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当前,全国人民都在谈论一个话题。就是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构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和谐理念的提出,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增添了新的内涵,使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架构由过去的经济、政治、文化“三位一体”,发展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四位一体”,  相似文献   

2.
春风拂面,万象更新。当前,全国人民谈论最新的话题,就是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构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任务的提出,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由过去的经济、政治文化三位一体,发展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体现了我们党在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和实践上的新突破与新进展,对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现中华民族物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由福建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福建省哲学学会、厦门大学哲学系主办的“哲学理论创新与构建和谐社会专题论坛”于2005年12月2日至4日在厦门大学隆重召开。詹石窗教授以“构建和谐社会与哲学理论创新”为题,全面阐述了和谐发展的科学文化观。他强调,当今构建和谐社会,非常需要对传统哲学文化进行新解释,发掘真精神。郑又贤教授着重阐述了理念协调机制引发下的和谐社会的新思考。郑镇教授探寻契约精神与和谐社会的构建问题。郭金彬教授提出了状态和谐的理论与实践的独特的见解。他就状态和谐进行了深入探讨。杨楹教授对现代政治的伦理内蕴“宽容…  相似文献   

4.
先秦儒家"和为贵"的政治伦理追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为贵”是先秦儒家政治伦理思想的核心理念和本质特征。重视“人和”的社会管理思想.强调“民为邦本”的和谐社会基础,提倡“修己安人”的“和”政治伦理要求,构成了先秦儒家“和为贵”的政治伦理内涵。吸取其合理养分,对于我们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仍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要“充分发挥宗教在促进社会和谐方面的积极作用”的命题以来.关于宗教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问题成了学术理论界热议的话题,分歧在于对这一命题的解读。笔者认为.提出这一命题主要是一个目标和要求,对构建和谐社会,宗教教义只能提供一个理论上的可能性.还没有成为现实的力量;发挥宗教在促进社会和谐方面的积极作用不等于我们的社会需要宗教热:我们今天越是强调构建和谐社会,就越要规范宗教活动,革除宗教与现代文明、与社会主义不相适应的陋习。  相似文献   

6.
构建和谐社会与宗教的理论审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年以来,本刊就“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宗教”这一课题,给予了持续的关注和讨论,宗教界和宗教工作者都围绕这一主题进行了专题讨论。本期,我们主要请有关学者就这一课题发表自己的研究与见解。从各位学者的发言中,我们深切感受到了当代宗教学者的理论热情与社会关切。正如学者们所提出的: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宗教工作者、宗教界人士和学者三方,应当明确各自的职责,各扬其长,相互合作,谐调互动。诚如是,则社会和谐可期,民族复兴可待。  相似文献   

7.
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任务。为这一战略任务寻找哲学基础,或者说,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和谐社会的思想精华,提高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认识,并从理论上作出科学、系统的解释,是目前摆在学术界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其实,在中国历史上,很多仁人志士针对他们当时的社会现状设计过无数个“和谐社会”的蓝图。例如,儒家对构建和谐社会就有过很多建议。孔子主张社会的和谐要从家庭开始,然后推及社会、国家。他说:“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论语·学而》)为此,孔子提出要在全社会实行“己…  相似文献   

8.
党中央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局出发,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这一理念的提出是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内在需求,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构建和谐社会是一个多元工程,需要全社会各系统、各行业、各战线甚至于每个人长期不懈的共同努力,从而形成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教会作为构成社会关系中的一个单元,在构建和谐社会这个系统工程中,围绕“和谐”这个出发点,应该做到两个“更加”来发挥应有的作用,那就是更加努力地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更加积极地发挥天主教教义教规中的积极因素,努力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9.
孔子的和谐意识及其现代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和谐是一种不散的精神,孔子又是“和”理念的集大成者。他在如何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及个人身心关系方面都有一些独到的见解。对孔子思想中的和谐意识进行认真地梳理、审视,自觉汲取其精华,对于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无疑具有重要的启迪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2006年10月,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在“激发社会活力,增进社会团结”这一节中明确提出要“发挥宗教在促进社会和谐方面的积极作用”。这就要求我们宗教界必须大力加强自身建设,维护宗教自身、各宗教之间及宗教与社会各方面的和睦,努力挖掘和弘扬宗教教义中丰富的和谐思想,引导广大信教群众积极参与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中来,共同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1.
韩丽雯 《管子学刊》2013,(4):120-122
新世纪的钟声敲响之后,“构建和谐社会”尤其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和热切讨论,和谐社会与中国传统文化中和谐理念之间的关联也引发学者们的思考和争论。但关于“和谐社会”和“和谐”理念的问题却充满了各种各样的歧见和争议,有的学者认为它与中国传统的“和谐”观是一脉相承的,有的学者认为它与儒家的“和谐”观或传统的“和谐文化”是具有本质区别的;甚至学者们对于中国传统的“和谐”观的认识也有不同的观点,有的学者认为讲“和”,贵“和”或崇尚“和而不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所在,有的学者认为“贵求与人同,不贵与人异”[1]209是中国文化的特征,还有的学者认为“和谐是人类社会共同的理想追求”[2]4,并非中国文化所独有。从而使“和谐”理念和“和谐社会”成为一个充满争议而有待深入辨析的问题。正是在这种时代呼唤的状况下,林存光先生主编的《中国古典和谐政治理念与治国方略研究》一书于2013年6月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本书的出版为我们重构了中国古典和谐理念和治国方略的完整图景,填补了国内外关于这方面研究的空白,不仅具有划时代的学术价值,而且为更好地实现当下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提供了良好的助益,其出版的社会效果就可想而知了。  相似文献   

12.
和谐社会的构建与宗教的作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胡锦涛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作了重要讲话,他明确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又说:“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个社会理想。”构建和谐社会,必将加快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我们要在和谐中求发展,在发展中增强和谐。和谐必将推动发展,发展一定促进和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处理好各种关系,笔者拟…  相似文献   

13.
徐远杰 《中国宗教》2006,(11):38-39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了深刻理论阐述和重大战略部署。《决定》明确提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强调“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充满活力的社会,也是团结和睦的社会。必须最大限度地激发社会活力,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的和谐,巩固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巩固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大团结”。要求“全面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加强信教群众同不信教群众、信仰不同宗教群众的团结,发挥宗教在促进社会和谐方面的积极作用。”《决定》的这些新论述,为宗教工作指明了新方向,提出了新要求。国家宗教局党组高度重视对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及《决定》的学习贯彻,及时召开党组会进行专题学习,并对全局的学习贯彻工作做出部署。本期,我们约请国家宗教局部分司室负责人,围绕“和谐社会与宗教工作”进行笔谈,以进一步推动宗教工作领域学习贯彻六中全会精神的深入。  相似文献   

14.
和谐社会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和奋斗目标,也是各大宗教在人间的美好向往和积极追求。和谐理念肇源先贤,深得民心;立足当代,远瞻未来;福泽中国,惠及世界。近年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运用深邃的历史眼光和广阔的世界眼光,高瞻远瞩,审时度势,积极倡导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共建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把构建和谐社会提高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明确提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并创造性地提出“发挥宗教在促进社会和谐方面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基于天人关系,荀子从人的自然本性和社会性出发,对其社会分层的政治伦理思想作了哲学论证。以“礼”为核心和标准,荀子把社会分层划分为社会等级分层与社会职业分层两个层面。荀子把“礼”的功能———“群”与“分”,特别是等级差别之“分”作为社会分层的手段,以最终实现社会和谐有序的政治理想。这对于我们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仍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徐晓鸿 《天风》2007,(7):36-39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成为当前最为热门的话题。之所以大家这样关心这个问题,关键在于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它“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简称“《决定》”下同),对宗教界提出了很高的期望,特别要求“发挥宗教在促进社会和谐方面的积极作用”,这对宗教  相似文献   

17.
刘刚 《天风》2006,(2):24-25
最近国家针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现状,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谐社会”目标受到了广泛的好评,也得到了普遍的认可和接受。“和谐社会”与基督徒有什么关系?如何积极引导广大弟兄姊妹参与“和谐社会”的建设?这是摆在我们传道人面前的一个新课题。社会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如何使这样一个系统和谐,关键是人。家庭是社会中最小也是最重要的细胞,用家的理念来理解“和谐社会”的建立。家庭是一个很小的社会细胞,但对每位个体的人来说却是非常重要的生活港湾。家庭和睦,可使人身心愉悦,人们在充分享受生活,享受亲情的同时,可以使人精神更加充沛地投入到工作中。家庭失去和谐,不仅会给个人带  相似文献   

18.
民族宗教与社会和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中央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治国方略,进一步明确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是要建设一个安定有序、公平正义、政通人和、经济繁荣、诚信友爱、人民安居乐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表达了千百年来中华民族梦寐以求的太平盛世的理想,因此得到全社会热切的回应。这是一首雄壮的生活进行曲,“和谐”是它的主旋律。其基本要求是在中国社会各阶层各群体之间形成互尊、友爱、互助、共进的关系,大家齐心协力为实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 一、没有民族、宗教的和谐就没有社会的和谐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多宗教的国家,在各种社会人际关系中,民族…  相似文献   

19.
张克全 《天风》2006,(23):36-39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追求、崇尚“和谐”是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之一。和谐也是中国哲学的根本范畴,是中国古代重要的社会政治概念。我个人理解,“和谐”这个概念含括了“经济稳定,持续发展”、“人与人,与社会,与自然和睦相处”、“社会团结稳定,具有良好的秩序”、“社会成员的精神生活获得极大的丰富和高度的自由”等不同层面的意义。今天,包括基督徒在内的中国人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指出:“任何社会都不可能没有矛盾,人类社会总是在矛盾运动中发展进步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不断化解社会矛盾的持续过程。”这说明,在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党在正视矛盾存在的普遍性、肯定矛盾运动对于人类社会发展进步之重要意义的同时,已经把“化解矛盾”视为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处理社会矛盾的一种主要方式。由此,究竟什么是“化解矛盾”,为什么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要把“化解矛盾”作为处理社会矛盾的一种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