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全真道的心性道德修养论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真道吸取儒佛之精华,形成了颇具特色的心性道德修养理论和方法。本文探讨了全真道心性修炼的道德蕴涵;修炼心性道德的重要作用;心性道德修养的方法及心性道德修养力图达到的理想境界。  相似文献   

2.
恪守“慎独”牛敬业“慎独”出自《礼记·中庸》:“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慎独既是道德修养的一种方法,也是道德修养所要达到的一种境界。它强调了不仅要在“隐”上下功夫,而且要在“微”上下功夫。刘少奇同志讲:在思想上、言行上严格约束自己,最好...  相似文献   

3.
在当代社会 ,“德治”的作用日益彰显 ,而“德治”的重要内容就包含着领导干部的道德修养、从政道德 ,也就是“官德”。领导干部的道德修养有其深刻的内涵 ,在新的历史时期 ,加强领导干部的道德修养 ,领导干部必须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诚信观和家庭观。  相似文献   

4.
传统儒家应对观包含了压力源、应对资源和应对方式三个部分。首先,儒家认为压力的来源就是道德方面的缺陷;而儒家的应对资源是以道德修养为基础的理想人格;儒家对压力的认知和应对也充满了道德因素。纵观儒家压力应对的全过程,儒家既注重个人内在的道德修养,又注重道德修养的外在表现。传统儒家应对观不仅具有理论意义,而且还具有指导实践的现实意义,既可以提高个体的自我效能感,还能提高个人完成目标、克服困难的动机,也给予个体更多的自我调节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孟子倡导促进社会和睦的道德观念,并从理论基础、理想人格、修养方法等方面提出了一套比较完整的道德修养体系,对后世影响深远。梳理与借鉴孟子的道德修养论,对于建立和完善现代道德修养理论,促进社会主义的道德进步和人格健全,无疑具有最直接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6.
中国传统社会中的道德修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独有镜像,道德修养对中华民族的个性养成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但是家国一体的社会生成环境让其不可避免的呈现出某种依附性.这种依附性浸润于传统道德修养的内容、方法、空间、向度及其过程,尽管其推崇的道德理念与伦理准则至今仍有着传承价值,但在当时却成了传达封建纲常理念与塑造"臣民人格"的工具.  相似文献   

7.
先秦儒家思想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等在道德修养问题上有诸多论述,在道德修养的意义、目标、内容、方法上都有许多有益的观点。当今大学生道德状况总体上是健康发展、积极向上的,但由于个人、家庭、学校及社会各种因素带来的问题也不容忽视。先秦儒家道德修养学说对提升大学生道德素质具有重要的资源意义,我们应该激发大学生道德修养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大学生道德知行统一的能力,教育大学生注重积善成德,加强大学生耻感教育。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近代的道德转型中,许多学者对建立共产主义道德的理论体系、批判封建旧道德、驳斥西方资产阶级道德等重要工作都做出了重要贡献。刘少奇对共产党员道德修养的论述,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他将共产党员的道德修养的必要性植根于中国革命实践,从历史发展和人性可变的角度论证道德修养的可能性,并在加强理论学习的基础之上强调道德修养的实践途径与方法,反映了在这一转型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人对传统伦理道德的批判、继承与超越。  相似文献   

9.
先秦儒家道德修养方法及其时代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秦儒家主张以"仁"、"礼"作为做人的根本原则,提出了一系列的道德修养方法,应当正确看待这些方法.它们对我们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行公民道德建设,加强自身道德修养,等等,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道德修养论是罗国杰伦理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三个最基本的起点,即重视自我反省的道德修养方法、坚持社会主义的价值导向、追求奉献社会和国家的理想人格。罗国杰道德修养论批判地继承和发展了我国优良道德传统,致力于引导人们在实现国家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宏图大业中,知行合一,充分发挥个人的道德自觉性和道德能动性,提升自己的道德境界。  相似文献   

11.
一个人的道德修养直接影响着其人际交往中的形象和效果,是人际交往成败的关键因素。同时,交往者个人的道德修养如何,也可以通过其与他人的交往表现出来、因此,我们不能只注重交往技巧的学习,而忽略交往者自身道德修养水平的提高。只有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在人际交往中自觉地遵守道德原则,我们才会在公众中赢得威望,才能获得交往的成功。1.真诚平等。这是人与人之间建立感情的基础。外国谚语说:“只要都掏出心来,便能心心相印。”诚,是做人的根本,是人际交往的核心。在交往中要敞开心扉,坦诚相见,表里如一。无论年龄、职业、…  相似文献   

12.
王岱舆是明末清初著名回族伊斯兰学者。他从伊斯兰教的根本信仰出发,同时结合苏非神秘主义的修道方式,在自己的汉文译著中提出了一系列道德修养方法。本文着重从“习学”、“三品十条”和“正心”等方面,讨论了王岱舆的伊斯兰道德修养观及其修养方法。  相似文献   

13.
"慎",是中国古代贤人推崇的基本德性之一.从道德修养的角度来分析,慎德有两个重要的维度,即慎微与慎独.慎德的这两个重要维度,既存在着共同点,又各有其独特的含义和功能.对于道德修养来说,这二者都不可或缺,但又不应等量齐观.本文拟根据古人的有关论述,对这两个概念作出初步辨析,并说明这二者在道德修养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4.
孟子的道德修养论及其德育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道德修养问题,是中国古代伦理思想史以及道德教育史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中国古代的哲学家,自孔子以来,都很重视道德修养.特剐是孟子作为中国儒家代表之一,他认为注重道德修养、修养洁身是做人的第一要务.通过对孟子道德修养学说主要内容进行诠释,深刻挖掘孟子道德修养学说的精华,结合当前大学德育的现实,我们可以获得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让道德走向自然翟连宇谈起道德修养问题,我们并不陌生,早在中学教科书中就已清清楚楚地阐明了道德的内涵,而古今中外无数名人,伟人更是用其动人的道德情操陶冶了一代又一代青年人。但是,这是否表明我们的道德修养就已经达到完美了呢?让我们先来看看一些生活中的实例...  相似文献   

16.
<正>所谓"史德"就是历史学家在著述历史时所持的态度,也指史家本身所具备的道德修养。柳诒徵在《国史要义》中专列"史德"篇讲述史家的修养与心术,对章学诚、梁启超的史德思想既有所继承又有所发展,并强调"治史以畜德"的重要性。柳诒徵的史德思想有助于我们借助历史进一步培养人们的道德修养。  相似文献   

17.
本文尝试透过一种精神修持理论的视角考察荀子的养心理论。在战国时代的心术思潮中,荀子的"治气养心之术"代表了一种典型的儒家的心术理论。荀子提出最好的养心方法在于诚("君子养心莫过于诚"),本文则指出,作为一种心灵修养(养心)的方式,荀子的诚以道德修养(养德)作为理想和目的。并且,在其自然主义人性论背景之下,诚的思想在荀子整个道德修养学说中具有一种特别的理论意义。本文特别指出,以诚养心的修持过程也正是心逐渐理性化、精神化,进而最终转化为道德理性主体的过程。最后,对诚的实践的分析表明,荀子的诚主要表现为行为主体在内在的心志上专一于对道德理性的信守和贯彻,从而为以心治性的道德修养实践提供了主体基础。  相似文献   

18.
网络主体的道德意识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保证网络社会的健康运行 ,网络道德建设已成为无法回避重要的课题。在网络道德建设中 ,我们必须注重培养网络主体的道德意识 ;在培养网络道德意识的过程中 ,我们既要坚持对网络主体的道德灌输、提高其道德认识能力 ,又要锻炼其道德意志并加强道德修养。  相似文献   

19.
《论语》之"学"历来有多种解释,这些解释有其内在的联系:从内容上讲,《论语》之"学"是以"孝"为基础的修身为其始,以处世、治国为其最终目的;从途径上讲,六经为其学习方法之一;从效果上论,则有自觉、觉他两重含义。《论语》之"学"对当今社会最有启示之处就在于应从孝悌入手,努力提高道德修养,只有如此,"学"才能够成为一件愉悦身心之事,而并非"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相似文献   

20.
净明道在吸纳儒家伦理的过程中,不仅扩充了忠孝道德的内涵,而且将忠孝道德与长寿、成仙的人生理想相联系,有利于激发主体内在的道德需要;将忠孝道德与炼形、救度法术相融会,有助于激发人们被压抑的主体精神和责任感;将心性道德修养与祈福去祸的愿望相结合,可促进人们进行道德修养的自觉性。这些融会儒道伦理文化的方式对建设现代伦理文化和今天的道德培育工作均有一定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