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伴随着中医政策的调整,以朱琏创建的“新针灸学”为代表的现代针灸学经历了三个不同的历史阶段:第一个阶段(1949年~1955年):现代针灸学获得了快速发展,强调中医科学化,现代针灸学成为针灸学的主流;第二个阶段(1956年~1989年):现代针灸学被长期边缘化,针灸学复归清朝之前的基本体系,传统针灸成为了针灸学的主流,并延续至今;第三个阶段(1990年~至今):现代针灸学再度受到关注,学术界认识到针灸科学化、现代化是未来的发展方向。需要认真研究制定既有利于传承又有利于创新的中医政策,避免政策的重大摇摆。

  相似文献   

2.
3.

磨勘是宋代对于官员进行考核迁转的制度。但宋代初期在制定官员磨勘制度之时医官并未涵盖在内,并且医官的转任也有着相当的限制。北宋历次重大改革均将医学教育作为改革的重要内容,自此培养了大批医学人才,医官转任的限制也有逐渐放松的趋势。在王安石变法思潮的影响下,宋政府出于管理的需要,于熙宁年间正式确立医官磨勘制度。至宋徽宗重新启用变法派,于国子监设立中央医学,医官磨勘制度结合中央医学的设立有了进一步的细化和发展。虽然在制度的实施过程中由于管理不善出现过种种乱象,但医官磨勘制度对后世的医学发展有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4.

葡萄是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原的物质文明,葡萄一入中原,即被广泛使用,可食用、可酿酒、可入药。中文文献记载的葡萄入药最早见于《神农本草经》,此后历代医家不断积累和完善葡萄入药经验,葡萄果、葡萄根、葡萄籽、葡萄叶等均可入药。学界研究葡萄的成果丰富,但研究葡萄入药的成果却甚少。通过详细梳理中医药典籍中的葡萄相关文献,探讨葡萄在中医药典籍中的演变历程,总结历代医家使用葡萄的经验和规律,在此基础上研究葡萄在中医药发展史上的意义和药用价值,并为现代医药学家使用和发掘葡萄丰富的药用价值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综述医者患病经历相关文献发现,医、患分野和矛盾植根于医学和医学模式本身,是在现代医学发展过程中被建构出来的,解决医患关系问题应着眼于审视和改变医学文化和医学模式内部造成医患矛盾、分歧的根本原因,创造机会打破严格的医、患角色区隔,实现病人得治、医者得安、医患共同。在医者患病经历文献中,能追溯医患同源的起点,能洞悉医患分化和冲突所在,也能看到形成医患共同体的可能性,为实现和谐医患关系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6.
7.

基因编辑婴儿事件暗示了预防医学和人类增强之间存在某些联系。预防医学以相对明确的潜在疾病为对象,通过增强人体抵抗疾病的能力从而减少或避免由疾病产生的既得利益损失。人类增强以人类的某种特性为对象,通过增强这些特性或保持这些特性的最佳状态,从而获得额外收益或避免既得利益的损失。在“对象−方法−目的”模型下,预防医学和人类增强表现得极为相似,并且在诉求、技术、概念和形而上学方面的相互交错也进一步模糊了两者之间的界线。然而,人类增强完全市场化分配制度及其对公平的固有破坏性是它与预防医学之间的一个根本区别。

  相似文献   

8.

19世纪末,体温计作为西方医学发展出的新型医疗器具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体温计知识及诊断技术也是西方医学在华传播的重要内容之一,梳理并探讨了其在近代中国的传播途径和应用过程。中医界对于体温计及诊断技术则表现出既接纳又排斥的复杂态度。受中西汇通思想的影响,中医医家将“衷中参西”观念贯彻于诊疗模式,以体温计可以精确测知体温变化之长协助中医临床的辨证。虽然对于“传统”中医四诊诊断模式而言,体温计的应用不免会破坏其传统性,但也在不断受到西医新的诊疗器具与诊断技术的挑战中寻求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9.

医学史是研究医学发展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张慰丰医学史文集》系统丰富地呈现了医史学家张慰丰教授的医史学思精华、学术探索历程和个人治学风采。通过分析张慰丰教授的研究成果,结合新时期医学教育和医学发展要求,提出医史研究需夯实基础,理清学科发展史和学术谱系,加强专业人才培养,促进多平台合作交流,不断探索新理论、新方法,从疾病史、社会史、文化史、思想史等角度,审思前沿热点问题,关注医学博物馆研究、医学史相关思想政治课程教学与实践,与时俱进地推动医学史学科建设与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中医经典化的形成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以《温病条辨》为例,探索诠释在中医经典化的形成过程中的作用。结果表明,《温病条辨》作为一部重要的中医典籍,本身就是在阐释早期中医经典的基础上,经过了后世医家的诠释、研究和实践,才逐步确立了中医经典的地位。诠释在《温病条辨》经典化的形成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吴鞠通通过“以论释经”的传统性诠释、“以病诠经”的临床实践性诠释、社会性传播诠释和学术性传播诠释,使其根于经典、成于临床、要在革新、广泛流传、普遍接受,创造性地促进了《温病条辨》经典化的形成。

  相似文献   

11.

基于西部宁夏山区一个传统村落的鲜活案例,从患者对疾病认知治疗的感受和经历开始,包括患者自己对疾病的认知、求医的行为、求医方式选择、治疗物(医学药品和非医学药品)的文化属性,到医生与患者之间的互动关系,医疗场域的村医地方性知识实践,进行逐一剖析,揭示村民的整个求医过程中的疾病治疗逻辑。力图从医疗场域的患者动态治疗变化中,寻求文化传统在疾病治疗、健康维护中的参与行为和价值体现,并折射出洼村村民对待病患选择的生活逻辑和态度。

  相似文献   

12.

社会心理服务受到的广泛关注体现了现代生活中的心理需求。齐美尔的“现代性”哲学理论指出, 理智功能、客观文化取得优势地位、社会关系弱化是“现代性”心性结构的三个主要特征。心理健康服务接纳“感性”,关注个体的“完整性”和重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能够帮助现代人避免被技术、商品、劳动淹没,从而缓解现代社会生活引发的焦虑。同时,心理健康服务又必然受到现代社会的影响,故其所展现出的“批判性”又是有限的。

  相似文献   

13.

代孕关系是一种互为目的的交换关系,代孕需要伦理提供正当性的辩护和道德支撑。我国虽为禁止代孕的国家,但代孕亲子关系的法律适用困境仍难以破解,其中包括代孕儿童的人格尊严、道德地位以及成长的现实需要等问题直接导致代孕儿童被置于“商品化、无国籍和无父母”的风险之中。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已为各国在代孕亲子关系认定问题上,提供了一个共同的伦理原则和法律框架,儿童最佳利益原则不仅为国际合作凝聚共识,还可以作为对代孕儿童进行伦理关怀,以及代孕亲子关系法律适用的基本道德原则。

  相似文献   

14.

非法植入基因编辑、克隆胚胎罪设立后,学界存有部分反对观点认为本罪分则位置及实行行为的规定存在问题。基于解释论的立场,本罪保护法益为基因库安全、人性尊严以及公共卫生管理秩序,立法通过对形式法益的保护一并实现了对实质法益的保护,且公共卫生管理秩序是主要法益,故本罪在刑法分则中的体系位置无可厚非。因为“植入人或动物子宫”的行为是实现生殖系基因编辑或生殖性克隆目的的必经阶段,所以本罪实行行为的规定在技术层面上彻底断绝了被基因编辑、克隆的细胞发育成存活个体的机会,从而达到了对该犯罪行为规制的立法目的。

  相似文献   

15.

人工智能及大数据已经成为包括医学教育在内的各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为了阐明人工智能在医学教育中的发展趋势,利用CiteSpace软件分析2013—2022年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文献270篇。从发文量、国家和地区、研究机构、作者、发表杂志、引文情况、关键词及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得出研究结论:从2018年开始相关论文呈明显增长趋势,Mayo Clinic(梅奥诊所)成为全球发文量最多的研究机构;Friedman等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研究团体;JAMA成为最高被引杂志;近年医学教育的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热点问题主要集中在医学影像及虚拟手术等方面。

  相似文献   

16.

叙事医学强调叙事能力的养成从而为医学人文的落地和人文医学的实践提供路径。《温暖的医学》基于叙事医学理论,设计了覆盖“生•老•病•死”全生命周期的两层进阶式实践教学体系,将叙事医学能力培养和临床实践有机结合,在实际医疗场景中锻炼医学生运用叙事医学理念和工具,围绕“生物−心理−社会”三个层面开展观察和反思,并做出回应和行动。实践教学提升了医学生对医学本质的理解,促进了医疗关系中主体间性的建立及全人医学诊疗思维的形成。该课程的设计和建构在医学人文课程教学的系统化、规范化、标准化方面也开展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7.

2017年8月1日~9月30日,在全国45家医院进行了电子问卷调查,旨在从医方角度调研麻醉科医患关系的现状。结果显示在导致医患沟通不畅的原因中除客观因素(病情复杂及疗效不确定)之外,麻醉科医务人员对患者防备心理过重位列首位(37.8%),其次为沟通时间不够(33.4%)、沟通意识缺乏(29.2%)以及沟通能力不足(28.3%),由此可见如今麻醉科医患沟通问题比较突出。建议麻醉科医生通过转变医疗观念,强化沟通意识;掌握语言工具,提高沟通技能;积极向患者科普麻醉学科的进展和局限等综合措施,逐渐改善麻醉科医患沟通现状。

  相似文献   

18.

对我国现行有效的85部涉及养老机构治理的地方立法进行文本统计分析,发现普遍存在相关法规可执行性不强、缺乏监管部门之间协同治理的法律规范、鲜见规范养老机构服务合同的条款、忽视机构评价标准和信用体系的重要性、医养结合相关法律规范亟需完善等问题。因此,应当加强地方立法可执行性、完善各部门协同治理策略、细化养老机构服务合同条款、重视机构评价标准和信用体系的重要性、健全医养结合养老地方立法规范,从制度层面切实有效地支持机构养老产业良性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三级查房制度是我国十八项医疗质量核心制度之一。围手术期落实三级查房制度能够推动高质量手术开展,促进术后高效率康复,降低围术期医疗成本,实现良好的医疗体验。日间手术的开展存在“分散”“集中”两类管理形式,在三级医生的划分、查房形式、频率及记录等细节上仍存在问题。通过组建跨科三级医疗团队、借助信息化技术实现远程查房、拓展住院查房概念实现“院外+院内”全程查房与全程记录等措施,既符合三级查房制度的初衷,又实现该制度实施细节的优化,能够促进日间手术“更高质量、更快康复、更低成本、更优体验”的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20.

明确的惩罚机制、清晰的风险受益比、积极的信任倾向是建立医患信任所必要的确定性依据。人工智能辅助决策因为技术本身不确定、技术认知不确定、技术制度不确定等,冲击着医患信任的确定性基础,加剧医患信任危机。为降低辅助决策的不确定性,在新的技术条件下增进医患之间互相信任,应针对技术本身的不确定,增强辅助决策的可解释性;针对技术认知的不确定,推动辅助决策的民主化设计;针对技术制度的不确定,渐次推进伦理结构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