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5 毫秒
1.
发展哲学论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哲学工作者面向现实,从实践中提炼出一些新的哲学课题,发展哲学问题即是其一。这一期本刊选用了孟宪忠、丛大川二同志合写的这篇文章,并相应推出“关于发展哲学的探讨”专栏。我们希望大家踊跃投稿,积极参加对这个问题的讨论。  相似文献   

2.
本刊今年第一期曾对苏联哲学家伊里因科夫,特别是对他的主要哲学观点及其在苏联引起的不同反应,作了简要介绍。为了让读者进一步了解他在重大哲学问题上的论述,特别是苏联其他哲学家就他的论点所提出的针锋相对的反驳,我们在这一期上又选登了他的《辩证法和世界观》、《列宁的辩证法和实证主义的形而上学》一书的结束语和伊利切夫的《论唯物辩证法的世界观职能》。今后本刊还将适当发表这方面的文章,望读者对我们的安排提出宝贵意见,并请提供稿件。  相似文献   

3.
编后记     
本刊应读者要求和编委建议,今后拟在可能条件下开辟专栏,就某一类问题发表几篇文章,以便能够比较集中地反映当前外国哲学界某一方面的问题和提供现代资产阶级哲学某一流派的资料。本期第一栏就控制论的哲学问题译载了四篇文章。头一篇是苏联科学院别尔格院士写的关于控制论的综合介绍。其次译载了两篇就控制论与思维的关系问题展开争论的文章:一篇是苏联科学院科尔莫戈洛夫院士写的,他主张人能够制造出能思维的机器来;另一篇  相似文献   

4.
编后话     
读者要求刊物一年半载有个中心,一月一期也有个中心。确应如此,一个乐章也有个主题,一个拼盘也有个主菜嘛!那就让我们竭力而为吧。如果说前一期的中心是人的研究,那么,这一期的中心则是活动和实践,读者不难看出那也是人和人类社会的问题。苏联的活动理论,其渊源可上溯至马克思的对象化理论,其诞生则始于苏联心理学,其影响时下已遍及苏联哲学诸学科,并为这些学科拓展了边界。实践概念似比活动概念内涵多、外延少,但对二者的深入研究则是相得益彰的。读过本刊的文字,那些坚持实践概念仅仅属于哲学认识论范畴的学人,是否悟出了自己的观点多少有点欠缺?多数读者也自然会想起马克思在“巴黎手稿”(1844)中所说,“自由自觉的活动就是人的类的特性”,也  相似文献   

5.
最近一期苏联“哲学问题”杂志报导:去年秋季,苏联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曾举行一次关于矛盾问题的学术会议。会上听取了16个报告,其中关于一般矛盾问题的报告3个,关于自然科学中的矛盾问题的报告6个,关于社会主义制度下矛盾问题的报告3个,关于思维中的矛盾问题的报告4个。关于社会主义制度下矛盾问题的报告有:茨·斯捷潘年的“论社会主义社会的统一及其矛盾的性质”,格·施特拉克斯的“论社会主义内部矛盾的发展”和耶·莫德尔任斯卡娅的“现代资  相似文献   

6.
本刊1989年第1、2、6期,相继译载了苏联新哲学教科书《哲学导论》目录、写作意图、前言、结束语和苏联读者对上述材料的反映意见。但迄今为止,读者仍未看到该书的“正文”,不知该书究竟写了些什么和怎么写的。为弥补这一缺憾,本刊这一期选登了该书一些章节,以使读者在该书的中译本问世之前,能先睹其一斑。  相似文献   

7.
国际哲学团体联合会(苏联哲学协会是它的成员)在用英、法、德三种语言出版一套多卷本的丛书《哲学家谈自己的工作》。每卷介绍5—6位得到世界公认的现代哲学家的生平,刊登他们的照片和已出版的著作的目录,同时还刊登一些反映学者的哲学信仰和说明他们感兴趣的研究领域的文章。苏联哲学家奥伊泽尔曼的这篇文章当时以《哲学的选择》为题,他的履历材料同时发表在这套丛书的第5卷上。奥伊泽尔曼是苏联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的顾问,国际哲学学会的正式会员。他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起源问题、哲学史过程的理论问题和哲学史问题的著作甚丰,且有重大的理论价值。这里发表的这篇文章简明通俗地阐明了受哲学自身发展的逻辑所制约的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必然性。本文虽然是为不太熟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西方读者写的,但由于文章自身的说服力和内在的目的性,本编辑部认为无疑也使相当了解马克思主义的读者感兴趣。  相似文献   

8.
    
本期发表了一组有关俄国哲学史的译文。19世纪末和本世纪初,俄国涌现出一大批在国内外深有影响的唯心主义哲学家和宗教哲学家。1985年以后,特别是近两年来,苏联哲学界一改以往的回避传统做法,着手出版百卷左右的《祖国哲学思想史丛书》,《哲学问题》等杂志特辟专栏,大量发表介绍这些哲学家生平的文章和他们的著作节选。这些现象不能不引起各国哲学工作者的注意和深思。这里介绍的三位哲学家是三个不同时期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但这里选登的三篇文章并不完全是他们的代表作。读者若能从这些文字中粗略地了解到俄国宗教唯心主义哲学之一斑,或进而看到苏联哲学已经并正在发生的变化,就不负编者的初衷了。  相似文献   

9.
本期发表了一组有关俄国哲学史的译文。19世纪末和本世纪初,俄国涌现出一大批在国内外深有影响的唯心主义哲学家和宗教哲学家。1985年以后,特别是近两年来,苏联哲学界一改以往的回避传统做法,着手出版百卷左右的《祖国哲学思想史丛书》,《哲学问题》等杂志特辟专栏,大量发表介绍这些哲学家生平的文章和他们的著作节选。这些现象不能不引起各国哲学工作者的注意和深思。这里介绍的三位哲学家是三个不同时期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但这里选登的三篇文章并不完全是他们的代表作。读者若能从这些文字中粗略地了解到俄国宗教唯心主义哲学之一斑,或进而看到苏联哲学已经并正在发生的变化,就不负编者的初衷了。  相似文献   

10.
本期发表了一组有关俄国哲学史的译文。19世纪末和本世纪初,俄国涌现出一大批在国内外深有影响的唯心主义哲学家和宗教哲学家。1985年以后,特别是近两年来,苏联哲学界一改以往的回避传统做法,着手出版百卷左右的《祖国哲学思想史丛书》,《哲学问题》等杂志特辟专栏,大量发表介绍这些哲学家生平的文章和他们的著作节选。这些现象不能不引起各国哲学工作者的注意和深思。这里介绍的三位哲学家是三个不同时期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但这里选登的三篇文章并不完全是他们的代表作。读者若能从这些文字中粗略地了解到俄国宗教唯心主义哲学之一斑,或进而看到苏联哲学已经并正在发生的变化,就不负编者的初衷了。  相似文献   

11.
编后话     
这一期刊登的有关学术会议报导,强调坚持列宁提出的哲学党性原则,强调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同时也强调要坚持党的学术上百家争鸣的方针。我们认为这都是必要的。一段时期以来,许多作者积极投书本刊,参加关于实践唯物主义问题的讨论。这一期我们又选用了五篇。在这一组文章中,有的作者主张用实践本体论来克服实践唯物主义把“实践”和“物质”视为“二元本体”的矛盾;有的作者则认为,实践唯物主  相似文献   

12.
编者的话     
这几年来,国外发表了许多有关辩证法问题的专著和论文,辩证法学说、特别是矛盾原理成了马克思主义者同现代修正主义者和现代资产阶级哲学家进行尖锐斗争的中心问题之一。为了反映这方面的情况,本刊自一九六二年以来已先后选择了二十余篇文章,这一期又集中选译了八篇,其中有四篇是从苏联、法国、南斯拉夫出版的书刊中选出的,其余四篇是从  相似文献   

13.
前言 1991年12月苏联解体以来,在俄国的出版物上,出现频率最高的术语之一就是“欧亚主义”。本刊在1992年第六期上曾发表过“欧亚主义”创始人п.萨维茨基的“欧亚主义”一文的译文,随后又在1993年第一期上发表了两位俄国女博士的文章(《欧亚主义者的考验》)的译文。五年来,俄国的报刊上发表了有关欧亚主义的大量论文和材料,真的有点试图用“欧亚主义”来填补“现今意识形态真空”(л.и.诺维科娃语)的势头。这种动向已经引起世界学术界的密切关注。美国俄亥俄大学J.斯坎南教授主编的《俄国哲学研究》杂志就曾就此问题出过一期专号(1995—1996冬季刊),选译了俄国近年来有代表性的文章。本刊在这一期上发表一组译文,这些文章分别从欧亚主义的历史和理论思想渊源、演化、复兴以及今天俄国人对它的理解和期望等等方面,对它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4.
今年7月1日至4日苏联科学院举行了全体会议。会议根据苏共中央六月全会的决议讨论了科学院的任务,通过了苏联科学院新章程,改选了科学院主席团和各学部机构。在最后一天的会议上,苏联科学院副院长、哲学和法学部主任Π.n.费多谢耶夫院士以“科学与思想生活”为题作了报告。报告的主要内容是:一、大肆攻击中国共产党,为苏共纲领及其关于战争与和平、关于民族解放运动、关于和平过渡的修正主义论点作辩护,二、谈到目前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中所进行的思想斗争和存在的哲学问题,指出苏联哲学与社会科学现在面临的任务,三、最后,提出“改进”理论研究工作的若干实际措施。现将这个报告全文译出,以供批判和研究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哲学家和科学家自《德国哲学杂志》1963年12月号发表了斯特恩伯克的文章以后,围绕着哲学和自然科学的关系问题展开了讨论,迄今已发表了九篇文章,这些文章的作者基本上同意斯特恩伯克的观点,有的在修正马克思主义哲学方面走得更远。现在我们选译了五篇,以供批判和研究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刘明艳 《现代哲学》2007,(5):139-140
2007年6月5日俄罗斯科学院哲学代表团一行五人对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进行学术交流访问。五位哲学家向中山大学马哲所师生做了精彩的学术演讲,并和师生进行了热烈的互动交流。列克托尔斯基院士在“关于苏联与俄罗斯哲学概览”的专题报告中,围绕“当代俄罗斯对苏联哲学的评价”,“苏联哲学取得巨大成功的繁荣时期哲学的创新点、主要成就及其代表人物”,以及“当前俄罗斯哲学研究的热点和新的生长点”等问题进行了阐述。他认为,在当前的俄罗斯,哲学研究正处于新的兴奋点上,几个大的哲学杂志争论激烈,主要的学术出版社出版…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来,苏联和东欧某些社会主义国家哲学界有不少人在大谈所谓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和具体社会学研究问题。苏联建立了全苏社会学协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成立了社会学研究组,许多高等学校成立了社会学实验室,许多大城市建立了具体社会学研究中心,举行了许多次有关具体社会学研究的讨论会,在许多工厂和农庄进行了大量的所谓具体社会学研究,仅在1960-62年就发表了三千种专著、小册子和论文,派出了庞大的代表团去参加西方资产阶级的国际社会学会议。在东欧某些社会全义国家中也发表了不少有关这方面的专著和论文,波兰还出版了专门的《社会学研究》杂志。苏联哲学界的代表人物对所谓具体社会学研究作了很高的评价。苏共中央书记、苏联科学院副院长П.伊利切夫说:“具体社会学研究不仅对于从哲学上去理解现实是必需的,它还是认识现实的极重要的方法;这种认识对党、企业、机关和社会组织的实践活动是必需的……虽然在社会研究的领域内,这一工作才刚刚开始,但现在已经不仅取得了理论的成就,而且取得了实际的成绩。”苏共中央委员、苏联科学院副院长П.Н.费多谢耶夫说:“具体社会学研究不是一个特殊的知识领域,不是一门特殊的科学,而是唯物主义方法的必然要求。在任何一个社会科学领域中……,都需要进行具体研究。对于作为历史唯物主义的任务的广泛社会学概括,也需要进行其体研究。”对于所谓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和具体社会学研究,近几年来苏联哲学界一直在进行争论。其中主要争论问题有:“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关系;“马克思全义社会学”和各门社会科学的关系;“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和具体社会学研究的关系;具体社会学研究的对象和方法;等等。为了反映这一争论的情况,我俩这一期选译了苏联近一、二年内发麦的六篇文章。由于篇幅限制,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有关这一争论的文章都没有选入。本期附有苏联和波、德、捷、匈、保、罗哲学杂志1962-63年社会学论文要目,以供查考。  相似文献   

18.
苏联《哲学科学》杂志1989年第6期刊登了А.Л.尼基福罗夫的《哲学是不是科学?》一文(参见本刊1989年第6期),该文刊出后在苏联读者中引起了强烈反应,誉之者固不乏其人,毁之者也大有人在,照例也少不了“不偏不倚”者流,正所谓见仁见智。《哲学科学》已经连续4期刊登此类“反应”文章,可见其重视这场争论的程度。本刊在这里摘其要者予以发表,以便使我们的读者了解苏联哲学界对哲学的科学性问题所持的各种见解。  相似文献   

19.
这篇文章的作者之一约夫楚克是六卷本《哲学史》(现已全部出版)的主编之一,近年来他曾写过几篇关于哲学史方法论、哲学史分期的文章,这篇文章则专门谈论哲学史科学在苏联发展的阶段问题。作者把苏联的哲学史科学的发展划分为三个时期,文章分别阐述了这三个时期的哲学史研究工作。整篇文章贯穿着明显的修正主义观点。作者的主要意图之一,就是想把哲学史变成为一门纯客观的、非阶级性的科学。作者在论述苏联哲学史科学发展的第二个时期时,大肆攻击斯大林,列举了他在哲学史问题上的一系列“罪状”,说他“片面地有时甚至虚无主义地对待普列汉诺夫的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著作”,说他在评价德国古典哲学和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的作用上犯了严重错误,说他毫无根据地批评了恩格斯的一些著作,等等。他们认为日丹诺夫在1947年的哲学讨论会上关于哲学史的对象的定义的提法是“片面的”,“没有揭示出哲学史过程的认识本质,也没有赋予哲学史中的继承性以应有的意义”,说日丹诺夫的定义会“引起对一些唯心主义思想家在哲学史上的作用估计过低”。作者认为,在现代的哲学史方面的著作中,主要是研究哲学学说、体系和思想家的观点,这在哲学史研究的第一阶段上是必要的,第二阶段则应当研究哲学问题本身的产生和发展及其解决,研究哲学范畴和概念发展的历史。这样,他们就把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辩证法与形而上学两种对立世界观的阶级斗争从哲学史中抽掉了,把哲学史变成只研究哲学范畴和概念发展的历史了。鲍格丹诺夫是哲学副博士、苏联哲学研究所高级研究员。约夫楚克是苏联科学院通讯院士,哲学博士。  相似文献   

20.
苏联“哲学问题”编辑部在本文之前附了Л.Ш.沙赫纳扎洛娃同志的一篇简明的评介,我们也译出附在文前,以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