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从癌症患者及其照顾者视角出发,对家庭尊严干预发展历程及特征、实施步骤、应用人群及效果、未来我国深入开展相关研究的启示及展望4个方面进行探讨。家庭尊严干预在我国尚处于探索阶段,其长期应用效果和在不同人群中实施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还需进一步研究验证。临床医护人员应通过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家庭尊严干预新模式、拓展区域医疗中心合作研究、优化家庭尊严干预实施步骤、深化家庭成员支持研究来促进我国尊严干预研究的深入发展,以更好维护患者及其照顾者的尊严,提升尊严干预质量。

  相似文献   

2.

深入探究儿童癌症家庭的经验与困境,对11个儿童癌症家庭进行半结构式访谈,通过谈话和观察收集研究资料,使用社会生态抗逆力理论作为分析视角。研究发现,儿童癌症家庭的整体抗逆力较为脆弱,疾病成为家庭日常运转的中心,家庭经济压力较大,缺少专业协助,社会交往减少,处于社会孤立状态。依据社会生态抗逆力理论模型,提出家庭、经济和社会系统层面的社会生态抗逆力提升路径,指出促进家庭团结,提供专业协助,促进社会交往,营造社会归属感等,都有利于增进儿童癌症家庭抗逆力,帮助家庭更好地应对疾病及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家庭功能、自我控制与青少年心理复原力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采用家庭功能评定量表、自我控制量表、心理复原力量表对浙江省、山东省、河北省957名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家庭功能对青少年心理复原力具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2)自我控制在家庭功能和青少年心理复原力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3)家庭功能对青少年心理复原力中介过程的前半段路径受到性别调节,相比于女生,男生群体的家庭功能对自我控制的影响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4.

将癌症告知看作一个家庭过程,以患者-家属为分析单位,阐述确诊及病程信息如何在家庭中流动,以及告知过程中患者和家属的角色演变。研究者对12位肺癌患者、7位家庭照护者和2位医生进行半结构访谈,并对访谈数据进行主题分析。家庭癌症告知是一个关乎患癌事实如何在家庭内流动的过程。围绕确诊、治疗和临终安排三个阶段,详细阐述了病患和家人的多种角色的演变,并基于此构建了两种家庭告知的理想类型:病患决策型和家属代理型。患者以往家庭角色、家庭沟通系统和疾病具身性体验是家庭癌症告知过程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5.
韩黎  张妍  郑涌 《心理学探新》2012,32(3):195-198
随着对个体心理复原力研究不断深入,文化作为影响个体心理复原力的重要因素日益受到关注,研究者在厘清文化与复原力之间的关系后,尝试以积极心理学的视角,将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以人为本"、"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等文化精神引入到个体心理复原力发展的过程中,为个体心理复原力的研究贡献价值。  相似文献   

6.
通过文献回顾,探讨丧失、创伤及人类复原力问题,以期促进人们对复原力的理解并为灾难创伤后民众的心理复原提供一些理论根据.研究发现,复原揭示的轨迹不同于恢复过程,面对丧失或潜在创伤时复原力比通常人们想象的更普遍,并且是通过各种不同途径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7.
心理复原的机制:来自特质性复原力个体的证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心理复原(力)是指个体在经历对生命具有威胁的事件或严重的创伤后仍然能回复到良好适应状况的心理发展现象。基于能力取向的文献表明, 积极情绪性、情绪调节是特质性复原力机制研究的重要内容; 脑岛和前额叶(特别是vmPFC和OFC)是其敏感的脑区; 作用于杏仁核脑区的5-羟色胺转运蛋白与特质性复原力密切相关。基于这些研究结果, 提出积极情绪与(自动、有意)情绪调节交互作用的双重加工理论和根据实际需要调节情绪的情绪灵活性理论。未来的研究应该就情绪记忆、人格特质等在心理复原中的作用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冯淑仙 《天风》2021,(3):56-57
淑芬是我一个毕业多年的学生,2019年被按立为牧师,工作一直都比较顺利,去年有一天却突然打电话请我给她进行心理辅导. 简单问候后,她就迫不及待地说:"冯老师,我实在是难受.这几个月来,我常常有自我放弃的念头,做事总提不起精神,最近甚至到了寝食难安的地步.你也知道我们的工作是不可以随意转换的,可是要再这样下去,我真会憋死...  相似文献   

9.
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中, 心理学到底起着什么样的作用?怎样才能更好地构建全面系统的多主体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中如何推动心理学自身的发展?这些问题一直受到广大心理学者的关注。以复原力为例, 通过对个体、团队以及社区心理复原力建设路径的理论总结, 加上实践案例, 以期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提供知识借鉴与参考, 并反思心理学在此过程中的作用与角色。心理学专业研究团队可以通过整合其在社会支持体系中的应用, 推动心理学在社会服务体系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通过文献综述的方式,梳理了近几年国内外关于临终患者与家属的临终互动的研究,归纳了临终互动的影响因素和可供参考的互动策略。疾病阶段、文化特点、沟通习惯和环境等因素均会影响临终患者和家属进行临终互动的意愿、内容偏好和沟通方式,针对不同的影响因素应该采取相对应的互动策略。明确临终互动的影响因素有助于患者和家属发现对方的潜在需求,有助于临床医务工作者进一步开展相关研究,为探索临终互动干预方案提供证据支持。  相似文献   

11.
为考察家庭韧性和个体心理韧性对个体抑郁的影响以及二者的关系,本研究运用家庭韧性量表、个体心理韧性量表和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对301名被试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家庭韧性与个体心理韧性显著正相关,二者与抑郁均存在显著负相关。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发现家庭韧性及个体心理韧性均对抑郁有显著预测力,共同解释了变异量的28.6%。以抑郁为结果变量,构建以家庭韧性和个体心理韧性为预测变量的中介模型,检测结果显示中介模型拟合良好,个体心理韧性在家庭韧性与抑郁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因此,家庭韧性既可以直接负向预测抑郁,也可以通过提升个体心理韧性负向预测抑郁。  相似文献   

12.

采用网状Meta分析评价不同干预措施对癌症儿童主要照顾者心理韧性的影响。检索国内外数据库自建库至2021年8月公开发表的癌症儿童主要照顾者心理韧性干预的相关文献,共纳入6项研究,涉及5种干预措施,合计327例癌症儿童主要照顾者。研究结果表明,自我表露干预(MD=29.08,95%CI:16.35~41.24)、同伴教育干预(MD=23.58,95%CI:9.80~37.43)与常规护理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排序的优劣顺序为:自我表露干预、同伴教育干预、同伴支持干预、自我同情训练、常规护理、压力管理干预。目前证据表明,自我表露干预可能是提高癌症儿童主要照顾者心理韧性的最优干预措施,但还需大样本临床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13.
Fibromyalgia Syndrome (FMS) is one of the most troubling rheumatic disorders for patients, significant others, and the health care providers who treat them. Responses from 150 participants provided valuable information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amily resilience and the management of fibromyalgia. Self reported family stressors, strains, and distress were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an increase in health problems/functional disability, whereas family hardiness and family social support were associated with a decrease. Family stressors and family strains were also positively associated with the frequency of medication use. Medical family therapy interventions that consider the familial context are recommended for treatment. Additional implications for clinical practice and future research are discussed. J. Cameron Preece, PhD, Sage Health Care, PLLC, 339 Allumbaugh Street, Boise, ID 83704. Jonathan G. Sandberg, PhD, Department of Marriage and Family Therapy, Syracuse University, Syracuse, NY 13244. (jgandbe@syr.edu) Special thanks go to Linda Stone Fish, PhD, for her support and guidance throughout the study.  相似文献   

14.
以599名青少年为被试,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考察普通青少年家庭的家庭弹性状况,探讨家庭弹性在家庭压力与青少年抑郁、孤独感及幸福感之间的补偿和调节作用。结果发现:(1)总体上,青少年家庭的家庭弹性水平较高;(2)家庭压力对青少年的抑郁、孤独感、幸福感的预测作用显著;(3)家庭弹性能直接预测青少年的抑郁、孤独感及幸福感,具有补偿作用。家庭弹性在家庭压力与青少年孤独、幸福感之间存在保护性的调节作用,高水平的家庭弹性能减弱家庭压力的不利影响。研究结果丰富了家庭弹性领域的研究成果,为预防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促进青少年积极发展的预防干预活动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总结国内外癌症生存者的生存现状及疾病发展趋势,介绍智慧医疗和癌症生存者及生存期的概念,将智慧医疗在癌症生存者症状管理中的应用分为躯体症状管理,包括癌因性疲乏、疼痛、淋巴水肿、睡眠与觉醒障碍等;心理障碍管理,包括焦虑、抑郁、癌症复发恐惧等;功能障碍管理,包括认知功能障碍和性功能障碍等,分析和总结了智慧医疗在癌症生存者症状管理中出现的一些伦理问题,以期为癌症生存者管理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Few evidence-based health behavior interventions for adolescent survivors of childhood cancer currently exist. These interventions are necessary to address a range of lifestyle and behavioral factors (e.g., diet and physical activity, tobacco and alcohol use, excessive sun exposure) that may place survivors at increased risk for secondary cancers other chronic diseases. To address this need, the development and evaluation of a health promotion and disease prevention program for childhood cancer survivors is described, with an emphasis on the steps leading up to conducting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to test its efficacy. Data gathered from trial participants suggest the preliminary evaluation of the intervention is favorable. Trends and future directions in behavioral intervention research with childhood cancer survivors are discussed, along with the role of behavioral research in health promotion and disease prevention.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378名大学生心理弹性在家庭功能与自我分化关系中的中介作用。结果:(1)家庭功能亲密度、适应性与心理弹性、自我分化均呈正相关;(2)心理弹性的情绪控制、家庭支持和人际协助三个因子对自我分化有一定程度的预测作用;(3)层级回归发现,在同时考虑心理弹性各因子的影响时,对自我分化具有显著预测作用的家庭功能亲密度β值下降且显著性水平降低。结论:心理弹性的情绪控制、家庭支持和人际协助三个因子在家庭功能亲密度与自我分化的关系中具有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8.
Abstract

The ecological perspective of community psychology offers needed understanding of diverse sources and expressions of resilience among trauma survivors. Investigations by community psychologists into the nature of wellness-enhancing interventions and empowering social change can inform trauma-focused interventions at individual, community, and societal levels. Here, works by selected community psychologists are reviewed. The ecological view of trauma, recovery, and resilience guiding work at the Victims of Violence (VOV) Program, the range and reach of VOV's clinical and community interventions, and elements of its trauma recovery and resiliency research project illustrate the implications and relevance of these works. Five premises of an ecological understanding of resilience in trauma survivors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