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华严宗是唐代高僧法藏实际创立的中国佛教宗派,因宗奉《华严经》而得名。因为法藏有“贤首大师”之称,故华严宗又被称为“贤首宗”。还因此宗以“法界缘起”为旨趣,亦称“法界宗”。一、创立与初传《华严经》的全称是《大方广佛华严经》,被誉为“经中之王”。《华严经》于东晋时初传中土,由东晋佛驮跋陀罗(359-429)首次翻译成中文,共三万六千偈,五十卷。后来改定为六十卷,这就是所谓的“六十华严”,亦称“晋经”或“旧经”。《华严经》译成中文之后,对《华严经》的研究也陆续  相似文献   

2.
苏海 《佛教文化》2009,(1):94-105
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两汉之际传入我国.东晋、后赵时期传入五台山。魏齐时期,五台山就成了北朝研习《华严经》的圣地。到唐代中叶,五台山佛教发展到鼎盛时期。《金石粹编》卷113《大唐闰州句容县大泉寺新三门记》载:“天下学佛道者,多宗旨于五台”,“而往解脱者,去来回复,如在步武”,怫教的各个宗派,如唯识宗、华严宗、律宗、净土宗、密宗、天台宗、  相似文献   

3.
中国佛教宗派华严宗思想在唐代就由新罗入华求法僧义湘、胜诠等人传到朝鲜半岛。伴随着《华严经探玄记》和《华严一乘教分记》等著作的传入,华严宗三祖、实际开创者法藏的思想也传入了新罗,并经义湘及其弟子们的努力,他的著作和思想在新罗传播开来,尤其是他思想的核心概念也是华严宗的核心概念——法界。从义湘三传弟子之后的华严宗僧人所遗留的只言片语中可以发现,法藏对"法界"总、别、同、异、成、坏等六相、"尽与不尽"问题的讨论被较多引用。而法藏有关"法界"的定义、法藏的五法界说与元晓四法界说的同异等则受到新罗皇龙寺僧人表员的重视。这可能也反映了新罗不同的华严宗僧人当时所面对、要解决的问题不同。  相似文献   

4.
杨航 《中国宗教》2017,(1):80-81
华严寺还将道风建设和寺院建设同步进行,本着重视修行、重视弘法的原则,在新时期坚守和传递着华严祖庭的信仰传统。中国宗派佛教华严宗祖庭华严寺,位于西安市南十五公里的少陵原的半坡上。华严宗,又称贤首宗。一得名于宗经《华严经》,一得名于其三祖贤首大师。《华严经》作为佛教的主要经典之一,历来享有“经中之王”“王中之王”的盛誉,并于唐代促成了中国佛教大宗派之一——华严宗的形成。  相似文献   

5.
隆醒 《中国宗教》2024,(3):52-53
<正>浩如烟海的佛法经典中,《大方广佛华严经》以其圆融思想阐释了对这个世界的独特认知,被誉为“经中之王”。《华严经》传至中国之后,中国佛教的祖师们深挖其意,开创了中国特色的佛教宗派——华严宗。《华严经》的不同版本经过翻译之后,形成了中国化的义理体系,也就是后来所见到的华严圆融义学。华严宗祖师发挥《华严经》的思想,在华严宗成立之后,华严圆融思想不断在佛教中国化历程中与中国本土各类思潮相互融合,彼此激发,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6.
华严寺位于大同市城区大西街中段南侧,殿宇巍峨,气势雄浑,是我国现存规模较大且保存比较完整的辽、金寺院建筑。辽代佛教华严宗盛行。华严宗是一个专门宣扬《华严经》的佛教宗派,为七世纪末唐武周时期高僧法藏创立,法藏号“贤首国师”,故该宗又称“贤首宗”,是中国佛教七大宗派之一。辽道宗耶律洪基曾  相似文献   

7.
寻石头记     
萧艾 《佛教文化》1993,(4):42-42
1993年7月13日,湖南省佛教文化研究会在南岳山下祝圣寺召开成立大会。笔者为此会发起人之一,特从广东韶关南华寺赶来开会。会议结束当天上南岳山,栖南台寺。南台寺系六朝古刹,创建于梁天监年中海印和尚,海印常在寺侧石台上坐禅念经,故寺名“南台”。唐天宝初年,曹溪门下石头希迁禅师来南岳,见“寺之东有石,状如台,乃结庵其上”,故号为“石头和尚”。(《五灯会元》和《宋高僧传》均如是说。) 当时,居南岳者。  相似文献   

8.
华严宗与五台山文殊信仰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文殊菩萨在《华严经》中的地位非常重要,他不仅是第二会普光明殿会的会主,是第九会逝多林给孤独园会中指导善财童子广参大善知识的导师,而且还是在清凉山讲经说法和领众修行的住持,《华严经》为五台山的文殊信仰提供了极其权威的经典依据。华严宗是以《华严经》为宗经成立起来的中国佛教宗派,该宗祖师特别强调《华严经》所说清凉山就是山西五台山,而且还将五台山打造成了华严宗弘宗演教、讲经说法的基地。文殊信仰是包括华严宗在内的中国佛教内部一种非常普遍的信仰形态,但由于华严宗与文殊信仰既有共同的经典依据——《华严经》,又有共同的核心区域——五台山,因此华严宗的文殊信仰较之中国佛教其他宗派具有更为丰富和更加深刻的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9.
释妙丰  赵映诚 《法音》2022,(9):47-53
<正>广长律院位于湖北省仙桃市沔城青林山上,濒临美丽的莲花湖。广长律院是明代三昧寂光律师于1626年所鼎建,是明清时期全国著名的“三大律院”之一,迄今已有近四百年的历史。三昧寂光律师是明末清初“律学中兴”之关键人物,也是律宗“千华系”的开创祖师。广长律院是三昧寂光律师在中兴律学过程中最早创建的寺院之一,并住持寺院达十余年之久,是明清时期重要的律宗“祖庭”。  相似文献   

10.
《法音》1986,(5)
一、华严宗依据的主要经典——《华严经》《华严经》是释迦佛初成佛时,对文殊、普贤诸大菩萨第一期所说的一乘圆顿大法。《华严经》在我国有三种译本,即晋译六十卷《华严经》、唐译八十卷《华严经》和四十卷  相似文献   

11.
一、澄观的简历和著作 澄观(738—839),唐代高僧,被尊为华严宗四祖。俗姓夏侯,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11岁从本州宝林寺需禅师出家。至德二年(757)从妙善寺常照受具足戒。乾元年间(758—759)依润州(今江苏镇江)栖霞寺醴律师学相部律,后回本州依开元寺昙一律师受南山律学并往金陵依玄壁长老习关河“三论”。代宗大历年中在瓦官寺听受《大乘起信论》及《涅槃经》。又从淮南法藏学新罗元晓的《大乘起信论疏》。后到钱塘(今杭州)天竺寺听华严宗法铣讲《华严经》。大历七年(772)又往剡溪,从成都慧量重新研习“三论”。大历十年(775)到苏州从天台宗学者荆溪湛然学天台止观及《法华》、《维摩》等经疏。复走谒牛头慧忠、径山道钦及荷泽  相似文献   

12.
佛陀跋陀罗作为60卷本《华严经》的翻译者,娴于禅定功夫,且曾居庐山两年,向慧远传授佛法,尤其是"念佛三昧",其对中国华严宗、禅宗与净土宗三大宗派的影响不可谓不大。但目前学界对他的研究并不多见。通过比较分析大正藏及元以前经典记载,有一些失译佛经事实上可以归于佛陀跋陀罗名下。比照佛陀跋陀罗、慧远时期和隋唐以后对"念佛三昧"的理解可以看出早期与隋唐后净土宗对念佛三昧所能达到境界的理解。他和鸠摩罗什对色空的理解更阐释出他所传达的佛教中观见,尽管历史上龙树的大量中观论著由鸠摩罗什所翻译。  相似文献   

13.
华严宗二祖智俨受到《华严经·贤首品》和《华严法界观门》的启发而提出“十玄门”,建立“古十玄”体系;三祖法藏则在二祖“十玄”思想的影响下,经过三次思想的演变,才将“古十玄”改造为“新十玄”。“古十玄”并非限于智俨,法藏的早期“十玄”学说也是“古十玄”,而“新十玄”应是《华严经探玄记》的“十玄”思想。  相似文献   

14.
正华严寺还将道风建设和寺院建设同步进行,本着重视修行、重视弘法的原则,在新时期坚守和传递着华严祖庭的信仰传统。中国宗派佛教华严宗祖庭华严寺,位于西安市南十五公里的少陵原的半坡上。华严宗,又称贤首宗。一得名于宗经《华严经》,一得名于其三祖贤首大师。《华严经》作为佛教的主要经典之一,历来享有"经中之王""王中之王"的盛誉,并于唐代促成了中国佛教大宗派之一——华严宗的形成。  相似文献   

15.
《大藏经》是总汇佛教典籍的丛书,最初在南北朝称为“众经”、“一切经”。天台五祖灌顶追记四祖智(山豆页)的行状《隋天台智者大师别传》,引铣法师语总结智(山豆页)一生“有为功德”,说“造寺三十六所、《大藏经》十五藏”,此即汉文“大藏经”一词的首见出处。前贤圆晋在《民国增修大藏经概述》(《南行》第6期,上海1948年)中,以简洁断语云:“结集佛所说教  相似文献   

16.
近读中国佛教协会出版的《法音文库》之二——周叔迦居士所著《法苑谈丛》,涉及佛教殿堂、制度、仪式、文化艺术等,内容至为丰富,得益良多。《漫谈大藏经》一章,所举“汉文大藏经”,单是国内刻本,自宋至今达21种。其中提到《宋安吉州思溪圆觉院大藏经》和《宋思溪资福禅寺大藏经》二种(安吉州即今浙江吴兴),但宋元间同在吴兴所刻的尚有《妙严寺版大藏经》一种未见提及。早年日本《中国佛教史学》第五卷第一号载有小川贯式氏所撰《吴兴妙严寺版藏经杂记》一文,资料虽不全面,然亦可补《法苑谈丛》之缺,因为译载《法音》。  相似文献   

17.
岩山寺小考     
岩山寺,位于繁峙县天岩村内。一九八二年三月十二日经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笔者曾在寺内工作数月,现就几个具体问题略谈粗见。一村名与寺名岩山寺内,保存有许多碑、幢、钟、磬。从铭文看,天岩村曾称为天延、天焰;岩山寺曾称为灵岩院、灵岩寺。兹列表说明于后。  相似文献   

18.
华严宗在中国有着1300多年的发展历史,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华严思想不仅作为佛教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代代相传,而且一些还被其他宗派吸收融合;华严宗的圆融思想也深受广大信徒的喜爱,并成为修行目标。华严宗是中国佛教宗派中有着悠久历史的一个重要派别,其创宗依据的经典《华严经》,素有经中之王之称,自古即有不读华严,不知佛教之富贵  相似文献   

19.
五台山是《华严经》中所说的文殊道场。从北魏起五台山就成为研习《华严经》的重镇。华严学因五台山而获得更广泛地流传,五台山也因华严学的兴盛而驰名中外。唐代时,著名华严学者李通玄与华严四祖澄观先后于五台山大华严寺宣讲华严,著书立说,使华严学成为五台山佛教的显学,并形成一支庞大的华严队伍,五台山华严宗得到迅速发展。之后历代高僧至此弘扬华严,现今五台山还有寿冶、梦参、妙江、通愿及其弟子如瑞等著名高僧弘传华严宗。  相似文献   

20.
济南清真南大寺始建于元朝元贞元年(1295年),有着优良的历史文化传统,寺内“采复铭”碑开创了伊儒对话的先河,“教合中邦”的匾额阐述了伊斯兰适应社会的和谐理念。该寺2010年被国家宗教局授予“首届全国创建和谐寺观教堂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并荣幸的被推荐为全国十所“宗教活动场所现场经验交流会候选场所”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