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陶器     
正在塑料制品进入寻常百姓家之前,谁家里没有几件陶器呢?大到瓦盆瓦罐,小到碟子勺子,并且塑料制品不过几十年的光景,而陶器有多少年了?几千年?几万年?肯定还更遥远!小时候,每到农闲季节,村里便会有卖瓦盆瓦罐的人出现。他们拉着架子车,车上绑着木棍,超出了车架,上面放着好几层瓦盆瓦罐,而且大的套着小的,中间用麦秸填塞,再用绳子细密地揽着,远看像一座灰色的小山丘  相似文献   

2.
正小时候,听妈妈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从前,有一个村落住着两户结有仇怨的人家。有一年春节,正月初一清早,一户人家打开家门,发现门口的石阶上放着一个用来装死人骨头的灰瓦罐。他蹲下来,往瓦罐里一看,里头放着一些松土,松土里散落着一些碎骨头。这人立刻明白:这是有人捣鬼——诅咒他的家人。换一个人也许会气得半死,说不定还会找仇家算账,但这人却没有。他把灰瓦罐里的骨头挑出来扔掉,然后往罐里再添  相似文献   

3.
清风入室     
正作家汪曾祺在一篇文章中说他曾见过一幅古画,画中有一间茅屋,一老者手捧一个瓦罐,内插梅花一枝,正欲放到几案上。画的题款是:"山家除夕无他事,插了梅花便过年。"闲暇无事,我上网搜索这张古画,居然搜到了。画不能算严格意义的古画,因为作画者高峻是清末民初人,只能算是近现代画家。画面主体是几座寒山,山脚窝着一间茅屋,茅屋里的场景  相似文献   

4.
思维角度不同,不仅导致不同的心态,而且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结果也大为不同。有个颈细腰圆的小瓦罐,里面盛着绿豆,罐口用一块砖压着。此时,七八只小老鼠正爬上爬下地在罐口啃咬抓挠。它们想推掉罐口的砖块,而后进去偷绿豆吃。可是它们力量太小了,根本无法移动沉重的砖头,小老鼠们很沮丧。过了一会儿,一只大老鼠上来了,围着它转来转去。大老鼠"吱吱"两声,小老鼠冲到瓦罐一侧,不再  相似文献   

5.
去查湾旅游,恰逢天空飘雨,我紧赶慢赶向前方的一户人家走,快至山腰处,一户少数民族的木楼映入我的眼帘。木楼依山而建.楼前淙淙山泉温柔地流过,楼上,一个男人正倚着楼栏慵懒地小憩,他的身后,挂着锄头、镰刀和斗笠,身后的窗口里,有他的女人,在做女红,还有他的两个孩子,在瓦罐边用茅草斗蛐蛐。  相似文献   

6.
在那个阴雨绵绵的早晨,我正为大学毕业后连续数月东奔西跑地求职却没有找到一个接收单位而沮丧万分,一个人沿着乡间小路踽踽而行。 不知不觉我已站在了离村子挺远的一座土窑前,猛抬头,那位近年才开始学习烧制瓦罐器皿的老人举止,将我的目光牵住了:只见他大步走到窑前,眉都没皱一下,便抡起一根铁棍,咣咣咣,将一大溜刚刚出窑的形状各异、大大小小的瓦罐全都打碎。 我不解地走上前去,问老人为何将它们全都打碎了。 老人不紧不慢地说:“火候没掌握好,都有一点小毛病。” 我惋惜道:“可是你已经花费了许许多多的心血啊…  相似文献   

7.
正茶,对于我,是潜在血液里最温暖的记忆,是如同呼吸般自在又深入骨髓的存在。仔细想来,那杯茶,是儿时农家桌上玻璃茶壶里浓郁的红汤,是泛红瓦罐里舒展着叶子的红色汁液,是农民在盛夏里劳作归来大饮一口的满足。犹记儿时,大人农忙归来,总会用竹勺盛上一碗,抹去满脸汗水,大饮一口,古铜色的脸上漾出无上满足。小小的我,在蝉鸣清风里,看那红色汁液,反复咀嚼它的名字:红白茶。  相似文献   

8.
正我在县城读高二的时候,父亲在建筑工地摔伤了腿,卧床不起。全家一下子没了大部分的经济来源,日子过得捉襟见肘。家里养了几只母鸡,每当收了鸡蛋,母亲总是一个又一个地积攒在瓦罐里,让我捎到城里去卖,用来当作我的生活费。那年暑假一开学,我从家里带来了几十个鸡蛋,趁学校周末  相似文献   

9.
吴永兵 《天风》2006,(15):38-39
他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是一个纯粹的农民儿子。渐渐地,他长大了,成了一个真正的农民的儿子。直到有一天,放学回家的路上,一个人独自走在田间的小径,他默默地思索起人生到底是何去何从?百思不得其解……  相似文献   

10.
白粥     
正一个人若是没经历过千山万水,很难真正爱上白粥。白米,清水,瓦罐、砂锅或金属锅,大火烧开,小火慢炖,闭火焖一下,复用小火炖一会儿,粥就融了,沸腾变成了慢动作般地由中心向两边翻卷,像动画效果的花朵盛开——这时候,似乎火只烧在锅底中间。屋内就香了,淡淡的甜味,浓浓的米香,一个清洁的早晨就打开了。我喜欢这样素朴的早餐,也向往有一天能够安闲  相似文献   

11.
为了一件不相干的事情,我骑车到迎江去找退居的老僧皖峰方丈。路过邮局的时候,见到一个五六岁的小男孩正追在两个年轻的姑娘后面,伸出一只脏兮兮的小手讨要钱。姑娘厌恶地举手做出要打的样子,孩子嘻嘻地笑着,接着又去追另一个中年人。那个中年人被缠不过,只得从腰里掏出一只角子扔进孩子的小手里。孩子得了钱,举着小手快活地往回跑去。邮局的台阶上,孩子的母亲,一个三十岁左右的女人笑迷迷地迎向她的儿子。在她的身后,孩子的父亲正蹲在一个角落里,那是一个看上去极其憨厚的青年农民,他的手里,还抱着另一个约二三岁的孩子。目睹…  相似文献   

12.
法官的判断     
(1)乡村法庭上站着三个人,其中一人为小偷,另二人是农民。法官清楚,小偷回答问题总是假的。法官依次从左至右向三人提问。  相似文献   

13.
佳肴与神     
一个当年知青讲述的一个小小经历,很值得崇信鬼神的人深思.   有一天他和几个知青在村子溪边的竹林里有个大发现:掀开地上的竹叶,便可以看到一只只蛰伏着的大螃蟹.数量之多,令人叹为观止.他们无不惊讶:在城市里这是上等的美味佳肴,人们求之不得,在这里为什么无人问津?年轻人管不了那么多,抓了几十个,带回去美餐一顿.这些螃蟹有的被蒸了吃,有的被蘸了佐料之后生吃.当地农民看到之后,慌忙对他们说:“那里的螃蟹是神,吃了会死人的,我们谁也不敢碰它们的.“他们不信.然而不久,他们当中有三个人得了重病.一个人的眼睛瞎了;另一个人患了肝病;再有一个则是得了肺病.……  相似文献   

14.
天边 一颗星     
社会,是一个大舞台,在这个博杂的大舞台上,每个人都扮演着一个个不同的角色,或者只能算跑跑龙套。而人生,是一个个小舞台,在这个聚焦的小舞台上,我们却担任着主角,饰演着自导自演的或悲剧,或喜剧,或闹剧,或……我们都好为自己的明天构画着一张美好的蓝图,都好祝愿自己心想事成美梦成真。也许,明天,我们真的能够事事如愿;也许,明天,我们一败涂  相似文献   

15.
正那一蓑烟雨,时不时就飘进我的梦里。梦里,一个被时光湮没了的村庄,一个戴着斗笠披着蓑衣的老人,就恍惚地站在我的面前。感觉那个老人分明就是我的父亲,一个历经沧桑、被锄头麻袋压得腰弯背驼的上一个世纪的农民,手里攥着镰刀,脸上挂着满足的笑。而那一身蓑衣挂在墙上或披在身上,就像一面旗帜,召唤着一种生活,挥洒着一段历史。什么时候,梦里的村庄都是  相似文献   

16.
人们都从事着一定的职业。世界著名戏剧家易卜生说过:“人的灵魂表现在他的事业上”。这就是说,一个人在职业活动中的表现,反映着他的品质和人格。一个人是这样,一个社会也无不如此。职业道德风尚的好坏直接反映着社会风气的好坏。如果把搞好社会风气作出一项系统工程的话,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就是一项基础工程。从搞好各行各业干部、职工队伍的作风建设入手,实现各种职业道德风尚好转,从而促进整个社会风气的进步。  相似文献   

17.
“在这篇文章里,事实反映得这样生动,热情表现得这样洋溢,每个句子,直到每个字,都渗透着对于革命和劳动人民之无限量的欢喜,对于反革命和吃人的剥削者之不可调和的仇恨。”这是陈伯达同志《读〈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一文开头的一段话。距今约四十年前,一个以湖南为中心的农民革命风暴发生了。面对着这样一个伟大的群众运动,各个阶级、各个党派、各种不同的人物,彼此展开了一场激烈的争论。  相似文献   

18.
讲一个故事吧。故事说,有一个老汉勤劳致富。他种粮食,自用之外卖钱,再把钱换成黄金。这些金子放在一只瓦罐里,摆在屋檐下面。老汉累的时候,或者需要娱乐的时候,背着手看这些金锭,它们闪闪发光,像歌颂老汉的不凡。[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人际交往中的沟通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没有沟通,世界将成为一片荒凉的沙漠。当你穿梭在茫茫的人海里,置身于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每天都不可避免地与他人交往,交往能给人带来幸福和欢乐。你的婚姻、职业和人际关系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与人沟通的能力。据调查,一个人成功的因素85%来自社交和处世。生活在一个人来人往的世界里,有一个丰富多彩的人际关系是每一个正常人的需要。可是,很多人的这个需要并没有得到满足。于是,他们便慨叹世界上缺少真情,缺少帮助,缺少爱,那种强烈的孤独感困扰着他们,折磨着他们。其实,很多人之所以与他人缺少交往,仅仅是因为他…  相似文献   

20.
永运的起点     
我是一个永远都不愿也不想过安闲与安分日子的人,一个永远都祈求在人生岁月里随时都会有故事发生的人,一个永远都在期待着让自己的双脚有一个新起点可踏的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