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把他研究政治经济学的方法概括为“由抽象上升为具体的方法”。在认识中,所谓由抽象上升为具体,就是认识中的由简单到复杂、由初级到高级的过程,也就是认识运动的辩证法。由于任何事物的发展,无不表现为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由初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因此作为反映事物的逻辑认识的过程,也必须是一个同样的辩证的发展过程。列宁在他的《哲学笔记》中曾摘录过黑格尔的一段话说:“认  相似文献   

2.
柳树滋等著的《重要的思维法则——从抽象上升到具体》一书,已由北京出版社于1986年5月出版。该书从科学史、认识史的角度,对从抽象上升到具体这一辩证思维方法的核心,作了系统的阐述,并把它的特点表述为思维系统地复制存在的逻辑法则。该书论述了这条法则涉及的三种认识状态和两条思维道路,指出了在逻辑上升过程中要解决确定逻辑起点、运用逻辑中介和把握逻辑终点的问题,阐明了这条  相似文献   

3.
在辩证逻辑中,由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占有重要的地位。近一两年,我国学术界围绕着《资本论》的方法,对由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进行了讨论。1961年11月号《新建设》发表了吴传启的《分析资本主义经济从商品开始的方法论意义》一文,文章有一节探讨了由抽象上升到具体的逻辑分析方法,1962年3月号《新建设》发表的胡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站在唯物主义立场上对由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从根本上进行了重新认识。这是由于这一方法本身的任务改变了:这一方法是作为现实地研究具体的客体来运用,而不是作为从根本上“决定思维”的体系的笼统轮廓来运用了。作为认识的基础性因素的经验,可以在这样了解的思维任务的前后联系中加以考察。譬如,在思维的现有内容同经验方面相反的例子发生冲突的条件下,就必须从逻辑-方法论上分析行为的各种“狡计”的观点而言,情况就是这样。实现这类克服理论思维与经验知识的矛盾的“狡计”是《资本论》中由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所独具的特点(这正是“实事求是”地研究现实存在的客体的一种方法)。如果说黑格尔的辩证逻辑是一种思辨思维的逻辑,那么,体  相似文献   

5.
一些书和文章在解释马克思的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时说,“具体——抽象——具体”是人的认识的全过程,从具体到抽象是这个过程(道路)的前一半,从抽象上升到具体是这个过程(道路)的后一半,进而给人一种印象,似乎从抽象上升到具体还不够完整,而为了完整地反映认识过程,则应在它前面加上从具体到抽象。试问,这样的理解是否符合马克思的原意呢?  相似文献   

6.
《自然辩证法》是一部物质本体论著作,是唯物地而又辩证地阐述物质本体的哲学著作。说得更明确一点,《自然辩证法》是“对自然界本来是怎样就把它理解成怎样,而不去添加任何外来的东西”的科学。同时,《自然辩证法》又是一部物质认识论著作,是唯物地而又辩证地了解对自然物质认识过程的哲学著作。它说明:人类是怎样在改变自然界的实践中描述和反映自然界的,是怎样经由抽象上升到具体,逐步把握自然物质运动的各种形式的。因此,《自然辩证法》基本上是一部物质一元论著作,是一部物质本体论和物质认识论相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著作。这就是这部著作的理论实质。  相似文献   

7.
陈长安 《哲学研究》2022,(8):26-36+128
马克思在1858年1月14日致恩格斯的书信中提出了写辩证法的哲学夙愿。列宁以来,对这一夙愿背景的研究,经历了从《资本论》到兼及《大纲》,再到首重《大纲》的过程。这其中,学界对《危机笔记》的研究是不充分的。本文从以下几方面论证《危机笔记》是马克思辩证法夙愿的直接中介:《危机笔记》剪报的材料性质与此信所说的“材料加工的方法”吻合;体现马克思危机认识的标题目录的形成与此信的时间吻合;《危机笔记》是从抽象上升到具体方法的运用,其辩证方法与《大纲》《资本论》相呼应;《危机笔记》结构与《逻辑学》对应,在政治经济学批判计划层面补充了列宁以来的相关研究。这对于完整理解“《资本论》的逻辑”形成史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8.
黑格尔以人类的思想史为基础建构了思想的内涵逻辑的辩证法,从而实现了对辩证法作为内涵逻辑的理论自觉。黑格尔辩证法留给《资本论》辩证法的直接理论资源在于,提供了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历史原则,启示马克思从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追问人与世界的现实关系。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吸收了此一原则,通过经济范畴的辩证运动揭示了"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以"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为根基和内容,实现了《资本论》的历史的内涵逻辑的辩证法。  相似文献   

9.
“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问题,我国理论界在六十年代有过一次讨论。当时的讨论主要围绕“从抽象上升到具体”是叙述的方法还是研究的方法而展开的。这一讨论因“文化大革命”而中断。近几年来,随着对辩证逻辑研究的进一步深入,“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讨论也有了新的进展。主要有三种观点: 第一种观点认为,“从抽象上升到具体”是思维的过程也是思维的方法。章沛主编的《辩证逻辑基础》一书表现了这种观点。  相似文献   

10.
恰当把握《资本论》的辩证方法的前提是恰当把握马克思"辩证法"概念的基本内涵。如果把马克思对辩证法的著名界定"对于肯定事物的否定的理解"中的"理解"概念把握为对变化中的事物所处的具体情况也即现实性前提进行判断的话,马克思的"辩证法"指对资本主义时代的历史性的否定性的揭示。而这一揭示的展开过程,就是《资本论》的"辩证方法",这种方法是不断从被给定的政治经济学抽象观念深入具体的历史性境遇、并揭示其界限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一我们知道,马克思研究资本主义经济,采取了由具体到抽象和由抽象到具体相结合的方法。先来看看怎样地由具体到抽象?马克思在他的政治经济学著作的底稿中以及和别人的通信中,多次谈到他的著作计划,并且其计划先后有或多或少的变动。现在就大著《政治经济学批判》(1859年出版的《政治经济学批判》是其中的第一分册)导言中所说的计划来看,他是由国际经济的各种关系中抽出一国的经济关系;一国的经济关系是在其上层建筑影响之下的,由上层建筑影响下的经济关系,又单独地把经济关系抽出来;再从经济关系中又把根本方面,生产关系抽出来。经过几次的抽象,把他所研究的资本主义的经济的根本关系抽出来了。简单地说来,由具体到抽象的方法就是这样。怎样地由抽象到具体呢?从《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看来:  相似文献   

12.
论推类逻辑与中国古代科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丰富的中国古代逻辑大致可以分为墨家逻辑、正名逻辑和论证逻辑三个传统,但处于主体地位的还是墨家逻辑,中国古代逻辑的基本内容也主要体现在墨家逻辑之中。正名逻辑以名家、儒家的“正名”思想与推知方法为主线,直指宋明理学的“正名”逻辑思想与方法。论证逻辑以王充的论证理论和方法为主体,主要是关于认识事物的辩证思维与方法。墨家逻辑以“类”概念为基础,以“推类”为基本方法,主要推理成分是“名”、“辞”、“说”,主导推理范式是“推类”。什么是“名”?《墨辩》说:“以名举实,以辞抒意,以说出故。”《荀子.正名》说:“实不喻然…  相似文献   

13.
赵总宽同志《略论逻辑矛盾和辩证矛盾的问题》的文章,读后甚感振奋,我认为从理论上探讨鉴别辩证矛盾和逻辑矛盾的方法,对于指导革命实践活动是有深刻意义的。故就此试做如下分析,以期引玉。 一、思想中的辩证矛盾和逻辑矛盾的形式是可以区分的。 什么是思维中的辩证矛盾?我们指的是,  相似文献   

14.
本文作者伊里因科夫(1924-1979)在苏联哲学界属于后起之秀。他从1953年获得哲学副博士学位并到苏联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从事研究工作以来撰写了许多著作,提出了许多发人深思的问题,发表了许多精湛的见解。伊里因科夫一生研究的中心课题是唯物辩证法。他从不回避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一些尖端而又难度极大的问题,并作出自己的回答,观点明确,前后一致。他的著作和观点往往成为争论的焦点,一再受到伊利切夫等人的点名批评,但也受到哲学界前辈罗森塔尔和凯德洛夫等人的支持。他的著作和文章曾被译成18种文字。他的第一部著作《马克思〈资本论〉中抽象和具体的辩证法》,使他一举成名。这本书被认为是在把辩证法当作逻辑和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加以深入研究方面作出“重大贡献”的著作。罗森塔尔为该书所写的前言指出,这本书“研究了辩证方法的最本质和最有趣的方面之一,即马克思所说的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该书被誉为“整个一代哲学家学习马列主义哲学的参考书”,成了“推动在这个方向上开展一系列研究的强大动力”。(苏联《哲学问题》1979年第6期)此书共五章,下面的译文是该书第五章《马克思〈资本论〉中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中的第一节。  相似文献   

15.
分析与综合,这是辩证思维的重要方法之一。只有科学地说明它们之间的关系,才能在认识活动中正确地使用这一方法。但是,目前关于分析与综合之关系的流行观点却过于简单化,甚至带有机械论的痕迹,亟待修正、补充。本文拟对这一问题做些探讨。思维的全过程是从感性具体到抽象的规定,再从抽象的规定到思维的具体。通常认  相似文献   

16.
诸葛殷同同志的文章《“A是A又不是A”与辩证逻辑》(载《哲学研究)1994年第2期。以下简称“诸葛文”对拙作《不要用普通逻辑否定辩证逻辑)(载《哲学研究)1993年增刊)中的一些观点进行了批评。但我认为诸葛文中的许多说法是不正确的。特写此文与其讨论。如众周知,辩证矛盾和逻辑矛盾是根本不同的。在逻辑研究中,既不能为肯定辩证矛盾而同时肯定逻辑矛盾,也不能为否定逻辑矛盾而否定辩证矛盾。诸葛文对ZO世纪ZO-4O年代一些辩证论者混淆辩证矛盾和逻辑矛盾的观点进行批评,并且说什么马佩的主张“承认唯物辩证法的对立统一律,就…  相似文献   

17.
近代西方哲学的"认识论转向",并不是表面的"认识对象"的不同和区分,而是"认识方式"的不同和区分,也即一种从"客体性逻辑"到"主体性逻辑"的"认识逻辑"的根本转换和"认识主体"的时代凸显。在此基础上,《资本论》的认识论革命,必须在"认识论转向"而不是"认识论断裂"的意义上才能理解:它既不同于古典政治经济学非批判的"抽象实在论",也不同于古典哲学非批判的"抽象辩证法",而是将二者有机结合的"批判的和革命的"辩证法——"抽象力"。正是借助于"抽象力",作为"政治经济学批判"的《资本论》才能既超越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直观抽象",又超越德国古典哲学的"思辨抽象",深入把握和具体分析作为商品交换关系背后所掩盖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这一独特"认识对象"。唯此,《资本论》才能对作为政治经济学"轴心"的"资本和劳动的关系"做出科学的说明,才能揭开笼罩商品世界的一切"魔法妖术"和全部神秘性,最终破解"抽象"之谜,使近代哲学的认识论转向获得其完全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交换关系是马克思资本批判理论的前提,在马克思不同时期语境中的内涵有着根本区别。哲学人本主义视域的交换关系指认人本质的丧失和物化关系特性。历史唯物主义语境的交换关系表征着具体历史过程中人与人的关系首先是物与物的关系,进而深入到资本与雇佣劳动的关系。伴随这一逻辑演进过程,货币是商品实现其自身的一个表现形式,资本也是货币实现其自身的一个表现形式。资本具有多样性统一的特性,是由商品发展到货币,再于特殊条件下发展为资本的。资本不仅是物,也不仅是一种社会关系,还应是生产关系具体历史形式下的一个过程性运动。静态经验层面的交换关系决不是马克思关于资本批判的终极内容。交换价值经过一个矛盾发展过程,超越自身学理边界,达到剩余价值,是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逻辑结果,是真正代表《资本论》及其手稿时期马克思关于资本批判的逻辑线索。  相似文献   

19.
本文致力于从政治经济学批判视角出发,内在性地把握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在心理学研究及批判中如何可能,以加深对传统心理学及其与资本主义关系的理解:心理存在不是直观的作为自然对象的物(Ding),而是作为客观抽象的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die gesellschaftliche Beziehung der Personen)。在心理学中它表现为作为现代发明的"心理一般"。心理一般只有沉降到历史关系的具体层面,才能完成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理论跃迁,以此勘破心理一般带来的双重幻象。对心理一般事物化颠倒及其物化错认的政治经济学批判需要与其虚假的同路人区分开来,这个同路人就是从抽象的主体价值出发进行批判的抽象人本主义逻辑。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代哲学富于辩证思维,已为人们所公认。然而对于其发展的内在逻辑却一直缺乏系统考察。恩格斯说;“要思维就必须有逻辑范畴。”(《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第533页)中国古代哲学最重要的逻辑范畴是“类、故、理”。从认识过程而言,“察类”是知其然,“求故”是知其所以然,“明理”是知其必然。因此,本文将从中国古代哲学对“类、故、理”范畴的考察来看其辩证思维的逻辑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