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主真复活了     
今天是普天同庆的耶稣复活节,是圣教会最大的庆节。我们要欢欣踊跃,庆祝这个光辉的日子。主耶酥为救赎人类,受尽苦难,被钉十字架上死,但他在死后第三日却光荣地复活了,使我们得到了救恩、和平与幸福,正如今天我们在弥撒中欢喝的:“天主!令日你的唯一圣子战胜了死亡,为我们开启了永生之门,我们庆祝他的复活;求你派遣圣神,革新我们的生活,使我们也同基督一样,获得复活的光荣。”  相似文献   

2.
孔子作为思想家,他与耶酥、释氏的不同之处在于他不自许拥有authority(权力),因而他的思想言谈就不是教条,而是探索。尽管在当时就有弟子子贡等抬举他为圣人,但他始终清醒地意识到自己只是“学”者,“若圣与仁,则吾岂敢!”(《论语·述而》,下引只注篇名)这种态度无疑给我们理解孔子指出了一个方向:理解他而不是顶礼、崇拜,也不是歪曲、利用。这首先就要求我们对孔子进行历史的还原。  相似文献   

3.
一、福音中的耶稣童年史 在四部福音共89章中,只用了4章来记述耶稣的童年生活。而这四章分别载于玛窦和路加两福音中,就是玛窦第1章18节至第2章23节和路加第1章5节至第2章52节。我们所传述的圣诞故事便是综合这些章节内容,描绘出来的。以下让我们看看两部福音的分别记载:  相似文献   

4.
鲁浙 《天风》2003,(12):44-44
在约翰福音第13章第1节中提到主耶稣爱门徒到底。“到底”是到最后,到终点、到末了的意思。主耶稣爱我们到底,我们要纪念他的大爱,我们也要以到底的态度来对待我们的救主耶稣基督。 希伯来书第3章第14节提到“我们若将起初确实的信心坚持到底,就在基督里有份了。”“起初确实的信心”是指真实的信心,是建造在主耶稣复活之上的信心,是建造在磐石之上的信心,这样的信心才是正确的,实实在在的信心。对于我们每一个相信耶稣的人来说,必须要  相似文献   

5.
一、问题的提出孔子作为思想家,他与耶酥、释氏的不同之处在于他不自许拥有a。thority(权力),因而他的思想言谈就不是教条,而是探索。尽管在当时就有弟子子贡等抬举他为圣人,但他始终清醒地意识到自己只是“学”者,“若圣与仁,则吾岂敢!”(《论语·述而》,下引只注篇名)这种态度无疑给我们理解孔子指出了一个方向:理解他而不是顶礼、崇拜,也不是歪曲、利用。这首先就要求我们对孔子进行历史的还原。历史还原的第一步,就是把加在孔子头上的“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之类的帽子摘掉,把两千多年来由尊孔与反孔吵吵嚷嚷…  相似文献   

6.
高建国 《天风》2008,(24):44-45
第一个题目称颂神已经讲完了。现在我们要讲第二个题目就是寻求神。"我曾寻求耶和华,他就应允我,救我脱离了一切的恐惧。"(4节)"少壮狮子还缺食忍饿;但寻求耶和华的,什么好处都不缺。"(10节)  相似文献   

7.
我们翻开梵二大公会议文献,详细阅读,就会发现王个目标:适应时代、教制改革、合一运动(普世教会),这三个目标中,前两个都与适应社会有关。在耶稣传播福音时,就做到了与社会相适应,他来是为了拯救普世,教会就是他拯救普世的圣事和工具。就大公性而言,因为他的使命和性质,是不受文化、政治、经济体制的限制。《教会牧职宪章》中说:“教会的使命和性质是传播福音,分施救恩。”教会就应适应社会和人民的需要。在宗徒时代,保禄宗徒就是我们适应社会的典范,在《格林多前书》第九章第十九至二十二节说:‘俄原是自由的,不属于任何…  相似文献   

8.
《约翰福音》三章十六节宣讲的“神爱世人”的道理是每个信徒都熟知的。初到教会,便会有热心的信徒或主日学的教员告诉他这节经文并希望他能背诵,也让他知道神是那么地爱世人,爱得甘愿让自己的独生子耶稣替世人死。我们知道神就是爱。在神的诸多属性中,比如,他的无所不能、无所不在、无所不知、他的自在永在等等,爱是神的最高属性。  相似文献   

9.
恩上加恩     
各位亲爱的弟兄姊妹平安: 请同读一节圣经,《新约》约翰福音1章16节,“从他丰满的恩典里,我们都领受了,而且恩上加恩。” 我们在圣灵的光照下,看到这节经文里面,有一个十分宝贵的题目——“恩上加恩”。有三个问题需要弄清楚:第一,丰满恩典从哪里来?第二,如何领受这个恩典?第三,怎样能得恩上加恩?  相似文献   

10.
李栋 《天风》2005,(12):40-41
“以马内利”,就是“神与我们同在”的意思。它的第一次出现、是在旧约圣经以赛亚书7章14小节那里:“主自己要给你一个兆头,必有童女怀孕生子,给他起名叫以马内利”。在该书的第8章中第8、10小节中再次出现,以后圣经中我们几乎再没有看到这样的字句。没有这样的字句,丝毫不影响  相似文献   

11.
范晨光 《天风》2007,(20):4-5
让我们在这个世界上活出以基督为中心的生活,认识他、爱他、事奉他,在他终极的拯救里,建立美好人生。经文:赛9:1—7 11月份对我们来说显得尤为重要。在这个月里我想给弟兄姊妹介绍一个常被我们忽略的节期,在教会传统上称为"降临节"。最早关于降临节的记载  相似文献   

12.
弥撒圣祭是吾主耶酥所建立的祭礼,用来重新奉献他十字架上唯一的祭献,使世世代代所有的教友,都能藉著这至尊至大的祭礼,献给天主与他相称的祭品——耶稣的体和血,以补偿自己的罪过,同时藉著领圣体,得以与耶稣亲密地结合,且与参与圣祭的全体教友及整个教会相结合。  相似文献   

13.
我很喜欢唱《诗篇》第三十四篇,特别是第一节:“我要时时称颂耶和华,赞美他的话必常在我口中。”是的,神要求我们对他时时称颂,常常赞美。可是好多时候,我们你颂不起来,赞美不出来,其至认为自己是被神击打苦待了。心里  相似文献   

14.
韩林合 《世界哲学》2012,(3):77-87,161
《哲学研究》第95节是该书中非常重要的一节,也是相当令人费解的一节。它所处理的问题是:心灵表现何以可能?本文将首先介绍维特根斯坦有关心灵表现问题的一般观点,接着将对第95节进行详细的分析,最后指出其他解释者的相关误解。  相似文献   

15.
首先,本文在第二节中提出了谎者悖论所包含的一些问题,比如加强的说谎者悖论,Curry悖论,Yablo悖论,偶然的说谎者悖论,以及塔尔斯基的真不可定义性定理。其次,在第三节简单介绍了塔尔斯基的分层理论,并且指出了他方案的一个最大不足之处就是把一个真谓词分成了很多个个真谓词,这和我们的直观很不符合。之后在第四节介绍了我的一个解悖方案,并讨论了它的一些性质,比如可靠性,完全性,以及我的方案和塔尔斯基方案的区别。第五节说明了第二节中提到的一些问题在我的这个方案下如何处理。  相似文献   

16.
鲁浙 《天风》2003,(9):44-45
我们都晓得,上帝是完全的,他有完全的神性,也有完全的人性。主耶稣告诉门徒“你们要完全,像你们的天父完全一样。”(太5:48)像天父一样完全,是我们基督徒追求的最高目标。我们基督徒的一生是追求的一生。主耶稣是我们人生的标竿,我们要忘记背后,努力面前,不断追求,不断长进,竭力达到完全的地步。 一、言语上要完全 雅各书第3章第2节提到:“原来我们在许多事上都有过失,若有人在话语上没有过失,他就是完全人,也  相似文献   

17.
吴建寅 《天风》2006,(6):20-21
诗篇104篇是一首歌颂神创造的诗,全诗共分为三部分,1-9节是天地的创造,基本上是按照创世记1章1到8节的次序:光——空气——水,水被分为上下——天分开——水和旱地分开。10- 30节是地球是生气盎然的自然界中万物的动态,充满了一派生态平衡的美妙景象;让我们看到神为动物、为植物、为人、为他所创造的一切所定的那个律,始终是一个非常平衡、非常和谐的生态环境。31-35节是诗人的心愿,他希望他在神面前的默念能得神的悦纳,同时他也希望罪恶能从世上消除;恶人能从世界上消灭,然后这个世界就变得更加美好。其中第24节是全诗的精句:“耶和华啊,你所造的何其多,都是你用智慧造成的,遍地满了你的丰富。”这也是我们今天思想的中心。  相似文献   

18.
玛窦福音第18章第15节至第20节,讲述的是基督信徒团体内的弟兄规劝之道。根据玛窦的记载,我们可以看到耶稣基督时代的教会实况:当时  相似文献   

19.
林文恩 《天风》2001,(7):39
“你们要完全,像你们的天父完全一样”这一节,可以说是对论爱仇敌教训的总结,也可以说是对整个登山宝训中耶稣伦理教训的总结。《申命记》第18章第13节记载,你要在耶和华你的上帝面前作完全人;《利未记》第19章第2节记载,你们要圣洁,因为我耶和华你们的上帝是圣洁的。在旧的时代,上帝就向人发向要追求完全(圣洁)的呼召。上帝在宇宙中彰显其完全、伟大之爱,他叫日头照好人,也照歹人;降雨给义人,也给不义的人。如果我们完全效法上帝  相似文献   

20.
每当吉庆的斋月临近之际或在斋月期间,各坊清真寺的阿訇都会给本坊的穆斯林讲解斋戒的意义。在所讲的卧尔兹中,他们常常会引证这节《古兰经》:“信道的人们啊!斋戒已成为你们的定制,犹如它曾为你们前人的定制一样,以便你们敬畏。”(2∶183)从这节启示中,我们很直观的了解到:斋戒不仅是穆斯林的定制,还是古人的定制。探究斋戒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人祖阿丹。随着人类的发展、历史的演变,人类的斋戒从人祖阿丹开始,历经代代先知相传。像伊卜拉欣(亚伯拉罕)、穆萨(摩西)、达伍德(大卫)、尔撒(耶酥)等众多先知,他们都有着各自历史时代的不同形式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