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分析圣经文学中的“苦难与压迫”,布洛赫探究了马克思主义宗教革命论;通过探索圣经文学中所承载的“具体乌托邦”,他阐明了马克思主义辩证无神论;通过启用圣经文学中蕴含的“希望原理”,他构建了马克思主义信仰文化理想论。以此,结合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维度,他活用圣经文学经典,不但丰富了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宗教观,而且创新发展出了以“预先显现”为核心的理想唯物主义宗教观,是对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一种理论贡献。  相似文献   

2.
神话是圣经中最重要的文类之一,它既凝聚着圣经作者对当时自然界和社会生活的想象与解释,也在强化后人对世界与文明起源的理解。19世纪70年代,英国学者乔治·史密斯对巴比伦版大洪水叙事的发现为进一步追溯人类文明起源,探讨圣经神话与古代近东传统之关联提供了宝贵的科学依据。20年后,德国学者贡克尔发表了《创世与混沌》(1895)一书,再次牵扯出圣经神话借鉴巴比伦传统的话题。20世纪初,德国学者德里奇相继发表题为"圣经与巴比伦"的三次演讲,把圣经神话与巴比伦文明关系的学术之争推向宗教神学之争。  相似文献   

3.
作为基督宗教的经典,圣经对英美文学产生着重要影响。英美文学从圣经中汲取丰富的营养,英美文化中,众多诗人、作家的作品都与圣经中的观念和意象紧密相关。客观、中肯地探寻圣经对英美作家作品的各种影响,对于全面、准确地理解英美文学,把握世界文学发展的脉络和规律,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4.
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诉求与神学主张,都是围绕着圣经展开的。通过探讨路德早年对《诗篇》的注释,以及他后来对律法与福音辩证关系的关注,对"因信称义"的强调,尤为重要的是,通过讨论他的德语圣经的翻译,本文呈现了路德的圣经经验与文本诠释的实践,以及它们对16世纪宗教改革的重要意义。同时,本文试图将路德的圣经诠释置入圣经诠释的历史而进行述评,突出他承前启后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5.
李聪 《天风》2018,(7):27-28
把体面给予那些有缺欠的人圣经作为历史上翻译和出版次数最多的书,早在公元前14世纪就记载了有关残障的观念。美国著名学者柯克和加拉格尔认为,是圣经的广泛传播促使西方历史从歧视、虐待残障人士转变为同情和保护他们。笔者通过对和合本圣经进行文本分析.  相似文献   

6.
《天风》2020,(11)
正基督教中国化是中国教会正在开展的一项重要事工和长远目标。在基督教中国化的过程中,对圣经做出合乎时代的、合宜的阐释是必须的。当代福音派神学家阿勒特(Craig D.Allert)指出,诉诸圣经为权威是重要的,但同时也要诉诸恰当的解释(参见阿勒特:《圣经不是从天掉下来的?》,曾景恒译,香港:基道出版社,2015年,第253页)。圣经最核心的观念是爱与和好,  相似文献   

7.
《学海》2017,(5):157-164
旧约圣经是古代犹太人创造的经典,也是其信仰之源与生活之道。但在犹太人流亡欧洲时期,《塔木德》逐渐取代了圣经,成为犹太人信仰的基础,与圣经原典发生偏离。直到18世纪下半叶,以门德尔松为代表的德国犹太启蒙主义者为更好地融入西方社会,乃复兴民族文化遗产,试图唤起犹太人对圣经的兴趣,开始重译圣经。19世纪,一些欧洲犹太学者在欧洲现代圣经批评日新月异而犹太人对圣经知之甚少的语境下,倡导"回归圣经"。其意义既包括"回归圣典",即研读与阐释圣经文本;也包括"回归圣经时代",即复兴或重建圣经时代的某种历史与精神特质。  相似文献   

8.
《天风》2020,(8)
正如前所说,正典的概念暗示,圣经是被教会所接受的一个内在有效的最高规范、最高标准。借着这个规范和标准,教会本身得到教诲、受到评判、接受引导。借着圣经,上帝向我们启示他自己,并引导我们前行。不过,圣经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天书",只有借着特定处境中的教会在圣灵引导下对圣经的诠释,圣经才能光照它的读者,并向它的读者  相似文献   

9.
《天风》2020,(7)
正"在财富管理上,多一种属天的智慧和力量!"《财富管理版圣经》内容特色特色一:经文标记。财富管理版圣经使用中文和合本导读版为核心圣经内容,对圣经中与财富相关经文进行标记,全面地展示了圣经中有关财富管理的观点。特色二:财富管理版圣经加入了为期40天的财富管理灵修之旅,文字简洁而发人深省,通过这一部分有关财富管理的主题灵修文章,帮助弟兄姊妹更好地思考圣经中有关财富的经文。同时培养高效的灵修模式:祷告、读经、反省、回应。特色三:小组"财富管理"讨论指南。扩展"40天财富管理之旅",5天一部分计划和实施,触发并引导小组成员进行更深入的讨论、拓展。  相似文献   

10.
<正>基督教新教继承了16世纪宗教改革以来的信仰传统和基本观念,强调圣经是基督徒信仰与生活的最高权威和行事为人的准则。中国教会信徒尊重圣经权威,热爱神的话语,相信圣经都是神所默示的(参提后3:16),是永远不会带错方向的完美标准,是我们"脚前的灯""路上的光"(参诗119:105)。我不否认圣经无误,只是想说明我们需要正确地理解圣经无误。  相似文献   

11.
杜鹏  吴新望 《天风》2020,(1):42-44
2019年12月7日至8日,在美丽的西子湖畔,基督教全国两会举办的"圣经日"系列活动在杭州市基督教崇一堂举行。"圣言常存"百人抄经、圣经日纪念座谈会、圣经日主题礼拜、中国教会青年作者新书签售、手抄圣经颁奖等活动精彩纷呈,这个周末崇一堂非同一般,两个半天活动内容丰富,意义神圣。中国基督教协会副会长兼总干事单渭祥牧师以及基督教全国两会圣经事工委员会的部分同工出席了此次活动。  相似文献   

12.
应美国圣经公会的邀请,以郭金才主教为团长的中国天主教代表团一行于2012年10月23日至31日对美国进行了友好访问。代表团在美国期间,拜访了美国圣经公会,并与圣经公会就全球对圣经的关注、圣经学术研究、福音在今日人类生活中的传播,让人人都能够阅读圣经等共同关心和关注的事宜进行了座谈和交流。双方一致认为,加强沟通与合作,交流与互访有助于教会在各方面的发展,有利于消除误解,增进彼此的了解。郭主教向圣经公  相似文献   

13.
王维洲 《天风》2008,(5):38-39
引言 从圣经研究的角度来探讨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确实能深化基督教教义中的和谐理念,也能更进一步探讨教会和神学院校如何为当今和谐社会的构建作贡献.  相似文献   

14.
梁发在《劝世良言》中对圣经采取了"处境化"的阐释策略,主要表现在:为了建立起圣经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沟通与对话,梁发非常注重语言的转换,坚持文化调适的策略和本土化的处理方式;在宣教过程中,梁发往往针对现实处境来决定阐释的重点,将时代处境与圣经经文"融接"了起来;对于中国传统文化,梁发虽将一些重要观念融入其对圣经的阐释之中,但始终坚持了圣经的绝对标准和权威地位。梁发的这一"处境化"阐释策略具有深刻意义。  相似文献   

15.
基督教是个讲和好的宗教,所宣扬的信息是和平的福音,《圣经》教导人怎样与神和好,同时也指示人怎样走向和谐。神人和好是整本《圣经》的主线,也是基督教最基本的神学教理之一。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基督教的和好、和谐、和睦之精神与时代的主旋律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对中国基督徒来说,传和好的信息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6.
王从友 《天风》2010,(5):F0002-F0002
中国基督教两会于2010年4月10日上午,举行中国基督教两会与联合圣经公会圣经出版事工合作25周年纪念会。国家宗教事务局外事司司长郭伟女士,中国基督教两会和江苏、上海、浙江等内地的27位同工以及来自世界不同圣经公会的33位代表参加了纪念会。  相似文献   

17.
包智敏 《天风》2009,(5):26-28
今天我们手中的圣经是1919年出版的,称为"和合本"(UNION VERSION).和合本圣经的翻译综合和吸收了当时已经翻译的各种中文圣经版本(多为文言文和地方方言译本).基本上按照1885年出版的圣经英文修订版(RV)为蓝本翻译的,而圣经英文修订版又是在圣经英语钦定本(又称雅各王版KJV)基础上修订的,同时,和合本圣经还是许多不同宗派背景的基督徒专家联合参与的一项工程,故称为"和合",即"联合"之意.这项翻译工程浩大,从1890年在上海举行的传教士大会决定共同翻译联合圣经译本,到1906年完成新约部分,至全部完成定稿,并于1919年全书出版,历时达29年之久.和合本圣经的出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不仅对教会而言,而且对当时中国社会有识之士正在推广的白话文而言,也是一件大事,曾获得"白话文先驱"的美誉.译经委员会把"信、达、雅"作为经文的翻译原则贯彻始终,使和合本圣经既通俗流畅,又有庄重的语感之美,成为今天全球华人基督教广泛使用的译本.目前虽有多个中文圣经译本问世,但和合本圣经的地位无法代替.我们为之感谢神,这一切都是在圣灵的引导带领下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天风》2017,(5)
正《圣经(灵修版)》《圣经(灵修版)》为读者实践圣经的教训而出版,将帮助读者借着圣经与神建立个人亲密的关系,从而活出基督丰盛的生命。《圣经(灵修版)》将圣经与日常灵修生活结合,通过经丈的问题提示、注释、各卷简介、专题文章、人物介绍等,助力读者读圣经,给读者以启发、感  相似文献   

19.
中文圣经翻译是近代中西文化交流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常以西人传教士作为中文圣经不同版本的译者,但实际上每一个译本的后面都有中国士人的参与。近代史上著名的改革家、思想家王韬就是一个"被遗忘的圣经译者"。本文依据第一手史料,求证王韬作为圣经主要译者之一的身份。在与麦都思一起翻译"圣经委办译本"(Delegates' Version)时,王韬的目标是要将《圣经》翻译成一部"杰出的中国文学作品"。以达、雅作为翻译的基本原则,以中国士人作为读者对象,委办译本在流畅、优美、可读性方面都十分突出。本文还具体将委办译文与圣经原文进行比较,进而分析体现在圣经翻译后面的解释学原则。王韬的译文风格,取决于他们将基督教处境化、从文化理解福音的解释学策略。  相似文献   

20.
陈孝浪 《天风》2020,(1):48-48
2019年11月11日,爱德印刷有限公司印制圣经达到两亿册,这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同时,笔者有幸参加了基督教全国两会在杭州市基督教会崇一堂举办的"百年和合·圣言常存"圣经日系列活动,看到许多同工同道拿着由我国出版的印刷精美的圣经,以敬畏上帝的心,聚精会神、专心致志地抄写圣经,深受感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