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多民族、多宗教和谐共存是我国民族宗教发展的重要特征,也是我国宗教关系研究的一个重要向度。民族宗教互动现象突出、地域特征明显的民族走廊集中体现中国民族宗教多方面关系。藏彝走廊作为西南边疆"治藏稳边"的特殊地理文化单元,其宗教关系在全国宗教格局中具有重要意义,对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民族团结有重要影响。藏彝走廊区域宗教信仰形态丰富,且长期以和谐共生为主流,相互吸收接纳,对促进社会和谐产生重要作用,其多元宗教互动关系具有重要意义和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2.
试论宗教与民族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论宗教与民族的关系何光沪●宗教与民族的关系,既涉及人类社会和文化的起源与发展,又涉及现实政治和民生的稳定与和谐。因此,对宗教与民族之关系的研究,既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又有重大的实践意义。1、宗教与民族之所以有着密切的关联,是因为二者与社会文化有着密不...  相似文献   

3.
宗教关系具有政治、文化、社会以及信仰本身的多重内涵,具有与党和政府、社会、国际以及宗教自身互动的多元维度,涵盖了宗教内部与外部的诸多复杂因素,是一种相对持续稳定的互动结构。云南多元宗教在特定的时空场域和社会情境中生成,政治关系上的边疆开发、文化关系上的吸纳融合、经济关系上的互利共赢、民族关系上的交流融通、日常生活上的交往互动、宗教生态上的平衡制约等机制促成多元宗教和谐相处。提炼云南多元宗教的生成机制及其和谐相处的演化机制,可以坚定我们从广义视角审视宗教多元关系的理论自信与方法自信,并为政策制定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先秦礼文化凸显的道德生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秦礼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制度化的形式存在于先秦社会的方方面面,包括先秦礼俗、礼制、礼学和礼教等主要内容。先秦礼文化的核心是伦理道德,它通过一定的仪式来确立协调天(神)人关系、家庭关系、政治关系以及社会交往等伦理关系的道德规范,以此维护现存社会的稳定和秩序。具体而言,包括以敬神为核心的宗教伦理、以人与自然和谐为主要内容的环境伦理、以孝亲为核心的家庭伦理、以忠君为核心的政治伦理、以尚德尚齿为核心的社会伦理等内容。  相似文献   

5.
##正##在我国西部地区,宗教种类众多,宗教与民族关系紧密,和谐的宗教关系和宗教结构对西部地区乃至整个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开展对西部地区宗教与社会关系的研究,对解析西部地区宗教与社会诸多问题,正确认识和处理宗教关系、民族关系,最大限度地  相似文献   

6.
新农村和谐家庭的建设是乡村社会和谐与稳定的重要基础和新农村建设的内在要求;构建农村和谐家庭要以建立民主平等的家庭关系、培育良好的家风、确立健康文明的家庭生活方式、建设先进的和谐家庭文化等为基本内涵;推进农村和谐家庭建设,必须从培养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充实加强家庭经济基础,巩固强化家庭道德基础等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宗教的教义、教规中,蕴含着丰富的和谐思想与和谐文化。宗教文化既是传统和谐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传统和谐文化的重要源泉。在我国,许多宗教胜迹,一般也都是重要的旅游景区。和其他旅游景区相比,宗教胜迹受其和谐文化内涵的深刻影响,不仅肩负着旅游休闲的直接功能,同时也肩负着传播和谐文化,引人向善,慰藉心灵,淳化风气,稳定社会的间接功能。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新疆南疆地区穆斯林宗教生活基本情况以及与穆斯林宗教生活密切相关的自我和谐、幸福度等问题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南疆地区穆斯林对伊斯兰教信仰虔诚度较高,能严格履行伊斯兰教宗教功课,遵守伊斯兰教的行为规范和生活要求。不同文化程度的穆斯林在自我和谐水平上存在差异;且宗教生活中的礼拜次数、对待封斋的态度以及朝觐愿望的不同,均会影响穆斯林的自我和谐水平;不同性别的穆斯林在幸福度水平上存在差异,封斋态度的不同对穆斯林的幸福水平也有影响。以上研究结果表明,伊斯兰教的心理调试功能、社会交往功能可以在新疆南疆地区穆斯林的社会生活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正我们应当重视对宗教心理引导功能的研究,准确把握它的特征,充分发挥宗教积极的心理引导作用,使其成为对于社会有益的、积极的精神动力。一"宗教是一种建立在某种信仰基础上的文化体系,而信仰的最大特性在于其相对稳定而深刻的心理属性。"(李利安《宗教心理与社会和谐》)宗教有特殊的心理引导功能,这是宗教对社会产生影响的一种重要途  相似文献   

10.
恩敏 《天风》2011,(6):4-5
宗教和谐基本包含四个基本层面,即宗教内部的和谐、宗教之间的和谐、宗教与社会的和谐以及政教关系的和谐。多年来,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和重要的社会影响的我国宗教界总体上是稳定和谐的,虽然五大宗教教义各不相同,但都能在社会主义大家庭里和睦共处,同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座大厦增砖加瓦。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坚持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着眼于国家总体安全和新疆社会稳定与长治久安大局,对做好新时代新疆宗教工作作出了系列重要论述。其主要内容包括:加强党对新疆宗教工作的领导;坚持新疆伊斯兰教中国化方向,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实现宗教健康发展;依法治疆,切实提高新疆宗教工作的法治化水平;强化新疆宗教工作的“三支队伍”建设;坚决打击宗教极端主义。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疆宗教工作的重要论述,体现了政治思维、创新思维、战略思维、辩证思维以及系统思维等思维方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疆宗教工作的重要论述,是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2.
《科学与无神论》2021,(4):44-49
随着宗教中国化的全面推进,宗教观成为衡量新疆籍少数民族大学生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参考因素,更关系国家的团结统一和长治久安。通过综合运用社会调查方法发现,新疆籍少数民族大学生在宗教问题上存在对宗教的认识不深、对错误的宗教行为和现象的批判态度不硬、对文化和宗教关系的把握不准等问题。其根本原因是宗教意识形态在社会中更加隐蔽化,且在高校中对青年学生的宗教观引导还存在缺位现象。为此,根据高校大学生实际,应从普及宗教观理论教育、强化"五个认同"意识、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三重维度上全面深化在新疆籍少数民族大学生中的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  相似文献   

13.
钟晓樱在《福建宗教》2004年第1期撰写文章指出,我国是多宗教的国家,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中国各宗教文化已经成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一部分,并从各个层面长久而深刻地影响着当代的社会思想文化。宗教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和文化现象,在各种社会形态里具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它既影响组成社会结构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因素,同时又通过其社会功能对社会整体的稳定和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宗教对社会稳定的影响主要通过自身功能的发挥来产生作用,其基本社会功能有:社会控制功能、社会整合功能、行为规范功能、心理调节功能等。调动宗教积极的社会功能,正确…  相似文献   

14.
民族文化中的宗教文化在社会发展过程中贡献着有力的文化资源,尤其是对当下构建和谐社会提供着多维精神资源。这种资源为促进社会整合提供了崭新的视角,具体表现在民族的宗教性整合和宗教的民族性整合关系中。本文以四川硗碛藏族乡为研究个案,考察了硗碛藏族锅庄舞、丧葬仪式中蕴含的和谐宗教思想。文章得出结论:宗教的和谐思想是促进社会整合的有利资源,这种整合是在宗教与民族两方面同步进行的:一方面,宗教作为和谐资源,被当成社会资本促进了民族的整合,这是宗教的民族性整合;另一方面,从社会资本在族群中建构与生产时,宗教和谐思想无疑成了族群认同与凝聚的资源,在此意义上的整合是民族的宗教性整合。  相似文献   

15.
宗教信仰是历代许多政治家维护政权和社会稳定的重要支柱,具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巨大潜力。宗教可以通过其精神信仰以及仁慈博爱、自我约束、维护和谐稳定等教义主张或伦理要求为社会提供精神信仰、价值伦理、凝聚力和整合约束力,进而最有效地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发挥我国社会宗教信仰包容融合的传统优势,因势利导促成各宗教和合共生的宗教共同体,运用其巨大潜能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并化解各种社会问题,是可供选择的积极进路。  相似文献   

16.
贾庆林强调,宗教界和各宗教团体要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原则,协助党和政府处理好信教群众与不信教群众、信仰不同宗教群众之间的关系,促进宗教内部群众之间、宗教与宗教之间、宗教与社会其他方面之间的和谐,发挥宗教在促进社会和谐方面的积极作用,不断巩固和发展宗教界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  相似文献   

17.
贾庆林与全国宗教团体领导人研讨会全体成员座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贾庆林与全国宗教团体领导人研讨会全体成员座谈时强调发挥宗教在促进社会和谐方面的积极作用不断巩固和发展宗教界和谐稳定良好局面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14日在与全国宗教团体领导人研讨会全体成员座谈时强调,宗教界和各宗教团体要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原则,协助党和政府处理好信教群众与不信教群众、信仰不同宗教群众之间的关系,促进宗教内部群众之间、宗教与宗教之间、宗教与社会其他方面之间的和谐,发挥宗教在促进社会和谐方面的积极作用,不断巩固和发展宗教界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贾庆林…  相似文献   

18.
宗教关系是政治领域和社会领域中涉及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重大关系之一,主要包括各宗教内部诸要素以及不同教派组织之间、宗教与宗教之间以及宗教与社会各方面之间等多种关系。宗教关系的基础是信教群众与不信教群众及信仰不同宗教群众之间的关系,关键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和社会主义国家与宗教之间的关系。全面认识和妥善处理宗教关系,促进宗教关系的和谐,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19.
马平 《法音》2009,(3):18-21
"家庭和乐"是首届世界佛教论坛提出的美好愿景——"新六和"的内容之一。家庭是构成社会的基本细胞,家庭关系是否和谐,不仅关系到每个人的幸福,也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因此,"家庭和乐"作为家庭关系和谐的标志,也是构成和谐世界的"众缘"之一。为了实现这一美好愿景,有必要对佛法在"家庭  相似文献   

20.
“宗教是一种建立在某种信仰基础上的文化体系,而信仰的最大特性在于其相对稳定而深刻的心理属性。”(李利安《宗教心理与社会和谐》)宗教有特殊的心理引导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