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目前存在于云南境内的清真寺,从其建筑外观上看,大致呈现出传统殿堂式、阿拉伯式、少数民族式三种建筑风貌,这些风格迥异的建筑元素常常能够贯通融合,交相辉映。本文将对这一现象进行分析,笔者认为,这样一种建筑艺术背后蕴涵的是处于西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回族的多元文化的认同。 相似文献
3.
明清时期北京的清真寺大多采用中国传统的建筑形制:整体建筑布局对称严谨,有明显中轴线,采用合院布局,通常都有数进庭院,大门、礼拜大殿、主要配殿、碑亭等依次配置,采用歇山顶或硬山顶,大木起脊、斗拱飞檐,使用琉璃瓦覆盖,是中国传统的宫殿式建筑。 相似文献
4.
伊斯兰教清真寺在建筑外观上素以庄重而富有变化著称。不过,要细细感受清真寺的韵味,却要通过它的装饰艺术。清真寺外观的宏观粗犷和内部细节的雅致多样,两者相辅相成、交相辉映,共同铸就了独特而极富感染力的清真寺建筑艺术。细腻、繁复的装饰艺术,是清真寺建筑的一个突出特点。按照考古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寿县清真寺全称为“华东清真大寺”,是华东地区规模较大、保存较为完整的中国传统建筑风格的清真寺,其建筑风格属于清代徽派建筑,局部保存了明代的建筑特点。合理的空间布局,精巧的建筑设计,精美的木雕和砖雕,寿县清真寺以其特殊的建筑艺术,展现了中国传统建筑风格清真寺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6.
鞍山清真寺建筑布局及特色马文清1993年10月落成的鞍山清真寺,占地1762平方米,建筑面积2181平方米。建筑布局呈正方形四合套院。礼拜大殿建于清真寺中轴线上,是一座融中国与阿拉伯建筑风格于一体的现代化建筑。寺内设有礼拜殿、讲经堂、教长室、沐浴室和... 相似文献
7.
清真寺建筑文化是中国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的物化标志之一。全世界的清真寺除礼拜朝向统一于沙特阿拉伯麦加外,建筑形式不拘一格,建筑风格千差万别,建筑规模大小不一,清真寺建筑文化及内涵也是多种多样。中国伊斯兰教的清真寺数以万计,星罗棋布于大江南北,长城内外。 相似文献
8.
9.
清真寺是阿拉伯语masjid(麦斯吉德)的意译,原意为“叩拜之处”,亦称礼拜寺、真教寺、回回堂等。它是伊斯兰教聚众礼拜、处理教务和举办教育的场所,对穆斯林的社会活动和家庭生活都有着非常直接和密切的关系。 在我国,除宁夏、甘肃、青海、新疆等穆斯林集中聚居地区有较多的清真寺之外,其它省份的清真寺布局,也基本上与回族“大分散、小集中、围寺而居”的特点相适应,即凡是有回族的地方就有清真寺,凡是有清真寺的地方必定有回族。因此,了解我国散杂居地区清真寺的历史、布局、作用及其保护价值,不仅有助于我们了解伊斯兰… 相似文献
10.
11.
12.
新疆莎车县加满清真寺亚力洪托拉克作为丝绸之路上重要商埠的莎车,人文荟莘,文物景点繁多,目前被定为重点保护和旅游开发的景点有46处,闻名全疆的新疆莎车加满清真寺(该寺照片见本刊1994年第六期封面)就是其中之一。新疆莎车加满清真寺历史悠久,它集中了维吾... 相似文献
13.
14.
本溪清真寺礼拜殿重建落成1994年12月4日,辽宁省本溪市溪湖区清真寺为新建礼拜殿举礼落成典礼。是日,寺内彩旗飘舞,欢声笑语,一片节日气氛。全市穆斯林早早来到清真寺参加这一隆重的庆典。溪湖区清寺始建于清道年间,经过多年的风雨剥蚀,加之文革期间遭到严重... 相似文献
15.
元代,随着伊斯兰教在中国的进一步传播,清真寺建筑数量不断增多,且很多清真寺受中国传统建筑风格影响,开始呈现中阿合璧的建筑风格,体现了清真寺建筑中国化的最初形式:建筑设计采用中国传统的木架构体系,细部处理采用中国传统装饰艺术,空间布局吸收中国文化内容,等等。 相似文献
16.
地处青海和甘肃两省交界处的河湟地区,是我国西部多民族杂居、多元文化共存、多种宗教信仰共生的民族大走廊。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生活在这一地区的各族人民,相互依存、共同发展,创造了许多融合多民族智慧、内涵丰富、形式多样的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7.
明清时期建筑的清真寺既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风格,又具有某些伊斯兰建筑的元素;既与中国的文庙、佛寺、道观等建筑不同,同时又有别于国外的清真寺,形成了独特的韵味。明清时期的清真寺是清真寺建筑形式与中国传统建筑范式相结合而发展出来的独具中国特色的清真寺建筑风格,也是中国穆斯林对世界伊斯兰教建筑的一个贡献。根据现今所存的许多清真寺寺志和碑拓来看,我国大部分清真寺都始建于明代,清代则是发展的高峰期。 相似文献
18.
19.
历史上,江苏扬州是中国与海外交通的重要港口城市和“海上丝绸之路”的起讫点。早在唐代,扬州就已经是海内外交通的重要港口;在宋代,更成为东南地区的经济、文化中心,所谓“江淮之间,广陵大镇,富甲天下”。当时很多穆斯林侨居扬州经商,并在此建立清真寺。其中最著名的当属仙鹤寺。 相似文献
20.
台儿庄清真寺(俗称北大寺)坐落于大运河北岸,位于山东枣庄市台儿庄城区东部中正门西南。元末明初,台儿庄就有回族迁入,明初在东门里初建清真寺,乾隆七年在北门里重修扩建清真寺,民国初年又重修,且初具规模。1938年,震惊中外的台儿庄大战爆发,因清真寺距台儿庄北门(中正门)最近,坚固的寺院建筑便成了军事屏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