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苏联“活动理论”蠡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世纪四十年代,苏联心理学家鲁宾斯坦和维果斯基在寻求突破长期统治心理学的“刺激——反应”公式的同时,在活动范畴中找到了解释人的心理结构的钥匙。他们指出,“心理不仅通过人的活动表现出来,而且是在活动中形成的”,①从而揭示了人的心理在人的活动中形成的规律。此后,“活动”成了心理学研究人的能动性的重要范畴。然而,在以后长达二十余年的时间里,活动范畴一直没有引起苏联哲学家的注意。当时苏联哲学界对人的问题缺乏足够的重视,是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六十年代末,尤其是七十年代以来,科技革命和整个社会生活的迅猛发展,把一系列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摆到苏联哲学界面前。这首先是人的本质问题、人的能动性与客观规律的  相似文献   

2.
一般苏联心理学家都认为,苏联心理学是在同关于“心理、意识”的唯心论和机械唯物论的斗争中诞生和发展起来的。在三十年代初,苏联心理学对“心理、意识”既要克服唯心论的理解,又要克服种种机械唯物论的理解。在这种情况下,谢·列·鲁宾斯坦(1889—1960)在其《马克思著作中的心理学问题》(1934)一文中首先十分明确地  相似文献   

3.
陈会昌  张东 《心理学报》1988,21(4):95-103
本文概要介绍了60年代以后,特别是80年代以来苏联心理学对自我意识的研究。这些研究主要有四个方面:1.自我意识的实质、地位和发展因素;2.自我意识的结构;3.自我意识的发生;4.对西方自我意识研究的态度。作者认为,苏联心理学对自我意识的研究始终坚持了唯物主义传统;苏联对自我意识的研究70年代以后达到一个新的水平,但仍有很多问题没解决;苏联心理学者近期十分注意西方学者对自我意识的研究,但在研究的广度、实验技术和已积累的资料等方面,距西方仍有一定距离。  相似文献   

4.
卢盛忠 《心理学报》1981,14(1):109-116
一、苏联劳动心理学与工程心理学发展概况 苏联劳动和工程心理学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从1925年至1936年。第二个时期从50年代初至1959年。第三个时期是从1959年到现在。 第一个时期可以叫做“心理技术学”时期。“心理技术学”这个名称是1903年德国心理  相似文献   

5.
维果茨基(1896—1934)是苏联建国初期杰出的马克思主义心理学家,他在心理学的许多领域内所进行的一系列的创造性的研究,奠定了苏联心理学后来发展的基础。他所提出的许多心理学思想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苏联心理学今天的面貌,因此他“在苏联心理学的发展史上具有特殊的地位。”苏联心理学六十多年来的研究成果在许多方面都是受维果茨基心理学思想的启发与指导而取得的。例如对人的心理的历史观、活动观、内化观、系统观以及今天在我们教  相似文献   

6.
苏联《心理学问题》(1980年第5期)载纳什列金所写的以《语言学和心理学:两门学科相互取长补短的一些成果及其前景》为题的文章,评述了苏联心理语言学家最新的研究成果。该文介绍了最近问世的《言语交际理论和结果问题》论文集一书。作者扼要阐述了苏联心理语言学家的以下三方面学术见解: 一,言语交际的一般理论的建立:塔拉沙夫在书中论述了语言学和心理学相互靠拢的不可避免性。作者认为,只有在主体活动  相似文献   

7.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希尔加德(E·R·Hilgard)1980年在《心理学年鉴》上发表了一篇题为《现代心理学中的意识问题》的重要文章。①他在这篇文章中指出,“六十年代初,意识问题才重新进入美国心理学界”,“意识经由机器而回到心理学中”。我们知道,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出现在美国的现代认知心理学是一种用计算机的信息加工原则说明人的认知活动的心理学。医此,希尔加德的上述观点实际上就是:由于现代认知心理学的出现,才使得意识问题重又受到研究。现代认知心理学是如何看待意  相似文献   

8.
1980年3月26日至27日在塔林召开了关于心理诊断学的讨论会。参加会议的有一百人,他们代表了九个加盟共和国中廿九个城市的将近五十个科研和教学单位。与上一次讨论会相比,派出代表参加会议的单位增加了一倍。这说明会议所讨论问题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有了很大的增长。会议开始时讨论了“苏联心理诊断学的原则和认识活动的心理诊断问题”。塔雷金娜(莫斯科)在发言中指出,苏联心理学为心理诊断学的发展,原则上开辟了新的道路。其特点在于它揭示活动的过程,与那种仅仅记载认识活动结果的  相似文献   

9.
该文原载于苏联心理学会机关刊物《心理学问题》杂志1983年第二期,是杂志编辑部为纪念马克思而写的。文章不长,但明确地指出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对于改造心理学的决定意义,概要地反映了苏联心理学基本理论的指导思想,特摘译发表,供我国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0.
苏联年龄与教育心理学是从二十年代起在同心理学的唯心主义和机械主义进行尖锐复杂的斗争中建立起来的,布隆斯基、维果斯基、巴索夫和列昂节夫等一大批杰出的心理学家在为这门学科的建设和研究方面做了卓越的贡献。苏联心理学家认为心理发展是一个有规律的、服从于自身内在逻辑的、螺旋上升的过程。儿童心理发展的全部规律性,只有在儿童同其他人发生相互影响的“空间”中存在着并体现出来。儿童的心理是在同家长、教师等相互交往过程中发展着的,心理发展的过程是可以有目的地予以控制的。苏联教育心理学在认识过程心理学方面的主要成就是,确定了掌握知识的年龄标准,深入研究了程序教学和提问教学等一系列独创的教学方法。计算机教学对认识过程的研究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使用计算机工作能使通常隐蔽在内部的心理过程清晰地显示出来加以模拟和研究,目前苏联心理学界正对这方面展开深入研究。近年来,年龄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领域正在不断地扩大,它既包括普通学校也包括各级职业教育的教学问题,其中研究职业教育系统中的心理学问题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  相似文献   

11.
陈会昌 《心理学报》1983,16(1):39-48
苏联是当代教育心理学研究比较先进的国家。加强对苏联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了解,是我们的一项重要工作。 从十月革命到现在,苏联德育心理研究的基本情况,有必要进行一番评介。据苏联一些有影响的教育心理学家,如Д.В.艾利康宁~[1],包若维奇~[2],В.В.达维多夫~[3][4])等人的意见,苏联的教育心理学(包括年龄心理学和儿童心理学)大体上经历了三个主要发展阶段:从十月革命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从二次大战结束到五十年代末;从六十年代初到现在。本文即参考这种划分方法,根据所能掌握的资料,对苏联德育心理研究的历史与现状加以概略评述。  相似文献   

12.
车文博 《心理学报》1991,24(1):55-63
(1)主要进展:有重点地开展了一系列基本理论问题的探讨;中国心理学史研究的成果丰硕;西方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显著;苏联心理学的研究有所进展;潘菽心理学思想的研究有了良好的开端。 (2)几个主要理论问题的研究:心理学与辩证唯物主义哲学的关系;心理的实质;心理发展的矛盾和动力;心理与活动、实践的关系;意识与无意识;心理活动基本范畴的划分;个性;中国心理学史(如范畴、比较、继承、计量等问题的研究);西方心理学的评价(如对人本主义心理学、精神分析、皮亚杰发生认识论和认知心理学的评价)。 (3)今后努力的方向:自觉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哲学的指导;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大力加强中国心理学的研究;坚持博采众长、洋为中用的方针;进一步提高基本理论工作者的素质。  相似文献   

13.
为了更好地继往开来,首次将智慧心理学近50年的研究历史分为“一个序曲”和“两个阶段”。其中,Clayton用实证法研究智慧心理的序曲,开始时间至迟不晚于1976年,戛然而止于1982年,其特点是“昙花一现”。智慧心理学研究的第一阶段,时间始自20世纪80年代早期,延续至21世纪初,其特点是“柏林智慧模式一花独秀,新皮亚杰主义智慧观和智慧的平衡理论作为两片绿叶相衬托”。智慧心理学研究的第二阶段,时间始自2004年,延续至现在,其特点是“百花齐放”,它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智慧被视为比知识更重要的东西,出现了更多不同的智慧理论和测量智慧工具;二是兴起了多个研究热点,进一步拓宽了智慧心理学的研究领域。回顾智慧心理学近50年的研究历程,可以得到两个结论:一是,近50年来,对智慧心理学的研究经历了一个从自发到自觉、从分散到有组织、从零星探讨到系统研究的发展过程;二是,研究对象从智慧者的特征到智慧特征,再到智慧者的特征,再到结合智慧者的特征和智慧特征来研究智慧,经历了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展望未来,宜在两个方面推进智慧心理学的研究:一是,须尽快开发研究智慧的成熟实验范式,并揭示智慧的脑机制;二是,须...  相似文献   

14.
极端特殊的孤立与封闭环境向深入南极大陆的科考人员提出了极其严峻的挑战,同时也为心理学研究提供了一个天然实验室。对于南极科考人员而言,多数人越冬期间会在不同程度上经历和承受“越冬综合症”和“四分之三现象”,他们的积极心理经历和体验已经开始受到关注。文章重点介绍了有关南极科考人员可能出现的症状、适应特征、科考人员的人格特征以及站区文化对行为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结果,对现有研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提出了未来研究将会开展更广泛的国际化合作、聚焦环境、人格和行为三者的关系以及积极心理学在特殊环境中的重要作用等主题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介绍近年苏联举行的一次“列昂节夫活动论”的讨论会。与会者认为列昂节夫理论是维果茨基的文化历史论的有机延续,两种理论的中心问题都是内化问题,可以把这两种理论综合起来研究。列昂节夫理论的意义在于它对心理学的目标和方法,提出了一套全新的观念。列昂节夫理论认为心理学的目标是主体的完整的活动,心理分析的原始单元是动作;但它是一个较高级的方法论理论,应当由它出发建立实用的科学理论。活动理论和乌兹纳捷的定势理论都承认心理和客观现实的相互关系,是靠个人的主动性中介出来的,因此这两个理论不是互不相容的。某些西方心理学家也认为活动理论开辟了重建思维心理学的现实可行的前景。与会者还讨论了活动在理论神经心理学、创造心理学,儿童心理学和个性心理学研究方面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论个性(上)     
在现代心理学中,个性问题是一个重大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个性的心理学的理论问题已成为普通心理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个性的应用心理学方面的研究也纷纷提上了议事日程。特别是由于人才预测与职业选择的强大的社会需要,人的个別差异的探索与个性的心理测量,评价以及预断日益引起教育心理学家、管理心理学家、运动心理学家乃至艺术创造心理学家们的高度的关注。现代,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阶段。在这样的关键时刻,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研究与总结西方的以及苏联的个性的心理学方面的经验与教训,密切联系我国建设“两个文明”的实际需要,从心理学基本理论角度来探  相似文献   

17.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普列汉诺夫首次明确地把社会心理作为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范畴。在《马克思主义基本问题》一书中,他将社会意识区分为两种基本形态:社会心理和思想体系(在我国一直译作“意识形态”),把社会心理作为他的社会结构理论的一个环节。①普列汉诺夫这一思想的提出无疑是对唯物史观的一个创造性贡献。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这一思想长期以来未引起人们应有的重视,直到60年代初苏联学者才开始比较公正地对它加以研究。在我国哲学界,社会心理问题则一直无人问津,在我们的历史唯物主义教科书中甚至找不到“社会心理”一词。近两、三年来,我国哲学界才开始研究社会心埋范畴。现将前一  相似文献   

18.
实践活动问题在心理学中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但是在心理学的历史上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本世纪30—40年代,苏联心理学界虽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实践概念引入心理学,可是近半个世纪来,心理学中类似于旧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19.
苏联心理学界对活动理论的近期讨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会昌 《心理学报》1986,19(2):105-113
本文综述了近几年来苏联心理学界对A.H.列昂节夫代表的活动理论的讨论情况。其中包括三种意见,一种是支持态度,一种是持较大异议、企图用系统论取而代之的态度,一种是既不完全支持,也不完全否定的态度。从讨论中可以看出,活动理论在苏联仍有很大影响,人们公认列昂节夫是苏联马克思主义心理学奠基者之一,公认他提出的活动理论对建设马克思主义心理学的重要贡献。目前开展的讨论,不是要否定和批判活动理论,而是在爱护、珍惜它的前提下,对它进行补充、修正和发展,使它更加完善。作者认为,这一讨论对我们的主要启示是:一、苏联心理学者在把马克思主义作为建设心理学的方法论基础这一点上,没有根本分歧;二、我国心理学界需要展开一些理论上的争鸣和讨论,需要培养我们自己的理论家;三、必须首先明确“中国心理学的发展究竟走哪条路”的问题,为此应该重视基本理论的建设。  相似文献   

20.
在党的十二大关于把科技、教育作为发展国民经济战略重点之一的方针鼓舞下,安徽省心理学会第二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于一九八二年十月在合肥市召开。会议期间,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副所长徐联仓、南京防治病医院院长陶国泰教授应邀分别作了题为“心理学为实践服务的新领域”、“企业管理心理学”、“儿童心理卫生”、“独生子女的心理学问题”等专题报告。安徽师大李铮介绍了“七十年代苏联心理学的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