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数字化媒介下,视觉文化成为当今占主导地位的、全面覆盖的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以影像为主的视像审美呈现由神圣化到去圣化的演变趋势,审美对象的幻化和审美标准的模糊化也成为审美发展的趋势之一。技术性审美视像化和审美心理感性化是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在数字化媒介时代,视觉图像日渐兴盛。科技的进步和生活节奏的加快,使得人们已不再满足于纯文本的信息,图像成为不  相似文献   

2.
随着时代的变化,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审美意识已经得到现代艺术思潮的洗礼,打破了传统的审美意识,变形、简化等"异化"的造型方式在现在社会的艺术中变得相当普遍,也变得越来越符合人们的审美标准。  相似文献   

3.
赵莉 《美与时代》2008,(1):71-72
"在所有文艺门类中,音乐最能表达人的思想感情,也最能反映时代的最强音."[1]音乐欣赏是一种再创造,在欣赏过程中,人们对音乐的本身得到一种认识,发生一定程度的共鸣,产生审美愉悦,从而满足自己的审美要求.  相似文献   

4.
现今,人类社会已进入了一个飞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互联网已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正改变着人们传统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网页作为一种新的信息载体,它让信息的传递变得更加快速且丰富多样,而网页中的视觉元素是互联网信息传递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除了基本的信息传递功能以外,还应该给用户良好的视觉审美体验。一个优秀的网页设计应该具备三个标准:功能性、信息传递的有效性、审美性。  相似文献   

5.
中国是世界著名的陶瓷古国,有着悠久的陶瓷文化.陶瓷艺术是人类情感表达的一种形式.瓷器中造型轮廓的变化,在受实用因素影响的同时,也受到时代,甚至民族的审美喜好和情趣的支配.特别是从器形的装饰与图案上来看,不管是原始陶盆的人面鱼纹,还是明清的青花缠枝花卉纹,都是同时代人们的审美情感和意趣的体现.它是工艺的发展,更是时代的物语.  相似文献   

6.
<诗经>,是我国周朝乐官在各地民歌和贵族作品基础上编订而成的一部诗集,时限为上起殷商时代,下迄春秋中叶.众所周知,<诗经>时代是中国诗歌史上口耳相传、群体歌诵的时代.就那时人们对诗歌中所传递的社会内容或情感内容的重视及其对后代的深远影响,都已经远远超越了对作品本身所包含的形式特质或艺术要素的重视,其建构的独特的以审美为目的的或叙事或抒情的匀称、整饬、严谨的结构形式,往往采用重章叠句的表现手法,最能表现我国古代先民朴素的审美理想,颇能显示作者的艺术功力,达到了审美意义上的完整与和谐.  相似文献   

7.
在音乐美学史上,关于音乐审美有无客观标准这一问题的争论从未断绝.本人认为从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出发,音乐审美是有其客观评价标准的,但其标准又绝非一成不变.认识到这一点,同时把握音乐的审美共同性等特征,有利于广大音乐工作者提高其音乐审美修养,提高鉴赏力.  相似文献   

8.
在当今的社会生活中,人们似乎比以往任何一个时期都注重着装美。着装心态方面的变化,往往能代表着一个时代的文化程度,反映出一个时期的文化思潮和审美心理。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时期,人们的生活趋向及审美心理也不尽相同,其中着装心理具有重要的代表性和普遍性。研究和探讨着装心理,是服装设计中一项不可忽视的课题。  相似文献   

9.
现代壁饰作为现代艺术的一个分支,它是艺术发展与人们生活需求的一种新的文化现象.它突破传统的审美标准和评判准则,它用形态、材料、色彩把自己独特的艺术魅力展示得淋漓尽致.  相似文献   

10.
陈碧 《美与时代》2004,16(2):45-46
纸包装已成为我国商品包装的主力军。纸包装符合人们的审美习惯,在装潢印刷、外观造型、绿色环保等等各方面都具有审美优势。我们应该大力开发更多更美的纸包装品牌,以适应时代和人们审美意趣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随着时代的进步,标志着社会文明程度加深的城市化的发展进程也得到了显著的加速,接踵而来的就是人们在基本物质需求满足之后,对于精神上的需求形成新的社会趋势,此时公共艺术就走到了最前沿。城市需要以个性化的面目展现在大众的眼前,地铁空间艺术作为公共艺术的一部分,就是随着交通的发展逐步形成的一种艺术现象。它要对大众服务,起到功能指向性作用,就必须具备自身的一些审美标准和审美要求。  相似文献   

12.
时代在进步,人们的求新心理与色彩审美也在发生着巨大改变。本文从求新心理、色彩审美原则、流行色与色彩审美等方面论述了色彩审美的的特征,同时阐述了流行色与色彩审美的关系及必然。  相似文献   

13.
冯威 《四川心理科学》2014,(18):166-166
随着时代的发展,文明的进步,人们对美的要求越来越高。从外形到内在,从个人到整个社会都在强调美。那什么是真正的美?怎样审美?怎样传播正确的审美观?怎样将审美教育融入到学校教育中?等等这些问题,即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又有很深刻的探究意义。如今有许多现代人对很多事物,包括音乐都没有正确的审美标准,甚至有些美丑不分。在他们认为:只要强调某一事物的社会功能就好,无需区分它们是美或是丑。这就导致了越老越多庸俗、浅薄的东西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这一现象提醒我们:要重视审美教育!  相似文献   

14.
李展 《美与时代》2004,(1):73-74
在<诗经>时代,文学本身的审美特征还没有被人充分认识,其作品的大多数是人们自发的创作.不过,<诗经·秦风·蒹葭>倒是一个特例,因为它创造了耐人寻味的意境,展现了一种朦胧美,这在同时期的文学创作中,相当少见.  相似文献   

15.
试图从西方美术史上主要风格流派的艺术家不断变化的创作审美标准与各时代艺术品的观赏审美判断标准一一对应的发展关系中,整理出一条线索,分析西方艺术在创作和欣赏两方面的动态关系中不断变化的形象。  相似文献   

16.
在设计领域,“创新是设计的生命”已是不争的共识。然而当越来越多的“新”充斥人们眼球的时候,人们却众说纷纭。从审美意义上说,现代设计艺术可以归结为一种文化,一种意境,并具有时代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7.
邓福田 《美与时代》2013,(4):9-12,1
视觉文化以其强大的图像形式,不断重塑着美的本质与美的内容,不断改变着人们的审美观念和审美方式,掀起了一股大众审美的浪潮。在这种视觉力量和大众审美力量的合击下,高校美学课只有在课程性质、课程内容和课程模式等方面进行相应的重构,才能适应视觉文化时代的审美要求,特别是对于艺术设计学科更应如此。  相似文献   

18.
丑在美学和艺术审美标准里被认定为是美的对立面。随着时代变更,美丑的定义和标准也在不断变化。王镛书风的"大、野、率、古、拙",是"变异、丑拙"的审美趣味,是隶属于审美中的"审丑"领域。其书法当中所蕴含的审丑意识,一方面拓宽了书法的审美领域,另一方面也揭示出了当代书法氛围内某些书画家与受众盲目走捷径、思想肤浅和低俗的趣味。因此,书法家与受众需要正确看待王镛书法中的审丑意识,明辨其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9.
民族服饰是人类民族历史的活化石,是穿在身上的民族史诗,是物质文化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的结晶。传统民族服饰蕴含着浓厚的风俗文化和古老的历史内涵。审美是一种主观的心理活动的过程,是人们根据自身对某事物的要求所作出的一种对事物的看法,同时也受制于客观因素,尤其是人们所处的环境背景会对人们的审美标准起到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时代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传统的平面设计表达方式已经不能满足人们日益提高的审美需求,平面设计必须紧跟时代步伐与时俱进、推陈出新,平面设计的跨维空间设计因运而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