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空海(774——835),是日本真言宗的创始人,密号“遍照”,谥号“弘法大师”。生于赞岐国多度群屏风浦(今日本香川县善通寺市),俗姓佐伯氏。他从十五岁起跟随舅舅阿部大足学习儒教,青年时代开始信奉佛教,成为一个居士,巡礼于四国、近畿一带的山岳圣地。二十岁(一说二十四岁)时著《三教指归》,并落发出家。日本延历二十三年(804)五  相似文献   

2.
空海的密教称作真言密教,其密教思想包含在“真言”概念之中。“真言”第一是用来表达密教教宗的意思。第二是指如来的如义真实语。此真言概念出自佛教经典,在此意义上,应该说它就是真言、曼荼罗的原意。第三个含义按照空海在《声字义》、《十住心论》的解释,“真言在梵文里叫做曼荼罗”。本文主要想通过考察理解真言的内涵,达到明确空海密教思想本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空海,俗名真鱼,生于公元774年,出生地旧名“赞歧国”,即今之日本香川县。二十岁出家,初名教海,后改如空,又名空海。唐贞元二十年(公元804年),空海以学问僧的身份,随着日本第十二次遣唐使第一条船从长歧出发来中国,因遇风于同年八月十日漂到福建省霞浦县登陆。霞浦地方官护送空海等来到福州,待以国宾之  相似文献   

4.
《悉昙字记》,又名《南天竺般若菩提悉昙》(据书名下的小注),一卷。唐山阴沙门智广撰,撰地五台山。收入《大正藏》第五十四卷。《悉昙字记》未署撰时。书序云此书出自南天竺(印度)沙门般若菩提在五台山时对作者的传授。而据《贞元新定释教目录》卷十七记载,般若菩提是在“(贞元)十年三月发趋清凉。巡礼五台,至于秋首。十一年四月还至上都(长安)”的。以此推断,《悉昙字记》约撰于贞元十年(795)。又由于此书见载于日本入唐求法沙门空海于大同元年(相当于唐元和元年,即公元806年)十月编的《御请来目录》,为空海住长安时所获的写本,因而日本学者也有根据著录的时间。  相似文献   

5.
《文镜秘府论》过去一直被认为是一部中国文学批评理论论著,因其保存了国内今已散佚的诸多文献而颇有价值.但从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角度来看,它应是一部特色鲜明的以汉语作为二语写作教材,尤其宝贵的是它是目前为止我们看到的第一部由非母语学习者在海外编写的汉语教材.作为日本僧人的空海为何要编写这本书?本文认为空海乃是为了传扬他在日本开创的真言宗教,清扫语言障碍而编写.在空海看来,“如来说法必借文字”,“密”为“显”之极致也,要实现弘扬真言宗和以真言宗镇护国家的理想,就必须推广汉语书面语在日本的教学.可见《文镜秘府论》正是空海宗教观与语言观、语言教学思想观密切相关的产物.  相似文献   

6.
弘法大师空海在中日佛教文化交流史上是一位很重要的人物。他和传教大师最澄在九世纪初同时入唐求法。回国以后,最澄创立了日本天台宗,空海创立了日本真言宗,被称为日本平安时代两大宗派。空海入唐之前,曾专攻中国古典,汉文造诣很深,并以书法著名。入唐以后,在长安青龙寺师事惠果和尚,传承了金、胎两部大法。不久惠果圆寂,他受同门之托(一说因宪宗之敕),撰书了《惠果和尚之碑》。唐末天下大乱,长安都城被毁,青龙寺亦无存,惠果和尚之碑遂失其所在。幸其碑文为空海携归日本,收录于空海所著《遍照发挥性灵集》(汉文)。为纪念弘法大师“入定”  相似文献   

7.
镇澄(1547—1617)是明代五台山狮子窝的高僧,俗姓李,字月川,别号空印,金台宛平桑峪(今属北京市)人。十五岁上出家于西山广应寺(今北京市西),引公度为沙弥。三年后,登坛受戒,成为僧人,开始了他一生的和尚生涯。万历三年(1575年),贤首高僧一江澧、西峰深、守庵中诸大师在京都讲解《华严》、《唯识》、《金刚》诸经,镇澄和尚即席听讲,认真学习,仔细研究佛教义理。七年寒窗,终于参究性相宗旨,通达华严妙理。但他学而不厌,又从小山、笑岩研习禅学。  相似文献   

8.
皎然(720~798),俗姓谢,字清昼,湖州长城(今浙江吴兴)人,自称是山水诗人谢灵运十世孙,是唐代活动于大历至贞元年间的著名诗僧。早年即信仰佛教,天宝后期在杭州灵隐寺受戒出家,后来徙居湖州乌程杼山山麓妙喜寺。皎然博学多识,不仅精通佛教经典,还旁涉经史子集,为文清丽,尤工于诗,著作颇丰,传世著作有《皎然诗集》(即《杼山集》)十卷、《诗式》五卷、《诗议》一卷及《儒释交游传》、《内典类聚》、《号呶子》等。皎然是一位修学有成的僧人,而以诗文作酬,撰写诗歌理论,并  相似文献   

9.
靖居丛录     
《法音》1989,(2)
释氏六帖义楚,俗姓裴,相州安阳人(今河南省安阳县)。七岁时来历下(今山东历城县)省伯父临坛大德修进,乃从之出家。又从香严院叔父省伦问学。侍奉二师,勤学不懈,二十一岁受具足戒,慧解益进。尤致力于《俱舍论》,深造幽微,住齐州(今山东省济南市一带)开元寺,讲圆  相似文献   

10.
窥基法师     
窥基是唐代著名高僧,也是中国佛教唯识宗的实际创始人。因他二至五台山,“道著清凉”,又开创了唯识道场,所以,《清凉山志》称他为五台山赫赫有名的高僧,还是五台山佛教唯识宗的开山祖师。将门之子窥基(632—682),或称灵基,俗姓尉迟,字洪道,京兆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北)人。因其著述常题名“基”或“大乘基”,所以,《开元释教录》始作窥基。窥基出身于以武功受封的贵族家庭。祖父尉迟懿,隋时任代州(今山西省代县)西镇将,受封宁国公。父亲尉迟敬宗,曾任“六军卿胄之职”(《广清凉传》卷下),唐时任左金吾将军、松州都督,受封为江油县开国公。母亲河东裴氏,于窥基九岁上逝世。  相似文献   

11.
一、澄观的简历和著作 澄观(738—839),唐代高僧,被尊为华严宗四祖。俗姓夏侯,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11岁从本州宝林寺需禅师出家。至德二年(757)从妙善寺常照受具足戒。乾元年间(758—759)依润州(今江苏镇江)栖霞寺醴律师学相部律,后回本州依开元寺昙一律师受南山律学并往金陵依玄壁长老习关河“三论”。代宗大历年中在瓦官寺听受《大乘起信论》及《涅槃经》。又从淮南法藏学新罗元晓的《大乘起信论疏》。后到钱塘(今杭州)天竺寺听华严宗法铣讲《华严经》。大历七年(772)又往剡溪,从成都慧量重新研习“三论”。大历十年(775)到苏州从天台宗学者荆溪湛然学天台止观及《法华》、《维摩》等经疏。复走谒牛头慧忠、径山道钦及荷泽  相似文献   

12.
一九八五年是日本著名的空海,即弘法大师去世一千一百五十年纪念。西安市人民政府和有关方面正开始筹备纪念空海的活动。在日本,空海的故乡日本四国的有些团体也将给予大力的支援。空海于七七四年出生在赞岐国,即今天日本香川县善通寺附近,面临气候温和的濑户内海,景色宜人。他出生于富豪名门,幼  相似文献   

13.
陶弘景     
(456—536) 南朝齐梁时著名道士、医药学家、炼丹家。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谥贞白先生。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出身南朝士族,幼好学,十岁读《神仙传》,有养生之志,十五岁作《寻山志》,倾慕隐逸生活。约在二十岁前,齐高帝引为诸王侍读、后拜左卫殿中将军。三十岁左右,拜东阳道士孙  相似文献   

14.
弘法大师空海(公元774—835)是真言宗的开山祖师,作为代表日本文化的先驱者也享有崇高的声誉。大师在奈良时代末,宝龟五年(公元774)诞生于风景秀丽的“玉藻所归之岛,櫲樟蔽日之浦”赞岐国(现香川县)屏风浦。父名佐伯直田君,母阿刀氏。佐伯氏是赞岐国地方管理虾夷族俘虏的富豪名门,佐伯一家和大师同时辈出有实慧、道雄、智泉、真雅、真然等高僧,皆为大师弟子,还有天台宗智证大师圆珍也是大师的俗甥,在我国可谓是天才门第。从大师的著作《文镜秘府论》序言中可以知道,大师幼年即跟外舅阿刀大足学习,天资聪慧,有神童之称。十五岁时随大足上京,十八岁时就学于京城大学明经科。大足是当时的学者,为桓武天皇太子伊予亲王的侍讲。大师在受其亲切地教导的同时,还随老师味酒净成学习《毛诗》、《尚书》,随冈田博士学习《春秋左氏传》。此外,据传  相似文献   

15.
历史的鉴戒     
成强 《天风》2003,(8):14-15
成强弟兄32岁得“再障绝症”,医生判其在世年月不足半载,但他爱惜余下光阴,用笔名“桑伟”、“(?)媛”等写下数百篇讲章。在《天风》、《教材》、《讲道集》等刊物发表,部分讲章汇集《天问》一书,再版两次。成强弟兄于2003年6月20日上午10时安息主怀,享年70岁。今刊发他的一篇文章,以表在基督里的遇思。  相似文献   

16.
陈显微,字宗道,自号抱一子,维扬(今江苏扬州)人氏。南宋宁宗、理宗时临安(今杭州)佑圣观道士。《道藏》中所收其主要论著有《周易参同契解》、《文始真经言外旨》等。另有《立圣篇》及《显微卮言》并《抱一子书》等书,已佚。陈显微“天禀夙颖,洞明性宗”,(《周易参同契解》,《道藏》第20册第271页。)于嘉定癸未(公元1223年)遇至人于淮之都梁(今安徽省盱眙县都梁山),尽得金丹真旨。宝庆初(公元1225年)来辇下,以慈济心接挽后辈,始得《参同契》,读之迎刃无留疑。已而尽谢朋从,入室修炼馀年,功益深而道益著。时人有以《周易参同契》为伪书者,其…  相似文献   

17.
在当今日本,几乎没有人不知道历史上的弘法大师空海。空海大师不仅开创了日本真言宗,而且以其传奇般的经历、多方面的文化素养、对日本社会历史文化的巨大贡献,得到当时和后世日本国民的广泛尊重和敬仰。  相似文献   

18.
为了纪念“惠果、空海纪念堂”的落成,日本川崎市平间寺组织了以高桥隆天贯首为团长的第二次川崎大师友好访华团来我国,追访空海大师的遗迹。代表团访问了上海、福州、苏州、镇江、开封、郑州、西安、北京等地,在“惠果、空海纪念堂”举行了法会。《川崎大师通信》于85年2月号出版特刊,报道代表团在中国的见闻。兹节译其中三篇,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9.
张商英为北宋大臣,身历三朝,为徽宗时期丞相。他信奉佛教,喜欢禅宗,曾致力宣扬五台山的灵异感应,对五台山佛教的发展起过一定作用,是一位维护佛教利益的丞相。坎坷的仕途生涯张商英(1043—1121),字天觉,蜀州新津(今四川新津)人。“长身伟然,姿采如峙玉”(《宋史》卷351《张商英传》),魁梧标致,一表人材。“负气俶傥,豪视一世”(同上)。卓异豪爽,洒脱不拘,不甘居于人下,有强烈的权势欲。张商英警敏强记,胆识过人,辩才无碍,当英宗治平二年(1065年)中进士第后,调任达州通川(今四川达县)主薄。时值渝州(今四川重庆市区)蛮人起义。  相似文献   

20.
房奕 《宗教学研究》2007,4(4):143-147
《现代僧伽》杂志(下简称《僧伽》)是中国近代别具特色的一份佛教期刊,是研究中国近代佛教与社会的一份弥足珍贵的史料遗产。学术界在一般研究中对《僧伽》多有涉及,但真正对其进行全面评述的则尚未有过,笔者本文试图对此进行初步尝试,以候方家指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