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蔚青 《管子学刊》2011,(4):92-95,103
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本文系统阐述古人提出的"以人为本"的重要理念的意义及对现代素质教育的启示:坚持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应该培养什么人,即具有什么品质和能力的人。  相似文献   

2.
五代时期的继颙大师是刘守奇之子;刘守奇为刘守光之弟,因刘守光囚父杀兄夺位而亡入契丹。继颙大师出家时间,也并非通常所认为的刘守光被杀之年,而是此后27年,值中年出家。继颙之父刘守奇的契丹经历及其弟在契丹的显赫,是北汉任命继颙为鸿胪卿,修复与契丹关系的重要原因。从继颙与辽朝密切的关系渊源,以及契丹宁王夫妇礼遇继颙弟子睿谏,可以发现五台山佛教圣地对辽朝皇室的佛教信仰产生了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3.
4.
宽运 《法音》2012,(5):21-27
2012年欣逢香港回归祖国15周年,并为庆祝佛陀诞生2556年,第三届世界佛教论坛4月25日至27日于港举行,将延续前两届世界佛教论坛确立的"和谐"理念,故以"和谐世界,同愿同行"为主  相似文献   

5.
《法音》2009,(4):51-51
第二届世界佛教论坛昨天在台北闭幕,这次会议有来自五十余个国家一千多位高僧、学者齐聚一堂,发表了超过二百篇论文,对于佛教事业与现代  相似文献   

6.
李明 《宗教学研究》2012,(3):143-148
佛教女众教育是佛教教育的基本组成部分。近代以来,许多佛教团体和佛学院都附设了女子莲社、女众学院,吸纳她们为会员、学员。佛教女众被赋予了受教育的机会,女众教育取得了卓然的成效,从表面看来,比较乐观。但同时也还面临着许多障碍,尚有很多不足之处,令人堪忧,似乎仅有量的增加,而缺乏质的变迁,女众教育的效果差强人意。本文试从近代女众教育实践和实际成果两个方面,展示民国佛教女众教育之真实状况并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7.
民国时期佛教女性男女平等意识的觉醒,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其一,深刻反思导致佛教男女不平等的历史根源;其二,明确提出佛教应该实行男女平等的主张;其三,深入思考佛教男女平等的实现路径。民国时期佛教女性对男女平等问题的讨论,在中国佛教现代化两性伦理方面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对中国佛教思想的现代化发展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济群 《法音》2000,(1):36-43
最近《法音》编辑部要出一期“福建佛教专号”,约我写一篇介绍福建丛林生活的文章。作为生于福建、出家于福建、并长期在福建从事佛学院教学工作的我,实在没有理由开口拒绝,只得根据自己长期在福建几座寺院的生活经历为线索,按居住时间的先后,谈谈福建的丛林生活风范。  相似文献   

9.
一、善的定义 善者以利他为前提,利他必利已而致自他俱利,性纯净此世后世均得饶益,故为善。  相似文献   

10.
学校文化是指学校主体在整个活动中所形成的具有独特凝聚力的学校面貌和精神氛围,其核心是在办学中积累和建构起来的师生共同价值观。而素质教育作为全面提高人的素质和促进人全面发展为核心的教育,其倡导的学校文化应是一种积极健康、和谐向上和可持续发展的精神氛围及物质环境,是涉及学校内涵发展的制高点。从这个意义上讲,在素质教育理念引领下,在高中新课改实施中的学校文化建设本身就是当前中学生存与发展的一种战略。怎样在素质教育视野中审视学校文化,切实解决素质敦育在向纵深发展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特别是把学校文化建设放在高中新课改实施中如何提升办学效益,需要我们科学论证与认真探索。  相似文献   

11.
在新时代背景之下,云南南传佛教界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其中最为紧迫的就是人才的短缺,尤其是缺乏具有国际视野、学识高、造诣深的高素质人才。首先是僧人缺乏问题日益突出。近年来,云南南传佛教寺庙总数基本稳定,但僧人数量却不断减少,导致“空佛寺”现象日益突显。其次,南传佛教中高级人才严重匮乏。  相似文献   

12.
共生共存开辟文化发展的新纪元[韩]宋月珠今天是具有深远意义的日子。韩、中、日三国的佛教徒们超越国家利益,为人类的共同繁荣,弘传佛法而相聚在这里了。在很久以前,我们三国佛教已开始相互交流,为东北亚地区文化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但到了近代由于各国不同的历史发...  相似文献   

13.
逻辑学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的七大基础学科之一。几十年来,逻辑教育在国际社会逐步深入人心,对人才培养、社会发展发挥重大作用。《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是未来十年我国教育发展的重点目标。在此时代背景下,中国逻辑学会在西南财经大学举办  相似文献   

14.
(2011年11月2日)第14届韩中日佛教友好交流会议在大韩民国江原道洛山寺隆重地召开了。我能够在此作为日中韩佛教交流协议会会长及净土门主发言,感到无上荣幸。承蒙韩中日三国佛教界代表百忙中拨  相似文献   

15.
一诚 《法音》2003,(10):3-4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朋友:在全国各族人民掀起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新高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好形势下,迎来了中国佛教协会成立五十周年的殊胜时刻。今天我们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盛大庆典,隆重纪念中国佛教协会成立五十周年,法喜充满,祥瑞无限。在此,我代表中国佛教协会全体同人,向前来参加纪念大会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朋友表示热烈的欢迎!向不辞辛苦来自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各民族佛教代表、各位理事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五十年前,中国佛教协会在虚云、喜饶嘉措、噶喇藏、圆瑛、柳霞·土登塔巴、能…  相似文献   

16.
现代社会是趋向于开放自主的多元社会。在海峡两岸,早期现代化即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过渡期都约在20世纪70-80年代结束,然后开始跨入现代社会。在大陆,开放自主时代的到来,使寺院与旅游管理部门、文物管理部门以及投资建寺的企业之间纠杂不清的关系得以梳理,由僧人与佛教徒自主管理寺院或宗教活动场所,已成不可阻挡的趋势。任台湾,各宗各派各层次的  相似文献   

17.
中国佛教伦理的社会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佛教伦理的社会意义值得探究 ,我们拟从三个方面来分析。首先以孝道为例来论述中国佛教是怎样与中国重家庭、重孝道的礼法制度相协调 ,使中国人认同佛教也是讲孝的 ;其次是着重通过对佛教道德规范内涵的分析 ,揭示其所包含的丰富的社会意义 ;再次是阐述中国佛教伦理对现代人类社会的三大矛盾 ,即人与自我、人与他人、人与自然的矛盾的缓解、转化作用 ,从而肯定其内在具有的现代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生命与医疗的角度,分析了中古时期社会大众对佛教僧尼在罹患疾病时所提供的医药供养,并追溯这种供养行为受到了印度佛教所提倡的“病者受药、施者得福”观念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宗教中国化的根本属性是长期性,当代中国宗教依旧面临着中国化的问题,具体而言中国宗教要达成对当代中国的国家认同、民族认同、核心价值文化认同。赵朴初的人间佛教思想集中体现了佛教的当代中国认同,它将"人间佛教"的核心内容(佛教人本关怀哲学和人学菩萨道教法)置于社会主义文化语境中重新涵化,表达了中国佛教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接契,对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现代化建设事业的认同;进而倡导中国佛教自利利他、庄严国土、利乐有情,服从服务国家民族最高整体利益,服务当代中国的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社会和谐、民族团结、祖国统一、中外友好交往。赵朴初的人间佛教思想可为当代中国宗教中国化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20.
孔子教育思想对当代素质教育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子的许多教育思想已经超越了时空限制,对我们当代推行素质教育仍然具有重大启示意义,具体体现在“有教无类”与素质教育对象的全体性、文行忠信和六书六艺与素质教育内容的全面性、君子人格与素质教育内核的目的性、学思结合与素质教育方法的开放性等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