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由北京师范大学价值与文化研究中心举办的“东亚价值观”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05年8月11~12日在北京师范大学召开。来自日本、韩国、美国、中国大陆及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4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与会专家学者围绕着中国传统文化与东亚价值观、东亚价值观的特质及其成因、传统东亚价值观的现代转化等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一、中国传统文化与东亚价值观中国传统文化对传统东亚价值观的形成,其影响也是多方面的。对此,北京师范大学的郑万耕教授认为,《周易》作为中国文化的源头之一,提出了许多重要的价值理念,其中“保合太和”、“天…  相似文献   

2.
由中山大学人文学院佛学研究中心主办、香风谷宋智明纪念基金会赞助的"佛教与东亚思想传统"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09年9月17日-21日在中山大学珠海校区召开.学者分别来自美国、日本、英国、加拿大、德国、中国大陆及香港、台湾地区,共28人;提交论文论文27篇围绕"佛教与东亚思想传统"这一主题,学者们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热烈的讨论.  相似文献   

3.
彭耀光 《哲学动态》2005,(12):54-56
由北京师范大学价值与文化研究中心举办的"东亚价值观"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05年8月11~12日在北京师范大学召开.来自日本、韩国、美国、中国大陆及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4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与会专家学者围绕着中国传统文化与东亚价值观、东亚价值观的特质及其成因、传统东亚价值观的现代转化等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经典的不断诠释来传承与拓展一种思想传统 ,是中国文化尤其是儒学的一大特色。在当代学术的背景下 ,聚集中国经典的“解释经验” ,可以从一个更切近的角度 ,捉摸传统的思想脉络 ,并为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解释学寻求基础。为此 ,台湾“东亚近世儒学中的经典诠释传统”研究计划 ,同广州中山大学中国哲学研究所 ,于 2 0 0 1年底在广州中山大学举行第七次“东亚近世儒学中的经典诠释传统”研讨会 ,交流相关的研究成果。会议由台湾大学历史系黄俊杰教授、中山大学哲学系冯达文、陈少明教授主持。台港粤三地共有 2 2位学者在会上发表论文。会…  相似文献   

5.
根据中国实学研究会、日本东亚实学研究会、韩国实学研究会三方商定 ,每隔 2年轮流在各国主办一次国际实学研讨会。今年的第六届东亚实学国际研讨会于 1 1月 2 7日至 30日在日本福井县芦源国际会馆召开。中、日、韩三国 2 0位学者出席了会议 ,日本实学界的元老源了圆先生出席了会议并作了特别发言。会议的主题为“货币支配文明的克服与实心实学” ,集中讨论了如何运用实学这种传统文化资源克服现代化进程出现的社会弊病。实学是一种起源于中国儒家内部的哲学思潮 ,是儒学“经世致用”、“实事求是”思想的发扬。实学思潮肇始于宋代 ,在明清…  相似文献   

6.
2001年6月24日,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和中国 文化与经济发展研究所 围绕张立文教授主编的《东亚哲学与21世纪》系列丛书在中国人民大学联合举办了“东亚哲 学与21世纪”学术研讨会。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央党校、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社会 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等高校和科研单位的学者共40余人出席了会议。现将会议内容综述如下:一、对东亚哲学及理论研究成果的肯定《东亚哲学与21世纪》系列丛书从传统文化与现实需要两个层面,对东亚各国文化哲学作了 宏观和微观的探讨,并提出和合理念作为东…  相似文献   

7.
“东方传统伦理与21世纪”讨论会概述以“东方传统伦理与21世纪”为主题的第四届中、韩、日伦理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于1997年10月13日至17日在历史文化名城徐州举行。这届讨论会由中国伦理学会、徐州市社科联共同主办,徐州市伦理学会承办。来自韩国、日本和中...  相似文献   

8.
1998年10月30-11月1日,在菊花盛开的美丽古都——开封市举行了由中国实学研究会与开封大学、河南行政学院、中原来学研究会联合主办的“第五届东亚实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参加会议的中、日、韩、越以及港台地区的专家学者达50余人,提交论文40余篇。与会学者围绕“东亚?..  相似文献   

9.
阳征 《哲学动态》2002,(1):9-10
2001年9月7日至9日,“熊十力与中国传统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武汉大学召开。本次会议由武汉大学传统文化研究中心、武汉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湖北教育出版社共同主办,来自德国特里尔大学、日本关西大学、创价大学、美国中美精神心理研究所、香港科技大学、台  相似文献   

10.
1998年3月23日,第二次“东方传统环境思想的现代意义”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杭州举行。此次会议由杭州大学日本文化研究所主办,来自中国、日本、韩国、印度等国家和台湾地区的40多位专家学者及政府官员参加了会议。会议认为,本世纪下半叶以来,地球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在某些方面已经危及人类自身的生存和社会的持续发展。近代西方的思想文化,曾为创建人类的近现代文明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在全球性的生态危机面前,却显得苍白无力。而东方传统思想中关于人与自然和谐一体的思想,在解决当今人类面临的全球性生态危机中的作用,正越来越…  相似文献   

11.
刘京菊 《哲学动态》2001,(10):24-25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和中国文化与经济发展研究所于 2 0 0 1年 6月 2 4日在中国人民大学联合举办了“东亚哲学与 2 1世纪”学术研讨会。此次研讨会是在张立文教授主编的《东亚哲学与 2 1世纪》系列丛书出版后 ,为促进对东亚哲学的深入研究而召开的。会议汇集了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央党校、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等著名高校和科研单位的学者 40余名 ,学者们围绕会议主题各抒己见并展开讨论。现将会议主要内容综述如下 :东亚哲学及研究成果的价值和意义是本次会议讨论的热点问题。张立文教授…  相似文献   

12.
冯友兰与中国传统文化国际学术讨论会综述徐仪明由国际儒学联合会、中国哲学史学会、河南大学、河南省社会科学院等单位联合主办的“冯友兰与中国传统文化国际学术讨论会”,于1997年10月26日至28日在河南郑州、开封两地举行。来自全国各地和美国、韩国、瑞典、...  相似文献   

13.
“儒释道交融与中国传统文化”学术研讨会综述陈鹏(首都师范大学东方文化研究所100037)近年来,儒释道三家关系已成为中国传统哲学与文化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只有从儒释道三家文化的互峙、互动、互融的格局和过程中,才能真正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4.
2004年11月9日至11日,由中国实学研究会、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共同举办的第八届东亚实学国际研讨会在有“千年学府”之称的长沙岳麓书院隆重召开。本次研讨会以“实学·湘学·东亚文明”为主题,有来自中国各地及日本、韩国、马来西亚、美国的专家学者60余人出席,提交学术论文 50 余篇。会议采用大会报告与分组发言相结合的方式,围绕以下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一)实学的对象与范围、哲学基础、普世价值等基本理论问题及 21 世纪实学研究的历史使命。中国实学研究会会长葛荣晋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回顾了二十多年来…  相似文献   

15.
为学习、贯彻党的十五大精神,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湖北省炎黄文化研究会和湖北省企业管理协会,于Ic月15—16日,在武昌联合召开“传统道德与企业文化”学术研讨会。北京、湖北及其他省市的专家、学者和一些先进企业的代表出席研讨会。会上,代表们以“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弘扬中国优秀传统道德,建设现代化的企业文明”为主题,围绕当前企业文化和道德建设所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传统道德和现代企业文化的关系等课题,各抒己见,展开热烈讨论。一些企业的代表介绍和交流了企业文化建设的经验和体会。研讨会体现了企业文化研究…  相似文献   

16.
《法音》2016,(11)
正本刊讯10月17日,由北京外国语大学全球史研究院、世界亚洲研究信息中心、泰国国际佛教大学联合主办的"鸠摩罗什与东亚知识的迁移学术研讨会"在京举行。北京外国语大学全球史研究院院长李雪涛、特聘教授顾彬、校史馆馆长姚胜,中国人民大学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执行所长张风雷,北京大学东方文学研究中心王邦维,中国佛教协  相似文献   

17.
正2016年11月26至27日,"东亚易学国际研讨会"在山东大学成功召开,本次会议由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周易研究》编辑部、中国周易学会主办。"东亚易学国际研讨会"为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继2015年12月举办"中韩易学高端论坛"之后关于海外易学研究的又一盛会,该会议旨在反思东亚易学已有研究成果,探索东亚易学的发展轨迹和特点,阐明东亚易学与儒学之关系,发挥易学在推动东亚文化走向世界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冯友兰与中国传统文化讨论会综述徐仪明(河南大学政治系475001)由国际儒学联合会、中国哲学史学会、河南大学、河南省社会科学院等单位联合主办的“冯友兰与中国传统文化国际学术讨论会”,于1997年10月26日至28日在河南郑州、开封两地举行。来自全国各...  相似文献   

19.
《东亚近世儒学中的经典诠释传统》研究计划是人文学领域中的一个整合型研究计划,整体计划目标拟在4年(2000-2003)内,研究汉唐以降尤其是宋代以后之中国(A.D.960-1911)、德川时代日本(A.D.1600-1868)及李朝朝鲜(A.D.1392-1910)儒家学者对如《四书》等经典中之思想的诠释,以扩大东亚思想史研究之视野,并建构具有东亚特色之经典诠释学,故本计划除探讨属于“第一序”之经典解释之内容之外,更重视属于“第二序”之经典解释方法论或解释策略等问题。 本计划开始执行前二年(1998-2000),已有若干前置作业,总主持人黄俊杰除撰写专书一册:Chun-chieh Huang,Mencian Hermeneutics:A History of Inter pretations in China(New Brunswick and London:Transaction Publishers,2001)之外,在1998-2000两年内共举办研付会8次,所发表论文先在学术期刊刊后,再刊于本计划之网站,并编成专书出版。 本计划兼摄两个领域:(1)东亚思想史(2)东亚之经典诠释学。“东亚儒学经典诠释传统”此一研究领域具有发展之潜力,更因诠释学观点之适度介入而有创新性;本计划更将中日韩儒学史融于一炉而冶之,研究过程及成果均通过研讨会而与国际学界互动。  相似文献   

20.
正佛教大藏经作为文本传统(textual tradition)的宗教载体之一,其在近现代之演变对东亚佛教传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国内、国际学术界,近年来对于东亚佛教的文本研究方兴未艾,但相关佛教文本传统如何应对文本现代性(textual modernity)转型之讨论仍付阙如。2015年5月,以"现代东亚的佛教藏经"为主旨的第三届国际学术研讨会由美国杨百翰大学与亚利桑那大学联合举办。会后选录部分论文,结集成书出版,由亚利桑那东亚系吴疆与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