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宗教学体系得以基本确立。前辈学者在中国宗教史料和各大宗教思想诸多方面默默耕耘,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其中也不乏从整体上勾勒、梳理中国宗教思想与历史的著述,前有王冶心的《中国宗教思想史大纲》,后有牟钟鉴、张践的《中国宗教通史》。然而,相对于蓬勃开展的中国宗教各个具体宗教思想史研究而言,学术界尚缺乏一部系统阐释中国宗教思想历史发展与体系特征的通论性力作。近期,人民出版社隆重出版推出詹石窗领衔主撰的《中国宗教思想通论》(人民出版社2011年3月第1版,6  相似文献   

2.
吕庙军 《管子学刊》2008,(4):127-128
张荣明教授的新著《中国思想与信仰讲演录》(以下简称张著)于2008年2月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洋洋25万余言,是研究中国宗教思想史的又一部力作。张荣明教授几十年来一直潜心于思想史研究领域,该书乃是张荣明先生学术积累的成果。通读此书,有以下心得。  相似文献   

3.
正在近代中国思想史研究中,宗教思想的近代演变是一个不该忽略而常被忽略的论域。一般思想史家会将这一论域理解为宗教史的研究范畴,而事实上宗教史的研究也常常并不将其视作显著的研究目标。现有的近代中国宗教史著作,主要的指向是研究某一种特定宗教在近代中国社会演变中的角色,它的组织分布和形态,传教和事工,它与中国政界和社会各界的复杂互动等,较少有人将重点放在宗教教理与近代中国思想流变的关系考察上,而将三大宗教的教理调适结合起来进行研究的,就更是凤毛麟角了。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及佛教与宗教  相似文献   

4.
包兆会 《天风》2016,(6):52-53
他曾是晚清庠生,在国学方面有很高的造诣,其学术生命的多半时间都是在向教会大学的学生们教授中国哲学与中国文化,著有《孔子哲学》、《孟子研究》、《道家哲学》、《中国学术体系》等著作。他也是上世纪中国基督教本色化运动不可或缺的重要人物;而他在中国宗教史尤其是中国基督教史研究方面所做出的开创性贡献,又奠定了其杰出的教会史学家的历史地位。其基督宗教方面的著作有:《中国基督教史纲》、《中国宗教思想史大纲》、《中国历史的上帝观》、《基督徒之佛学研究》、《孙文主义与耶稣主义》等,另独编和合编有《耶稣基督》、《评基督抹杀论》、《中国文化与基督教》等。他是当时中国基督教界比较有影响力的、多产的基督徒学者之一。他就是王治心。  相似文献   

5.
程捷 《管子学刊》2001,(3):93-94
一部好的思想史,对所有具备一定知识的人,都可以说是开卷有益。因为思想史不仅限于一家或少数几家的思想。像中国思想史,它包括了中国几千年最重要的和次要的思想家的心灵和观念的活动。即使是中国古代思想史也包括了从先秦到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几百年在思想文化方面的重要变迁。孔子、墨子、庄子、老子、杨朱、苟子……各有各的理想,各有各的主张,尽管我们并不一定同意他们的理想和主张,但他们的执着和热情,会给我们很多激励和启发。  相似文献   

6.
唐凯麟先生长期耕耘于中国传统伦理思想史、中华民族道德生活史、中华民族爱国主义发展史等研究领域,他主编的“中华民族道德生活史”丛书是其积极推进中国传统道德文化研究所取得的重大标志性成果。唐凯麟先生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和方法来审视、挖掘中国优秀传统道德文化,著书立说,推出了一系列具有开创性且影响深远的学术成果,原创性地建立了与中国优秀传统道德文化相承接的马克思主义伦理学体系,为我国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理论和实践贡献了学术智慧。唐凯麟先生所取得的成就是他以敏锐的洞察力、扎实的理论功底与不屈不挠的毅力孜孜求索的结果,他不懈奋斗的经历与卓越的学术贡献对深化中国传统道德文化研究具有重要教益与启迪。  相似文献   

7.
家训是家庭教育的重要载体,家训教化对中国社会发展和中华民族文化传承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传统家训文献的涌现和大量刊行是在唐代以后,而以明清和民国前期最盛。民国及以前基本没有家训研究,新中国成立后只是一些教育史、思想史、哲学史、文化史专著或教材中涉及少数家训内容。改革开放以来家训整理、出版增多,家训研究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学者们对家训内涵、家训思想史分期和发展历程、规律、基本思想内容都进行了系统研究。在继承和弘扬传统家训文化方面,学者们在倡导建立"中国家训学"、利用传统家训资源价值等方面作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国外对中国传统家训思想的研究成果极少。当前亟需进行系统的文献搜集与整理,加强对传统家训思想史深层次探讨和横向交互研究,在开发利用传统家训史料资源、创建新的家训文化等领域也亟待拓展深化。  相似文献   

8.
<正>张荣明先生是宗教思想史和政治思想史研究的专家,目前已有《殷周政治与宗教关系研究》、《权力的谎言——中国传统的政治宗教》、《中国的国教——从上古到东汉》、《中国思想与信仰讲演录》、《信仰的考古——中国宗教思想史纲要》、《中华国学》等专著问世,表现了作者对于宗教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思考。其中《信仰的考古——中国宗教思想史纲要》系统梳理了中国宗教思想史的发展脉络,读后使人颇受启发。该著  相似文献   

9.
约翰·希克是当今世界著名的宗教哲学家,宗教多元论的倡导者。在中国宗教学界,他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人物。他的思想直接影响了中国宗教学20多年的发展走向。本文就约翰·希克和中国宗教研究之间的关系做了一些梳理,以此让学界尤其西方学界了解希克对中国宗教学的发展做出的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10.
谢文郁 《哲学研究》2012,(11):89-94
<正>人的生存和善的问题是融为一体的。对善的问题做不同的概念处理将导致完全不同的思想史方向,孵育不同的文明。在中国思想史上,孟子专注于善的问题,并在和他人的讨论中形成了一套关于善的话语体系,规定了中国思想史的发展方向。几乎和孟子是同时代人,希腊思想家柏拉图也以善的问题为思想主题,给出了一系列关于善的论证,为西方思想史定下了基调。这两位思想家对各自的思想传统来说都是奠基性的人物。中国和西方的思想史发展方向完全不同,我认为和这两位思想家关于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传统文化研究的兴起,中国道教学研究日趋活跃,成果渐丰。近年来,一些学者开始从道教史、道教哲学的角度介入道教思想史研究,使道教思想史的学科建设有所进展。但从总体上看,中国道教思想史研究作为道教学研究的一个领域,在学术界尚未得到应有的重视,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宗教行为和思想两个层面分析了中国伊斯兰教西道堂创始人马启西所受苏非主义的影响,及其对中国西北苏非主义传统的接纳和继承,肯定了马启西在中国苏非主义发展中的地位,并进一步申论了马启西与苏非主义关系的澄清在中国伊斯兰教史、教派关系史以及西道堂研究中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3.
从1980年代以来,中国宗教社会学的研究就已经从欧美宗教社会学的译介开始了。30年以来,中国宗教社会学的研究,无论是对欧美经典的翻译,还是对中国本土宗教的社会学研究,都已经形成了一道可观的学术风景线,成为当代中国宗教学领域中一个重要的构成。本文对30年宗教社会学在中国的引进和发展,有一大致的综述,希望能够从中总结出中国宗教学、宗教社会学研究的某些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14.
马劲 《中国宗教》2018,(3):38-40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宗教工作的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为新时代宗教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宗教问题和宗教工作,针对我国宗教领域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加强调查研究,在许多重要会议和重要场合发表重要讲话,对宗教工作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理论分析和政策指导,  相似文献   

15.
通过回顾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伦理思想史研究所走过的历程、所取得的成果,总结其成就,分析其得失和存在的问题,揭示中国伦理思想史研究的未来趋势,对于推进学术研究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伦理思想史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也存在许多问题.概而论之,主要缺憾和问题有二:一是急功近利和自说自话的学术研究风气,二是"三重三轻"现象突出.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近代以来中国佛教史研究为案例,主要探究宗教史研究中如何处理文本与经验的复杂关系,这对于宗教思想史研究来讲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全文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在现代中国学术史研究从80年代"思想史"到90年代"学术史"的转型脉络中,来说明中国佛教史研究的嬗变与得失。第二部分阐明近代中国佛学研究的方法论经验,特别是从近代中国学术思想史研究中的经史学关系来加以分析,论述了哲学、新史学及经学等不同类型佛学研究的方式及其特点,并指出以欧阳竟无为代表的内学研究对现代中国佛学研究所具有的启发意义。最后,论文指出近代以来中国佛学史研究受到域外研究的深刻影响,并从中深刻地反思与阐释如何恰当地处理中国佛教思想史研究中的在地经验与域外传统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目前学术界对马克思主义宗教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之间关系这一重要问题的探讨,并不多见,本文致力于这一问题的思考。从世界观、辩证观、实践观、价值观等富有意义的四个方面,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对马克思主义宗教理论的继承。从思想理论到群体实践、西方社会到中国社会、社会革命到社会建设等三个方面阐述了前者对后者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詹石窗教授主撰的《中国宗教思想通论》是目前中国学术界综论中国宗教思想的第一部学术专著。其主要特点有三:第一,建立了严密的逻辑框架,运用系统思维进行论述;第二,善于澄清前提,划分界限,论证严谨有力;第三,紧密联系实际,富有较强的时代气息和现实价值。学术贡献有二:第一次对中国宗教的“人学”思想作了立体式阐述;第一次对中国宗教的运行机制进行了系统研究。由《中国宗教思想通论》引发的思考是多方面的,如中国宗教思想的研究领域的拓展、科研方法的创新、科研队伍的打造等。  相似文献   

19.
渡边欣雄教授是日本研究中国民间风水和民俗宗教的著名人类学家,他的民俗宗教研究是日本社会人类学界研究中国的重要成果之一。本文从汉族的宗教特征、宇宙灵魂观及东洋理论的风水思想等三个方面对渡边欣雄的研究进行评述。  相似文献   

20.
书写和口传:中国宗教的两种类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蒋海怒 《学海》2005,20(4):101-107
立足于中国宗教类型研究史的批判性解读,本文提出,中国宗教有两大类型:经典宗教和民间宗教。经典宗教是“文字本位”的,具有制定性特征,备有弘富的经藏系统;民间宗教及其经卷具有口传性、变异性和民众性。文章考察了中国宗教史上的经典传授和口头宣教的传统,认为一种宗教的社会地位的改变、宗教性质之转移往往和它宣教方式的变化有关;经典宗教和民间宗教的互动也带来了宣教方式(经典阅读和口头传教)的互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