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英语术语"New Perspective on Paul"是20世纪西方新约神学研究界独特的理论体系。本文着重研究了新约之神学诠释与教会信仰的关联,对于我们认识成长中的中国基督教和教会的信仰有特殊意义:对于思考今日中国基督教和教会这样的问题而言,专注于新约正典与教会信仰,将有益于我们确立现实的立场,从而将圣经作为中国教会至高衡定标准,或者,将从圣经视野去审视中国基督教问题确立为对话与交流的基本原则。而路德改教传统,就我们所正在思考的议题而言,亦特具意义,这就是路德乃至新教传统的首要原则:"唯靠圣经"(Sola Scriptura)。  相似文献   

2.
赵林 《世界哲学》2016,(1):115-124
当基督教脱离犹太教母体、开始在希腊-拉丁世界中传播时,如何处理新兴的基督教信仰与具有深厚思想传统的希腊哲学之间的关系,这是摆在基督教护教士们面前的一个理论难题。在初期教会中,诺斯替主义表现出了一种"急性希腊化"的做法,即试图将基督教信仰改造成一种玄奥的二元论哲学。与这种异端做法不同,正统教会在对待上述关系时表现出了两种态度:或者用基督教信仰来统摄希腊哲学,或者用基督教信仰来拒斥希腊哲学。然而,无论是哪一种态度,都在有意或无意之中把希腊哲学、尤其是具有神秘色彩的柏拉图主义融入到基督教信仰中,从而形成了最初的神学理论。从这种意义上说,在希腊-拉丁世界的基督教化这个表象背后,隐蔽着一个更加深刻的思想转化过程,这就是基督教信仰(以及教会体制)的希腊化与拉丁化。  相似文献   

3.
正当我们谈论基督教与中国文化的关系时,"基督教"是一个首先需要加以界定的概念。当人们提到基督教这个概念时,或者是指基督教信仰,或者是指基督教会,或者是指基督教传统。作为启示的宗教,基督教的启示特征不可否认。但基督教作为一个信仰和文化体系诞生于亚洲,有其东方文化渊源,又是希伯来文明与希腊罗马文明的结晶,并影响着整个的西方文明,也带有浓厚的西方文化色彩。基督教作为一个教会组织体系,是在两希文明及以后其他文明的相遇、碰撞下逐渐形成和发展出来的。也就是说,当基督教向欧洲传播的时  相似文献   

4.
非洲独立教会是指由非洲人在非洲建立的、以非洲人的方式满足非洲人信仰需要的教会,也称之为"基督教的非洲本土化运动"。本文旨在对后种族隔离时代南非的非洲独立教会进行梳理与考察,并以其中发展速度最快规模最大的锡安基督教会为个案,分析非洲独立教会对南非政治、社会、文化、信仰等方面的影响及未来发展趋势。非洲独立教会在南非非洲人聚居人口最多的乡村城镇地区发展规模日益壮大,深刻影响着南非非洲人的精神与日常生活。  相似文献   

5.
整个北美基督教阵营自19世纪晚期至20世纪40年代初期围绕着传统信仰与现代观念的关系问题,经历了两次对当今世界基督教运动产生了深远影响的大分化和大重组,并最终导致形成了当代基督新教的具有不同思想和信仰特征的三大阵营。探清基督教在这一时期的演化与发展脉络,对于全面把握当今基督教运动的起承转合具有直接关系。本文对北美基督教在从19世纪晚期至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围绕着现代观念与传统信仰之间的张力所发生的神学争论、思想)中突、教会分裂和阵营重组进行了梳理和分析。  相似文献   

6.
《使徒行传》是一部基督教形成史的经典著作。它记载了早期基督教30年的发展史,记载了基督教从犹太教中逐渐分化出来的过程。这个过程一般可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一章到五章,基督教只是作为犹太教中一部分持守基督信仰的犹太人的活动。第二阶段是六章到十五章,记载了犹太教与基督教的矛盾,以及基督教内部的矛盾。五章十一节就把这个持守基督信仰的团体称为“教会”,六章记载了教会正式成立组织,拣选了7个有好名声的人来管理教会事务。犹太教把“教会”看成是异端(24:14),教会内部也因受不受割礼发生争论。十五章记载的耶路撒冷会议,为此作出决定,外邦人信主不须受割礼,这不仅打开了外邦人信道之门,电拉大了基督教与犹太教的距离。第三阶段是从第十六章起至本书末了。使徒们根据因信称义的道理,把教会扩展到亚欧地区,使基督教最终同犹太教分道扬镰。  相似文献   

7.
中国基督教是目前世界基督教会中普世化——多宗派联合最为超前的教会,因为曾经有着七十几个宗派的教会放弃了原有宗派的界限与宗派结构间的差异,联合成为今天"后宗派"的中国基督教。可以说中国教会"后宗派"模式相对于现今普世教会合作运动致力于"求同存异"模式更加超前,因为在这一模式之中,宗派之间的差异和宗派的结构或隐或显仍然存在,却并非分开的;在上帝的道与圣礼中的崇拜中使得信仰的合一成为外在、可见的。在20世纪50年代,在中国大陆的教会由于政治的压力而放弃了宗派。因为当时时局的变化是非常迅速又强烈的,故而来不及发展与形成中国基督教会后宗派身份的神学基础。就这一点而言中国基督教的教会结构也是复杂而脆弱的。即便中国教会后宗派的模式对世界基督教是一重要的贡献,也迫切需要神学的强化,从而拥有更加成熟的教会论,因为中国教会是正在走向合一的教会。本文认为正在呈现出来的后宗派主义如果与圣餐团契教会论——目前最具活力、占主导位置的普世基督教合一模式结合起来,将有利于中国教会的巩固与发展。有一基本的共识,即教会的标志就是上帝纯正的道被宣讲、圣礼(洗礼与圣餐礼)得以正确施行。基督教会最基本的信仰生活,那就是在一起崇拜,上帝的道的宣讲和圣餐中领受耶稣基督的宝血与身体,如此才使得团契成为现实。只要基督教在这一点能够达至共识,信仰的多样性处境化表述可以有很大的自由。在联合崇拜中,中国基督徒可以在研究圣经、早期教会一些教会论上分歧观点的基础之上,借此形成某些共同的神学表述。也许编写一本后宗派的教义问答,可以作为最基本阐述和教导共同信仰的依据。希望合宜的圣餐礼的认识能够在中国教会中不断得到提升,这也将强化中国教会作为真正普世教会一部分的身份。结合圣餐团契教会论的实现,后宗派的理念具有巨大的普世合作潜力。这两种可以相互获益:圣餐团契的教会论为后宗派主义提供更大的神学支持,而后宗派主义挑战了传统的教会,寻求勇敢的进步,促动宗派放弃那些导致教会分裂的传统和教政体制,以求基督的教会能够获得可见的合一。新教教会正形成不断增长的趋势,那就是致力于除去宗派之间的分歧。在这样的背景中,中国基督教的后宗派经验将对全世界基督教普世合作的发展有着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张远来 《天风》2013,(5):22-23
社区服务(Community Service)是基督教文化一个重要的范畴,在西方教会,社区服务是基督教会一项常规性事工,几乎每一间教会,无论大小,无一例外,均具备社会服务事工。但在中国,由于教会自身服务意识的淡薄及过去社会空间相对狭小,教会的社区服务还基本是一个新鲜词。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也在要求基督教回归其原本的信仰和组织理念,积极参与社会服务(包括社区服务),本文尝试从基督教文化中的社区服务理念、社区服务的意义及参与社区服务的途径三个方面,浅谈基督教文化与社区服务的重要关系。  相似文献   

9.
陈永涛 《天风》2016,(8):28-29
当我们讨论神学与传统的关系时,传统形成过程中的连续性、断绝以及一致性的问题也是特别值得加以关注的.连续性告诉我们,基督教传统的形成既离不开更古老的信仰传统,也离不开基督教在传播过程中所遭遇的文化.福音与文化是不能截然分开的,尽管福音超越文化. 在早期基督教传统的形成中,有几种不同形式的连续性.第一种是使徒信仰的连续性.使徒信仰由教会传承下来.最早的基督徒是犹太人,他们在他们的新信仰中发现与自己旧信仰之间的连续性.他们记得主耶稣自己所说的,他来不是要废弃律法和先知,而是要成全.在使徒教父的著作中,律法的宣讲占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0.
高英 《天风》2010,(9):16-18
世界基督教教会联合会(下称“世基联”)自1948年在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宣告成立以来,在推动基督教三大宗派(罗马公教会/“天主教”、东方正教会/“东正教”以及基督新教)的普世合一运动中,已走过“花甲”之年,结出了令人欣慰的合一硕果。“世基联”下属专委会之~“信仰与教制委员会”(下称“信教会”),是早在1927年在瑞士洛桑成立的跨宗/教派组织,注重从信仰传统和各宗/教派教会体制(教制)层面上,探讨和推动教会合一。  相似文献   

11.
随着教会发展的需要,为方便教会肢体和有兴趣的慕道友购买各类信仰读物及基督教工艺品的需要,各地教堂纷纷建起了圣经和属灵书刊供应处,这无疑是一种牧养工作的有益补充,做好此项事工责任重大,意义非凡.  相似文献   

12.
<正>在江淮大地上的基督教会里,正在形成一种新的风尚。他们把传统赞美诗与地域文化相结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微风皖韵。对于中国基督徒而言,"教会我所依,教会我所爱,自治、自养又自传,合一道路圣灵带""我爱中国基督教会,教会是金灯台,合而为一彼此相爱",这些是再熟悉不过的传统赞美诗歌和信仰表达了。然  相似文献   

13.
高峰 《天风》2005,(5):30-34
一、教会发展与理性思考两千年来,从教会的建立至之后的发展,从未离开过理性的思考,教会发展的每一步都伴随着理性思考,基督教会发展的历史,是不断进行思考的历史。基督教信仰的传播及教会的发展与理性思考并行不悖。《使徒行传》记载,耶稣基督复活升天之后、五旬节之时,门徒们开始见证基督传扬福音,建立基督的教会。《使徒行传》2章14至39节记载了彼得第一次对众人宣讲的内容。分析这篇宣讲  相似文献   

14.
《天风》2008,(17):42-43
为了保护基督徒的合法权益,了解《宗教事务条例》的贯彻情况,保障基层教会宗教活动的正常开展,促使没有两会组织的基层教会(聚会点)的信仰生活有序、稳定、正常开展;落实陕西省基督教两会关于“深入开展对基层教会基本情况的调研,加强教会自身管理”的工作安排,陕西省基督教两会先后多次派出专项调研组,对没有成立市级两会组织的延安市、商洛市下属没有成立县级教会组织的基督教活动点情况及没有登记的基督教会的情况进行专项调研,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为发端于十六世纪的德国宗教改革运动在相当层面影响了以后基督教新教(theProtestantChurch)的各宗派教会在圣经信息的宣讲、崇拜礼仪、圣职人员地位等方面的生存性发展。这场历史中惊天动地的改革运动给现今的基督宗教所带来的反思是,我们如何客观而真实地评价圣礼性礼仪与圣职人员在教会信仰生活中的价值性地位?在我们关心自身的灵性追求与成长之时,是否要排斥合乎信仰原则的圣礼性礼仪呢?这就是本文仅凭一管之见所要进行探讨的旨趣。  相似文献   

16.
众所周知,只要不带任何偏见,无论从哪一个角度看,中国基督教所推行的独立自主、自办教会的“三自”原则,不仅是中国基督教会发展的历史必然,也是世界基督教会发展的历史必然,是早期教会使徒们建立教会的一个基本原则。中国基督教的三自爱国运动转眼已近五十年,这五十年来,中国基督教和全中国人民一道经历了自己的祖国和民族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17.
从圣经启示、信仰传统和教会历史实践来看,中国教会的"三自原则"都具有很强的教会性、教义性和神学性。这表现在:三自原则是上帝的启示和教会历史实践的统一,是教会地方性与普世性的统一,是教会现实性与终极性的统一,是办好教会与教会性的统一,是爱国与爱教的统一。只有坚持三自原则,中国教会才能迈向荣耀的教会。  相似文献   

18.
基督教中国化就是中国教会以圣经为依据,持守基本信仰,继承大公教会和宗教改革的传统,在信仰和社会实践中,扎根中国文化沃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在处境中更好地传扬福音、见证基督、办好教会。  相似文献   

19.
中国基督教第九次代表会议将于本月下旬在北京召开,这是全国基督徒信仰生活中的一件大事. 五年来,中国基督徒更加坚定了走爱国爱教道路,并按三自原则办好教会的信念,基督教的社会见证有了进一步的提升,各项事工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教会建设发生了可喜的变化.据不完全统计,全国累计新增受洗信徒2359441人;新增设市、县(区)基督教两会94个;新成立神学院校3所,原有院校中有4所升格为高等神学院校.新按立牧师1057位;教师(副牧师)482位;长老1443位.一大批基督教两会、堂点和教牧同工被评选为全国创建和谐寺观教堂先进集体和个人、宗教活动场所管理先进团体以及宗教界从事公益慈善活动先进团体和个人.各地基督徒在不同领域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贡献,有的成为劳动模范和道德楷模.基督教全国两会2010年荣获国家民政部授予的"全国优秀社会组织"称号.  相似文献   

20.
李锡生 《天风》2002,(3):35-35
东阳基督教已近150年的历史,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教会恢复圣工,东阳市政府在贯彻落实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工作是做得很好的,特别是落实教会房产政策,可以说是十分圆满的。所以在80年代初,教会呈现过一派复兴的新气象。但由于一批信仰根基不深的年轻人和信仰上有偏见的同工受到外来渗透“呼喊派”的影响,说什么教会要“维新”、“打倒老旧”,视年长的为“老先知”,“要捣乱基督教,直到组织没有了”,所以掀起了一股反三自的骇浪,诬“三自爱国组织是大淫妇”!甚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