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炜 《中国道教》2004,(2):39-39
一位多年从事文物鉴定的专家,近日走马灯似地在欧洲逛了十天,居然撞上两次有关中国道教的文物展览。他的惊讶,某种程度上证实了西方国家对中国道教文物的重视,也或多或少地折射出中国艺术品市场对道教文物的冷落。其实,早在2001年的2月21日至5月13日,在著名的美国旧金山市金门公园的亚洲艺术博物馆内,就曾举办过以中国道教艺术为主题的大型国际特展,展期长达三个月,可谓罕见。这次展览的展品共151件之多,分别借自亚洲、欧洲及美国的公私收藏。借展单位包括了北京故宫博物院、湖北省博物馆、陕西历史博物馆、苏州石刻博物馆、河北省博物馆、…  相似文献   

2.
书画类文物真实全面地记录着历史信息,是弘扬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也是博物馆文物收藏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但由于书画类文物自身耐受性较差,在实际收藏及展出过程中,会遇到许多问题,也会造成损坏,因而书画类文物的修复工作也是博物馆工作中被高度重视的部分。  相似文献   

3.
孟凡港 《中国宗教》2012,(1):51-53,85
西安碑林是我国集中收藏古代石刻数量最大、历史最久的博物馆。其中所藏关于宗教的金石文物,为探讨中国古代佛教、道教、基督宗教的传播、发展及金石铸刻艺术等问题,提供了可靠的资料依据。  相似文献   

4.
由美国芝加哥艺术博物馆发起主办的“道教与中国艺术展”,于2000年11月1日至2001年5月13日先后在美国芝加哥、旧金山等城市巡回展出。专门就道教艺术为内容举办展览,公开向公众介绍道教文物的艺术价值,这在国外是第一次,即使在国内也从未有过。 美国芝加哥市芝加哥艺术博物馆的亚洲部主任斯蒂芬·李特(StevenLittle)先生是这次“道教与中国艺术展”的主要组织者和发起人。李特先生能讲十分流利的中国话,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深厚的感情,对于道教以及道教在中国社会思想发展史上的地位与作用,也有较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唐代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为我国古代艺术的繁荣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为艺术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我国古代书画市场也在唐代正式形成。书画市场形成的基本条件有三个:首先要有艺术的生产者,即书画家;其次要有艺术市场的中介人,也就是卖书画或促成书画买卖的人;最后要有艺术消费者,比如书画收藏家和鉴赏家。唐代艺术市场交易的各个环节都已初步形成,从生产者方面来说画家群体的增多、自身技术的进步、绘画种类的完善都促进了其生产。销售环节上,除了生产者和消费者直接的交换外,还有促成交易的中介,另外书肆、集会、典当铺等交易场所也有所发展。消费部分主要有为了审美而进行的收藏、宗教信仰消费以及家庭装饰几个部分,当然还有用艺术品谋求官职的功利消费等多个部分。  相似文献   

6.
科隆东亚艺术博物馆是欧洲第一个专门收藏与研究东亚艺术的博物馆。而该博物馆之所以著名,除了因为馆内收藏有丰富的中、日、韩艺术品外,更因为其在建馆之初就采用民族学方法来研究和收藏东亚的艺术品。正是基于民族学视角,使其在收藏和研究东亚艺术方面,走在了欧洲所有博物馆之前,开创了在当时看来全新的收藏与展览模式。而以民族学逻辑为主导的展览模式,即使在今天看来,也十分值得学习。  相似文献   

7.
正李琳,著名艺术家边平山先生的入室弟子。2005年研修于北京荣宝斋画院首届中国书画家高研班,作品《敦煌·翔系列》《热带雨林系列》被荣宝斋画院收藏。2006年6月在北京逸致轩艺术中心举办个人展览。2008年于郑州商都艺术馆举办个人展。作品及专题介绍刊登于《荣宝斋》《当代文人画》《藏画》《中华书画》等专业  相似文献   

8.
2005年8月18日至22日,中国重庆大足石刻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大足石刻首次科学考察60周年纪念会在重庆隆重召开。本次会议由重庆市文化局、重庆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大足县人民政府主办,北京大学中国考古学研究中心、重庆大足石刻艺术博物馆承办。来自美国、英国、德国、日本、荷  相似文献   

9.
张启明,男,1941年生,祖籍天津人,1959年於河北省张家口师专艺术科毕业后选送天津美术学院学习油画专业,1963年大学毕业后到山西工作。三十年来,在从事行政事务的同时,坚持书画业余创作,其美术作品三次在中国美术馆展出,国画《硕实图》获全国首届中国画大赛三等奖,书画作品在全国性大赛中获奖十余次,有的选送日本、新加坡、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展出,有的被碑林选刻,有的被一些省乃至国家级博物馆收藏;发表作品达500余件,曾出版速写画册《摭拾集》,举办个人书画展三次;1993年9月应美国华人美术学会邀请,受山西省国际文化交流协会之派遣,赴美进行文化艺术交流,并举办书画展览。  相似文献   

10.
重庆北部的合川历史悠久,文化艺术源远流长。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中,合川的少儿美术活动也频繁开展,孩子们以自己的方式表达他们对生活最直观的感受,从而形成了合川儿童以乡村生活、浓墨重彩为主的绘画艺术语言。合川区的少儿书画活动,早在六十年代初就已经开展起来,至七十年代中晚期,就开始举办各种少儿书画作品展览。1984年合川市举办了第一届少儿书画现场赛,此后每年“六一”节前就举办一次少儿书画现场赛,至1997年,合川区的少儿书画现场赛已举办了二十八届,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从1984年廖文胜老师辅导的学生陈秩创作的儿童画《共伞》在比尔纳第三十届国际儿童画展览中获得金奖开始,至今合川少儿书画获得国际金、银、铜奖400余枚,获全国金、银、铜奖1860余枚,并有近60件作品选送到法国、日本、美国、韩国、捷克、德国、新加坡等国家展出。  相似文献   

11.
阮明套 《管子学刊》2010,(3):126-128
经过多方筹备,北京师范大学“商周文明研究中心”日前获得学校批准,正式成立。与此相配合,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于2010年5月15日至16日举办了“商周文明学术研讨会”。来自美国与中国香港、澳门、台湾以及大陆的60余位专家齐聚北京师范大学,参与了此次盛会。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代帝王陵墓与博物馆起源有着隐形的内在关联。有学者认为博物馆是文物的坟墓,而帝王陵墓作为文化遗产从发现之时就成为博物馆的核心。从博物馆视角来重新分析秦始皇帝陵,将陵墓中收藏物华珍宝、再造冥界军队、复制政治体制、象征宇宙天下的观念进行深入剖析。透过其收藏、复制、象征、陈列的多个维度来思考秦始皇陵所呈现的中国博物馆雏形。  相似文献   

13.
陈慰中博士,福建省漳平市人。1930年1月出生于厦门鼓浪屿。1945年随家出国,旅居南洋、美、英等国,后定居加拿大维多利亚。在美国获得生物化学博士后,继往英国学习神学,得神学硕士学位,被按立为英国国家教会圣公会牧师。1973年应邀至加拿大维多利亚参加创办国际学院,任生物化学教授多年,翌年被选为英国牛津皇家显微学终生院士、1984年创办加拿大中华学院,任院长。1990年创办李约瑟中国古代科技博物馆,任馆长。有多种著作介绍中国文化及古代科技发明成果。曾多次应邀来华,在多处大学讲学,并被聘为名誉教授。  相似文献   

14.
顾恺之的《洛神赋图》是中国古代绘画作品中首部根据文学作品绘制的画作,体现了顾恺之高度的文学修养、丰富的艺术创造力以及高尚的思想情操。画家充分发挥了其高度的艺术想象力,营造了原赋富有诗意的意境氛围,在尊重文学原著的前提下致力打破书画界限,出色完成了从文学艺术向绘画艺术的转换。在对《洛神赋图》的图像学研究中,我们不仅可以发现当时绘画艺术对文学的自觉追求,而且可以感受到它内在所包含着的丰富、深刻且沉重的社会内容,这充分代表了一个时代美学思想。顾恺之的《洛神赋图》继承了秦汉伟大的绘画艺术传统,开启了唐宋绘画典雅华丽的审美品格和基本格局,不仅开创了中国绘画长卷的先河,还开启了中国古代艺术美学的新时代,将描绘人物神韵作为艺术追求目标,着重表现自己的人格,表达了新的美的理想,使绘画境界达到新的层次,对后世的艺术审美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5.
博物馆可以集中收藏和展示众多的人类文明成果,现今这些文明成果不仅可以被收藏和展示在实体博物馆里,数字化技术使它们能够以更丰富的形式被展示出来。数字化赋予博物馆新的功能,使博物馆成为艺术品实体的承载处。文章探讨博物馆艺术品收藏、展示的数字化及数字化艺术产出。  相似文献   

16.
一个国家的优秀思想文化可以在传世书画中表现得淋漓尽致,中国的书画不仅是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我们共有的财富,因此美术机构要担负起收藏和保护书画的重要使命。书画因为材质的原因会受到外界各种因素的影响,怎样科学合理地保存好书画是需要长期探讨的重要问题。文章阐述了书画保护性收藏的必要性,分析了书画收藏的现状,论述了影响书画保存的因素,对书画收藏保护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17.
正1922年,刚恒毅(Celso Costantini)来到中国,这位对艺术有着极大热情的枢机主教极力倡导天主教艺术的"本土化"。在他的影响下,当时出现了天主教艺术中国化的广泛尝试。其中就包括天主教绘画艺术。今年5月,故宫博物院与梵蒂冈博物馆联合举办了"传心之美——梵蒂冈博物馆藏中国文物展",充满中国审美情趣的天主教艺术品是一大亮  相似文献   

18.
《法音》2014,(6)
正王建平,山东著名画家。现为济南艺术创作研究院特邀研究员、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研究会研究员、中国书画艺术研究院研究员、中华当代书画艺术研究会副会长、国家一级美术师。其作品以佛教题材见长,尤其擅长罗汉形象的刻画与创作,其人物造型生动,线条准确古朴,墨色淡雅古拙,体现了罗汉身在世间、普度众生的无尽愿力,深受信众的喜欢和好评。他的佛教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展览并获奖,部分作品被日本、美国、法国、加拿大、新加坡等国家政府收藏。刘爱,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中国画研究会会员,山东省美术家协会理事,泰山艺术研究院副院长,山东省女书画家协会副主席。曾多次在北京、山东等地举办个人画展,并多次出席国内外联展。应以  相似文献   

19.
苏州博物馆二楼书画展厅内馆藏的国宝级文物墨竹长卷《元贤竹林七友图卷》(《七君子图》)长达十米,首次亮相展出,着实抢眼。此作由六位元代墨竹画名家赵天裕、柯九思(两幅)、赵原、顾安、张绅、吴镇的七幅图合卷合裱而成。卷中六人所绘之竹,虽形态笔法各异,但都以简洁的笔墨营造出了竹的清逸意境。此作堪称墨竹画中的无上神品,亦可说价值连城。  相似文献   

20.
《佛教文化》2011,(4):3-3
2011年7月27日,中国佛教协会首届书画慈善义展开幕式在江苏省无锡市灵山梵宫举行。这是中国佛教界首次举办大规模书画慈善义卖,中国佛教三大语系高僧大德均慈悲赐笔,社会书画名家也纷纷慷慨捐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