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新时期,西部民族地区青少年宗教信仰呈现新的特点。青少年的宗教认同呈发展的态势,民族宗教传统文化及家庭的影响是青少年信仰宗教的认同性原因;青少年成长中面对的现实问题是青少年信仰宗教的内在需求性原因;宗教信仰与道德认同、礼俗认同、人际交往及人的精神境界提升是青少年选择信仰宗教的道德价值性原因。  相似文献   

2.
在新时期,西部民族地区青少年宗教信仰呈现新的特点。青少年的宗教认同呈发展的态势,民族宗教传统文化及家庭的影响是青少年信仰宗教的认同性原因;青少年成长中面对的现实问题是青少年信仰宗教的内在需求性原因;宗教信仰与道德认同、礼俗认同、人际交往及人的精神境界提升是青少年选择信仰宗教的道德价值性原因。  相似文献   

3.
本文借助于问卷调查与田野调查两种方法,对148名农村青少年基督徒的宗教信仰进行研究。研究发现,社会转型过程中,农村青少年基督徒的宗教信仰出现了分化,一部分青少年脱离了宗教信仰,另一部分青少年则依然保持着宗教信仰;农村青少年基督徒宗教卷入程度较低,个体私人性的宗教卷入行为相对较多,群体公共性宗教卷入行为较少;农村青少年基督徒的宗教态度趋于理性化。因此,世俗化会带来信仰的多元化。  相似文献   

4.
那仓 《法音》2003,(6):7-8
各位朋友,各位领导:美国国际宗教自由委员会年度报告中攻击西藏和其他藏区藏传佛教信仰状况,说什么“西藏严厉控制宗教场所和宗教活动”,这是完全没有根据的,也是没有道理的。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国家实行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的民族政策,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宗教自由的权利和风俗习惯。政府在致力于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教育等各项事业的进步,提高包括信教群众在内的广大少数民族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同时,特别注意尊重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保护少数民族文化遗产。对各民族包括宗教文化在内的文化遗产和民间艺术进行普查…  相似文献   

5.
西部多民族聚集区青少年宗教信仰与人际和谐交往是西部社会和谐稳定、青少年健康全面发展的基础。青海省乐都区的调查表明,多民族聚集区青少年的人际交往,因民族、宗教及文化习俗的影响,道德、价值观的影响,以及不同阶段青少年各自的汲取、认知、实践等的不同,呈现诸多显著的特征,其中一些情况应该引起我们的关注。A  相似文献   

6.
汉民族宗教信仰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民族文化与宗教信仰,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本文结合汉民族社会历史和传统文化,分析了汉民族宗教信仰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所形成的“天人合一” 的思维模式、宗法性的宗教内涵、多神崇拜的宗教信仰、皇权至上的宗教机制、贵和入世的宗教精神以及独具一格的宗教文化等六个方面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7.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惯。我国人多地广,宗教教派又很多,宗教信仰也不一致。因此,保障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和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是关系到实现各民族平等,团结各民族、各教派为实现四化而努力奋斗的大问题。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宗教信仰的自由”,“任何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不  相似文献   

8.
少数民族宗教信仰的特点及需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多宗教的国家,各个少数民族几乎都有自己的宗教信仰,并且宗教信仰的形态复杂多样,从原始宗教到我国本土的道教直至体系完备的世界性宗教,都有相当数量的信仰者。长期以来,各种形态的宗教同时并存于不同民族之中,与各民族社会思想文化、风俗习惯、道德伦理紧密联系在一起,成为这些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少数民族宗教信仰影响面广、情况复杂,因此,妥善处理少数民族宗教领域的问题,关系到众多信仰者的精神生活,关系到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关系到广大民族地区的安定。我国少数民族的宗教问题,是一个历…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来自边远贫困乡村的少数民族学生从事宗教活动人数有所增加,干扰了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因此,我们应该正视少数民族大学生中的宗教信仰现象,对信教的学生进行分析,热情地关心、爱护、教育他们。这对于促进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及打造少数民族地区"平安校园"具有重大意义。本文结合心理学相关理论,力图探索出少数民族大学生信仰宗教的思想认识和心理方面的原因,并在此分析基础上,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切实加强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0.
羌族是我国西南地区重要的少数民族之一,羌族文化源远流长,艺术博大精深,具有显著的民族特色和丰富的审美内涵.羌族艺术主要表现在文学,宗教、表演、设计和民俗等方面,是中华民族文化艺术中的瑰宝.蕴涵于羌族艺术中的自然崇拜与宗教信仰,贯穿于羌族的神话传说、宗教仪式、歌舞戏曲、建筑工艺、民族习俗,以及各种文化生活之中,是羌族民族文化思想的核心和艺术发展的精神动力,具有一定的神圣性、神秘性和神奇性,是羌族文化民族凝聚力、宗教感召力、审美鉴赏力和艺术生命力的象征.  相似文献   

11.
中国西南的傈僳族及其宗教信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傈僳族具有悠久的历史,是中国西南边疆的古老民族.本文考察傈僳族传统宗教的巫师,傈僳族宗教信仰系统的神灵及图腾崇拜、祖先崇拜的特色傈僳族民间流传的祭歌、创世史诗,记录反映了傈僳人古朴的宗教信仰认为傈僳族丰富的祀神祭歌,不仅在民间文学领域具有研究价值,对宗教学的少数民族传统宗教研究,也有着重要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2.
土族宗教信仰述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土族宗教信仰述略范玉梅土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青海省的互助、民和、大通、乐都、门源和甘肃省的天祝、永登、卓尼等地,共有人口192568人(1990)。土族有自己的语言,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通用汉语。其族源可上溯到中国古代的吐谷浑族。土族主...  相似文献   

13.
随着对现代性所带来的个体自我缺失和群体主体性的缺失,以及人们对于民族文化传统本身的持续性反思,如何更好地认识传统宗教信仰体系在民族文化认同形塑中的根基性作用,调动优秀民族文化传统资源,以解决因为社会的急遽变迁而带来的人们身份认同上的深重疏离感,是当下亟需解决的时代命题。本文以景颇族原生性宗教信仰体系结构及其变迁为例,呈现出以血缘和祖缘为核心观念建立起来的原生性宗教信仰体系与其民族文化认知结构之间的紧密关联和相互形塑作用,以反思中国宗教信仰文化体系的多样化形态及牟钟鉴所提出的中国宗教的"多元通和"模式。  相似文献   

14.
宗教信仰的个体化历程初探尹志华本文考察了宗教信仰从群体性向个体化转变的历程,指出:在原始社会,宗教信仰完全表现为一种集体行为;进入阶级社会后,由于社会本身的分化和人类精神领域的分化,宗教不再是人类的整体文化,这就为宗教信仰的个体化提供了条件。然而在中...  相似文献   

15.
古代华南少数民族的宗教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代华南少数民族的宗教文化,内容庞杂,形式多样,表现了一定的原始性与分散性.各种宗教信仰的行为活动显得较为随意开放,反映了古代华南少数民族宗教心理活动中的若干认识与感受,体现了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华南少数民族宗教文化所具有的社会功能。结合文献与民族学的材料,对华南少数民族宗教文化的探讨,可以从更多方面了解社会民族文化的发展规律与特色,对于宗教文化在社会发展中的历史影响和意义,或可有更多的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16.
儒学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主干和基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精神方向,极大地影响了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也使中国宗教信仰打上了儒家文化的深刻烙印,从而表现出其独有的特点。文章对儒家文化与中国宗教信仰之间的关系做出了探讨和分析,同时进一步揭示了文化与宗教之间相互渗透和无法分割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改革开放进入深层发展以来,中国共产党审时度势、继往开来,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核心价值观将影响当代中国人的信仰诉求,并与中国传统文化、宗教信仰形成密切关联。本文结合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研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宗教信仰的关系,从文化战略的视角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8.
加拿大宗教信仰自由,以天主教和基督教为主。但因为加拿大是个移民型国家,来自世界各地的移民来到加拿大以后,不可避免地也把他们的宗教文化带到加拿大,所以加拿大宗教信仰的种类十分繁杂,由此也难免产生不同教派之间的宗教观念和利益的磨擦与冲突。有  相似文献   

19.
随着宗教在农村地区的迅速传播,留守青少年成为宗教传播的对象,选取浙江省H市为田野调查点,发现留守青少年信教人数增加、宗教认同多元化、信教动机功利化、信教途径多样化。农村留守青少年信教具有受长辈的默许、受同伴的吸引、非虔诚的信徒等特点,是家庭、学校、社会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引导农村留守青少年的精神生活,需要家庭、学校、党委和政府协同发力。  相似文献   

20.
青少年民族认同发展的三阶段理论模型和黑人民族认同发展模型的提出,为研究少数民族青少年的民族认同发展提供了一定的依据。少数民族青少年民族认同的发展与应付能力,自我效能感等因素有积极的相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自尊,比如消极民族刻板印象的影响,增加心理归属感等。而且可以促发少数民族青少年亲社会态度的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