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诗经·国风》录有《齐风》11首。这11首诗歌,是对齐国社会生活局部画卷形象生动的描绘。从这局部的画卷中,我们可以领略多彩的齐俗风貌。 一、《齐风》概说《齐风》是齐国的民歌。这些民歌是《鸡鸣》、《还》、《东方之日》、《东方未明》、《南山》、《甫田》、《卢令》、《敝笱》、《载驱》、《猗嗟》。依据《齐风》所反映的思想内容,前人与时贤推测,其大致产生于齐哀公至齐襄公时期。对于《齐风》的基本思想,以《诗序》作者及汉宋诸儒为代表,将《齐风》界定为刺诗,有刺淫、刺荒、刺时、刺衰、刺无节诸说,即便如清代“欲探求古…  相似文献   

2.
王从友 《天风》2010,(8):I0002-I0002,49-51
东方月:自由作家、漫画家、电视广播策划及主持人。曾作为西湖之声电台当红主持而被人熟知。她主持的《心灵之约》等栏目在当时的杭城引起轰动,并于1996年出版根据专栏编写的著作《心灵之约——东方月和100个听众的故事》,连续数月在新华书店销售榜荣登榜首。1999年前往北京加盟中央电视台,先后在央视四套、一套、十套主持过《东方时尚》、《直播中国》、《家园》、《周末人物》栏目以及大型节目《历程》等。同时主持过的栏目包括曾在全国热播的《时尚中国》、浙江卫视《公民行动》等,2003年起担任美国CBN在中国内地的特约主持人。东方月的多部作品,包括《涂涂画画》、《城里有条发呆的鱼》,小说《寻找跑跑》等。最新绘本作品《人群》即将出版。  相似文献   

3.
颜真卿作为一位书法家 ,他的文集中保留了许多宗教史料 ,值得后人重视。陈垣先生的《道家金石略》收录了颜真卿四篇碑记 ,其中《桥仙观碑》即《颜鲁公集》的《华盖山王郭二真坛碑铭》。但是 ,陈垣先生和《道家金石略》补编者并没有检阅《颜鲁公集》 ,所以仍然有几篇道教碑记没有能收入。这些碑记是 :《东方先生画赞碑阴记》、《华岳庙题名》、《晋紫虚元君领上真司命南岳夫人魏夫人仙坛碑铭》、《浪迹先生玄真子张志和碑铭》。这些碑记有些是非常重要的 ,如魏夫人和张志和碑记 ,有些则反映了唐代某些地区的道教信仰。《东方先生画赞碑阴记》…  相似文献   

4.
把古人现代化,即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挂在古代哲学家(或著作)的名下,把古代哲学家的思想说得和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差不多,《周易哲学及其辩证法因素》和该书《续一》、孔子讨论中的某些文章表现得很突出。最近东方明撰文批评了  相似文献   

5.
粗粗读了《走向未来》丛书第一辑——《现代物理学与东方神秘主义》,尽管大部分还不懂;因为我是一个佛教徒,也算是东方神秘主义者吧,不禁就有些“空谷足音,跫然而喜”的心情。这本书分三部分: 《物理学之道》《东方神秘主义之道》《平行性》最后还有一个《结束语》,说现代物理学的发现,同东方神秘主义者所持的观点相似,二者是可以平行的。第二部中,有《佛教》和《禅宗》两个节目。禅宗,是根据我国传到日本去的禅宗写的。我看了又看,总觉得作者所写的禅宗还不够纯,不足以体现弹宗的特点和精神。中国是禅宗的故乡,我们有责任也有条件使禅宗的修养复兴起来,使禅宗的理论研究活跃起来。我自己苦恼,没有真正在禅宗方面下过工夫,看了一点“语录”之类的禅书,在本本上多少有点知识,写一点对禅宗的观感,希望能同我国禅友交流经验,并就教于日本禅宗大德。  相似文献   

6.
钱钟书先生《管锥编》开篇即论《周易》,他以如锥的深见,广博的学识,对《易》之若干重要义理、用象奥秘乃至修辞妙诣,皆用中西比较之法阐明其于昔世、今世,东方、西方的普遍性意义,并且给予颇具启迪性的发挥,使今之读《易》者获得不少生动的意趣。  相似文献   

7.
末木刚博现任东京大学名誉教授,东洋大学教授。专攻逻辑学和比较思想。以广义逻辑学(包括传统逻辑、现代逻辑和辩证逻辑)的方法,探索东西方逻辑的比较和贯通。主要研究成果有《东方合理思想》、《逻辑学的历史》、《因明的谬误论》、《东方逻辑和西方逻辑》。今据《东方合理思想》一书简介作者思想梗概。作者称自己原来主要研究西方学术,但到近50岁,“思慕东方之心愈益迫切”,虽然感到“为时已晚”,但“喜好东方古典的亲情却与日俱增”。“因东方是我们的乡里,自然有从自己乡里的历史和精神中吸取营养的  相似文献   

8.
《伯利恒虐杀婴儿》是16世纪尼德兰画家勃鲁盖尔的标志性作品,木版油画,116X164.5,现藏维也纳美术馆。《伯利恒虐杀婴儿》取材于《圣经·马太福音第二章》,说的是大希律王为了将耶稣扼杀在襁褓之中,发动了屠杀全城两岁以内男婴的残忍之举。经上写到:当希律王的时候,耶稣生在犹太的伯利恒有几个博士从东方来到耶路撒冷,说:“那生下来作犹太人之王的在那里?我们在东方看见他的星,特地来拜他。”希律王听见了,就心里不安,耶路撒冷合城的人,也都不安。…当下希律暗暗地招了博士来,细问那星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就差他们往伯利恒去,说:“你们去仔…  相似文献   

9.
读了贵刊今年第2期上竺云使同志的《东方哲学及其在我国的研究》,感到该文有些意见非常可贵。我已老衰,但对东方哲学中儒道及佛学原意还在不懈探索中,而中国最能汲取外来思想,使印度庞大系统的佛学为我所用。这段历史如予以仔细总结,实  相似文献   

10.
《法音》1997,(2)
印顺法师谈如来藏思想再说真常唯心系,这是依如来藏———如来界、众生界、自性清净心等为本依的。如《如来藏》、《胜》、《楞伽》等经,《宝性》、《起信》等论说。在印度及中国,这一系的宏扬,是比般若经论迟一些。中观者依彻底的我法无自性(无我)说,缘起是如幻...  相似文献   

11.
文溪 《佛教文化》1993,(3):49-49
本刊摄影记者陈钢说,他近年多次在舞台上拍片,却从未见一位大提琴手能含着泪水投入演奏,而且不只大提琴手如此。这是他采访天津歌舞剧院管弦乐团试奏大型佛教文化礼赞交响乐章《东方智慧》之后讲的。交响乐由姚盛昌作曲,以西方音乐手段表现东方佛教智慧,领大陆乐坛之先,首创首排,引起各界广泛关注。佛学界音乐界周绍良、吴立民、乔建中、李家振。  相似文献   

12.
《法音》2015,(4)
<正>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学诚法师在全国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期间接受《瞭望东方周刊》记者柴爱新专访。《瞭望东方周刊》:从操作的层面具体说一下,如何借助佛法化解信息化时代的群体性孤独?学诚法师:信息时代的一句谚语说道: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是两个人虽然坐在一起,却专注于各自的手机。人们渐渐发现,"我们对技术的期待越来越多,而对彼此的期待越来越少"。美国社会心理学家雪莉·特克尔通过研究发  相似文献   

13.
佛祖与牙签     
据说,牙签属于东方文化,西方使用牙签较晚。梁实秋先生在《牙签》一文中对牙签做了种种考证之后,结论是牙签源于东方,可却不始于中国,因而十分感慨地说:“我们发明了罗盘、火药、印刷术,没能发明用牙签剔牙!”  相似文献   

14.
中西医的汇通·结合·融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西医的汇通·结合·融汇中华医学会大连分会(116001)杨清秀中西医汇通思想的产生,有人追溯到明末清初,西学传入东方。由于西学思想的浸润、渗透,在国人的思想界、文化界引起了一定的反响。如其中最早的医家王宏翰,1688年著《医学原始》一书,把从《内经...  相似文献   

15.
景以恩 《管子学刊》2011,(3):112-123
华夏族起源问题历来是史学界的难点,但基本有东西方两说。笔者以近年新发现的《泗志钩沉》为切人点,试对东方说作一新的探讨,并以此为基点,对东西方两说作多方面的比较与辨析,以期得出较为合乎实际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对于《太极图》与《太极图说》而言,许多人认为"传图者必传说"。但是,把上述主张绝对化,会忽视一些非常重要的史料。据祁宽、朱子等人的一系列资料来看,《通书》的最初版本"九江本"并非如大家所认为的那样,没有收录《太极图》与《太极图说》,而只是没有收录《太极图》。基于此,我们还需要重新审视潘兴嗣《先生墓志铭》文中的句读问题、《太极图》的最初面貌问题、《太极图》与《太极图说》与道家的渊源问题,以弄清《太极图》与《太极图说》的关系。最后,本文还通过对《诸儒鸣道集》所收《通书》与朱子所整理的各《通书》版本进行比较,进一步分析了《通书》最初版本的可能面貌。  相似文献   

17.
关于周易哲学研究,东方明同志在《哲学研究》一九六三年第一期的学术评论中,对我所著《周易哲学及其辩证法因素》及其(续一)一书不指名地提出指责,我在《哲学研究》一九六三年第二期的短文中予以答复,并说明为着从全面地谈清楚问题另作专文答复。《哲学研究》编辑部在按语中认为展开的讨论是有益的。东方明同志  相似文献   

18.
胡晓光 《法音》2002,(1):23-31
佛法以缘起论为思想理论基础,而缘起论的具体内容则是从“四缘”义展开引申的。缘起论是佛法的特质,是佛法区别于一切外道异执的根本标志。它是佛法的诸法实相观,在佛法中是最胜义。龙树菩萨在《回诤论》中云:“佛说空缘起,中道为一义。敬礼佛世尊,无比最胜说。”作为最胜说的缘起论,它是一切法的普遍法则,是一切法的共相本质,佛法就是以此作为立说大本。如《中阿含经·舍梨子相应品》云:“若见缘起便见法,若见法便见缘起。”又如《了本生死经》云:“佛说是:若比丘见缘起为见法,已见法为见我。”又如《佛说稻竿经》云:“见十…  相似文献   

19.
序阴阳五行说在《吕氏春秋》十二纪和《春秋繁露》就有明确记载,如名所示,是由阴阳概念与五行概念结合而成。如在十二纪里,随春夏秋冬四季阴阳的消长而配合以五行。在《春秋繁露》里,用阴阳解释灾异,并以构成万事万物的五行加以补充说明。但是以往的研究证明,如溯本寻源,两者分别来自不同传说,似乎风马牛不相及。笔者先前曾把两者结合起来,以考察阴阳五行说产生的契机及与时令的历史关系。这里暂且不谈阴阳概念,先由五行说的起源说起。对阴阳五行思想起源加以学术反思,始自民国  相似文献   

20.
大乘佛教经典中有一类专讲佛释迹牟尼“前世”功德的经书,其数量很大,收载于各种版本大藏经中的有几十种,如《长寿王经》、《金色王经》、《佛说妙色正因缘经》、《佛说月光菩萨经》、《佛说师子素驮罢工断肉经》、《太子慕魄经》、《银色女经})、《九色鹿经》、《佛说膀子经》及《六度集经》等。这类经书通过不同的故事,借褒扬佛“前世”的功德,阐述大乘佛教普度众生的基本思想,以此规劝信众修持大乘菩萨行,广行善事,多积功德,以慈悲喜舍之心,度一切众生。这些经书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经书中没有如同《般若》、《华严》、《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