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红楼梦》中有一首《好了歌》:“世人都晓神仙好,唯有功名忘不了……”跛脚道人一边走来一边念叨,甄士隐听不明白,就问他:“你满口说些什么?只听见些‘好’‘了’‘好’‘了’。”跛脚道人说:“世上万般,好便是了,了便是好。若不了,便不好;若要好,须是了。”  相似文献   

2.
<正> 绍熙五年(1194)朱熹(1130—1200)罢免待制侍讲后,十一月归途至江西玉山县,邑宰请至县庠讲学。因学者所讲问而发明要道。程珙起而问曰:“三代以前,只是说‘中’说‘极’,至孔门答问,说著便是‘仁’,何也?”朱子答曰:“说‘中’说‘极’,令人多错会了他文义,今亦未暇一一详说。”以下从“仁”字发挥(《玉山讲义》《朱子文集》卷七十四)。可借朱子未详言“中”与“极”,然依程珙之问,可知三代以前“中”字为思想热烈讨论之点。《中说》序曰,“‘中’之为义,在《易》为二五,在《春秋》为权衡,在《书》为皇  相似文献   

3.
1983年第5期的《中国语文》上刊登了李芳杰同志《“畸零人”?》一文,文章认为“‘畸零人’一词的新造值得商榷。”共实,“畸零人”一词并非新造。《红楼梦》第63回中,妙玉给宝玉下了个帖子,因她下着“槛外人”三字,宝玉竟不知回帖上回个什么字样才相敌。于是,邢岫崓给宝玉出主意,说道:“他自称‘槛外之人’。又常赞:‘文是庄子的好。’故又或称为‘畸人’。他若帖子上是自称‘畸人’的,你就还他个‘世人’。‘畸人’者,他自称是畸零之人,你谦自己乃世人扰扰之人,他便喜了……”  相似文献   

4.
“说而不说,不说而说”的说法是钱钟书先生首先提出来的。他说:“李商隐《赠歌妓》第二首:‘只知解道春来瘦,不道春来独自多’;赵汝(艹光)《如梦令》:‘归未!归未!好个瘦人天气!’;此又直言消瘦,不假物示意者,则以李清照《凤凰台上忆以箫》:‘今年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最为警拔。盖‘独自多’与‘归未’点明‘瘦’之故;李词不言‘瘦’之缘由,而言‘病酒’、‘悲秋’皆非‘瘦’之缘由,如禅宗所谓无‘表言’而只‘遮言’,名学推理所谓‘排除法’(method of difference),以二非逼出一是来,却又不明道是何,说而不说,不说  相似文献   

5.
(一) “纳甲”之法,文字记载最初见于西汉,京房在其积算法中已有,可见汉初或先秦即有此说了。但以“纳甲”法进行占筮,在先秦文献中无明显记载。然而,今人刘氏之《周易概论》指出:“《蛊》卦卦辞有‘先甲三日,后甲三日’,而《巽》卦其爻辞除有‘先庚三日,后庚三日’外,又有‘巽在床下,用史巫纷若’‘巽在床下,丧其资斧,贞凶。’等等,作其补证,此足证《周易》作者已将天干纳入其占筮中了。故后人多以  相似文献   

6.
《论语·微子篇<荷蓧丈人章>》中,有“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两句话。句中两个“不”字,汉、唐以后,特别是宋代以来,许多《论语》注疏家,都把它当实词去理解,把“不勤”、“不分”,解释为“不爱劳动”,“分不清五谷”。这种观点,解放后一直沿用。1962年4月出版的《古代散文选》上册63页《荷蓧丈人章》“注解四”说:“‘四体不勤’,四肢不劳动。”“注解五”说:“‘五谷不分’,分,皇侃《论语义疏》作‘播种’解,朱熹作‘辨’解,都讲得通。皇侃说:‘言当今乱世,汝不勤劳四体以播五谷,而周流远走,问谁为汝之夫子而问我索之乎?’朱熹说:‘五谷不分’,犹言不辨菽麦尔。责其不事农业而从师远游也。”现在一般采用朱说。杨伯峻先生在他的《论语译注》中,对“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一句,是这样译的:“老头道:‘你这个人,四肢不劳动,五谷不认识(冒冒失  相似文献   

7.
据最近出版的《新闻业务》报道,中央领导同志就“如何引导宗教界搞些公益事业”发表了重要意见。这些意见很重要,为宗教界指出了努力方向。中国佛教协会赵朴初会长曾号召提倡“人间佛教”,发扬佛教优良传统。他在《中国佛教协会三十年》的报告中说:“佛教徒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应当具有极大的信心和责任感。佛教的教义告诉我们要‘报国土恩,报众生恩’,要以‘庄严国土,利  相似文献   

8.
<正> 亨小贲卦辞曰:“亨小,利有攸往。”《彖》曰:“‘贲亨’,柔来而文刚故‘亨’,分刚上而文柔,故‘小利有攸往’。”夫《彖》断卦辞之句于“亨”。古之解《易》者于此卦辞断句多依之。然则“亨”则“利有攸往”矣!何故曰:“小利”。若“亨小”者是欲其“利有攸往”进而得“亨”也。是卦乃以升降取象之三阴三阳之卦。其卦由泰  相似文献   

9.
冯友兰先生在《新理学》开头就说 :此书“是‘接着’宋明以来底理学讲底 ,而不是‘照着’宋明以来底理学讲底”。冯先生在《中国现代哲学史》中又说 :“新的现代化的中国哲学 ,只能是用近代逻辑学的成就 ,分析中国传统哲学中的概念 ,使那些似乎是含混不清的概念明确起来 ,这就是‘接着讲’与‘照着讲’的分别。” (冯友兰 :《中国现代哲学史》 ,广东人民出版社 1 999年版 ,第 2 0 0页 )张立文教授也在《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 0 0 0年第 2期上发表了题为《中国哲学 :从“照着讲”、“接着讲”、到“自己讲”》的文章。笔者受冯、张两先生的启…  相似文献   

10.
最近读到冯友兰教授题为《哲学与哲学史》的论文(见《中国哲学史研究》创刊号),其中在“研究中国哲学史的特殊任务”一节说:“战国时期,公孙龙作《白马论》,主张‘白马非马’。当时及后来的许多人认为这是诡辩,因为在常识中,一般都说‘白马是马’。其实‘白马是马’和‘白马非马’这两个命题都是真的,并没有冲突。‘白马是马’是就马这个名  相似文献   

11.
或曰:相术之奇,造物有心生之。余曰:子何以知之?曰:古人生而有文在手,唐叔虞曰“虞”,鲁季友曰“友”,宋仲子曰“鲁夫人”,非天有心生之乎?余曰:按《左传注》云,孔《疏》:“隶书起于秦末。石经古文,‘虞’作‘(从从)’,‘鲁’作‘(止衣)’,手文固当有似之者。”由此说推之,则“友”字、“夫人”字,笔画不多,  相似文献   

12.
<正> (一)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劝学》) 梁启雄曰:“《淮南·原道》注:‘中,适也。’《汉书·刑法志》注:‘中,当也。’归纳:《天论》‘中则可从’,《正名》‘心之所可中理’,《赋》‘圆者中规,方者中矩’,《儒效》‘比中而行之’,《哀公》‘行中规绳’,各句的‘中’字都有‘适当’之意。”(《荀子简释》) 句中两“中”字均当读去声,动词,义为“符合”。《穆天子传》“味中糜胃而滑”,郭璞注:“中,犹合也。”《管子·四时》“不中者死”,注:“中,犹合也。”《商君书·君臣》:“言不中法者,不听也;行不中法  相似文献   

13.
十院校合编的《逻辑学》在阐述直接证明方法时,引了荀况《劝学篇》中的一个例子:“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并分析说:“在青和蓝的关系上,必先‘出’而后‘胜’;不先‘出’,就无从谈到‘胜’。在师生、青老年、前后人关系上也同样如此。青年人必须首先虚心踏实地向老师学习,  相似文献   

14.
董仲舒“性三品”说质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问题的提出 学术界有一种流行的说法,认为董仲舒的人性论是主张“性三品”说的: 例如:“与孟子性善说以及荀子性恶说不同,董仲舒提出了自己的性三品说。其所谓‘名性不以上,不以下,以其中名之’,即以性三品为前提而发。人性的上中下三品,即《实性》篇所说‘圣人之性’‘中民之性’及‘斗筲之性’。这种三品说的荒谬,在于他把统治阶级的人性划为‘善’,而把贫贱的被统治阶级的人性划为‘恶’……最恶心的是他对万民之性的论述,所谓‘民之为言固犹瞑也’的命题,是古代奴隶定义的中世纪再版,所不同的仅在于农奴须待教化而已。”(《中国思想通史》第2卷,第113—114页)  相似文献   

15.
朱熹《孟子集注》在名物训诂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兹从中选择几条以作考辨如下。“深耕易耨”(《梁惠王上》)朱注:“易,治。”清焦循驳之曰:“若训易为治,治耨于辞为不达。且上云深耕,谓之深;此云易耨,则为耨之易。禾中有草杂之,则烦扰矣,故芸之使简易。”焦氏释“易”,将之与“深”联系起来考虑,极具启发性,但训作“简易”,亦属不妥。对“易”的正确训释,蒋孟仁《孟子音义考证》所说最为可信。其云:“《左传·昭公二十九年》:‘易之亡也’,《经义述闻》云:‘易者,疾也,速也’;《管子·度地篇》曰:‘大暑至以疾耨杀草秽’,是其证。《齐语》曰:…  相似文献   

16.
《逻辑与语言学习》1987年第3期上,陈国华同志在《推销产品的广告要合乎逻辑》一文中,批评了中央电视台的一则推销酒的广告:“饮酒要饮佳味思,送礼要送金皇后”,说它“犯了逻辑错误。”陈文说:“既然饮酒的人喜欢饮‘佳味思’,为什么送礼的人偏要送‘金皇后’呢?到底是哪种酒好呢?无所适从!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这条广告的上下两句蕴涵着逻辑上的自相矛盾,也就是违反了矛盾律的要求。”我认为陈文对广告的批评是错误的。上述广告并未犯逻辑错误,相反上述广告是一条好广告。好就好在,它运用了逻辑学上的蕴涵式。“饮酒要饮佳味思”蕴涵着“佳味思是好酒”,又蕴涵着“佳味思是  相似文献   

17.
也说“除非”——与仲晨同志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逻辑与语言学习》1986年第2期刊登了仲晨同志的《说“除非”》一文(以下简称“仲文”)。文章联系中学的教材来探讨逻辑问题,给人以启迪。但是,我觉得文章中的一些论述欠妥。我想借贵刊一角之地,略陈管见。一、仲文把“除非”句全部归为“充要条件”,失之武断。仲文说:“在复句中,‘除非’是表示充要条件的假言判断。一般说,它有两种形式,即‘除非……才’和‘除非……不’”。若按此说,我们完全可以把充要条件的假言判断的汉语表达式规定为  相似文献   

18.
相对于先秦的原始儒学和汉唐儒学,宋明理学被称为“新儒学”。新儒学“新”在何处?学者们各有所见。过去学术界较为一致的观点是新儒学之“新”在于熔儒佛道为一炉,或曰吸收和改造佛道从而创新儒学。例如,范文澜先生指出:“宋学是以《易经》来代替佛教的哲学”(《范文澜历史论文集》第325页,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曹聚仁先生也说:“用《易》学作武器,运用了道家的法宝来和佛家的‘法’作生死战,这便是宋明理学家的‘新’”(《中国学术思想史随笔》第228页,三联书店1986年版)。最近,陕西人民出版社于1999年…  相似文献   

19.
《论语·子路》中“南人有言”之“南人”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语·子路》:“子曰:南人有言曰:‘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善夫!‘不恒其德,或承之羞’。子曰:‘不占而已矣。’”在《礼记·缁衣》中有一段基本相同的文字:“子曰:南人有言曰:‘人而无恒,不可以为卜筮。……’《易》曰:‘不恒其德,或承之羞。’……”这个“南人”是谁?历代注家都说是南国之人。这自然没有错,但等于不说。来可泓先生说是吴、楚之人来可泓《论语直解》,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364页。,饶宗颐先生说是楚人饶宗颐《帛书〈系辞传〉"大恒"说》,载《道家文化研究》第3辑,上海古籍出版社19…  相似文献   

20.
李世峥 《天风》2012,(1):53
"有一回,耶稣在一个城里,有人满身长了大麻风,看见他,就俯伏在地,求他说:‘主若肯,必能叫我洁净了。’耶稣伸手摸他说:‘我肯,你洁净了吧!’大麻风立刻就离了他的身。"这是记载在《路加福音》5章的一个神迹,《马太福音》和《马可福音》也有记载。近日再读这个神迹时,我被其中的一个细节深深地吸引,这个细节就是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