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凌维 《天风》2005,(10):4-6
经文:罗2:1-2;林后3:3;林前4:9在圣经中有很多关于基督徒的比喻,在四福音书中主耶稣曾把跟随他的人比作葡萄树上的枝子,是流露基督生命的管道(参约15:1);比作世上的光,来照亮这个世界(参太5:14);比作可以调味、杀菌,并能使人对生命活水产生渴望的盐(参太5:13)。而我们刚才所读的几处经文是使徒保罗对基督徒人生所做的比喻,在这三个比喻中保罗把基督徒比作是献给上帝的活祭,是上帝写给世人的信,并且基督徒的人生又如搭在天地之间大舞台中上演的一台戏,被世人和天使观看和评价。  相似文献   

2.
汤士文 《天风》2007,(18):30-32
祷告是我们基督徒信仰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人曾经将祷告比喻为基督徒属灵的呼吸。宗教改革家加尔文认为祷告是培养基督徒生活的主要的工具。中国基督教的先辈、三自爱国运动的主要发起人吴耀宗先生也说:"没有祷告,就没有属灵的生命,就没有基督教"。这些精辟的言论都足以说明祷  相似文献   

3.
《中国天主教》2010,(3):4-5
圣经中路加福音第十五章讲述的是天主仁慈的三个比喻,这也是每个基督徒都应该很熟悉的经文,当法利塞人和经师对耶稣与罪人一起吃饭而窃窃私语时,耶稣讲了这三个比喻。  相似文献   

4.
涂智进 《天风》2004,(7):8-9
经文:太5:13-16 主耶稣说:"人点灯,不放在斗底下,是放在灯台上,就照亮一家的人。"(太5:15)耶稣的意思是说,基督徒要完成是"世上的盐"、"世上的光"的责任以先,不要忘了自己在家中的责任,那就是说基督徒应当是放在灯台上的一盏灯,或者说基督徒在成为世上的光以先,得成为一盏照亮全家人的明灯。  相似文献   

5.
<正>经文:《马太福音》7章17节至20节《约翰福音》15章1节至8节主耶稣在讲述天国道理的时候,总是喜欢用人们喜闻乐见的事物来揭示天国的奥秘。他曾经以"好树结好果子"来比喻一个基督徒属灵丰富的程度和生命见证的力度。凡是基督徒,其生命种子都发生了质的变化。正如圣保罗所说的一样,我们今日成了何等人,是  相似文献   

6.
严蓉晖 《天风》2008,(14):7-9
耶稣在世时,曾以儿童们在街上的游戏来比较施洗约翰与他对这个世代的不同的回应。儿童们的吹笛,期待着一起跳舞;举哀,期待着一起捶胸、啼哭、悲哀(参太11:17;路7:32)。从这个比喻,至少我们可以看到:基督徒在这个世上不是与其他人分割的,乃是与大家有关联的。基督徒不能对周遭的人、事、物无动于衷,该有积极的回应。  相似文献   

7.
爱·尊重     
豫宛 《天风》2001,(11):38
一个基督徒具有双重身份,既是天国的子民,君尊的祭司,上帝的儿女,又在社会、经济、政治生活中承担不同角色,和普通人一样。我们要过一种超世而入世的生活,在世作光作盐,荣耀上帝。基督徒之间的交往,既要遵守主所赐的命  相似文献   

8.
本刊“专题讨论”栏从本期起,分期刊出一组有关“基督化家庭”的文章。 家庭是社会最小单位(又称“细胞”),中国传统文化也十分强调家庭。我们基督徒要发光作盐,为主作见证,必然要先从家庭做起。今天传统的家庭观念受到来自社会的前所未有的冲击,基督徒当如何面对?基督徒的家庭信念是什么?基督徒应当有什么样的家庭见证?这是本期以下文章要讨论的问题。 盼望读者对本刊的“专题讨论”予以留意,让我们都来关心、建立基督化家庭。  相似文献   

9.
李保乐 《天风》2017,(11):8-9
基督徒是世上的光,是世上的盐,作为神儿女的我们要将自己尝到的那天国的滋味,让更多人品尝(参诗34:8),要实现这一目的,就要让教会走向社会,使社会了解教会。我们要关注、关心、关爱社会,在构建社会的和谐进程中,体现我们基督徒信仰的价值所带来的正能量。  相似文献   

10.
叶子 《天风》2004,(8):6-7
马太福音5章13-16节是主耶稣关于基督徒应对这个世界产生怎样的影响的教导。我们都很清楚,我们任何一个人都会被周围的人和环境影响,同时也会对周围的人和事物产生一定的影响,而在上面的经文中主耶稣要让我们明确地知道,作为一个基督徒,你应该对这个世界产生怎样的影响。我们与自己所生活的这个世界应有怎样的关系呢?在这里主耶稣清楚地告诉我们,我们是世上的盐,我们是世上光。既然主耶稣说我们是世上的盐和光,那么我们就要对盐和光的特点和作用有一个清楚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杨联涛 《天风》2017,(4):35-36
<正>主动参与世界,关注公共环境基督徒作为社会中的一分子,除了关心自己及教会的事务之外,还应关心所处社会及共同生存的环境,并谨遵基督所说"你们是世上的盐,世上的光"的教导,留心我们共同生活的家园,担起基督徒在这个社会中的责任,在公共生活中树立美好形象。  相似文献   

12.
楼世波 《天风》2012,(7):17-20
让我们基督徒彼此鼓励,相互劝勉,因着基督徒生命中"盐"如"光"的生命品质和生活见证,使得我们的人生更加美好,我们的社会更加和谐。经文:太5:13-16耶稣的教导一向非常朴素平实。在《马太福音》"登山宝训"里,他称门徒"……是世上的盐……是世上的光"(参太5:13-14)。参考美国名牧Eugene Peterson(尤金·毕德生)用当代英语口语意译的Message(信息版)译本,发现那段经文可以用更加直白的语言表达出来:  相似文献   

13.
夏乐玉 《天风》1996,(3):18-19
位于长江北岸、南京西郊的江浦县,山青水秀,气候宜人,真是一个美丽富饶的好地方。而这个县中的众多基督徒所表现出来的爱人如己、作盐作光的美好见证尤为感人。  相似文献   

14.
徐晓鸿 《天风》2006,(14):37
当今的基督徒所面对的最大挑战是世俗化,人们不断地被世界的时尚、潮流、眼目的情欲等吸引, 被物欲渐渐所控制,心灵常常失去平静,内心无法进到灵的深处,享爱与主相交的甘甜,得不着里面的安息,更谈不上在生活中有美好的见证,而是内心常常发出忧伤的叹息。可以肯定这不是基督徒生活的模式。可问题出在哪里?问题出在我们忘记基督徒的身份,忘记上帝对我们神圣的呼召,忘记天国子民的特征一一“光”、“盐”。主所重用的仆人俭纯正老弟兄,他是一位真基督徒,是一位作光作盐的基督徒,一生为爱活着,为侍奉主而活着,充满基督的馨香之气。他人生中的最后12年是在病床上度过的,但他却以惊人的信心和毅力写下了几十万字的作品。里面没有绝望,没有悲天自怜,没有对伤害他的庸医的仇恨,而是流露出对神的爱,对主谦卑的依靠,对人的安慰的话语,句句读来如汩汩清泉,沁人心脾。透过《幽谷清泉》,这些文字能激励我们的心灵,愿意为主而活,为爱而活,在这个时代成为有见证的基督徒。  相似文献   

15.
徐志刚 《天风》2007,(3):26-27
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国人民的共同心愿,更是上帝对人的旨意,因为神对人是赐福不降祸,基督徒只有牢记圣经教导,努力作光作盐,尽力而行,  相似文献   

16.
《天风》2019,(6)
<正>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为了激励更多中国基督徒继续秉持爱国爱教的优良传统,投身民族复兴的时代潮流,共同建设好与新时代相称的中国基督教会,基督教全国两会开展以"壮丽七十载爱国爱教情"为主题的征文活动.诚邀广大基督徒撰文分享七十年来爱国爱教、振兴中华、复兴民族、作光作盐、服务社会的真实故事和感受,总结七十  相似文献   

17.
晓望 《天风》2005,(4):16-17
上海基督教两会于2005年3月11目,在上海国际礼拜堂举行上 海基督教世界妇女公祷日崇拜,来自全市教会超过500多位姊 妹参加了礼拜。 上海教会的姊妹们藉着赞美、祈祷、证道等一系列礼拜活动,表达 上海基督徒热爱世界和平、宗教和睦、社会和谐的心愿。同时,藉着礼拜 提醒广大基督徒继续作光作盐、荣神益人、爱国爱教,信仰的生命在社会 中为主发光。  相似文献   

18.
新书推荐     
《天风》2017,(2)
正《绿色基督徒》主编:单渭祥圣经不仅是"红色"(宣讲基督舍己之救恩)的,圣经也是"绿色"(宣告上帝美好的创造)的。本书收集了各地同工讨论生态问题的文章及其见证,可以说是中国教会第一本专门论及基督徒与生态保护的书籍,顺应了当今时代的召唤,旨在唤醒今日基督徒的社会责任,以便更好地作光作盐、荣神益人。《与神对话》作者:张远来一年365天,天天与神对话。每天清晨,你知道如何与神对话吗?本书每一篇祷文都是对圣经经文的回应,  相似文献   

19.
玛窦福音成书于犹太基督徒团体内,是一部写给犹太基督徒的书。犹太基督徒是基督徒中的先驱者,小亚细亚的基督徒,罗马的基督徒,北非的基督徒,是他们之后的事;而中国的基督徒,更是之后之后的事。玛窦福音作于犹太传统内,为犹太人而写,它传达的自然  相似文献   

20.
陈鼎亮 《天风》2008,(5):24-24
耶稣基督提醒我们,我们是世上的光,是世上的盐.我们在这个世界有更高的使命,基督徒应有的追求目标--荣耀上帝. 圣经<马太福音>6章25-34节清楚地告诉我们两种人的追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