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稠塘山老子庙,座落在四川省新津县城南约2.5公里的永商乡车灌村境内的稠硬山山巅。据唐《元和郡县图志》记载:“天社山,在县南三里,在成都南百里。北枕大江,南接连巅,每益士有难,人多依焉。”又据宋《方舆胜览》载:“天社山一名稠稉山,为老子隐居之所。”此山诸峰拱卫,孤峰高耸,亭亭玉立。远望尤如画屏莹立,隐现於云雾缭绕之中,故有新津十二景之一“稠稉山云”之称。庙内及其周围有明清古柏近三百株,郁郁葱葱,四季常青,仁立眺望,蔚为壮观。 据庙内清代嘉庆元年(公元1796年),铸造的铁钟上的铭文“天社山,自汉唐建修庙  相似文献   

2.
老子是中国古代哲学本体论的创始者。殷周以来,人们都认为天是最高最大的,万物都是天所生的。如春秋时宋国子罕说:“天生五材,民并用之”。(《左传》襄公27年)又吴国季札说:“大矣!如天之无不帱也”。(《左传》襄公29年)孔子亦说:“唯天为大,唯尧则之”。(《论语·泰伯》)这都是认为天是万物的本原。老子第一次提出天地起源的问题,认为天不是最根本的,天地还有其“始”。老子宣称:“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老子》第五十二章)天地起源问题的提出,是理论思维的一次空前提高。  相似文献   

3.
本文认为:①《老子变化经》有关老子:“变化”的思想源于永兴元年(153)王阜所立的《老子圣母李夫人碑》,在永兴元年之前,老子变化的思想已在老子故里流传;②《变化经》吸取了《列子》的有关思想,老子“变化”的本领,有的即据〈列子》改编而来;③《变化经》与蜀中天师道有密切关系,《变化经》至早应在三国时出世。  相似文献   

4.
道教中有传说云 :“老子西升 ,开道 (导 )竺乾 (古印度 )”① ,函谷关关令尹喜“望气 ,知有博大真人西游 ,乃齐庄遮道 ,邀迎至舍 ,请问乙密。”② 老子虽已著《道德经》 ,“犹虑未足以尽妙” ,于是“又为关尹言道之要 ,列为三十九章 ,目曰《西升经》。”③ 此将《西升经》归于老子名下 ,显系道教神话 ,不足凭信。由其托名关令尹喜据老子所述撰成此书来看 ,可能出于尊尹喜为祖师且力主老子“化胡”的楼观派道士之手。其成书年代当在西晋 ,因葛洪《神仙传》曾引《西升经》 ,晋释道安《二教论》亦有称引 ,题名《老子西升经》。现存明《正统道藏…  相似文献   

5.
老子论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米靖 《中国道教》2001,(6):28-31
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其教育思想丰富而富有辩证法,是中国古代教育思想的一大渊源。 一、论教育与人、教育与社会 老子将“道”改造成为一个特定的哲学范畴,认为道是世界万物的本原。他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子·第四十二章》,以下凡引《老子》只注章数)道“渊兮,似万物之宗”(《第七章》)。不仅如此,老子认为这个“万物恃之以生”的道又是世界万物发展、变化、灭亡莫不遵循的规律和法则。老子把道与天、地、人并为宇宙中的“四大”,并且认为四者的关系是“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相似文献   

6.
一、“孔德之容,惟道是从”老子《道德经》的主旨就是言“道”言“德”,因此,“道”与“德”无疑是老子哲学的核心范畴。在老子《道德经》五千多字中,“道”出现七十多次,“德”出现近四十次。作为老子哲学的最高范畴,“道”在老子《道德经》中“身兼数职”,有多重含义、不同用法。首先,老子将自己预设的“道”看作是形成世界的本原:“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道德经》第25章,以下只注章次)“‘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德经》第42章)因此,晨阳先…  相似文献   

7.
拜读黄克剑先生的《老子道论价值趣向辨略》 (见《哲学研究》2 0 0 1年第 6期 ;简称“黄文”)与孙熙国先生的《论老子对“道”的三重规定及其哲学启示》 (见《哲学研究》2 0 0 1年第1 0期 ;简称“孙文”) ,颇受启发。但深感不足的是缺乏对出土文献与历史的验证。尤其是汉墓帛书《老子》 (简称“帛本”)与楚墓竹简《老子》 (简称“简本”) ,是目前最接近祖本、最少失真的《老子》 ,它们对许多歧义往往有拨讹反正、一锤定音的功效 ,因而是论《老子》不可或缺之文献。如果只以今本为据 ,难免不偏离本意。所以不揣寡闻浅陋 ,陈述愚见 ,以就教于…  相似文献   

8.
“道”这一概念,自《老子》以来,已成为道家哲学的学派判准与依归,但是此一概念,自《老子》而后,其内涵因着《老子》后学的不同发展,其概念内涵也有所不同。战国末期之黄老道家《鹖冠子》一般认为仍承袭着黄老道家之道论,但《鹖冠子》对于“道”的关注显然有一歧出之发展,这一歧出不仅在于对天道阴阳的重视,更在于将“道”置于“天”之下,“道”除了作为四时运行之规律、度量准则外,更有所谓地道、人道之说,“道”成为事物之“道”,甚至有“圣生道”之说的提出,说明了《鹖冠子》之于“道”,作为一黄老学者已将“道”返回经验事物之抽象理则,代之而起的是圣人之道、成鸠之道。  相似文献   

9.
老子养生思想新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老子养生思想的宇宙观基础作为道家的创始人和道教的祖师 ,老子通过他的《道德经》提供了一种以“道”为核心的道家思想体系。老子认为 ,“道”是天地万物的本原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由“道”产生的 ,并且是按照“道”的规律运动变化的。那么什么是“道”呢 ?老子说 :道可道 ,非常道 ;名可名 ,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 ,有名万物之母。 (《道德经一章》)有物混成 ,先天地生。寂兮寥兮 ,独立而不改 ,周行而不殆 ,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 ,吾强为之名曰大。 (《道德经二十五章》)在老子看来 ,真正的“道”是不可以言说的 ,它在天…  相似文献   

10.
尹振环先生撰文《论〈老子〉需要验之出土文献与历史》 (见《哲学研究》 2 0 0 3年第 1期 ,以下简称“尹文”) ,对拙作《老子道论价值取向辨略》 (见《哲学研究》 2 0 0 1年第 6期 ,以下简称“《辨略》”)提出商榷 ,其以“验之出土文献”、“验之历史”置辞 ,断言老子学说为“政治哲学” ,指摘拙论对老子道论之价值取向的辨说乃是“远离了”《老子》一书的“主题”。现扼其要 ,简答如下 :1 .老子虽曾为“周守藏室之史” ,但终于“自隐”而做了隐者。《史记·老庄申韩列传》谓 :“老子 ,隐君子也” ,又谓“老子修道德 ,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  相似文献   

11.
大多数学者以为郭店“老子”(二千字)系《道德经》之节本。郭本文分三篇(整理者称为甲、乙、丙),但甚少学者论及此三者有出自不同手之可能。本文从三篇思想人手,继而着眼于甲乙、甲丙文间有重复处而乙丙间却无之事实,假设乙、丙分为阐发甲篇之“说”文(汉代改称“传”)。如此透视郭“老”,则乙、丙之全文皆可与甲“经”特定句段对应。证明郭“老”三篇实“经后附说”之集合。郭店一号墓闭当在公元前四世纪晚期,由此以往,下达马王堆之五千言《老子》,尚需加入数代传人之继续努力。今日《老子》本历时集体之创作也。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讨论两个问题 :一、郭店楚简《性自命出》云 :“道始于情 ,情出于性。”此处之“道”即儒家所说的“礼” ,文献中儒家常常将礼乐制度称为“道”。《管子·心术》亦云 :“礼者 ,因人之情 ,缘义之理而为之节文者也。”“道”亦同于“易” ,《礼记·中庸》云 :“致中和 ,天地位焉 ,万物育焉。”即《周易·系辞》云 :“天尊地卑 ,乾坤定矣。”易、变同义 ,董仲舒《春秋繁露·天道施》云 :“变谓之情。”此与简文云 :“道始于情”相应。二、郭店楚简《性自命出》云 :“道四术。”此即《冠子·博选》中的“道凡四稽。”亦即《老子》中的“四大” ,相似议论还见于《管子·山权数》。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老子”这一老学发展的共同规律为背景 ,对宋元时期道教南宗的代表人物张伯端、白玉蟾、李道纯等的老学思想进行了简要分析。他们把内丹心性与《老子》之道论互相贯通 ,借《老子》而发挥道教性命之学 ,此种解释不仅反映了宋元老学新的时代特点 ,而且使我们了解到南宗对内丹理论的独特贡献以及宋元道教哲学在义理上的深刻变化。  相似文献   

14.
一阴、阳两字的古义是背日和向日 ,起初并无任何哲学内涵。阴 ,《说文解字》曰 :“暗也 ,水之南山之北也” ,《说文系传》曰 :“山北水南 ,日所不及”。阳 ,《说文解字》曰 :“高明也。”《说文解字义证》 :“高明也 ,对阴言也。”① 众所周知 ,阴阳对立统一的辩证思想早在春秋时期老子的《道德经》中就已有高度的概括和体现。老子在《道德经》中就已明确指出 :“道生一 ,一生二 ,二生三 ,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 ,冲气以为和”。(老子第 4 2章 )自古以来 ,人们对这一段文字的理解可谓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 ,但对其中的“万物负阴而抱阳”几…  相似文献   

15.
道教改革十年中的道教中国道教(五斗米道)发源地鹤鸣山明代炼丹书《黄白镜》闵小艮道教的理论略说中国道教音乐的分类构想 ’中国道教研究的最新成果成玄英的重玄之道与佛教中道观全真道概谈试论葛洪的经济思想成都市青羊宫道教信徒基本情况调查报告《太平经》与《圣经》伦理思想之比较道史小考二则武当山道教灵图的新发现青城山与鹤鸣山道教神系渊源之管见杜光庭《灵化二十四》的一些特点平盖治小议稠梗治所在地——稠梗山老子庙中昨唐传奇小说与道教日本道教与中医关系研究的新成果丽江洞经会调查(上)(下)道藏炼丹原著评述(续)评《正统道…  相似文献   

16.
《老子》第四十二章历来有许多不同的解读,大致可分为三类:一是以河上公为代表的宇宙论解释;二是以王弼为代表的语言论解释;三是当代牟宗三的境界论解释。本文立足《老子》,剖析三种解释之得失,并从方法论上初步说明厘清"问题意识"对回到经典原意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7.
“道”、“有”和“无”是老子哲学中几个最根本的范畴,这是古今学者公认的说法。《庄子·天下》篇谓老聃“建之以常、无、有,主之以太一”,其中“太一”即指道而言;冯友兰先生说:“《老子》的宇宙观当中,有三个主要的范畴:道,有,无。”(《中国哲学史新编》第2册,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44页)然而,在道、有和无的关系问题上,古今的学者们却存在着很大的分歧。就现代学者而论,主要有以下几种不同的看法:  相似文献   

18.
秦以前道家这个名称还没 有,所以无法谈论与道教的关 系,有了老子才有道家思想。老 子和道教挂上钩是在老子死后 五 百 多 年 的事。但有 一点不可 否认,即道 教 信 仰 的 形 成 受 到 老子《道德 经》和我国 西 部 氏 羌 族 原 始 崇 拜的影响。 道教对 “三”情有 独锤,提倡 三元论,即 一分为三,指的是 阴、阳、和。在《山 海经》里提到有三足龟和三足的鳖, 南朝宋刘敬叔的书里有三足虎的 传说,在汉朝王充 的书里提到有三足乌,清人《述异记》中说,古谓蟾三足,窟月而居,为仙虫。羌族民间故事《斗安珠和木姐珠》说天神木比塔…  相似文献   

19.
老子史料学     
一、老子及其成书的年代中国古代哲学有与《易经》相参证的就是老子。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一卷)在讲完《易经》之后,接着也就讲道家的创始人老子(124-132页)。扬雄《太玄赋》“观大易之损益兮,览老氏之倚伏,省忧患之共门兮,察吉凶之同域”。桓谭在《新论》加以说明,日:“故密议氏谓之易,老子谓之道,孔子谓之元、而扬雄谓之玄”(《后汉书·张衡传》注引)。易言阴阳,言损益:老子言刚柔。言倚伏,和后来孔子的元,扬雄的玄,  相似文献   

20.
水北为阳     
今年第二期《逻辑与语言学习》的《地名的逻辑分析》一文,有这么一段话:“不少地名还是名实相符的。‘河北’就在黄河以北,‘山西’就在太行山以西;‘山东’当然在太行山之东……‘汉阳’又确在汉水之阳;‘汝阳’也在汝河之南。如此这般,使人见名知地……”联系上下文看,作者是将“阳”当作“南”理解的。“汉水之阳”也就是“汉水之南”的意思。这样理解是否正确呢?《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对“阳”字的第一条解释是“山的南面,水的北面”,又引用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