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1 毫秒
1.
曹昱 《美与时代》2014,(12):82-82
我国的绘画艺术有着比较悠久的历史,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也逐渐的融合了其它的一些元素。自从佛教传入我国之后,对我国的绘画艺术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两千年以来,我国的绘画艺术佛教得到了相携的发展。现就佛教对我国的绘画艺术带来的影响问题进行分析探究,希望能通过此次的研究对这一领域的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
佛教的传来对于中国绘画的思想内容和题材,都有很大的影响,丰富和加快了中国绘画的发展和演变.可以说到了唐代,这个外来的宗教艺术完全改变了原来的风貌,彻底变成了中国式的佛教艺术,并成为中国绘画的主流.  相似文献   

3.
桑吉扎西 《法音》2010,(3):51-56,I0001-I0004,F0003
<正>在2009年第8期《法音》"藏传佛教绘画中的十八罗汉艺术"一文中,笔者重点探讨了十八罗汉在藏地的传播以及造像艺术的兴起,着重分析研究了藏传佛教壁画和唐卡艺术中的十八罗汉形象和艺术风格,但  相似文献   

4.
佛教约在西汉末东汉初传入中国,佛教艺术为符合中国人的审美习惯、审美心理和审美趣味,运用中国传统绘画技法来描绘佛教壁画。莫高窟北朝壁画则是融合印度、西域绘画技法和中国传统绘画技法的这样一个重要时期的作品,其线描、色彩、布局构图等技法的运用深受中国传统绘画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竹禅是双桂堂第十代方丈,他在清末之际,以艺术的手法弘扬佛法,接引众生。本文从三个方面评述他一生的成就和贡献:一、竹禅和尚生平事迹。二、竹禅和尚的艺术成就:(一)古琴艺术的成就,(二)绘画艺术成就,(三)书法篆、刻等方面成就。基于佛教艺术介绍竹禅的作品及贡献。三、从佛教修持方面对竹禅艺术行为的肯定,启示出佛教艺术在弘扬佛法过程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6.
《佛教文化》2010,(2):98-103
<正> 我国的佛教文化艺术有逾千年的灿烂历史,佛教文化博大精深。作为其中最富有表现力的形式之一的绘画,自然受之影响。中国的佛教绘画按题材可以分为两类,一类为绘画中题材为佛教故事;第二类为画中题材为佛教人物。  相似文献   

7.
《佛教文化》1995,(3):42-42
中国佛教文化艺术展于95年4月30日至5月9日在新加坡佛教居士林举办。该展是应新加坡居士林之邀请,由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组织筹办的。新加坡居士林妙灯长老主持开幕,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所长吴立民先生致辞。 该展展出了佛教嘉言书法和绘画等200余件作品,其中法海寺绘画。  相似文献   

8.
张海潮  木白 《法音》2012,(2):56-58,73,77
在表现古典特质的基础上,又能把敦煌壁画艺术的传统精髓与现代绘画艺术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其艺术作品具有时代气息,这是许多画家和美术工作者始终探讨和实践的重要艺术问题。敦煌画家王启江便是这样一位敦煌艺术的探索者和佼佼者。不知是自小受到祖辈虔诚信佛的影响,心生对佛教的敬仰,还是走进敦煌石窟临摹  相似文献   

9.
在绘画创作中,艺术语言是绘画创作形式的基本构成要素。绘画作品的特定内容必须借助于一定的艺术语言才能表现出来,成为可供人们欣赏的对象。没有艺术语言,也就没有艺术创作的存在。各个艺术门类,在长期的艺术发展中,都形成了自身独特的艺术语言。如绘画以线条、造型、构图、色彩、色调等艺术语言,构成绘画形象;音乐以有组织的乐音、旋律、节拍、速度等艺术语言,构成音乐形象,等等。作为绘画的学习者和艺术家来说,对绘画创作中的艺术语言进行研究就显得更为重要了。  相似文献   

10.
许多艺术家认为,绘画已经没有了发展的可能,所谓绘画创作只不过是重复以前绘画大师的图样而已。本文通过对西方绘画艺术还原性的探究,提出一些绘画创作的新思路,并通过对西方绘画艺术发展史的研究及自身的一些绘画实践,从而得出绘画艺术是无限发展的结论。我们需要作的其实是在那把尺子上找到某个刻度。  相似文献   

11.
后现代主义时期的西方美术,以全新的理念激发出种类繁多的艺术样式,纯粹的观念展示和形式创新,打破了传统艺术遗留给人们的审美经验,但其中的实验型新绘画浪潮,却使架上绘画这一艺术样式重新回到人们的视线之中。在后现代艺术情境下,绘画以其强烈的当代性和富有传统艺术意义的"视觉美"而构成一处绚烂的风景。  相似文献   

12.
张悦 《美与时代》2023,(6):21-23
在绘画艺术中,理念和表现方法为重要组成部分,是创作者思想的重要体现,同时也是突出绘画意境的核心内容。从整体上看,中西方绘画艺术由于文化发展和环境的差异,在理念和表现方面的对比较为突出。为了促进绘画艺术行业的稳定进步,要认真地剖析中西方绘画艺术在理念和表现方法方面的异同点,把握核心精髓,发扬中西方绘画艺术的特色,提高艺术行业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3.
    
王非 《佛教文化》1995,(2):52-52
王非:1964年生于安徽临泉 1993年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个人画展1986年毕业于安徽阜阳师院美术系 1993年作品《旱魃》被中国美术馆收藏1990年入北京画院学习 1993年出版《王非绘画艺术》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阿梅代奥·莫迪里阿尼的身世背景以及绘画生涯进行叙述,从而对其作品进行了更深入的分析。从莫迪里阿尼的绘画中寻找艺术美学,从他的绘画手法找寻生命真谛,借助他人的赏析评论对其绘画艺术进行概括,为今后的绘画艺术作品赏析提供助力。  相似文献   

15.
《佛教文化》2009,(5):112-119
佛教艺术指与佛教相关的建筑、雕塑、绘画、文学、音乐等领域的艺术作品,佛教自汉代传入我国以来,在二千年的漫长历史中,佛教艺术与中国文化相融合,为中华民族搭建起极其丰富的艺术宝库。  相似文献   

16.
陈薇亦 《美与时代》2016,(10):120-121
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包括网络、数字电视、移动设备在内的丰富多彩的新型媒体和艺术产生了奇妙的融合,推动传统绘画作品慢慢跳出了传统传播媒体的范围,开始走向绘画艺术多角度、深层次的变革之路。从新媒体传播载体类型与传播方式出发,分析新媒体对绘画艺术传播的影响以及新媒体传播载体对传统绘画艺术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正> 观世音菩萨是汉化佛教中最著名的菩萨,在佛教神祗中位居诸菩萨之首,拥有的信徒最多,影响也最大。为普度众生、救苦救难,他可化为三十三种应身,水月观音是其应身之一,也是在中国佛教信仰和民间最为普遍、最为熟知的形象。反映佛教的艺术作品基本可分为雕塑造像和绘画两大类,其中特别以反映观音信仰的艺术作品数量和样式居多、艺术成就也最高。水月观音造像、绘画集中蕴含着观音  相似文献   

18.
自20世纪60年代起,西方后现代主义艺术样式不断颠覆着架上绘画的艺术主流地位,但随着后现代主义理论的发展和蜕变以及波普艺术、行为艺术等样式的衰退,架上绘画的回归和复兴则成为一种必然.  相似文献   

19.
周奇辉 《美与时代》2014,(2):122-122
伴随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时代的更迭,艺术的蕴含和门类也更加的丰富多彩。摄影这种艺术门类起源于源远流长的绘画,并且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地从绘画中获得汲取、交融、竞争、帮助,壮大成一门独树一帜的艺术形式。摄影在绘画中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获得了不同于绘画的自己特有的特点和形式。摄影与绘画都是一种二维平面造型艺术形式,二者艺术表现言语是同质的,然而又呈现出它们自身独有的特征。  相似文献   

20.
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贯彻和落实,文革期间被破坏的大批佛教寺院逐步得到了恢复和建设,随之古老的佛教造像艺术也开始兴盛起来,至今已有20多年的历史。在此之前,由于种种原因,佛教和佛教造像艺术都出现了一段时期的断层。这里特别需要强调的是佛教传统艺术的衰退与失传,严格地说,近两个多世纪以来西方艺术开始引入中国后,佛教艺术也如同中国其它门类的艺术一样,开始崇尚西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