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对干细胞生物材料来源及其伦理风险进行系统性综述。干细胞生物材料来源主要有骨髓、脂肪、胚胎、脐带等组织。本次纳入的178篇有关不同来源的干细胞伦理风险文献中,近60%篇次是特指间充质干细胞、胚胎干细胞和造血干细胞的伦理风险,且对生物材料供者和干细胞受者以及社会伦理风险关注最多的是胚胎干细胞相关风险。此外,供者的伦理风险主要在招募、知情同意、公平性等方面。作者建议干细胞来源的生物材料供者应该得到充分的知情同意,干细胞生物材料的获取需要有严格的伦理管控,以使干细胞研究更符合伦理规范,保护供者的权益。

  相似文献   

2.

通过检索国内外6个文献数据库以获取2010年1月~2020年7月干细胞制备伦理风险的文献,并对不同类型干细胞制备过程中存在的伦理风险进行系统性综述。对64篇与干细胞制备伦理风险相关的纳入文献进行分析后发现,干细胞制备过程的伦理风险不仅涉及生物材料供体和组织来源的选择,还涉及干细胞制备各个环节的安全性。鉴于目前干细胞的制备技术尚未成熟,建议干细胞制备过程中应严格控制生物材料供体和组织来源,不断改进制备工艺,控制制备过程质量,以确保人体移植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人类胚胎干细胞的来源与伦理思考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人类胚胎干细胞研究的伦理问题较多,因此要思考胚胎干细胞的伦理问题。胚胎干细胞来源有四种:选择性流产的人类胚胎组织;治疗不孕症夫妇不需要的由体外受精产生的人类胚胎;由捐献者专门为研究所捐献的配子由体外受精产生的人类胚胎;由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将人体细胞核移植入人或动物的卵泡内产生人类胚胎或嵌合体胚胎。用不同胚胎来源研究干细胞产生的伦理问题不同,伦理的思考和结论也不同。  相似文献   

4.
活体肝移植供者心理社会方面问题的主要研究进展为:多数供者与受者之间有血缘关系,或者有亲密的情感联系;供者有利他主义动机;供者术后有短期健康相关生存质量下降,但术后1年之内可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5.
活体肝移植供者心理社会方面问题的主要研究进展为:多数供者与受者之间有血缘关系,或者有亲密的情感联系;供者有利他主义动机;供者术后有短期健康相关生存质量下降,但术后1年之内可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6.

健康素养型医疗机构建设是提升居民健康素养的必要途径和有效手段。通过回顾国内外文献,从医疗机构建设的角度,对健康素养型医疗机构和我国健康促进医院的概念与特征进行介绍与比较,发现两者在服务人群和适用对象、特征内涵及评价工具上均有异同点,提出健康素养型医疗机构建设是实现我国健康促进医院建设目标的必要前提,也是促进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健康促进和健康教育工作开展的有效途径,以为践行《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中的相关指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在健康医疗领域,风险认知是预测医疗决策和健康行为的重要因素.而非专业人士的风险认知不仅受到风险性质的影响,还受到风险信息的框架、载体、认知定势、以及个体的认知方式、动机、情感等因素的影响.临床咨询和医患交流应通过一定的策略来提高风险沟通的效果,降低医疗风险.  相似文献   

8.
通过生育获得脐带血行干细胞移植是治疗重大疾病的一条可行之路,但在治疗遗传性疾病时,当事家庭、检测机构和医疗机构三方都存在着极大的风险,特别是当事家庭很有可能要承受精神和经济上的更大打击,而且客观上造成患病或者携带者人群的进一步扩大,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有必要进行充分的伦理思考后提出尽可能周全的办法,以降低各方面的风险。  相似文献   

9.
通过生育获得脐带血行干细胞移植是治疗重大疾病的一条可行之路,但在治疗遗传性疾病时,当事家庭、检测机构和医疗机构三方都存在着极大的风险,特别是当事家庭很有可能要承受精神和经济上的更大打击,而且客观上造成患病或者携带者人群的进一步扩大,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有必要进行充分的伦理思考后提出尽可能周全的办法,以降低各方面的风险.  相似文献   

10.
《学海》2017,(1):73-83
中国是食管癌高发的国家,有明显的区域特征。1973-1975年和近期开展的死亡人口调查数据显示涟水县为食管癌高发区。以健康风险视角梳理该县生境演变:由于黄河决口夺淮,致使地处原淮河下游的涟水县遭遇长达800年的洪涝灾害及其次生灾害,长期的贫困和特殊的水系产生健康风险。建国后,卓有成效的水利工程建设及作物改制大幅度提高粮食作物产量,但"旱改水"改变了村庄的水系结构,使田间水与村庄饮用水源相连通,产生健康风险。伴随县域整体经济社会发展,饮用水不断地改进,降低了因水环境改变而产生的健康风险。  相似文献   

11.
不同所有制并存是世界范围内卫生系统共有的特征。随着不同所有制在卫生系统中份额的增加,尤其是私立卫生服务提供者的引入,如何对他们提供的服务和产生的影响进行评价,越来越引起研究者的关注。阐述了对不同所有制提供者进行评价的背景,呈现了目前对私立卫生服务提供者评价的不同观点,并介绍了国际实证研究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当前干细胞治疗面临着不少的技术难关和争议,需要运用现代系统论观点,从患者的整体上确定治疗目标,摸索出各种疾病所需的最佳干细胞类型和输注数量、最佳治疗时机、最佳输注途径,以发挥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13.
胃肠道干细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胃肠道是人体内各系统细胞更新频率最高的器官,其干细胞的增生分化也很旺盛。尽管胃肠道干细胞本身未分化成熟,其细胞表型无法确认而不利于鉴别,但随着一些干细胞标志物的发现及对细胞信号传导通路的不断了解,我们对胃肠道干细胞的调控机制的认识正在不断加深。胃肠道干细胞的基本特征:(1)胃肠道干细胞的数量、定位和组织起源;(2)胃肠道干细胞的主要功能,包括分化转化成胃肠道各成熟的细胞系及维持组织的动态平衡和稳定;(3)从其他组织的干细胞获得胃肠组织细胞系用以胃肠道疾病的治疗;(4)胃肠道组织癌变的基因变化及形态学观察。  相似文献   

14.
在印度,科学家和政府对印度的基因组研究了干细胞研究充满了热情。而有关的伦理准则就显得尤为重要。印度在2000年颁布的准则是针对胎儿研究结果的保密性,以研究为目的而剩余的胚胎不能用于商业用途。辅助生殖技术应确保参与者的知情同意。保密性和遗传学秘密对遗传学研究是非常重要的。专家认为在干细胞与基因组研究领域中,伦理学及政府的阻碍并不是主要的负担,而主要的问题在于科技的发展与应用中的经济问题。同时,公众的积极参与也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5.
干细胞研究及其伦理学问题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干细胞是动物体内一种独特的基本细胞类型。干细胞分化时,有些成为特殊类型的细胞,另一些仍维持干细胞,准备替代机体衰老和损伤的细胞。这些干细胞本身能够复制,以供机体终生组织更新的需要。最基本的多能干细胞存在于早期胚胎中,科学家们成功分离和培育干细胞的报告,为退行性疾病主损伤甚至致合性疾病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然而,与此同时也引起了世界范围的关于使用人类胚胎和死亡胎儿进行研究的伦理大争论。  相似文献   

16.
重视干细胞研究中的伦理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禹锡的“卵子风波”反映了干细胞研究领域中伦理规范的缺位。分析了针对干细胞研究的种种伦理争论,并且指出,由于与人类的尊严和幸福密切相关,生物医学领域的研究不能回避伦理问题,相关的伦理研究必须与科学研究同步进行。  相似文献   

17.
子宫内膜干细胞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是妇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引起痛经、月经不调、不孕等,严重危害妇女的身心健康,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其发病率逐年升高,发病机制不清,疗效差,一直是困扰妇科医生的难题之一。最近提出的子宫内膜干细胞(SC)学说认为EMs起源于SC,EMs病灶的维持和发展是子宫内膜SC不断更新和分化的结果。因此,治疗的关键应是针对子宫内膜SC,通过靶向子宫内膜SC及其异常调节的信号转导通路来治疗EMs。这对传统的治疗方式提出了巨大的挑战,也为有效的根治EMs开辟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Stem cell research is considered one of the most promising branches of contemporary biomedicine. The capacity to develop into almost any cell type of the mature organism—pluripotency—is associated with human embryonic stem cells (hESCs) and is regarded as having great therapeutic potential. Harvesting stem cells destroys the human embryo, however; so research on embryonic stem cells has provoked controversies. In some countries such as Italy, the use of human embryos for research and therapeutic purposes is strictly forbidden. The Italian restrictive regulation has been explained by structural–cultural factors such as religion, but a better explanation lies in the policy dramaturgies deployed in the Italian debate. It was a struggle between two research trajectories—research on hESCs and on adult stem cells—for monopoly over the most credible therapeutic promise. Each was linked to different views of the Italian social order; each was epistemically legitimized by discourses on pluripotency and on the therapeutic potential of different stem cell types. Catholic actors articulated epistemic discourses on the therapeutic promises of different stem cell sources. The battle to define the social order—between a secular and a confessional view—became a struggle between two research trajectories for monopoly over the most credible therapeutic promise. The restrictive regulatory framework resulted from successfully transforming a policy dramaturgy into a new regulatory order. Thus structural–cultural variables such as religiosity matter only through the agency of institutional actors in local political cultur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