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模态和可能世界概念的哲学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模态逻辑是现代逻辑的一个蓬勃发展的分支。它所取得的许多重要成果对逻辑的其他分支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同时也为逻辑哲学和语言哲学研究提供了新课题。因此对它的基本概念和主要方法在理论上进行研究就十分必要了。目前国内涉及这方面的文献不多。本文仅就模态和可能世界这两个概念及其有关问题作哲学的考察。  相似文献   

2.
本文不仅尖锐地提出了在后休谟-康德时代,特别是在后逻辑实证主义时代,宗教哲学是否能够继中世纪和近代"再次成为哲学的可以承认的分支学科"的问题,而且从"现代经验主义的英美哲学传统"的理论维度描述了当代宗教哲学产生和存在的"历史背景",并对当代宗教哲学的主要论域,如"上帝的本性"、"宗教语言"、"对有神论的辩护"、"宗教经验"及"恶的问题"等,作了颇具特色的概述.  相似文献   

3.
北京市逻辑学会于4月28日召开了一次辩证逻辑问题讨论会,与会的逻辑工作者30人。讨论会以人民大学哲学系逻辑教研室编写的《辩证逻辑(初稿)》修改大纲为基础,讨论了下述问题:1、到底有没有辩证逻辑? 2、辩证逻辑到底是研究什么的? 3、辩证逻辑是哲学还是逻辑,或者既是哲学又是逻辑? 4、辩证逻辑和形式逻辑的关系是怎样的? 5、辩证  相似文献   

4.
是故意杀人,还是犯罪中止? 1982年1月15 日《中国法制报》载一个案例的标题这个标题认为“故意杀人”和“犯罪中止”不相容,要求从二者之中择其一。这是不合逻辑的,因为它们分别属于不同的论域,可以相容。故意杀人,属于罪名这个论域,它只能和有关的罪名相提并论,如说:“是故意杀人,还是过失杀人?”“是故意杀人,还是故意伤害?”犯罪中止,则属于  相似文献   

5.
逻辑的范围     
科学的范围是科学哲学的问题:哪些知识领域(或“知识”)可以视为科学呢?例如,应将炼金术、占星术、社会学或者心理学视为真正的科学吗?凭什么来包括或排除一个给定的研究领域?类似地,逻辑的范围是逻辑哲学的问题,因此逻辑哲学的范围问题也是逻辑哲学问题,它包括:逻辑是什么?哪些形式系统是逻辑系统?是什么使得它们如此?  相似文献   

6.
许涤非 《哲学研究》2012,(3):98-104,128
<正>经典数学理论的逻辑完全是一阶逻辑还是也需要二阶逻辑?逻辑学家对此一直有争议。这种争议大约开始于20世纪20年代,但是似乎直到现在还未尘埃落定。在普遍接受反基础主义的前提下,数学基础的研究任务不再是为数学的各个分支寻找最大程度上免于理性怀疑的基础,而是在重构数学分支的过程中给出各个数学分支间的关系,描绘出数学的大图景。在这样的背景下,数学基础的研究不  相似文献   

7.
冯友兰新理学的方法特色是对于逻辑分析的充分运用。对于这个逻辑分析法,冯友兰有时称"纯思",有时称"理智底释义",有时称"形式底释义",这些概念的方法蕴涵究竟是什么?新理学对于逻辑分析的理解和运用究竟如何?本文尝试从哲学界定、形上学方法、存在分析、人性分析和主知的境界论等角度来考察新理学对于分析方法的多重运用,并指明新理学哲学体系在某种意义上是运用分析的方法对中国传统哲学,尤其是程朱理学进行现代性的转换。  相似文献   

8.
《哲学动态》2013,(1):33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刘新文博士著《图式逻辑》一书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于2012年6月出版。"图式逻辑"是哲学逻辑的一个新分支。全书共分5章:围绕着图形的可表达性问题,第1章研究了逻辑图从古典形式走向形式化的发展历程。由于适合于图形的逻辑推演规则的提出,在逻辑图从古典形式走向形式化的发展历程中,具有转折性的  相似文献   

9.
当代中国意志论研究:进展与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哲学研究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步 ,其显著标志就是深度分化、高度综合双向进展。然而 ,在欣喜的同时 ,我们仍然必须面对这样的现实 :正如还有待进一步高度综合一样 ,我们的哲学研究也需要进一步深度分化 ,不少新的哲学论域和新的哲学学科还有待发现和开拓 ,而有的分支哲学则需要转换范式和重建。这种开拓、重建既是推进深度分化的需要 ,也是实现高度综合的一个必要前提。笔者认为 ,意志论就是一个亟需反思和重建的重要哲学分支。本文拟对近年来我国意志论研究的进展和问题作简要检思 ,以期引起更多人的重视 ,进一步推进我国的意志论…  相似文献   

10.
<正>自由逻辑是20世纪50年代兴起的一个哲学逻辑分支。由于在有些自由逻辑系统中引入了表示"存在"的逻辑符号"E!",而且自由逻辑中的量词包含经典谓词逻辑的存在含义,这就使得自由逻辑不可避免地与存在问题联系在一起。关于存在问题的哲学争论历史久远。而近一个多世纪以来,随着现代逻  相似文献   

11.
关键是确定负概念的论域——答邢运中同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邢运中同志在《我教<形式逻辑>的二难》(见《逻辑与语言学习》1990年第1期)一文中提出了四个换质推理,就其正误征求答案。邢同志认为,如果回答正确,那就违背了其他学科的基本常识;如果回答不正确,那又否定了换质法的基本规则。“因此,我要么违背其他学科的基本常识,要么否定换质法的基本规则”。于是,邢同志陷入了“二难”境地。对此,笔者不揣冒昧,直陈浅见,以与邢同志交流学习心得。按照换质法的规则,结论判断中一定会出现一个负概念。这个负概念的内涵是什么?外延有哪些?只有在确定了负概念的论域以后才能明确。因此,要回答以上四个推理是正确还是不正确,关键是要确定各个推理的结论判断中的负概念的论域,并进而明确其内涵、外延。负概念总是相对一个特定的范围而言的。这种“特定的范围”在逻辑学中就称为论域。对一个负概念来说,它的内涵与外延是随着其论域的变化而变化的。论域越大,负概念的外延越大;论域越小,负概念的外延越小。如“非文艺书籍”这一负概念,在“书籍”的论域里,  相似文献   

12.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学科群中,有没有应用哲学这个层次或独立分支?哲学的应用与应用哲学是什么关系?这在我国哲学界是有争议的。本文通过对管理哲学研究的评析,对上述问题阐明了作者的意见,兹发表,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方法论和哲学分支学科的视角考察了形而上学的历史形态,梳理了形而上学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确切定位,认为无论是作为方法论还是作为哲学分支学科,形而上学在具体的范围内都有不可取代的积极作用,而作为哲学分支学科的形而上学在当代正日益凸显出强大的发展势头。  相似文献   

14.
对逻辑的哲学思考几乎与逻辑同步产生。然而逻辑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那还是本世纪的事。它是分析哲学的伴生物。随着分析哲学的传播与发展,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正是由于它与分析哲学的这种历史渊源,所以有人把它看作分析哲学的一部分。不过近20年“逻辑哲学”在西方已取得跟语言哲学、科学哲学、行为哲学和心智哲学平起平坐的地位。在这一领域不仅出现了象维特根斯坦的《逻辑哲学论》、塔尔斯基的《形  相似文献   

15.
按照我的理解,逻辑哲学的任务是要研究由逻辑所引起的哲学问题,正如科学哲学的任务是要研究由科学所引起的哲学问题,数学哲学的任务是要研究由数学引起的哲学问题一样。逻辑的一个主要职责是要辩别有效与非有效的推论;众所周知的命题演算与谓词演算之类的形式逻辑系统,就是要给有效性提供精确规则与纯形式标准。由逻辑这一职责所引起的特殊哲学问题是下面这些:说一个推论是有效的,一个陈述句是由其他陈述句推出,一个陈述句是逻辑的真,它们各自的意思是指什么呢?有效性可被解释为是相对于某个形式系统的吗?或者,是否有形式系统力求表达的一种系统外的概念?有效的推论与一个好的推论有什  相似文献   

16.
对于现代逻辑的运用是分析哲学的一大特征。分析哲学与现代逻辑甚至具有共同的起源:不仅分析哲学与现代逻辑的奠基者是同一批人,他们曾面对的还是同样的问题,并为此开发出我们所熟知的研究形态。然而,分析哲学和现代逻辑(尤其是数理逻辑)后来的发展似乎走上了不同的道路。笔者则希望论证当代数理逻辑研究仍然保留了分析哲学解决问题的形态——语言分析——的主要特征。论证主要基于两则案例分析,一个是对埃米尔·波斯特(Emil Post)关于可计算性理论的开创性工作,另一个是佩尔·马丁–洛夫(Per Martin-L?f)等人在随机性概念方面的工作。笔者还将进一步提议,仍然存在着一些值得当代分析哲学家和数理逻辑共同关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信息问题简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自然科学出现了信息这一重要的新概念,并由此引起哲学上的争论。信息是不是哲学范畴?信息的本质是什么?信息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信息与物质和意识是什么关系?如此等等的问题,都涉及哲学的基本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对自然科学的新成果和新概念,必须认真研究探讨,给予科学的概括和总结,才能丰富和发展自身。现将信息问题的研究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8.
认知逻辑最初是以逻辑的方法来研究哲学的认识论问题。因此,认知逻辑有着很强的哲学背景。哲学家对认知可以说有着悠久且值得骄傲的研究传统。“我们知道什么?”、“什么能够被知?”、“‘知道某件事’的意思究竟是什么?”等问题在哲学中被广泛讨论过。逻辑学家的任务是用逻辑的方法将这些哲学观点刻画出来,使之更加严格化、系统化。这项工作的价值是不容怀疑的。首先,哲学家无法证明其所有的认知观点的一致性。逻辑学家为其提供了严格的证明工具。其次,严格使用逻辑的分析方法可以深入研究这些哲学观点所蕴涵的命题。例如,“我知道我知道……  相似文献   

19.
"理解康德就意味着超越康德",这句话对于德国观念论、新康德主义以及海德格尔来说都是适用的,但德国观念论是在康德的思想道路上超越康德,新康德主义与海德格尔则可能是在重建康德。海德格尔对新康德主义的批评以及与卡西尔在达沃斯的交锋都是源于他们各自对康德哲学核心问题的不同理解,本质上还是由彼此不同的哲学立场所决定的。具体而言,是新康德主义的知识论立场与海德格尔的存在论立场,以及由此而来的对康德哲学知性与逻辑的强调,或者是对康德哲学感性、有限性以及先验想象力的重视。不过,在卡西尔与海德格尔之间,我们还是可以找到他们思想对话的交汇点,而这恰恰是他们在达沃斯之后可以继续对话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2016年9月2—3日在中山大学召开,由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山大学逻辑与认知研究所主办,台湾大学哲学系协办。来自全国20多所高校、科研院所的40多名专家学者出席会议,围绕逻辑观与中国逻辑史研究方法、中国文化与中国逻辑史研究、中国哲学与中国逻辑史研究、中国科技史与中国逻辑史研究等议题展开讨论,对中国逻辑史原有的研究对象,如《公孙龙子》《墨经》等进行了更为深入的探讨,并将中国逻辑史的论域扩展到了算学、医学等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