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责任感是大学生对他人、家庭、集体、社会、国家所承担的义务和职责。随着我国对生态与民生问题的关注,风景园林专业社会责任感的内涵包括了保护环境的爱国精神、遵守法律的自觉意识和为公众服务的人文关怀等三个方面的内容。面对当前学校教育在社会责任感培养中存在的现实困境,文章提出了从凸显社会责任的课堂教学、倡导社会服务的专业实践两个角度进行风景园林专业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为培养符合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专业人才的培养提供新的路径。  相似文献   

2.
当代大学生是否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关系到大学生自身的成才与否、中华民族的兴衰成败以及我国综合竞争力的强弱。基于对西安美术学院油画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调查,对艺术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现状进行阐述并分析原因,最终提出相应的对策以引导大学生具有正确的社会责任认知,进而提升其社会责任感和担当意识。  相似文献   

3.
随机选取某市三所普通中小学四、六、八、十年级的755名青少年为被试,使用自评和他评问卷探讨家庭亲密度、家庭道德情绪和责任感与青少年学校适应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1)青少年家庭亲密度、责任感与学校适应问题存在性别差异,女生家庭亲密度和责任感高于男生,外化和学业问题少于男生;家庭亲密度、道德情绪和责任感随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2)家庭亲密度正向预测道德情绪和责任感,直接和间接负向预测青少年学校适应问题。(3)责任感负向预测学校适应问题,并在家庭亲密度和学校适应问题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结构方程模型各指标的拟合效果较好。家庭亲密度、责任感是学校适应问题的良好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4.
本文论述了互联网对青少年道德人格形成趋势的影响 ,认为互联网有助于青少年形成现代观念、拓宽学习视野、扩展人际交往范围和激发探索欲。同时 ,也存在着不利于青少年道德意识的培养、道德行为的自我约束、责任感培养以及导致价值观偏离等问题。探讨了促进青少年道德人格形成的对策 ,认为家庭、学校、社会分别肩负不同责任 ,应共同承担起青少年道德人格教育的重任。  相似文献   

5.
中小学生学业责任感的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红兵  申继亮 《心理科学》1993,16(2):113-115
问题的提出学生学业责任感是指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对学习过程、结果负责任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是学生主要的道德品质之一。60年代章志光等人研究发现学生责任态度的变化,对学习成绩具有积极影响。而要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业责任感的发展,有必要探讨学业责任感发展的一般规律。皮亚杰指出:儿童对一个行为的责任态度由决定于行为后果转变为决定于行为动机,并由他律向自律转变。柯尔伯格进一步指出儿童道德观念的发展经历了前习俗道德、习俗道德和后习俗道德三个水平。1985年陈会昌研究指出7—16岁儿童责任观念的发展是由强制性水平、到半理解水平、再到原则水平。我们认为学业责任感与一般责任感既有共同之处,也有其独特的发展特征.而且它包括对学业责任的理解认识、履行情况和情感体验三个方面.本研究  相似文献   

6.
为了考察群体身份对替代性排斥中旁观者惩罚行为的影响,并考察旁观者社会责任感的调节作用,采用数量估计任务对58名不同社会责任感大学生创设群体身份,观看网络掷球游戏形成群际替代性排斥,随后评估游戏中各玩家的愤怒情绪,并采用第三方惩罚来表达对各玩家表现的愤怒。结果发现高社会责任旁观者对替代性排斥体验到更强愤怒情绪,并对排斥者施加更高惩罚;高社会责任感个体对排斥组内成员的组外排斥者惩罚强度高于组内排斥者,而低社会责任感个体对排斥组外成员的组外排斥者惩罚强度显著高于组内排斥者。结果表明旁观者社会责任感调节其在群际替代性排斥中的第三方惩罚。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社会把人类带进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它不仅是社会形态的大革命,而且也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新人。社会主义的新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即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在我们的时代里,高度的责任感已成为建设社会主义强大的内在精神力量,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产生了不可比拟的作用。从理论上对责任感的职能进行探讨,对于提高培养责任感的自觉性,加速四化建设是大有益处的。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通过两个子研究考察权力感对助人行为的影响,及社会距离的中介作用与责任感的调节作用。研究1通过问卷法考察权力感与助人行为意愿的关系,并检验社会距离的中介作用;研究2通过实验法检验权力感对助人行为的影响,社会距离的中介作用及责任感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权力感以社会距离为中介,抑制助人行为;责任感能调节权力感的直接效应,控制条件下权力感抑制助人行为,责任增强条件下权力感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大学生学校认同对责任感的影响及其机制,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与实验相结合的方法,通过系列研究揭示二者之间的相关与因果关系,并检验了集体自尊和个体自尊的中介效应。结果发现:(1)大学生学校认同对其责任感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2)集体自尊在大学生学校认同对责任感的影响中发挥完全中介作用,而个体自尊无显著中介效应。这表明大学生学校认同通过形成集体自尊而提升其责任感。  相似文献   

10.
黄四林  韩明跃  张梅 《心理学报》2016,48(5):578-587
为揭示人际关系对社会责任感的影响及其机制, 该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和实验相结合的方法, 探讨了二者之间的相关与因果关系, 以及共情的中介效应。研究1采用问卷调查法探讨这三者的关系, 结果发现, 人际关系对社会责任感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 并且共情在二者之间发挥着部分中介效应。研究2采用实验法操纵了人际关系效用, 结果显示, 高效用组的社会责任感显著高于低效用组和控制组, 并且低效用组显著低于控制组。这表明人际关系效用对社会责任感具有明显的影响。研究3进一步操纵了人际关系的亲密度, 结果发现, 亲密度对效用与社会责任感的关系具有调节作用, 在低亲密度条件下, 高效用组的社会责任感明显高于低效用组, 但是在高亲密度条件下, 社会责任感均维持较高水平。因此, 人际关系对社会责任感具有明显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1.
责任感     
责任感是人自觉、志愿地把自己应该做的每一件事情做好的一种情感,同时也是一个人为人处世的态度。情感是责任的动力,态度是行动源泉。如果一个人不具备责任感,对人、事、物就会缺乏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同样如果一个基 督徒不具备责任感,他在灵性的追求上就缺 少了可靠的保证,在信仰上就会滑向逃避主 义、世俗主义,市侩主义。 现代人不大愿意为自己的行为、灵性保 持一个肯负责任的态度。就像我们的原祖亚 当、厄娃一样,“你给我做伴侣的那女人把果 子给我吃,我就吃了……那蛇诱惑了我,我就 吃了。”(创3:12—13)这个始终不…  相似文献   

12.
本文拟通过对南阳地区首例绑架残杀学童的高中生性格悲剧因素进行探析,以期引起社会、家庭、学校的关注,从预防犯罪、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角度出发,吁请社会、家庭、学校重视青少年人格教育,并在青少年接受教育的过程中,为他们补上性格修养这一重要课程。  相似文献   

13.
人类的性是生理、心理及伦理系统的存在整体."三理"教育的实质是生理、心理及伦理的整合创新模式.从"三理"的视角理解,青少年性教育是依据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帮助青少年打破性无知、和谐性心理、内化性道德、培养性责任.其中以性生理教育为基础,性心理教育为重点,性道德教育为核心,做到"三理结合、三理同步".在家庭、学校及社会的共同努力下,使青少年性教育纳入义务教育之中,帮助青少年健康"性"成长.  相似文献   

14.
我们之所以可以提出"道家式责任感"的说法,是因为在《老子》原文中渗透着对人类社会之秩序、状态的忧虑,体现着对人类命运的关切。如老子观察到:"天下多忌讳,而民弥叛。"(五十七章竹简本)"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  相似文献   

15.
试论甲型H1N1流感防控中个体的道德责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甲型H1N1的防控不仅是国家、政府、专门机构及专业人员的责任,同时也是每个社会成员应该承担的责任。个体责任缺失是甲型H1N1在我国流行的主要原因之一。导致个体道德责任缺失的原因主要包括:社会中主体的原子化对个体道德责任的排斥、非理性社会心理对个体道德责任的冲击和公共卫生防疫体制中薄弱环节对个体道德责任的影响。基于道德责任产生的基础不同,不同的个体应该承担不同的道德责任。  相似文献   

16.
甲型H1N1的防控不仅是国家、政府、专门机构及专业人员的责任,同时也是每个社会成员应该承担的责任.个体责任缺失是甲型H1N1在我国流行的主要原因之一.导致个体道德责任缺失的原因主要包括:社会中主体的原子化对个体道德责任的排斥、非理性社会心理对个体道德责任的冲击和公共卫生防疫体制中薄弱环节对个体道德责任的影响.基于道德责任产生的基础不同,不同的个体应该承担不同的道德责任.  相似文献   

17.
论主体道德责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主体承担道德责任的原因、范围和限度,分析道德责任感的发展阶段和构成要素,增强主体道德责任感,能使人们尤其是人文学科工作者自觉地承担起对社会、他人和国家的道德责任,因而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本文试图对主体道德责任问题进行初步的探析。作为社会主体的人,都负有这样或那样的道德责任。可以说,“每一个在道德上有价值的人,都要有所承担,不负任何责任的东西,不是人而是物。”①1.主体对自己行为负有一定道德责任的原因。对于这个问题,先哲们作了许多探讨,集大成者应首推康德,在康德的道德哲学体系中,责任占有非常重…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变迁的新时代背景下,分析青少年价值观构成特征,形成有效的测量工具,并对初、高中共780名学生的价值观结构及价值观的学校和社会适应功能进行调查。结果发现:中国青少年价值观由社会平等、集体取向 、遵纪守则、亲情、友情、上进竞争、时尚、享受快乐 8个维度构成,问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男生相对女生更认同友情,初中生相比高中生更认同社会公平和亲情,高中生更认同享受快乐;青少年价值观各维度对学校和社会适应的某些指标具有预测作用:对上进竞争的认同可以正向预测学业成绩和学校能力;对时尚的认同负向预测学业成绩和亲社会行为,正向预测学习问题;对亲情的认同正向预测社会能力和亲社会行为;对友情的认同正向预测同伴偏好。总体而言,新时代青少年价值观构成特征受到自身发展阶段、社会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影响,研究结果有助于理解现阶段青少年健康心理发展与价值观教育之间的关系,对未来的青少年价值观教育提供了心理学的实证依据。  相似文献   

19.
<正>一、多意环境下正确认识“内卷”在青年人群的社交账号中总是有着这样的信息:对生活缺少热情、对事业缺失激情、对他人缺乏感情。这些“缺乏”是当今年轻人的常态,而它们共同汇聚成了对社会缺乏责任感。就这些问题而言,前者即不知道自己的目标是什么,后者即模糊了社会责任与个人(自己)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学海》2015,(6):166-169
培养大学生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是实现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志愿者活动是开展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工作的重要载体,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工作提供更多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