

19.
没有实效性,一切教育都没有任何意义。概念明析是科学认识的逻辑起点,要提高医学生医学人文精神培育实效性首先就应明确医学人文精神培育实效性内涵。从哲学和价值的角度对医学人文精神培育实效性内涵进行解读,提出了医学人文精神培育的实效性应包括培育过程的实效性及培育结果的实效性,同时应考虑医学人文精神的价值实现程度。通过对医学人文精神培育实效性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最后提出了提高医学人文精神培育实效性的措施。  相似文献   

20.
从医疗投诉分析医学人文服务现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通过对上海某大型综合性医院的919例医疗投诉进行分类和分析,发现其中88.3%的投诉和医学人文服务欠缺有关。讨论了医学人文服务欠缺的表现,并进行患者需求、医学教育和医院培训等相关因素分析;指出医学人文服务和医疗技术服务同样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