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翻开册页,循着那位满脸胡须智者冷冷的目光,我们就穿越了时光遂道,500年前的一坐修道院在桑树中显露着它不同寻常的身姿。红色的墙砖在翠绿的树叶中看上去年轻而鲜艳,往里走,便是大食堂了,一间朴素的长条形的厅堂,墙壁雪白,静静地散发着菜肴的气味,墙边一张小饭桌是院长的,前面两排狭长的桌子则是众修土的。另一端,十几个人正在一边吃饭,一边争论着什么。这就是举世闻名的壁画《最后的晚餐》,它以逼真的透视延续了厅堂的空间,永恒地上演着那出惊心动魄的宗教戏剧二幕。“不必太久的,——你跟我来。”这是20世纪美国田园诗人…  相似文献   

2.
如何欣赏名画《最后晚餐》雷镇阊1996年第2期(夏季号)《中国宗教》杂志刊载了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绘画大师达·芬奇的名作《最后晚餐》,引起了广大读者的浓厚兴趣,并希望能相应有一个简要的介绍。现就如何理解和欣赏这幅名画,谈谈个人看法。达·芬奇(1452-...  相似文献   

3.
说起最后晚餐的意义谁都知道,不就是建立圣体圣血圣事吗。可是你知道吗,耶稣是在什么时候、什么背景下建立的圣体圣血圣事?有谁为证?她的内涵是什么?你可能就略知一二了。第一个问题是何时举  相似文献   

4.
“我信我主耶稣基督,神独生的儿子……由童贞女马利亚所生”,这简短而精确的句子显示出拿撒勒人耶稣既是人——马利亚的儿子,又是神——神的儿子。  相似文献   

5.
周丽萍修女来自吉林教区圣家传教修女会,自幼酷爱绘画,发永愿后进入大学接受油画专业训练,曾多次参加教会和社会举办的画展并荣膺奖项。2009年9月应全国修院之邀,担任全国修院宗教艺术部美术教师,从此,一边教学一边从事中国特色的绘画创作。2010年12月,修女在西安南堂举办了个人画展。共展出写意、工笔类作品30余幅,展品精美、题材丰富。其中最让我流连忘返、赏心悦目的是具有浓郁中国文化色彩的《最后晚餐》。以往,脑海中根深蒂固的是达芬奇笔下的西方  相似文献   

6.
千里终须别,曲终人须散,天下筵席无不散。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再没有比离别更令人无奈和伤怀的事情了。吃饭,是人最基本最寻常的行为。通过吃饭,可以看到一个人最直接最真实的一面。咀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思想家庄子曾有见于人类精神的原始圆满性的破坏而大加感叹道:“百家往而不反,必不合矣!后世之学者,不幸不见天地之纯,古人之大体,道术将为天下裂。”(《庄子·天下D摆在我们面前的《西方宗教文化》一书,其主旨正在于揭示西方原始的圆满人性如何向分裂的人性下  相似文献   

8.
杨大春 《哲学研究》2012,(9):69-76,84,128
本文关注自然在现代性及其转折进程中的命运。早期现代哲学明显地表现为观念论(idealism),后期现代哲学大体上倾向于精神论(spiritualism),后现代哲学则坦然地接受了物质论(materialism)。后期现代性是早期现代性的延续,又是其突破;后现代性既可能是极度现代性,也可能是对现代性的  相似文献   

9.
当我们凝视达·芬奇的传世名画《蒙娜丽莎》时,常常被那带有三分柔情、七分迷离的美丽笑容所迷惑。远看时有,近看似无,有时看来温柔舒畅,有时略显哀伤,有时甚至微露揶揄之意。是什么造就了这变幻莫测的神奇一笑?毫无疑问,这幅脸上透露着神秘笑容的女人的画像数个世纪来一直是艺术爱好者和专家研究的对象。  相似文献   

10.
周耿 《管子学刊》2012,(3):48-51
商人认为人的天性中包含有欲望,现实中人们的本性容易受到恶人的影响而变坏。此外,个人多行不义,是人性变恶的重要内因。同时,商人认为人性包含有某些不变的因素,例如现实人性中有追求安逸稳定的特点,这本身并无善恶可言,但当这种心理膨胀到妨害国家长治久安的利益时,就变成了恶。君王通过扬善伐恶的政治措施促进人性向善。对于个体的人性修养而言,克制私心、坚持道德学习是人性修养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正>《罗生门》,一部拍摄距今60多年的老电影,在那个科学文化还不甚发达的时代,给人们带来一种对人性思辨的新角度和新方法。这样独具一格的电影视角,直到今天仍可以为我们社会生活中种种事件提出一种巧妙的解答方式。在人类社会,充满着真真假假的情形与话语,而正是这种状况构成了人性的复杂与多变。在这纷繁迷离的世界中,一部斑驳的老电影,似乎为我们打开了解开迷局的大门。  相似文献   

12.
尼采的诗《最后的意志》彰显了权力意志的信仰尺度——狄奥尼索斯反上十字架的人。这种貌似敌对、实为同盟的关系源于欧洲虚无主义的历史危机,它揭露了叔本华所代表的现代意识形态的虚伪和腐败。与现代解释学不谋而合,尼采重新评估耶稣基督,把基督还原为救世主的心理类型,再现其历史唯一性。尼采看到耶稣的仁爱及其纯洁性,作为超人的偶然范例,他脱离基督教的道德历史,把自我超越的力量投射到将来,在诗歌中与狄奥尼索斯的灵魂构成平等的张力。  相似文献   

13.
任何经典文本的解读实质上皆基于个体诠释的再创造,一部蔚然大观的易学史亦即一部易学诠释史。本文从易学史的演变入手,以诠释学的角度去剖析易学在不同时代解读中所呈现出的特点,并用转意、演绎、得意、生意及复意做一粗线条的概括和梳理,以期对易学发展史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王静 《四川心理科学》2014,(14):139-139
欧·亨利被誉为最优秀的短篇小说大师之一。本文聚焦于他的《良心未泯》这部短篇小说,从文体学角度进行分析。本文对该文本的书写、词汇、句法和结构等方面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5.
正人性,是在一定社会制度和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人的本性。人的本性,并非只停留在善或恶的一面,而是会受到所处社会环境的影响起伏变化。~([1])小说《蓝象》中叶海亚和谢里夫的人物刻画就是埃及社会转型期人性变化的代表。《蓝象》的问世,正值阿拉伯之春在埃及上演之时,埃及社会正经历由上层机构腐败、贫富分化严重等问题而引发的一系列反政府抗议活动。在这种社会背景下,《蓝  相似文献   

16.
世纪之交,以其解构主义而享有盛名的德里达不仅继续葆有在后现代主义理论领域的权威性,而且获得马克思主义理论界的广泛关注。原因在于,当苏东剧变、自由主义欢呼“马克思主义已经死亡”,连同其话语理论及其实践一起“灰飞烟灭”之时,德里达却郑重地推出了《马克思的幽灵》一书  相似文献   

17.
<正>证严法师《静思语》(典藏版),慈济文化出版社,2010年版。《静思语》充满人性的光辉,以至诚亲切的语言鼓励行善,引导用正向的思维方式,积极面对人生,把心中无穷无尽的烦恼,化为无量无边的菩提。读书可以医俗,行善可以淑世。法师用最浅显易懂的语言,阐述人生的道理,以深入浅出的智慧之语解除无数烦恼心灵的痛苦与焦虑,获得心灵的自在,仿若一股汩汩的思想清流,充实深邃的心灵,启迪人宽容、感恩、心善、行善、知足、爱、付出。  相似文献   

18.
孙含露  丁方 《世界宗教研究》2022,(6):98-104+133-134
本文基于对莱奥纳尔多·达·芬奇在圣母感恩修道院的《最后的晚餐》中人物表情与动作定格的瞬间——耶稣所散发的神圣之光的观察,结合文艺复兴佛罗伦萨的社会文化背景、画家的手稿笔记、非传统壁画的技法,发现画中被神圣之光照亮的瞬间,是决定个体灵魂价值的关键时刻,是画家将理念转化为具体形象的表达。作品中蕴含的新柏拉图主义观念和表现方式,往往不易被人察觉,画家创作的诸多秘密便隐藏其中。  相似文献   

19.
管子指出人性结构是一个二维结构,包括"心性"和"情性",二者存在辩证互动关系。为促进人性之心性与情性的良性互动,《管子》提出了解决之道。管子关于人性的认识可以有效地指导现代组织的管理者全面、立体地认识员工并建立正确的管理体系,以实现组织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20.
《诗经》所包含的天的观念,构成了后世所面对的重要的思想资源。而《诗》学对这 一观念的不断诠释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引导了天的含义的演变。沿着《诗》和《诗》学的 线索,我们可以看到,天所呈现的秩序借由天生的意义而落于人性之中。在孟子、荀子以及 《诗论》对人性的讨论中,性的内涵有所不同。但性所固有的源自于天的内在秩序,都成为 人伦秩序及相应道德规范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